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昊璋醫師/跟著耳鼻喉頭頸科醫師 自我篩檢鼻咽癌

▲鼻咽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余昊璋 屏東明正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柳營奇美醫院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

「脖子長腫塊不在意 竟是鼻咽癌」

「左側耳鳴以為感冒 竟罹鼻咽癌」

「當紅韓星⋯⋯、羽球球王⋯⋯,竟罹鼻咽癌」

每幾個月,就可看到關於鼻咽癌的新聞,據統計,台灣人每年鼻咽癌新增人數約1500人,是台灣十大癌症榜上固定班底,鼻咽癌若是早期治療,便能達到良好的預後,因此早期診斷就變得十分重要。

鼻咽在哪裡?

鼻咽的位置位於鼻子後方,大約在頭部的圓心地帶,兩旁有耳咽管通往中耳,上方是腦袋底部,下方通咽喉。

什麼症狀?

▲鼻咽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的症狀常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仿,有些看起來跟感冒差不多,建議民眾若是類似感冒症狀許久未癒,宜至耳鼻喉科就診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耳鼻喉科的全名是耳鼻喉頭頸外科,鼻咽癌症狀可以就「耳鼻喉頭頸」五個字來記憶。

耳:單側耳塞或耳鳴

中耳與鼻腔間有個耳咽管相連通,因此擤鼻涕時可感覺到耳朵的悶塞感,耳咽管功能受影響也會有這種感覺,像是坐飛機下降時耳朵摀住一樣,小朋友由於耳咽管機能尚未成熟,中耳積水容易發生,成人有時在感冒之後也會經歷中耳積水,但通常一、兩週的時間就可恢復,如果是鼻咽部的腫瘤壓迫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就會出現單側的耳塞或耳鳴,因此有此症狀一定要進一步用鼻咽內視鏡檢查。

重點一句:單邊耳朵自覺悶塞或耳鳴超過兩週,別自以為是耳屎而已,一定要檢查!

鼻:流鼻血或鼻塞

鼻黏膜的微血管很豐富,所以用力擤鼻涕或常常挖鼻孔都容易引起流鼻血,就醫檢查時若發現出血點位於鼻中隔或鼻前部就沒大問題,反之,常無緣故地流鼻血,檢查時鼻前部不見出血點,這時就需要檢查鼻咽。

鼻塞症狀人人或多或少都有,最常見的原因是鼻中隔彎曲與鼻甲肉肥大,但鼻咽腫瘤長大阻塞到後鼻孔也會造成鼻塞,所以鼻塞嚴重也應找醫生看看原因。

重點一句:如果不清楚自己為何流鼻血或鼻塞,一定要檢查!

喉:帶有血絲的痰

鼻咽及上呼吸道的微血管都很豐富,因此感冒咳嗽有時會咳痰帶血絲,臨床上有時遇到咳血的患者到醫院就診,照完X光片正常,以為沒問題就沒再回診追蹤,結果是鼻咽癌出血導致的血絲痰,所以痰裏若有血絲,除了注意肺部、氣管之外,鼻腔、咽喉也該檢查看看。

重點一句:其實任何症狀若超過兩、三週沒有改善,一定要檢查!

頭:頭痛或腦神經相關症狀(複視、臉麻等)

鼻咽上方就是顱底部,因此若是腫瘤侵犯破壞顱底骨頭,就會出現持續、深層、愈來愈嚴重的頭痛。

顱底骨有很多孔洞,有些腦神經穿過其中,若腫瘤侵犯到這些神經就會引起症狀,如影響到第三、四或六對腦神經,就會影響眼球運動,造成複視,看東西一個變兩個;如影響到第五對的三叉神經,就會出現異常臉麻的感覺。

重點一句:出現非典型症狀,感覺怪怪的,都不宜輕忽,一定要檢查!

頸:頸部腫瘤

余昊璋醫師:鼻咽癌症狀中,以頸部摸到腫塊最為常見,因為鼻咽癌細胞很容易擴散至頸部的淋巴,因此,脖子若是出現大於一點五公分不會痛的、硬的、不會動來動去的、或是超過兩週沒有變小的頸部腫塊,都需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

頸部的淋巴結,是很多癌症轉移的重點區域,建議三十五歲以上成人,偶爾按摩脖子一邊舒緩僵硬,一邊摸摸看有無腫塊。

重點一句:脖子摸到腫塊,別瞎猜好壞,一定要檢查!

風險因子有哪些?

以基因遺傳因素最為重要,歐美人較少,亞洲華人較多,家族有鼻咽癌患者,罹癌比率將會上升,男性的罹患機率略高於女性,此外,EB病毒感染(同場加映:EB病毒:一種你我他身上都有的討厭鬼)、醃製食品、抽菸,或是工作吸入大量甲醛等致癌物質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如何診斷?

