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喝冰水對身體有害沒實證? 西醫:這種人真的不能喝

Wissuta.on/ shutterstock

▲喝冰水真的會傷身嗎?(Wissuta.on/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外電編譯/林宏軒

保持水分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但人們對飲用水的最佳溫度存在爭議。一些中醫師認為喝冰水對你不利。每天喝足夠的水對於支持所有身體功能,包括消化和新陳代謝、維持正常體溫、保持全身器官健康至關重要。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幫助消化,防止便秘。但究竟能不能喝冰水呢?

喝冰水對你不好嗎?

根據外媒《medicalnewstoday》報導, 印度阿育吠陀經典的認為冰水會導致身體不平衡並減緩消化過程。身體的核心溫度約為35°C,阿育吠陀醫生認為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來恢復飲用冷水後的溫度。

在阿育吠陀傳統中,冰水可以抑制「火」,它可以為身體的所有系統提供燃料對健康至關重要。阿育吠陀醫生也相信溫水或熱水有助於緩解消化。

在西方醫學中,幾乎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冰水對身體或消化有害。

2013年的一項小型研究調查了6名在溫和運動後在炎熱潮濕的房間內脫水的人在不同溫度下飲用水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水溫會影響參與者的出汗反應。研究中的最佳水溫為16°C,這是冷自來水的溫度,因為參與者飲用更多的水並且出汗更少。研究人員得出結論,16°C的飲用水可能是脫水運動員喝水的最佳溫度。

《延伸閱讀:真的是體質問題?歐美人、日本人生理期也照喝冰水,為何都不會體虛?

喝冰水的風險

一些研究表明,患有影響食道病症,如賁門失弛緩症,應避免飲用冰水。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可以容易導致食物逆流。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飲用冰水會使賁門失弛緩症患者的症狀惡化。然而,當參與者喝熱水時,它有助於舒緩和放鬆食物管,使食物和飲料更容易吞嚥。

一項收集669名女性的2001年研究表明,喝冷冰可能會導致一些人頭痛。研究人員報告說,7.6%的參與者在通過吸管飲用150毫升冰冷水後頭痛。他們還發現,患有活動性偏頭痛的參與者在飲用冷水後頭痛的可能性是從未患過偏頭痛的人的兩倍。

有些人聲稱食用冷飲和食物會引起喉嚨痛或感冒。但是,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延伸閱讀:跌破眼鏡!喝「冰水」可治發燒還能「瘦身」?營養師:這三個時間點喝才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肩頸痛、偏頭痛老是好不了 當心是「傷害可塑性疼痛」放大痛覺

肩頸痛、偏頭痛老是好不了 當心是「傷害可塑性疼痛」放大痛覺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