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檢查小百科 X光又快又便宜、MRI慢工出細活...

▲▼ 醫療檢查。(圖/pixabay)

▲ 影像檢查是以非侵入方式來取得內部組織影像的技術與處理過程。(圖/pixabay)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我們去醫院看病時常常要做各種影像檢查,例如X光片、CT、超音波等等,不同檢查方法所「偵查」的常用部位也不太一樣,X光主要負責胸部、腹部和骨頭;CT是胸部、頭部、心臟等;超音波則是腹部、心臟、關節等。此外它們也各有優缺點,譬如X光方便快捷,但圖像比較粗燥等等。

▲▼影像檢查 。(圖/google,pixabay)

▲X光片檢查 。(圖/pixabay)

X光片

X射線的波長範圍在0.01~10 nm之間,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當它穿透人體時,人體構造中密度較高的部分,如骨骼,能吸收較多的X光,所以會在感光底片上留下陰影,也就是說,由於人體組織密度的不同,會在感光底片上留下深淺不一的陰影,一般成像只需要幾秒時間。

醫生在就診時,有時候會選擇用X光來進行排除診斷,如果懷疑患者有骨折或肺炎時也會選擇X光,這是最快捷、最便宜的影像檢查。

▲▼影像檢查 。(圖/google,pixabay)

▲CT檢查。(圖/pixabay)

電腦斷層掃面(Computerized tomography, 簡稱CT)

電腦斷層掃描是一種結合X光與電腦科技的診斷工具,利用電腦將資料組合成身體橫切面的影像,這些橫切面的影像可再進一步重組成精細的3D立體影像。

CT是檢測頭部、胸部、腹部和脊椎的問題的好工具,還可以檢查出肝、肺、胰臟等部位腫瘤的位置和測量大小,對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提供重要訊息。利用在創傷的病人身上,電腦斷層可以快速診斷出大腦、肝臟、脾臟、腎臟或其他體內器官的傷害情形。最常用部位是頭部、耳鼻喉、胸腔、腹部、骨盆腔、脊椎、骨關節,但其實幾乎全身各部位都可以檢查。

比起做X光片接受到的辐射剂量,CT检查时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会成倍增长,但並不會有副作用,單一檢查其輻射劑量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所有副作用都來自對顯影劑的過敏,例如輕微過敏、噁心、皮膚癢、皮膚蕁麻疹、呼吸急促等。

▲▼影像檢查 。(圖/google,pixabay)

▲超音波檢查胎兒 。(圖/維基百科)

超音波(ultrasound)

人類耳朵可聽到的聲波頻率介於20~20,000 Hz之間,因此頻率大於20,000 Hz的聲波稱為「超音波」。超音波在不同的生物組織內前進時,會有相異的速度,當遇到不同的組織界面,會出現明顯的反射,造成信號上的變化,可利用這個變化探測身體內部組織,進而描繪出組織之影像。

超音波比X光片的檢查更為精細,X光檢查只能看到器官的梗概,而超音波可以看到器官的具體細節,但一些細小的血管結構還是無法檢查到。

有些疾病(如膽囊結石、腎積水等)既可以用超音波,也可以用CT來檢查。由於超音波無輻射和價格低廉的特點,醫生會優選超音波來進行輔助診斷。不過這並不是絕對,醫生會跟據病人的病情發展做靈活的選擇。

超音波也是檢查從胎兒發育的輔助手段,譬如四維超聲可以檢查胎兒系統結構,還可以看清長相,讓準爸爸媽媽更近距離地瞭解寶寶。

從

▲MRI檢查 。(圖/維基百科)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

MRI的原理比較複雜,先將人體置於人為製造的磁場中,人體中的氫原子在磁場中活躍地運動,不同部位的氫原子由運動到最後靜止下來的時間不同,再通過圖像後處理,便有了立體的圖像。

MRI可以用來偵測和診斷心臟疾病、腦血管意外及血管疾病,追蹤腫瘤的情況等。此外,它被廣泛應用在運動相關傷害的診斷上,對近骨骼和骨骼周圍的軟組織,包括韌帶與肌肉,可呈現清晰影像,因此在脊椎及關節問題上,是極具敏感的檢查。

根據檢查項目的不同,MRI檢查的時間一般介於20分鐘至40餘分鐘。由於MRI沒有輻射暴露的危險,因此經常被使用在生殖系統、乳房、骨盆及膀胱病的偵測及診斷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營養師解析「常見止咳妙招」 咳嗽別吃6類食物

營養師解析「常見止咳妙招」 咳嗽別吃6類食物

隨著疫情流感化,還有長新冠、流感、黴漿菌等,造成喉嚨乾癢、乾咳、咳嗽咳不停的問題!除了喝咳嗽藥水、吃咳嗽藥以外,飲食上如何改善好食課營養師與您分享咳嗽吃什麼?咳嗽喝什麼來緩解咳嗽!

