潘懷宗/女性沉默殺手「卵巢癌」 最新避孕藥顯著降低罹患風險

▲口服避孕藥3大迷思...罹癌、皮膚變差? 別傻傻相信了。(圖/記者嚴云岑攝)

▲口服避孕藥種類多,圖中非文中所指新型複方口服避孕藥。(圖/記者嚴云岑攝)

文/潘懷宗 博士

2018年9月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一項新的大規模研究指出,新型複方口服避孕藥依然可以顯著降低年輕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達42%。在世界避孕日(每年9月26日)前夕發表的這篇文章,對於建立一個沒有意外懷孕的世界性目標,別具特殊意義。

此研究是由英國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應用健康科學學院(Institute of Applied Health Sciences)麗莎.艾弗森(Lisa Iversen)博士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使用新型複方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比不使用避孕藥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要來得低很多。

研究人員利用丹麥一個大型數據庫進行研究,分析彙整了1995年至2014年期間共1,879,227位年齡介於15~49歲丹麥女性的數據。該數據庫中包含全國關於避孕藥物的使用情況以及癌症記錄等數據。所有受試者被分為從未使用口服避孕藥者,最近一年使用口服避孕藥者,及曾經使用口服避孕藥者(停藥超過一年以上)三大類組。

▲避孕。(圖/pixabay.com/)

▲研究人員利用丹麥一個大型數據庫進行研究,針對15~49歲丹麥女性的數據進行分析,圖中女性非當事人。(示意圖/pixabay.com)

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物的受試者中,有478例罹患卵巢癌。而從未使用避孕藥的受試者,罹患卵巢癌高達771例。計算後得知從未使用激素避孕藥物的受試者發生率為每10萬人/年中共7.5例卵巢癌,而從未使用過、最近使用或曾經使用任何激素類避孕藥物的女性卵巢癌罹患風險則降低為每10萬人/年中3.2例。

此外,根據數據庫的資料顯示,使用口服避孕藥的比例佔所有受試者的86%,研究人員將婦女年齡、懷孕次數、生育數、教育程度、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病史等因素列入統計分析後發現,過去曾經服用口服避孕藥物的女性比沒服用過這類藥物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低34%,而最近或現在仍在服用此類藥物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更是減少42%。

總體而言,服用口服避孕藥物時間越長的女性,其卵巢癌罹患風險下降得越顯著,服用複方型避孕藥物的女性,整體風險下降的幅度要大於使用子宮內含藥避孕器(含黃體素)、子宮內避孕器或緊急事後避孕丸(含高劑量黃體素)等。

但很可惜的是,這項研究在女性50歲時就停止追蹤調查,所以研究人員並沒有調查隨着年齡增長對女性的影響。根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統計,每年有53%的卵巢癌確診病例是65歲以上年長女性。

2017年6月麗莎.艾弗森博士發表在《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的研究報告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相較於那些從未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終生癌症罹患風險降低56.1%,共46,022名受試者中,大多數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癌及白血病等罹患風險,甚至在停藥後效用仍可維持數年之久。

▲口服避孕藥3大迷思...罹癌、皮膚變差? 別傻傻相信了。(圖/記者嚴云岑攝)

▲數據顯示,服用口服避孕藥物時間越長的女性,其卵巢癌罹患風險下降得越顯著。(示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研究發現,雖然在持續服用或新增加的服用避孕藥的女性中,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發病風險疑似略增,但此風險在停藥10年後消失(也有一說是因為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較常看醫生及自我檢查,因此,乳癌可以早期發現)。與未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相比,曾經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罹患大腸直腸癌風險下降19%,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下降34%,而卵巢癌的罹病率則是減少33%。

另外一則研究報告,是2018年4月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凱拉.米歇爾(Kara A Michels)博士,發表在《美國醫學會腫瘤學期刊》(JAMA Oncology),研究人員透過超過10萬名女性長達15年(1996~2011)的研究發現,服用口服避孕藥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口服避孕藥服用時間的延長可降低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與從未服用過口服避孕藥或服用時間未滿1年的受試者相比,口服避孕藥使用時間超過10年可使卵巢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HR=0.60)。

