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昊璋醫師/跟著耳鼻喉頭頸科醫師 自我篩檢鼻咽癌

▲鼻咽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文:余昊璋 屏東明正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柳營奇美醫院耳鼻喉科兼任主治醫師

「脖子長腫塊不在意 竟是鼻咽癌」

「左側耳鳴以為感冒 竟罹鼻咽癌」

「當紅韓星⋯⋯、羽球球王⋯⋯,竟罹鼻咽癌」

每幾個月,就可看到關於鼻咽癌的新聞,據統計,台灣人每年鼻咽癌新增人數約1500人,是台灣十大癌症榜上固定班底,鼻咽癌若是早期治療,便能達到良好的預後,因此早期診斷就變得十分重要。

鼻咽在哪裡?

鼻咽的位置位於鼻子後方,大約在頭部的圓心地帶,兩旁有耳咽管通往中耳,上方是腦袋底部,下方通咽喉。

什麼症狀?

▲鼻咽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的症狀。(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的症狀常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仿,有些看起來跟感冒差不多,建議民眾若是類似感冒症狀許久未癒,宜至耳鼻喉科就診以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耳鼻喉科的全名是耳鼻喉頭頸外科,鼻咽癌症狀可以就「耳鼻喉頭頸」五個字來記憶。

耳:單側耳塞或耳鳴

中耳與鼻腔間有個耳咽管相連通,因此擤鼻涕時可感覺到耳朵的悶塞感,耳咽管功能受影響也會有這種感覺,像是坐飛機下降時耳朵摀住一樣,小朋友由於耳咽管機能尚未成熟,中耳積水容易發生,成人有時在感冒之後也會經歷中耳積水,但通常一、兩週的時間就可恢復,如果是鼻咽部的腫瘤壓迫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就會出現單側的耳塞或耳鳴,因此有此症狀一定要進一步用鼻咽內視鏡檢查。

重點一句:單邊耳朵自覺悶塞或耳鳴超過兩週,別自以為是耳屎而已,一定要檢查!

鼻:流鼻血或鼻塞

鼻黏膜的微血管很豐富,所以用力擤鼻涕或常常挖鼻孔都容易引起流鼻血,就醫檢查時若發現出血點位於鼻中隔或鼻前部就沒大問題,反之,常無緣故地流鼻血,檢查時鼻前部不見出血點,這時就需要檢查鼻咽。

鼻塞症狀人人或多或少都有,最常見的原因是鼻中隔彎曲與鼻甲肉肥大,但鼻咽腫瘤長大阻塞到後鼻孔也會造成鼻塞,所以鼻塞嚴重也應找醫生看看原因。

重點一句:如果不清楚自己為何流鼻血或鼻塞,一定要檢查!

喉:帶有血絲的痰

鼻咽及上呼吸道的微血管都很豐富,因此感冒咳嗽有時會咳痰帶血絲,臨床上有時遇到咳血的患者到醫院就診,照完X光片正常,以為沒問題就沒再回診追蹤,結果是鼻咽癌出血導致的血絲痰,所以痰裏若有血絲,除了注意肺部、氣管之外,鼻腔、咽喉也該檢查看看。

重點一句:其實任何症狀若超過兩、三週沒有改善,一定要檢查!

頭:頭痛或腦神經相關症狀(複視、臉麻等)

鼻咽上方就是顱底部,因此若是腫瘤侵犯破壞顱底骨頭,就會出現持續、深層、愈來愈嚴重的頭痛。

顱底骨有很多孔洞,有些腦神經穿過其中,若腫瘤侵犯到這些神經就會引起症狀,如影響到第三、四或六對腦神經,就會影響眼球運動,造成複視,看東西一個變兩個;如影響到第五對的三叉神經,就會出現異常臉麻的感覺。

重點一句:出現非典型症狀,感覺怪怪的,都不宜輕忽,一定要檢查!

頸:頸部腫瘤

余昊璋醫師:鼻咽癌症狀中,以頸部摸到腫塊最為常見,因為鼻咽癌細胞很容易擴散至頸部的淋巴,因此,脖子若是出現大於一點五公分不會痛的、硬的、不會動來動去的、或是超過兩週沒有變小的頸部腫塊,都需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

頸部的淋巴結,是很多癌症轉移的重點區域,建議三十五歲以上成人,偶爾按摩脖子一邊舒緩僵硬,一邊摸摸看有無腫塊。

重點一句:脖子摸到腫塊,別瞎猜好壞,一定要檢查!

風險因子有哪些?

以基因遺傳因素最為重要,歐美人較少,亞洲華人較多,家族有鼻咽癌患者,罹癌比率將會上升,男性的罹患機率略高於女性,此外,EB病毒感染(同場加映:EB病毒:一種你我他身上都有的討厭鬼)、醃製食品、抽菸,或是工作吸入大量甲醛等致癌物質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如何診斷?

若有相關症狀,醫師會直接用鼻咽內視鏡來檢查,內視鏡若看到鼻咽部有令人疑慮的組織,會切片夾出一點組織送病理化驗,若發現惡性組織型態即確診,至於癌症嚴重度的分期,則需搭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檢查局部及頸部的侵犯程度,另外,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甚至正子攝影等其他全身檢查來判斷是否出現轉移。

治療方法?