若有相關症狀,醫師會直接用鼻咽內視鏡來檢查,內視鏡若看到鼻咽部有令人疑慮的組織,會切片夾出一點組織送病理化驗,若發現惡性組織型態即確診,至於癌症嚴重度的分期,則需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檢查局部及頸部的侵犯程度,另外,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甚至正子攝影等其他全身檢查來判斷是否出現轉移。

治療方法?

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外科手術。鼻咽癌本身對放射線極為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視臨床情況及不同的分期,採用單一或者混合化學治療的治療方式。復發的鼻咽癌患者,則可能需要搭配外科手術。

鼻咽癌患者治療後遺症及處置

▲鼻咽癌治療後遺症,如何處理?(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治療後遺症,如何處理?(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後遺症與放射治療有關,放射線治療雖然消滅了叛軍,但難免誤傷忠良,因為治療的重點在鼻咽腫瘤與脖子的淋巴,所以易造成其周邊耳、鼻、喉、頭、頸部組織的傷害。


中耳炎、耳漏:耳鼻喉科局部治療、藥物治療
聽力退化:助聽器選配


鼻炎、鼻竇炎:耳鼻喉科局部治療、藥物治療、食鹽水沖洗鼻腔


唾液減少、口乾:人工唾液、藥物治療


牙關緊閉:張口運動
蛀牙、牙髓炎:軟毛牙刷、牙科治療


頸部僵硬纖維化:伸展運動、復健科治療

沒人希望自己會得到癌症,但據統計每五分鐘就新增一人罹癌的今日,得鼻咽癌只能以不幸中的大幸來鼓勵病友,一來,相較其他癌症,治療痊癒的機會較高,二來,鼻咽癌在台灣的治療效果是全球頂尖的,一旦確定罹病,切莫閃避正規治療,以免徒留遺憾!一般民眾宜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及提醒家人朋友留心相關症狀。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有網路影片流傳「1歲前不能吃鳳梨、柳丁、西瓜、芒果」,兒科醫師傑登也為此在臉書發文闢謠,直指這些講法不但沒有科學根據,還帶有誤導,1歲以下小朋友唯一明確禁止的「天然健康食物」只有蜂蜜。

2025年04月29日 12:27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引發醫界議論。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引用錯誤的數據呈現不實的台灣狀況,這是非常不當的行為,衛福部這邊會寫信給刺絡針,最快今天就會寄出。

2025年04月29日 12:13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男性若有貧血情況必須特別注意,護理師譚敦慈指出,她的弟弟曾因健檢發現血色素偏低,有貧血情況,1個月後就被診斷出罹患血癌。醫師提醒,貧血與低血壓不必然相關,感染、發燒、出血、貧血都可能是血癌警訊,有貧血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2025年04月29日 12:08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其中有1批從美國輸入的「生蠔」檢出重金屬鎘超標,2批從美國輸入的「鮮酪梨」也檢出重金屬超標,所有不合格產品皆在邊境退運銷毀。

2025年04月29日 11:40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沒有熱量的代糖食品雖受廣大減肥族群喜愛,對於健康的可能負面影響卻也逐漸浮出水面。除了常見的Ace-K(醋磺內酯鉀)之外,更加廣為人知「阿斯巴甜」(Aspartame),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等聯合國旗下機構於2023年列為恐使人類致癌的「第2B類致癌物」,民眾攝取應注意分量。

2025年04月29日 10:51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台灣性早熟問題日益嚴重,每10年病例成長近7倍,平均每百名女孩中約有1例。過去已知肥胖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威脅,因此催生各種零卡代糖飲品,但國內研究發現,兒童每日僅攝取約2罐330ml含代糖「Ace-K」的代糖飲料,即可能啟動性早熟,家長須多留意。

2025年04月29日 10:45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30至40歲後,大腦會因細胞退化而逐漸萎縮(atrophy),雖然這本屬正常現象,然而有4種日常習慣可能讓這個過程加速,包括久坐、睡眠不足、長期壓力、缺乏社交,這再次凸顯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

2025年04月29日 10:01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泌尿科醫師施冠偉分享,被認為早洩常見的5種原因,像是腦內血清素不足、壓力太大、龜頭敏感性太高,且硬度不夠等於持久度下降。

2025年04月29日 07:25

父母帶小孩看診「爸搶回2句話」 醫倒吸一口氣

父母帶小孩看診「爸搶回2句話」 醫倒吸一口氣

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分享,一對父母帶著孩子來看診,結果爸爸搶先對媽媽說,「應該是妳年紀大了啦,有了年紀就會這樣」,讓醫師直呼,「我倒吸了一口氣,不知道今晚公園裡還有沒有空位?」

2025年04月29日 06:54

咳嗽別吃它! 醫列「敏感食物」清單

咳嗽別吃它! 醫列「敏感食物」清單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分享「咳嗽飲食注意清單」,像是甜食、甜水果、冰品冷飲,此外,抽菸影響最大。

2025年04月29日 06:1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