另外,在吸菸與肥胖的癌症高危險族群中,使用口服避孕藥對於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同樣具有保護效果。在吸菸女性,與從未服用或短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女性相比,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可使卵巢癌風險降低56%(HR=0.44)。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肥胖女性,與從未服用或短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人相比,口服避孕藥使用時間超過10年可使卵巢癌的發病風險降低36%(HR=0.64)。

綜合以上研究結論,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10年的女性,卵巢癌的發病風險降低了四成。且經由統計分析發現,無論女性是否吸煙以及是否肥胖,皆具有保護功效。

口服複方避孕藥通常是由雌激素和黃體素這兩種女性賀爾蒙組成,穩定服用後能夠讓體內維持一定濃度的雌激素與黃體素,其中血液中的人工雌激素會產生負回饋調節作用,告知大腦抑制卵巢排卵。而人工黃體素則可以增加子宮頸黏液分泌,使精子前進受阻,等於關門謝客,進而抑制精卵結合,達成避孕的效果。

目前較常見的複方口服避孕藥是超低劑量人工雌激素加上最新型的人工黃體素,最新一代的複方口服避孕藥,較不會有長痘痘、體重增加、水腫等副作用(像是藥品名:戴麗安、悅己、悅姿等)。

值得提醒的是,有部分藥物可能和避孕藥產生交互作用,如:抗生素、安眠藥、止痛藥等,因此想要服用避孕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後才能使用。

細菌躲眼底...「眼紅男」抹藥1月險失明,濫用抗生素惹禍。(圖/記者嚴云岑攝)

▲部分藥物可能和避孕藥產生交互作用,如:抗生素、安眠藥、止痛藥等,服用前記得詢問醫師。(示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美國所有婦科的癌症中,卵巢癌的死亡率最高。光是2014年,就有21,000多例卵巢癌新發病例,其中至少有14,000個案死亡。另外,美國癌症學會預估2018年被確診為卵巢癌的患者,將超過22,000人,並且有超過15,000名案例死亡。

台灣在過去30年,女性每10萬人中卵巢癌發生率增加超過4%,罹癌人數更成長近10倍,根據衛福部106年度死因統計,卵巢癌位居女性奪命癌症第7位,超越排名第8位的子宮頸癌,且卵巢癌在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所以八成以上的卵巢癌發現時已是晚期,不可不慎。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一天中「2時段」千萬別生氣! 醫解原因

一天中「2時段」千萬別生氣! 醫解原因

當然一整天都不生氣那是最好啦,真要發火,請務必避開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大中午是保養心經的時間,操心傷心、升起憤怒心,都非常吃虧。條件允許的人,午時小睡一會兒,或是找個地方靜坐淨心,那你就練內功練在了「點數加倍送」的時機點上。

2024年12月25日 21:38

5族群「膽固醇失控機率」高於一般人! 醫:飲食健康也中了

5族群「膽固醇失控機率」高於一般人! 醫:飲食健康也中了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膽固醇過高的人是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的高風險族群,而不同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態及具有家族遺傳,會使壞膽固醇升高或好膽固醇不足,進而威脅健康。

2024年12月25日 20:18

女連罹2癌症! 醫點出「致病關鍵」:小肉芽是警訊

女連罹2癌症! 醫點出「致病關鍵」:小肉芽是警訊

身上突然長出小肉芽,恐暗藏健康信號!基因醫師張家銘曾收治一名60多歲女子,脖子上長了許多小肉芽卻不在意,把它們點掉,後來卻接連確診2種癌症,在進行全基因檢測後,發現是體內抑癌的PTEN基因有缺失。他藉此提醒,若民眾身上有大量肉芽,尤其家族有腫瘤或癌症病史者,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測。

