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想當設計師 先問自己要的是哪種生活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在度過了每天與專題以及專題組員拼死拼活奮鬥中的大四,征戰南北的各種展覽,開開心心的拍完畢業照、領了一紙畢業證書後,然後呢?

然後就失業了…

不不不沒這麼悲情啦!畢業後當然就要找工作啦!但是看著求職網上茫茫職缺中要怎樣才能精準地選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選產業 ! 選團隊! 選錢多的做!

是是是,這些固然重要,但我覺得在挑選產業、公司之前,不妨先想想看,哪一種設計師的型態,比較適合現在的你呢?

▲設計之路怎麼走才適合自己呢(圖/Rex Tseng)

▲設計之路怎麼走才適合自己呢(圖/Rex Tseng)

就目前常見的設計工作的性質大致上分成以下三種:

1.In House

顧名思義,就是在一間有自己產品的公司下擔任設計師的角色,你可以長期的專注維護或者開發一個產品,與團隊密切合作透過各種方法思考如何讓這個產品變得更好。

優點:

專注研究領域、理解用戶

專注優化、深入了解產品

完善的規範以及品牌資源可以使用

缺點:

領域較為單一

有時耕耘了很久,但是因公司策略你的提案可能永遠見不到天日

你不一定能夠經歷產品「從 0 到 1 的過程」,也許只能做細部優化

在一間公司自己的設計團隊內工作,你需要掌握公司的商業模式、產品策略,密切的跟行銷部門、產品部門等需求方溝通,跟隨著公司整體的形象規範下做設計,但也因為領域很專一,你能夠累積更多研究的經驗、比如從用戶研究挖掘 insight 、透過用戶的回饋以及資料分析出自己每次所做的決定是否正確,打磨自己的設計思考能力。

但在公司形象已經底定的情況下,能夠讓你自由發揮創意嘗試的機會也不多,如果時間一長,你或許會:

可能會覺得無趣,因為所做的事情轉變並不會太大。

可能因此與產品培養出深刻的情感,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呀。

端看你的個性是喜歡鑽研深入的知識與經驗,透過長期的產品迭代與資料累積來專精設計、還是需要新鮮感的各種專案類型都想試一點。

2.Agency

其實是我們俗稱的接案 or 顧問公司,在這裡的專案跟 In house 比起來週期相對較短,公司會為你帶進源源不絕的新案子,但你所實作的領域可能會差異很大,比如上個案子在做酷炫的電競 App 設計、下個案子就是溫馨的親子網頁設計,有時候主題也許未必是你有興趣的、但也因此你可以快速累積許多不同領域與風格的作品。

優點:

作品累積迅速,有時甚至可以經手許多知名品牌的專案

接觸領域廣泛,也許上個案子是醫療服務創新、下個案子是遊戲 App

可以主導提案、掌握整個產品規劃,從頭到尾跟完整個案子

缺點:

相較短期的領域專精研究

較少維運產品的經驗

舉例幾間國內的公司:

做台新 Richart App 的 AJA大予創意

做國泰 KoKo App 的 果思設計

感覺每間顧問公司重視的環節及文化也不太一樣,這部分就需要多做點功課找出與自己理念相符的了

3.Freelancer

「做自己的老闆」我想這是許多人對於設計師這個領域的憧憬、自由的工作、沒有國界的限制,甚至許多學生也曾經有過接案的經驗,但是相對的跟以上兩種類型比起來,你所失去的是公司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跟其他領域的人接觸、合作溝通的經驗。

優點:

工作時間自由

收入取決於自己

可以依意願挑選案子做

缺點:

一個人要包辦所有事情、有時甚至得教導客戶開發流程

接觸到的人較少、無法培養相關人脈

沒有任何公司福利、保險

其實在我看來接案的設計師能夠培養另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與專業是與案主的溝通、談判能力以及自己的業務開發能力,畢竟談判能力決定的是你的薪資,溝通能力決定你的工時,而業務開發能力則決定了你的收入是否穩定,如果你自認天生不太會談判、人家一求就心軟,那在這條路上可能會有點辛苦呀。

相反的如果你天生交際花、又熟稔賽局理論,談判少有吃虧的份,那自由工作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啦!自由安排假期與遊牧工作的生活一定羨煞不少人!

如何選擇才是最好的?

人生啊

這個問題就像是大家常問的,第一份工作要找新創好,還是大公司好?

