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東之旅系列六:來過哥貝克力石陣 你比寶傑更神奇!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是世界三大石陣遺跡之一,這些石頭經考據距今恐有近一萬五千年。(圖/乘翼吻旅)

圖文/乘翼吻旅

很多人喜歡去復活節島看摩埃像,去英格蘭看巨石陣,但那些都不稀奇!想看更特別的世界巨石遺跡,得看土耳其!土耳其東南部「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是西元前一萬兩千年的遺跡,推測出現的時間比埃及金字塔更早八千年,卻是到西元1994年才被一位庫德族牧人發現,揭開這萬年遺跡的身世之謎。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是世界三大石陣遺跡之一,這些石頭經考據距今恐有近一萬五千年。(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中,目前僅挖出約45塊完整石塊,推估還有成千上百塊十塊尚未挖出,可望將揭開更多史實。(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中,目前僅挖出約45塊完整石塊,推估還有成千上百塊十塊尚未挖出,可望將揭開更多史實。(圖/乘翼吻旅)

這座遺跡目前只挖到約45塊石頭,上面都刻有豬、雞、蝦、獅等圖案。估計整座石陣區還有成千上百塊石頭等待挖掘,是世界三大石陣遺跡!,更有人斷定這裡就是聖經中說的「伊甸園」。究竟一萬多年前的人們,為何會在美索不達米亞山上的這區域建立這座神壇?祭壇?考古學家正在土耳其持續揭開歷史謎團!

▲▼             。(圖/記者傅家慶攝)

▲目前由土耳其和國際考古團隊共同考據哥貝克力石陣,揭開人類身世之謎。(圖/乘翼吻旅)

1960年,芝加哥大學及伊斯坦堡大學的考古學家首次來調查,卻認為這只是拜占庭時代留下遺跡。直到1994年,一位庫德族牧羊人發現更多石陣,引發德國考古學會的施密特(Klaus Schmidt)再次探尋,才揭開這秘密。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哥貝克力石陣遺跡又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人類文明的最好印證。(圖/乘翼吻旅)

他認為哥貝克力丘是平緩聚攏的小丘,比四周平地高約十五公尺,不像更遠處的陡峭高原,推測幾千年前曾有人在此活動。1995年考古團隊率先掘出第一批約45塊矩形或T字形的巨石,呈圓形排列呈環狀,並發現下方還有好幾百塊待挖掘。後經證實這些遺蹟至少有一萬二千至一萬三千年的歷史,比埃及金字塔還要早八千年出現,是人類至今最早文明遺蹟之一。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哥貝克力石陣石塊上的圖案,是目前所要探尋的最重要線索。(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哥貝克力石陣石塊上的圖案,是目前所要探尋的最重要線索。(圖/乘翼吻旅)

由於石頭上多半雕刻出豬、鴨、蛇,蝦、獅等圖樣,考古團隊目前推測認為這裡可能是「祭壇」,是有相當數量的獵人群居進而衍生祈禱祭祀,才蓋起這些建物。然後發現光靠狩獵無法養活眾人,進而開始農作。加上這區屬於安那托力亞平原正是世界農業麥種發源地,世界上第一批飼養的豬就是起源於離哥貝克力山丘60哩處,更支持的這項推測。而若真如此,將推翻目前原本認為人類歷史中,是三千年前出現祭祀活動的說法。

▲▼             。(圖/記者傅家慶攝)

▲研究團隊以圍欄保護目前哥貝克力石陣中,已經挖掘到的部分,遊客只能從外圍欣賞。(圖/乘翼吻旅)

▲▼             。(圖/記者傅家慶攝)

▲研究團隊以圍欄保護目前哥貝克力石陣中,已經挖掘到的部分,遊客只能從外圍欣賞。(圖/乘翼吻旅)

因為目前對石陣所知實在太少,讓石陣真正身世更加神秘,更有人甚至斷言這裡就是《聖經》中伊甸園。我們實際參觀,現在土耳其政府已將整區罩頂保護,避免風吹日曬,並圍出參觀動線。當實際看過這些巨石,更會發現去過金字塔一點都不稀奇,來過哥貝克力石陣,你比劉寶傑更神奇!

旅遊的真相與假象,那些部落客寫不出的故事,盡在「乘翼吻旅」。(https://www.facebook.com/乘翼吻旅-252003672127643/?modal=admin_todo_tour)

▲▼             。(圖/記者傅家慶攝)

▲正是因為目前對哥貝克力石陣所知有限,也讓這裡更佳吸引人探尋。(圖/乘翼吻旅)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守護母嬰!慈濟醫分享全人照護實務 曝「子癲前症」致命危險

花蓮慈院日前舉辦「花東孕產婦與兒童醫療區域整合照護計畫在職教育訓練」,以實務經驗照護的分享,強化「子癇前症」等高風險妊娠的識別及處理能力,落實更優質的全人照顧方式,守護花東地區的母嬰。

2025年09月16日 11:34

北捷《閃電CPR挑戰》等車時刻學急救 6小時7236人響應破紀錄

北捷《閃電CPR挑戰》等車時刻學急救 6小時7236人響應破紀錄

上週六(9/13)不少人在台北捷運遇到CPR活動,其實那是第三屆《閃電CPR挑戰》,在台北捷運7大車站設置9個站點,包含CPR按壓挑戰與AED體驗操作,短短6小時吸引高達7,236名旅客參與,創下台灣急救推廣新紀錄;且因為面對捷運站的多元旅客,成功觸及許多過去在教育系統中被忽略的長者與身障朋友,也盼打造更全面公民急救網。

2025年09月16日 11:28

揪出退化警訊!ICOPE檢測揭開潛藏危機 醫:早治療很安心

揪出退化警訊!ICOPE檢測揭開潛藏危機 醫:早治療很安心

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健康成了全民最關注的議題。門諾醫院去年在花蓮市、吉安鄉推動 ICOPE(整合性照護長者功能評估),結果發現,不少長者在「行動力」與「聽力」方面已有退化警訊。門諾醫院提醒,定期做功能檢測,不僅能揪出隱形危機,更是守住自主生活品質的關鍵。

2025年09月16日 11:19

「台灣美耐皿」餐具出包 日本鮮蜜瓜檢出禁用農藥

「台灣美耐皿」餐具出包 日本鮮蜜瓜檢出禁用農藥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有1批從日本北海道進口的鮮密瓜檢出農藥殘留違規,總計24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另還有1批「台灣美耐皿」的餐具溶出試驗不符規定,總計68.4公斤需全數退運或銷毀。

2025年09月16日 11:01

研究揭「瘦瘦針」可降罹症癌風險17% 醫:對卵巢癌最顯著

研究揭「瘦瘦針」可降罹症癌風險17% 醫:對卵巢癌最顯著

該如何健康瘦身,一直備受民眾關注,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到,台灣每3名成年人有1人過重或肥胖,且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高度相關,而根據最新研究,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可使肥胖、過重成人的癌症風險下降17%,卵巢癌降幅更可達47%。

2025年09月16日 09:29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大陸浙江一戶人家小孩小勇(化名)因為忘記沖馬桶,媽媽一看發現不對勁,這一留心,小勇被診斷出尿毒症,結果一家三口都得了罕見遺傳病,而他和哥哥都接受腎移植手術,媽媽還在洗腎中。

2025年09月16日 01:27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