2025年08月02日 16:05

明年健保總額邁一兆元大關 台灣研發「億元基因罕藥」給付審查中

明年健保總額邁一兆元大關 台灣研發「億元基因罕藥」給付審查中

今年健保總額達9,286億元,創下歷年最高,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日進一步透露,明年健保總額成長,加上相關公務預算、癌藥基金等挹注,整體預算逼近兆元。另針對再生醫療發展,石崇良特別提到一款由台灣研發、用於治療罕病AADC缺乏症的基因治療藥物,每劑要價高達1億元,但能讓病患平均壽命從7歲延長至20多歲,展現本土研發實力。目前該藥已申請納入健保,進入專家會議審查階段。

2025年08月02日 15:10

早餐喝「山藥薏仁漿」卻踩雷!營養師揭「3陷阱組合」超常見

早餐喝「山藥薏仁漿」卻踩雷!營養師揭「3陷阱組合」超常見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但怎麼吃才健康又均衡?營養師劉怡里提醒,理想早餐應包含「適量澱粉、充足蛋白質與足量蔬菜」,才能滿足營養需求並維持飽足感。她並以三種常見早餐搭配進行分析,點出其中潛藏的飲食問題。

2025年08月02日 11:01

開朗老翁變沉默「懷疑媳婦偷錢又下毒」 就醫驚見大腦顯著萎縮

開朗老翁變沉默「懷疑媳婦偷錢又下毒」 就醫驚見大腦顯著萎縮

一名78歲老翁原本個性樂天開朗,但最近兩、三年來變得「怪怪的」,喜歡往事重提、吃過飯卻抱怨都沒煮菜、還懷疑媳婦偷藏錢又在飯裡下毒,兒子無奈之下陪同前來就診,詳細檢查後,確認是「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經給予藥物治療後,狀況逐漸改善,家庭氣氛也恢復融洽。

2025年08月02日 10:58

台灣幸福感倒數第6  研究揭快樂密碼:生活自主性愈高愈好

台灣幸福感倒數第6  研究揭快樂密碼:生活自主性愈高愈好

面對「你幸福嗎」這大哉問,民眾在不同年代常有不同感受,且各國的文化與環境如何影響個人幸福感,以往也無明確答案。國內一項研究顯示,由於台灣人的服從性較高,民眾只要能在生活中保有較多的自我,社會更多元,幸福感便可提升,這也為台灣民眾該如何追尋幸福找到比較清楚的方向。

2025年08月02日 09:23

8月為遭毒蛇咬傷最高峰「單月受傷人數破百」 疾管署揭2類最常見

8月為遭毒蛇咬傷最高峰「單月受傷人數破百」 疾管署揭2類最常見

8月是國內蛇咬高峰期!疾病管制署公布統計,國內每年約有近千人遭毒蛇咬傷,其中又以8月份遭咬傷人數最多,當月蛇毒血清使用破百;另分析最常咬傷人毒蛇則是龜殼花及俗稱青竹絲的赤尾鮐,占比達到8成,提醒民眾前往山區、郊外活動多加注意,不慎遭咬傷也要注意「五要五不」處理原則,記下毒蛇外觀並儘速就醫。

2025年08月02日 09:03

桃園醫院推OPAT服務 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病患也可居家

桃園醫院推OPAT服務 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病患也可居家

為提升病人照護品質與醫療資源的運用效率,衛福部桃園醫院自8月起正式推動「門診抗生素注射治療計畫」(Outpatient Parenter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OPAT)。此一計畫是讓需長期靜脈注射抗生素的病患,能在不住院的情況下持續接受有效治療。

2025年08月01日 23:47

健檢報告出現「毛玻璃」三個字 45歲媽媽眼淚流下來

健檢報告出現「毛玻璃」三個字 45歲媽媽眼淚流下來

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成為健檢常規項目,越來越多民眾在報告中發現「毛玻璃(GGO)」或「小結節(SPN)」等影像異常,令人憂心是否罹患肺癌。對此,胸腔內科醫師廖繼鼎提醒,這些名詞不代表癌症,更不是末期警訊,民眾應保持冷靜、正確判斷。

2025年08月01日 20:46

菁英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耶魯實證高效率休息法你早就會

菁英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耶魯實證高效率休息法你早就會

菁英朋友做的是高壓工作,運動、玩樂也都做得很有熱情,反觀自己只是上下班之後就沒力氣,不論怎麼休息,睡得再多還是覺得很倦怠,為什麼菁英總是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根據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的日本醫學博士久賀谷亮提出的研究,他發現,這些菁英連放鬆時都有策略,透過高效率的休息法讓大腦充電。

2025年08月01日 18: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