但其實這個大哉問的答案對於每個人都不同,先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喜歡解決什麼樣類型的問題。

追求深入研究,透過優化得到數據改善、團隊合作完成商業價值。

追求新鮮感,喜歡嘗試各領域的專案、不斷變化自己的風格。

追求自由以及主導性,做事喜歡從頭到尾全權負責。

在我大學那個時候,大概是互聯網創業的熱潮,而大學專題不錯的表現也為我提供了創業的夢,所以當時剛退伍的我,便決定要前往新創公司,希望能夠參與產品從0到1或者從1到100的完整過程以及了解一間產品公司該如何營運,所以便排除了顧問公司以及接案的選項。

而幾年的工作經驗也讓我學到非常多在學校沒有教而卻至關重要的東西,比如專案管理、工作流程以及溝通技巧等等的,所以若你是剛畢業的新鮮人,就算你的目標是自由工作者,還是建議先到職場看看,不論是In House還是Agency,學習那些公司經過打磨後的工作流程、累積些相關人脈或各種產業經驗,相信對於你的目標也一定會有不少收穫的!

總之出了社會後,不像以前唸書時路線都有個明確方向,路很廣闊、選擇很多,但也因此會讓人很迷惘、徬徨當下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其實多年後,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你所下的決定,只要認真去做好、就會是所謂「最好」的決定。

It’s adventure time !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本土麻疹職場群聚+1!另增3例境外移入「都曾去越南旅遊」

本土麻疹職場群聚+1!另增3例境外移入「都曾去越南旅遊」

疾管署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麻疹確定病例,包含1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為北部20多歲男性,為日前公布境外移入致本土職場群聚感染事件的新增個案,另3例都在4月上旬曾到越南旅遊。

2025年04月29日 14:14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只要3分鐘,家務、散步也能護心!新研究顛覆運動迷思

擔心心臟健康,卻苦於沒時間運動?新的研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即使只是每天短短三分鐘的適度活動,也能有效降低心臟病風險,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

2025年04月29日 13:13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網瘋傳「1歲前不能吃4水果」 醫無奈闢謠:初期可少量嘗試

有網路影片流傳「1歲前不能吃鳳梨、柳丁、西瓜、芒果」,兒科醫師傑登也為此在臉書發文闢謠,直指這些講法不但沒有科學根據,還帶有誤導,1歲以下小朋友唯一明確禁止的「天然健康食物」只有蜂蜜。

2025年04月29日 12:27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台灣醫療瀕崩潰 邱泰源:最快今寄信刺胳針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刺胳針》刊出一篇來自台灣醫事人員的投書,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新冠疫情期間住院死亡率高、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引發醫界議論。對此,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表示,引用錯誤的數據呈現不實的台灣狀況,這是非常不當的行為,衛福部這邊會寫信給刺絡針,最快今天就會寄出。

2025年04月29日 12:13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譚敦慈弟健檢發現貧血「1個月後罹血癌」 醫揭4警訊:男生要注意

男性若有貧血情況必須特別注意,護理師譚敦慈指出,她的弟弟曾因健檢發現血色素偏低,有貧血情況,1個月後就被診斷出罹患血癌。醫師提醒,貧血與低血壓不必然相關,感染、發燒、出血、貧血都可能是血癌警訊,有貧血症狀應及早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2025年04月29日 12:08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美國「生蠔、酪梨」重金屬超標 食藥署邊境攔截3批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其中有1批從美國輸入的「生蠔」檢出重金屬鎘超標,2批從美國輸入的「鮮酪梨」也檢出重金屬超標,所有不合格產品皆在邊境退運銷毀。

2025年04月29日 11:40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代糖家族最有名的「阿斯巴甜」 已被世衛列為可能致癌物

沒有熱量的代糖食品雖受廣大減肥族群喜愛,對於健康的可能負面影響卻也逐漸浮出水面。除了常見的Ace-K(醋磺內酯鉀)之外,更加廣為人知「阿斯巴甜」(Aspartame),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等聯合國旗下機構於2023年列為恐使人類致癌的「第2B類致癌物」,民眾攝取應注意分量。

2025年04月29日 10:51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台灣性早熟問題日益嚴重,每10年病例成長近7倍,平均每百名女孩中約有1例。過去已知肥胖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威脅,因此催生各種零卡代糖飲品,但國內研究發現,兒童每日僅攝取約2罐330ml含代糖「Ace-K」的代糖飲料,即可能啟動性早熟,家長須多留意。

2025年04月29日 10:45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一堆人都中!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30至40歲後,大腦會因細胞退化而逐漸萎縮(atrophy),雖然這本屬正常現象,然而有4種日常習慣可能讓這個過程加速,包括久坐、睡眠不足、長期壓力、缺乏社交,這再次凸顯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

2025年04月29日 10:01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另一半太快「早洩5原因」 醫:硬度不夠=持久度下降

泌尿科醫師施冠偉分享,被認為早洩常見的5種原因,像是腦內血清素不足、壓力太大、龜頭敏感性太高,且硬度不夠等於持久度下降。

2025年04月29日 07:2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