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巧凡醫師/第一型糖尿病 兇手究竟是誰?

▲第一型糖尿病。(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第一型糖尿病。(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邱巧凡 林口長庚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最近幾個月,除了流感猖獗,我們兒童內分泌科病房也不平靜,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多了十五位新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病童,年齡層從最小一歲到最大二十歲。其中五歲以下的幼兒就接連來了五位!許多家長都很困惑,我的孩子明明本來都很健康,家中也沒有人有糖尿病,為什麼突然間就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必須終身打針,幾乎被判了無期徒刑?

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在世界各國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歐洲、澳洲與中東,每年約增加2~5%。在美國,各年齡層、各種族的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率也是呈現一致性的增加。而最主要的增加族群,普遍落在小於五歲的嬰幼兒。美國費城醫學中心的研究顯示,從1985年到2004年間,年齡小於五歲的幼兒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率在這20年間便足足增加了70%之多。但目前,造成此發生率逐年增加的原因尚未得到解答。

第一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因為胰臟專司分泌胰島素的貝他細胞(β cell)被破壞,造成無法自己分泌胰島素以調控血糖濃度,造成高血糖,而需要終身依賴體外施打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恆定。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胰臟貝他細胞被破壞呢?目前傾向潛在有基因易感性的體質,外加一些環境因子的暴露,誘發自體抗體產生,攻擊破壞自身胰臟貝他細胞而致病。常見的抗體包含胰島素抗體(Insulin antibody)、GAD抗體、IA2抗體與ZnT8(Zinc transporter 8)抗體。這類確定抗體陽性的族群,稱為第1A型糖尿病。其餘無法找出抗體證據的第一型糖尿病,為第1B型糖尿病。

目前已知的第一型糖尿病危險因子如下:

一、 基因敏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增加

若近親有第一型糖尿病史,確實會增加罹病機會。

•完全無家族病史者,罹病機率為:0.4%
•媽媽有第一型糖尿病:1-4%
•爸爸有第一型糖尿病:3-8%
•父母雙方都有第一型糖尿病:30%
•非雙胞胎手足有第一型糖尿病:3-6%
•異卵雙胞胎有第一型糖尿病:8%
•同卵雙胞胎有第一型糖尿病:十年內30%, 60年內65%
但是相較於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家族史特性,第一型糖尿病的家族遺傳機率還是明顯低於第二型糖尿病。

•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孩子,其雙親有60%也有糖尿病,若再推及雙方祖父母,便有高達90%的糖尿病家族史。
•父母親其中一方有第二型糖尿病,則其子女有20%將來會罹患糖尿病(是父母雙方皆無第二型糖尿病族群的3.5倍)
•若父母親雙方皆有第二型糖尿病,則其子女罹病率將上升到30%(是父母雙方皆無第二型糖尿病族群的6倍)

二、 環境因子的暴露,刺激免疫系統反應,造成進一步破壞胰臟貝他細胞。

•病毒感染
過去曾被提出與第一型糖尿病相關的病毒感染,包含腸病毒、德國痲疹病毒、EB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巨細胞病毒。目前發現最具關聯性的是腸病毒族群中的克沙奇B病毒。克沙奇B4病毒的蛋白質結構F2C與人類胰臟細胞的GAD類似,推測可能因此引發自體免疫攻擊結構類似之胰島細胞,因而致病。

•疫苗注射
兒童時期的預防接種過去曾被質疑可能誘發自體免疫反應,可能與第一型糖尿病相關。但目前的研究並沒有找出直接的相關證據。

•過早接觸牛奶、配方奶
在嬰幼兒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時,太早開始接觸配方奶與牛奶,其中的蛋白質: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與β酪蛋白(β casein)較易引發自體免疫反應。

•副食品穀類添加的時機
穀類(麥粉、麥精、米精)添加的時機過早或過晚,都會增加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因此,目前還是建議依照美國兒科醫學會的指引,副食品應在四至六個月之間添加。

•母乳哺餵
母乳哺餵可減少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因為透過母乳的哺餵,可以得到來自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IgA抗體,加強嬰幼兒的免疫功能,並增進胰臟β細胞的增生。同時,哺喂母乳的時間愈足夠,尚可延緩開始接觸牛奶配方奶這些外來蛋白質的時間。2013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JAMA雜誌的一篇橫跨五國的研究更指出,在開始接觸穀類副食品的同時,若仍持續接受母乳哺餵,可以保護嬰幼兒,減少因未成熟的腸胃道系統面對外來抗原引發異常自體免疫反應的機會。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 fatty acid)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不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推測可能與Omega 3脂肪酸在胰島細胞破壞過程的發炎反應中起保護作用相關。因此我們鼓勵多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並減少反式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維生素D缺乏
目前已有幾個大型研究顯示,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與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有正相關。嬰幼兒時期有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可減少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含有維生素D的天然食物包含魚類,蛋黃、肝臟、魚肝油、堅果、深色蔬菜等。此外,充足的日照(紫外線UV-B)在維生素D的分泌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周產期因素
母親懷孕時年紀愈大,有妊娠期子癲前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黃疸(特別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皆會增加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

綜合以上結論,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除了先天遺傳體質、周產期事件的影響之外,後天我們較能掌握的包含:盡可能哺育母乳,在4~6個月間適當添加副食品,且初嘗試副食品時,應持續哺餵母乳。延緩牛奶、配方奶的接觸時間。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規律運動,適當接受日照。注意個人與公共衛生,避免遭受病毒感染等等。

