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腎臟出血、膽囊發炎、肝炎? 1分鐘看懂「排泄物的顏色」

Tolikoff Photography/ shutterstock

Tolikoff Photography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外電編譯/林宏軒

上廁所後你會回頭看一下自己的尿液或是糞便嗎?

其實排泄物的樣子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身體狀況可利用排泄物的顏色、形狀與黏稠度做初步判斷,下次上完廁所先別急著把他們沖掉,好好檢查一下吧!

尿液經由腎臟每5分鐘過濾一次身體全部的血液,將廢物與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腎臟主最主要的工作是維持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恆定,也是維持血壓的重要器官。

《延伸閱讀:尿液「白濁」到底是發炎還是癌症,泌尿科醫師教你7招自測

吃B群尿會變色

根據國外網站《prevention》的報導,尿液中含有許多水溶性物質,過多的維生素B群、電解質或是食用色素等,都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

健康的尿液為淺黃色,當出現以下其他尿液的顏色時,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出狀況了:

1.紅色:血尿,可能有腎臟出血、膽囊發炎等問題。吃紅色火龍果也會造成紅色尿液,試著回想一下最近的飲食,別虛驚一場。

2.深褐色/茶色:肝炎或其他肝臟疾病

3.灰色:膽囊發炎,頻尿與上廁所時伴隨灼熱

4.尿有泡泡:尿液中含有蛋白質。不過一些馬桶用的清潔器也會產生泡泡,可以多觀察幾次。

5.深黃色:體內缺水或脫水

6.綠色:大多是因為飲料中的色素導致

《延伸閱讀:大便浮在水面是不是病?醫師破解糞便五大迷思,大出這種顏色立刻去醫院!

糞便顏色這樣看

食物經由消化道消化吸收之後,殘餘的廢物就會經由大腸形成糞便排出體外,健康的糞便是棕褐色、固態且沉於水下,糞便的顏色與消化道的健康有很大的關聯,以下是其他型態的糞便:

1.紅色:伴隨參雜紅色可能代表下消化道出血。甜菜根也會造成糞便變成紅色,若是這個原因則不需要太擔心。

2.深黑色:上消化道出血(胃出血)。一些鐵質補充劑也會造成黑色糞便

3.白灰色: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可能是膽結石、或是胰臟和膽管有問題。

4.綠色:攝取過多深綠色蔬菜,而腸道來不及吸收時快速排出體外

5.褐色浮在水上:攝取過多脂肪導致糞便夾帶許多油脂排出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抽菸喝酒、生活放縱的人」醫師黃軒18日發文指出,他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40歲男性病患卻完全不同,這位病人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但生活卻充斥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體檢發現,竟為早期大腸癌。

2025年11月19日 00:10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秋冬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113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18日 16:17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東京都本月中旬發布流行警報。我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今年日本流感疫情趨勢和台灣類似,都有提早進入流行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一週疫情快速上升,個案數和前一週相比多1.5倍,提醒民眾赴日前評估接種流感疫苗,且應該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18日 15: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