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外科手術。鼻咽癌本身對放射線極為敏感,因此放射線治療是最主要的方法,視臨床情況及不同的分期,採用單一或者混合化學治療的治療方式。復發的鼻咽癌患者,則可能需要搭配外科手術。

鼻咽癌患者治療後遺症及處置

▲鼻咽癌治療後遺症,如何處理?(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治療後遺症,如何處理?(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提供)

鼻咽癌後遺症與放射治療有關,放射線治療雖然消滅了叛軍,但難免誤傷忠良,因為治療的重點在鼻咽腫瘤與脖子的淋巴,所以易造成其周邊耳、鼻、喉、頭、頸部組織的傷害。


中耳炎、耳漏:耳鼻喉科局部治療、藥物治療
聽力退化:助聽器選配


鼻炎、鼻竇炎:耳鼻喉科局部治療、藥物治療、食鹽水沖洗鼻腔


唾液減少、口乾:人工唾液、藥物治療


牙關緊閉:張口運動
蛀牙、牙髓炎:軟毛牙刷、牙科治療


頸部僵硬纖維化:伸展運動、復健科治療

沒人希望自己會得到癌症,但據統計每五分鐘就新增一人罹癌的今日,得鼻咽癌只能以不幸中的大幸來鼓勵病友,一來,相較其他癌症,治療痊癒的機會較高,二來,鼻咽癌在台灣的治療效果是全球頂尖的,一旦確定罹病,切莫閃避正規治療,以免徒留遺憾!一般民眾宜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及提醒家人朋友留心相關症狀。

本文為問8 線上健康諮詢提供,原文刊載於此

問8 線上健康諮詢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衛福部添2名台南幫!心健司長懸缺10個月補人、國健署長換將

衛福部添2名台南幫!心健司長懸缺10個月補人、國健署長換將

衛福部最新人事異動加入「台南幫」!部長邱泰源今(17)日證實,懸缺近10個月的心理健康署署長將由成大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柏熹接任,預計於7月18日上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也確認由成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接任,預計8月1日上任。

2025年07月17日 14:12

綠委曝光「非醫事人員抽血」關鍵函釋 邱泰源允諾一個月檢討

綠委曝光「非醫事人員抽血」關鍵函釋 邱泰源允諾一個月檢討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抽血換學分」醜聞,甚至有非醫事人員執行抽血等爭議。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17)日怒批衛福部曾於101年函釋指研究計畫人體抽血非屬醫療行為,只要通過相關審查始得為之。意即只要計畫通過,「阿貓阿狗都可以抽血」,推孩子入火坑;且衛福部端也沒有針對訂出任何行政指導,導致無法保護受試者權益。衛福部長邱泰源趕緊允諾亡羊補牢,一個月內檢討。

2025年07月17日 13:19

1周3天不吃早餐「發胖機率增12%」 醫:白天進食才能有效減重

1周3天不吃早餐「發胖機率增12%」 醫:白天進食才能有效減重

明明已經控制飲食,也努力運動,還是瘦不下來,相信讓許多減重的人痛苦。對此,運動營養專家蕭捷健醫師在臉書分享,關鍵可能是忽略了身體的「吃飯時鐘」,因為國外的研究發現,即使進行相同的間歇性斷食,若進食時間與生理節奏不合,減重效果將大打折扣,而最大的冤枉路正是「不吃早餐」。

2025年07月17日 13:17

遭疑「鬆綁美豬牛換關稅」 食藥署長:配合國家談判

遭疑「鬆綁美豬牛換關稅」 食藥署長:配合國家談判

台美關稅談判遲遲未果,傳出我國考慮鬆綁美豬美牛3項限制,包含開放美牛內臟和絞肉,放寬美豬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等,以爭取降低晶片關稅。衛福部今(17)日被問及此事,部長長邱泰源、食藥署長姜至剛都僅不斷重申堅持食安、按照國際規範、科學分析等,未正面回應談判內容。

2025年07月17日 10:59

史萊姆黏土硼超標!醫師:刺激孩子皮膚恐成「煮熟的蝦子」

史萊姆黏土硼超標!醫師:刺激孩子皮膚恐成「煮熟的蝦子」

史萊姆黏土具有高度可塑性且色彩鮮豔繽紛,深受孩子喜愛,不過毒物科醫師警告,史萊姆黏土含有硼砂,小朋友若長期接觸,恐會刺激腸胃道以及皮膚,尤其是皮膚,嚴重的話就像「煮熟的蝦子」,出現過敏、紅腫反應,提醒家長盡量別讓孩子玩,或是不要邊玩邊吃東西。

2025年07月17日 10:39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醫:每周40小時內效果佳

長輩帶孫「失智風險降24%」 醫:每周40小時內效果佳

不是所有長者都喜歡幫忙帶孫子,不過中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晚輩或許可拿來說服爺嬤。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在臉書分享此研究,共追蹤逾萬名50至79歲長輩,發現每週幫忙帶孫但不超過40小時,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比從未帶孫者下降24%。

2025年07月17日 10:01

台師大女足「血液檢體」去向不明 衛福部長表態:要查清究責

台師大女足「血液檢體」去向不明 衛福部長表態:要查清究責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換學分」醜聞,甚至傳出非醫事人員執行抽血等爭議。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7)日首度對此事件回應,強調學生的人權、受教權絕對不能受到傷害,這絕對沒有模糊的空間。不過談到學生血液檢體到哪裡去?邱泰源僅重申調查中,也強調主管機關為教育部,會協助把事件調查清楚、究責。

2025年07月17日 09:36

日本專家揭腸道藏有「神秘好菌」 醫:增強癌症治療效果3倍

日本專家揭腸道藏有「神秘好菌」 醫:增強癌症治療效果3倍

腸子裡益菌多,竟可以幫藥物療效加成。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治醫師張家銘今於臉書分享, 根據國際頂尖期刊《Nature》最新發表研究,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是啟動癌症免疫療法的關鍵,且能大幅提升治療成效與存活期,且專家還在一名患者的糞便檢體中找到可喚醒免疫系統的「神秘好菌」。

2025年07月17日 09: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