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為什麼同品項價差那麼大? 原因是這個!

▲一樣的產品可能會因為成分、加工、專利、廣告及標章的因素而導致價格有所不同。(圖/食力 foodnext)

▲一樣的產品可能會因為成分、加工、專利、廣告及標章的因素而導致價格有所不同。(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鍾雨璉

保健食品夯!現代人隨時吃個營養補充品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不過市面上的品牌百百種,明明是一樣的東西,到底為何同樣的商品價格卻不一樣呢?

1、成分配方

市面上的保健食品百家爭鳴,不過其實同樣的產品成分配方也不同!葡萄王生技研發處副處長許勝傑說明,益生菌產品所標示的菌量、菌種,及其配方成分所添加的益生質或酵素等便會影響到產品的價格。此外部分企業也會透過研發,培養較為耐胃酸及膽鹽之菌種,若成分含有經改良後的特殊菌種亦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價位。

另外,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智庫、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也提到,菌數也是一項重要參考依據,但不同菌種所需的有效劑量也有所不同,在每個人不同的生理條件下其所能達成的效用也會有所變動,因此選擇適合自己條件的益生菌成分再比對價格才能選到「CP值」最高的產品!

2、加工技術

除了產品本身的成分有所差異,後天的加工技術也是關鍵!以牛樟芝為例,其實牛樟芝除了為台灣特有菌種且較為稀少外,三愛生物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及營運經理戴于喬表示,培養的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到牛樟芝的保健效果與價錢,若將牛樟芝的菌種植入液態發酵槽,約1~2週可培養完成菌絲體培養,其優點是成長速度快及成本低廉,若用固態培養的話,則是將牛樟芝的菌種植入太空包栽培,約需3個月培養完成,而椴木栽培則是將牛樟芝的菌種植入牛樟椴木培育,約要1年才可採收食用,能栽培出與野生相類似的牛樟芝,但培育出與野生牛樟芝成分相似度因各家技術不同有所區別,價位上也會因技術及時間成本上的差異而有高低落差!

3、專利授權

好食課食育團隊創辦人林世航營養師也提到,其實保健食品有無申請專利可能也是價格差異的原因之一!林世航說明,保健食品價差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可能包含原料專利,有些廠商推出的產品經過自行研發調整,原料也許具有特殊結構,可以更好吸收等,這些獨家的技術去申請專利勢必花費到更多的時間及成本,在產品上的價格就會與一般保健食品有所不同。

4、品牌成本

保健食品最愛名人代言!有名人加持的產品對許多民眾來說更有信服力,林世航表示,行銷成本的花費也會影響保健食品價格高低。另外比較大的品牌或是請知名人物代言的產品通常會給民眾比較有保障的感覺,另外若有醫師、藥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士推薦,產品大多更熱銷!

根據2019Yahoo奇摩購物中心即時更新的10大熱銷保健食品可發現,10個品項裡幾乎都是知名大品牌,像是白蘭氏、三得利、桂格等,其中知名藝人蔡依林及律師兼電視節目主持人謝震武代言的產品更位居前5名,可見民眾還是相當信任專業意見及形象,所以業者因為增加了廣告預算,所以只能把產品價格調升,消費者也容易因信任代言人而買單。

5、通過標章

最後,有通過各式標章的產品亦是影響價格的重點!廠商申請驗證標章會有許多研發和認證成本,而這些成本也會加在售價上,造成價格差異。許勝傑說明,以益生菌為例,一般民眾在挑選時,除了可以以具有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作為優先選項外,也可以選擇較有口碑或具有ISO品質認證的廠牌為優先選項,民眾可以在選購前查看這個產品還有通過哪些檢驗與標章,例如:重金屬 SGS 檢驗、歐盟食品安全局 EFSA、美國 NSF 食品 GMP 認證、清真 Halal 認證、猶太 Kosher 認證等,雖然也許價格會更高,但都是大家可以去檢視與參考的重點!

影響保健食品價格差異的原因百百種,或許價格的不同的確會造成挑選產品的疑慮,不過但是建議消費者仍要從自身需求出發,並看清楚成分技術的不同及評估認證標章等因素,才是挑選之道!