不管是否可以確切找到致病原因,抓到兇手,一旦確診第一型糖尿病,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早整理情緒,抱持正向心態,勇敢面對,接受罹病事實,好好認識第一型糖尿病,學習照顧自我的能力(飲食代換、驗血糖、注射胰島素、高低血糖的處理等等),配合醫療團隊的建議,接受治療與定期追蹤檢查,控制好血糖,以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原文刊載於: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 2016年第三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會刊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的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en8.com.tw/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好多人上吐下瀉 醫提醒「做1事」

好多人上吐下瀉 醫提醒「做1事」

小兒科醫師林智葳提醒,最近上吐下瀉的人真的太多,出門吃飯一定要徹底洗手喔。

2024年04月28日 07:10

25%成年人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增事故、心血管疾病風險「5症狀要注意」

25%成年人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增事故、心血管疾病風險「5症狀要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障礙別輕忽!醫師指出,約有25%的成年人會有此問題,這恐怕會造成白天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發生的風險,且未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會增加。提醒民眾如果本身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及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要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

2024年04月28日 07:09

掉頭髮分4種!醫嘆「最後毛囊就不見了」 生髮秘訣曝

掉頭髮分4種!醫嘆「最後毛囊就不見了」 生髮秘訣曝

洗頭髮、梳頭髮時,看到頭髮一把一把的脫落,真的令人好崩潰。究竟該如何搶救掉髮呢?掉髮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外貌,還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大量掉髮的原因非常多樣,從生理因素到心理因素都有可能是落髮的原因。莊可鈞中醫師表示,中醫將掉髮分為4種類型,辨證調理。至於避免掉髮應該掌握6大要訣。

2024年04月27日 21:29

一堆人尿尿完還滴!醫曝2解方「一起掏出來」

一堆人尿尿完還滴!醫曝2解方「一起掏出來」

你是否有尿尿完穿起褲子,還會不自主滲尿,造成內褲濕濕臭臭的困擾呢?對此,泌尿科醫師陳昭安直呼,「這不是病啦!很多人都會。」接著解釋健康男性因尿道構造的緣故,尿液從膀胱經過尿道流出,若只將陰莖掏出卡在褲襠口,此時與拉鍊口形成夾角「管子裡的水就沒有尿乾淨」,褲子一穿上殘尿就流出來,但靠著2方法就能改善。

2024年04月27日 19:45

3指標小心陷入憂鬱了 心理師:不自覺掉淚注意

3指標小心陷入憂鬱了 心理師:不自覺掉淚注意

社會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愈來愈提升,不過,有些人認為自己只是單純心情不好。心理師提到,最簡單、初步觀察自己或身邊人的方式是時間,以14天為一個週期,7天是有些微憂鬱傾向,超過14天則要留意,另外「可控制感」和「影響生活的程度」也是可綜合評估的指標,若有異狀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2024年04月27日 18:19

日本「極東正露丸」檢測報告造假!食藥署:去年已勒令停止輸入

日本「極東正露丸」檢測報告造假!食藥署:去年已勒令停止輸入

「日本極東正露丸」爆出涉及檢驗報告造假,遭日本政府勒令停賣停產。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在111年就曾接獲日方通報該藥品安定性試驗有異,隨即啟動回收並要求業者提供相關報告,但業者沒在期限內提供,因此早在112年2月起就禁止該藥品輸入。

2024年04月27日 16:04

「招風耳、精靈耳」都不正常!專業醫解析5種常見「先天性耳朵變形」

「招風耳、精靈耳」都不正常!專業醫解析5種常見「先天性耳朵變形」

「耳朵」除了最重要的聽力之外,包括「戴眼鏡、口罩、耳機」都需要使用到,這時候「耳型」的完整度就相當重要。醫師指出,其實「先天性耳朵變形」並不少見,很多人可能一出生就有,但卻沒發現,包括「精靈耳﹑招風耳﹑隱耳﹑下垂耳﹑耳輪異常」,所幸耳朵變形可以出生就透過矯正改善,治療黃金期為出生6周內,矯正成功率也高達9成。

2024年04月27日 15:28

少搭電梯!48萬人研究曝「爬樓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近4成

少搭電梯!48萬人研究曝「爬樓梯活更久」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近4成

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博士帕多克(Sophie Paddock)26日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協會年度大會「ESCPrev 2024」上發表的研究結果稱,與搭乘電梯的人相比,經常爬樓梯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大大降低39%。該研究使用的數據涉及48萬名成年人。

2024年04月27日 14:40

他堅持每天洗冷水澡…突昏倒「頭皮撕裂傷」滿地血 醫曝可怕下場

他堅持每天洗冷水澡…突昏倒「頭皮撕裂傷」滿地血 醫曝可怕下場

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有些人除了會開電扇、冷氣消暑,也會到浴室「沖涼」,不過洗冷水澡可要小心了。一名老翁堅信洗冷水澡能強身健體,因此堅持每天洗澡水溫都要「夠冰」,不過沒想到竟因此暈倒。醫師就提醒,如果冷水澡太冷,恐讓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心臟變慢,恐發生嚴重意外。

2024年04月27日 13:02

寶林案40歲男搶救1個月不治!醫院證實: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寶林案40歲男搶救1個月不治!醫院證實:多重器官衰竭離世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再新增1死,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稍早也已證實此事,目前全案累計3死。收治個案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回應,經醫療團隊全力救治,病人仍因多重器官衰竭等因素於今(27)日離世,本院對此深感遺憾。

2024年04月27日 12:2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