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伸吉醫師/自然孔手術在大腸直腸癌的應用

▲自然孔手術。(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自然孔手術。(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張伸吉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自然孔手術在大腸直腸的應用

經肛門自然孔手術是將微創概念及技術運用在結直腸手術的極致,盡力降低患者因開刀造成的額外傷害,我於2011年開始在中國附醫致力發展這項技術,2013年於國際會議發表,目前已運用在大腸直腸腫瘤手術、大腸憩室手術及慢性便秘手術。

什麼是【經肛門自然孔手術­­】

在台灣,大腸直腸微創手術已經被廣泛運用,然而傳統腹腔鏡手術還是需要強行把肚子打開才能取出標本並進行腸道重建,雖然號稱微創,但患者的肚子最少還是會造成總共7-10公分的傷口,相關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發展經肛門自然孔手術的初衷,就是想做真正的微創手術,甚至無創,讓患者減少手術帶來的負擔。

所謂自然孔,就是聯繫身體內外的通道,例如嘴巴、肛門、陰道及尿道都是,經由這些自然通道,醫師可以長驅直入患者腹腔內進行治療,不需要從體表強行切開傷口,而是依序自然的解剖構造從事手術,這就是自然孔手術最基本的概念。而大腸直腸手術,正好就是去治療人體的自然通道—腸道,這也是發展該項技術的最大優勢。

【經肛門自然孔手術­­】的兩種方式

手術進行方式分為兩種:1. 自然孔內視鏡手術 2. 自然孔腹腔鏡輔助手術。

若患處為良性腫瘤或原位癌,醫師可以透過肛門自然孔伸入大腸內視鏡找到病灶處,直接將病灶切除、取出,運用內視鏡進行重建,這就是自然孔內視鏡手術。

若為惡性結直腸腫瘤,我們需借助腹腔鏡完整清除腸道淋巴結後,再透過肛門自然孔進行腸道切除、病灶取出,最後再腸道重建,這就是自然孔腹腔鏡輔助手術。

依據患者不同狀況來判斷適當的術式,才能獲得最好治療成果;但不論選擇哪一種方式,手術的主要傷口都在腸道,而非腹部。

經過8年的發展,我們制定了經肛門自然孔手術的適應症及一整套標準流程,包括手術步驟及住院照護模式,成果也在2017年發表於國際期刊。

【經肛門自然孔手術】的好處

透過這項技術,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患者幾乎不會有肚子的傷口,自然可以大幅降低疼痛,幾乎沒有傷口併發症,並能維持患者體表完整及美觀。除了這些外在的好處外,臨床研究也發現進行經肛門自然孔手術因為沒打開肚子,腸道術後恢復時間更短,也較一般傳統腹腔鏡患者提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張伸吉醫師:運用在結直腸惡性腫瘤治療上,我們發現因為降低併發症及加速身體恢復,患者可以更順利地延續後續化療(若有必要)。

經過我們七年的長期觀察,癌症的控制率及病患的存活率都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似,甚至稍微好一點。這個結果代表,癌症的治療也可以輕鬆進行,身體不用再為治療付出高額代價及傷害。

▲自然孔手術並非每個患者都適用。(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自然孔手術並非每個患者都適用。(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經肛門自然孔手術】雖然好處多,但並非適合每一位患者,腫瘤過大或直腸過窄,都會造成手術困難及風險,必須交給有相關經驗的醫療團隊進行整體評估再進行。完美的手術,運用在適當的病人,才能得到加成的效果。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的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en8.com.tw/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瘦子也可能中招! 破解橘皮組織的根本對策

瘦子也可能中招! 破解橘皮組織的根本對策

皮膚科醫師歐佳嵐表示,雖然肥胖者比較容易出現橘皮組織,但臨床上許多身形纖瘦的女性,因為長期缺乏運動、久坐不動,局部血液循環不佳,也很容易出現局部性肥胖,一樣無法抵擋橘皮組織的攻擊。

2025年05月19日 11:22

一週吃兩次深海魚 營養師詳解 Omega-3 三大好處

一週吃兩次深海魚 營養師詳解 Omega-3 三大好處

魚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含量低,且深海魚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是生長發育必備的營養素,更可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對抗身體發炎反應。

2025年05月19日 11:12

一天「兩餐vs.六餐」哪個更健康? 研究揭曉答案

一天「兩餐vs.六餐」哪個更健康? 研究揭曉答案

現代營養學長期強調「少量多餐」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血糖與體重,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這幾乎成了一種標準建議。但這種飲食方式真的適合所有人嗎?近年來,間歇性斷食和低頻率進食的概念逐漸受到關注,一些研究開始質疑,「少量多餐」是否真如想像中那麼有效?