延伸閱讀
該買保健食品還是「健康」食品?這麼多種選擇我該怎麼辦?
葡萄糖胺真的能讓你蹲下去爬起來嗎?
保健食品膠囊、錠劑型態五花八門,哪個才是最佳選擇?

參考資料
推薦十大 保健食品 熱銷人氣榜 [2019 最新] - Yahoo刷報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女染「腺病毒性結膜炎」傷視力 醫示警傳染力強:共用毛巾就會中

女染「腺病毒性結膜炎」傷視力 醫示警傳染力強:共用毛巾就會中

一名30多歲女性因紅眼久未痊癒、異物感與分泌物增多,甚至出現視力模糊,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傳染力極強的「腺病毒性結膜炎」,由於延誤就醫,病情已併發角膜炎與角膜水腫,導致視力明顯模糊。醫師提醒,腺病毒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不僅透過飛沫,也能經由接觸感染,例如共用毛巾、手帕、枕套、眼藥水或玩具等,都可能造成病毒傳播。

2025年11月04日 16:31

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 疾管署:疫情12月威脅更大

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 疾管署:疫情12月威脅更大

今年流感疫苗打氣創紀錄!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剩不到200萬劑,雖然本週疫情將脫離流行,但是因為天氣逐漸轉涼,推估12月下旬流感疫情會再度升溫,屆時冬季流感重症個案、感染個案、住院人次,預期都會比目前秋季更多,對民眾威脅更大,疾呼高風險民眾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04日 15:57

流感單周再爆63重症、9死!3歲童呼吸窘迫、哮吼慘住加護

流感單周再爆63重症、9死!3歲童呼吸窘迫、哮吼慘住加護

國內流感疫情將於本週脫離流行,但上週仍新增63例重症與9例死亡。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重症個案當中最年幼是3歲多女童,10月下旬出現超過39度高燒,第二度就醫到急診時還出現心跳加快、呼吸困難、哮吼症狀,快篩確認感染A型流感,因為呼吸窘迫收至加護病房。

2025年11月04日 15:07

20多歲女新冠重症住加護 疫苗11/12增Novavax可選

20多歲女新冠重症住加護 疫苗11/12增Novavax可選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國內新冠疫情仍在低點但有微幅上升,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今(4)日宣布,今年11月12日起新增提供Novavax JN.1疫苗,總計有22.5萬劑可提供滿12歲以上民眾接種;也就是說,屆時國內可供應莫德納 LP.8.1及Novavax JN.1兩種不同製程的公費新冠疫苗可供民眾選擇。

2025年11月04日 14:44

每年6千人死於肺阻塞 醫示警「心肺共病」:6成有心血管問題

每年6千人死於肺阻塞 醫示警「心肺共病」:6成有心血管問題

肺阻塞或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113年資料統計,死亡人數超過 6,000 人。醫師指出,根據一份1,240名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報告顯示,61%肺阻塞患者有心血管共病,而曾發生急性惡化者,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4.6倍。

2025年11月04日 13:18

8成糖尿病患身陷棘手「糖胖症」 醫示警:全身性死亡風險翻倍

8成糖尿病患身陷棘手「糖胖症」 醫示警:全身性死亡風險翻倍

台灣糖尿病人口不但突破250萬人,每年還以約2.5 萬人的速度在持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高達八成患者同時合併過重或肥胖問題,形成更棘手的「糖胖症」,使全身器官承受嚴重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強調,糖胖症不僅會提升全因性死亡風險逾2倍,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也增加近1.8倍,糖尿病僅有控糖是不夠的,還必須減重、護器官。

2025年11月04日 12:30

日本進口「龜甲萬醬油」防腐劑超標 邊境攔截162公斤退運銷毀

日本進口「龜甲萬醬油」防腐劑超標 邊境攔截162公斤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1批日本進口的龜甲萬醬油防腐劑超標。食藥署表示,該進口業者曾輸入一批黑胡椒,經檢驗含有蘇丹色素,因此對該業者進口「香辛料」及「調味醬」類產品,採監視查驗,抽驗比例為100%。

2025年11月04日 11:3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