2024年12月25日 19:41

火鍋控、燒肉控注意!小心「不當飲食習慣」增加胃癌風險

火鍋控、燒肉控注意!小心「不當飲食習慣」增加胃癌風險

火鍋是不少台灣人冬季的最愛,但醫師提醒,火鍋中的高鹽、高脂肪成分可能對胃部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增加胃癌風險。想要享受美味火鍋,也要注意飲食健康,避免為胃部埋下隱形地雷。

2024年12月25日 18:18

孩子「猛咳2周沒好」突高燒! 醫一驗愣:有新感染

孩子「猛咳2周沒好」突高燒! 醫一驗愣:有新感染

天冷是呼吸道病毒活躍期,兒科醫師陳敬倫透露,最近有家長抱怨孩子感冒一直看不好,咳嗽咳了2周直到昨(24)天又出現發燒症狀,就診一篩竟確診A型流感。醫師表示,發燒是感染初期的症狀之一,因此代表該名孩童又有「新的感染」。他也提醒,感冒咳嗽時不要吃柑橘類水果,以免使症狀加劇。

2024年12月25日 17:32

麻疹群聚個案「曾搭雙鐵北捷」 疾管署公布足跡:接觸者監測18天

麻疹群聚個案「曾搭雙鐵北捷」 疾管署公布足跡:接觸者監測18天

國內有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疾管署今上午公布國內新增7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1名50多歲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經持續疫調,發現個案可傳染期間有彰化縣及台北市公共場所活動史,且曾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包括火車和捷運都有,疾管署今也公布相關足跡,本案接觸者最晚監測至2025年1月5日。

2024年12月25日 17:14

11歲童血便數周!竟是「克隆氏症」作祟 醫示警初期難察覺

11歲童血便數周!竟是「克隆氏症」作祟 醫示警初期難察覺

一名11歲的男童日前出現腹瀉及腹痛,甚至血便等症狀,原以為只是吃壞肚子食物中毒或腸胃炎,但到診所就醫服藥後仍持續腹痛和血便,進一步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罕見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作祟。

2024年12月25日 15:40

泌尿道關鍵5數據!感染預防、警示徵兆 權威醫盧星華一次解析

泌尿道關鍵5數據!感染預防、警示徵兆 權威醫盧星華一次解析

泌尿道問題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國內泌尿科權威盧星華分享泌尿系統保健5大關鍵數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泌尿道感染,是因為女性尿道較短,僅4至6公分,且尿道開口鄰近肛門;而泌尿道感染有高達8成原因是來自糞便的病菌,建議日常一定要避免憋尿,且每天要喝足2500c.c.以上的水;另也提醒,頻尿、夜尿都是泌尿道問題警訊,如果一天上廁所超過8次、晚間入睡後至少起來上廁所1次,要多注意、及早就醫。

2024年12月25日 15:28

聚餐太熱到外納涼!40歲男下秒腦中風倒地 醫嘆未做1事釀禍

聚餐太熱到外納涼!40歲男下秒腦中風倒地 醫嘆未做1事釀禍

近期台灣天氣寒冷,自本月12日第一波寒流以來,全台緊急救護內科OHCA人數已高達587人。近日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醫師也分享一個案例,一名40多歲男子近日與同事聚餐,飯後因身體發熱直接走出餐廳,突然眼歪嘴斜倒地,經送醫後診斷為腦幹中風。

2024年12月25日 15:26

化粧品「新增9項」禁用成分!販售、試用最重可處500萬

化粧品「新增9項」禁用成分!販售、試用最重可處500萬

為配合國際間化粧品管理趨勢,衛福部食藥署今年公告修正「化粧品禁止使用成分表」,新增全氟/多氟烷基物質等9項禁用成分,將自114年1月1日實施。食藥署提醒,違規業者最重可處500萬元,情節重大者,最高可處停業或廢止相關登記事項。

2024年12月25日 12: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