2025年05月19日 11:06

新冠疫情再起!醫點名「1情況」超常被忽略:不是小事

新冠疫情再起!醫點名「1情況」超常被忽略:不是小事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而最常見的三個症狀為發燒、全身痠痛及咳嗽。知名網紅醫師蒼藍鴿直言,很多人小看「全身痠痛」的症狀,但其實這就是身體發炎的表現之一,所以不能輕忽,也建議最近出入公共場所時,恢復戴口罩的習慣。

2025年05月19日 10:52

攝護腺癌「不痛才危險」 餐桌上多選十字花科蔬菜助避險

攝護腺癌「不痛才危險」 餐桌上多選十字花科蔬菜助避險

美國前總統拜登今晨傳出罹患攝護腺癌的消息,且已有骨轉移,震驚全球,對此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提醒,攝護腺癌已不是年長男性的專利,所有成人男性都應正視,且除非轉移到骨骼等部位,否則患者不容易感到痛,但不痛更危險,民眾要多注意。

2025年05月19日 10:15

職場「靜」危機!久站久坐族群「不可逆」的隱形健康風險

職場「靜」危機!久站久坐族群「不可逆」的隱形健康風險

一天結束,脫下鞋子,雙腿腫脹痠痛,沉重得像灌了鉛一樣,這是許多服務業人員、醫療人員的日常寫照,也是辦公室工作者整天久坐的困擾。每天站立超過6小時,或是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一開始可能只是下班後的疲勞,覺得「今天真累,腳好痠」,揉揉腿就過去了,但如果這種情況越來越頻繁,甚至半夜睡到一半突然抽筋,或是看到腿上浮現青筋、或像蚯蚓一樣的血管,那就要小心了,這些看似尋常的疲憊感若持續存在,應留意是否為靜脈曲張前期,甚至已經發展成靜脈炎!

2025年05月19日 10:00

跑步只排第5!醫推「降血壓」最強5運動 第1名讓你想不到

跑步只排第5!醫推「降血壓」最強5運動 第1名讓你想不到

血壓過高,容易引起中風、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因此不少民眾除了藥物,也會透過規律的運動來控制自己的血壓。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指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結合訓練」、「等長運動」等運動方式,對降低血壓都有幫助,其中以「等長運動」對降低血壓效果最顯著。不過王思恒也指出,真正對降低血壓最有幫助的第一運動方式,其實就是你「喜歡、方便且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因為再厲害的運動方式,不做都沒有效。

2025年05月19日 09:41

拜登癌細胞「擴散至骨頭」!前列腺癌4期 5年存活率曝光

拜登癌細胞「擴散至骨頭」!前列腺癌4期 5年存活率曝光

美國前總統拜登的辦公室18日證實,82歲的拜登被診斷出患有「侵略性較高」的前列腺癌(亦稱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頭。已擴散或轉移的癌症被歸類為第4期,不過聲明中仍強調,雖然屬於嚴重癌症,但所幸前列腺癌仍對荷爾蒙治療有反應,意味著透過正確治療仍能有效控制病情。醫師指出,惡性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約在30%至40%,不過積極接受治療仍能延長壽命。

2025年05月19日 09:38

產後隆乳到H罩杯害敗血性休克 專家:「單次升2罩杯」保平安

產後隆乳到H罩杯害敗血性休克 專家:「單次升2罩杯」保平安

一名30多歲女性產後進行抽脂療程,同步接受自體脂肪隆乳,聽從診所建議「能補多少補多少」, 雙乳各補400至500cc,從D罩杯升到H罩杯,但術後不久乳房明顯腫痛,進急診時已敗血性休克,經緊急治療、引流約1000cc膿液才緩解症狀;醫師說,自體脂肪隆乳一次不宜升逾2罩杯,以降低感染等風險。

2025年05月19日 09:1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