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耳鳴、眩暈發作怎麼辦? 醫教一招30秒破解



圖文/每日健康
主持人/洪素卿
文字編輯/葉韋廷

據統計,台灣有約200萬人飽受眩暈、耳鳴的困擾,究竟有沒有什麼樣簡單的招式,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眩暈或耳鳴發作的風險?今天每日健康請到了賴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盈達醫師來教大家!趕快學起來!

想排除眩暈、耳鳴,首先要「減壓」!

醫師表示,耳鳴和眩暈很多時候都是和壓力有關,所以減壓會是一個關鍵。而減壓最重要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腹式呼吸」,當在做腹式呼吸的時候整個身體會伸展,神經也會非常地放鬆,此時會讓身體處於柔軟的狀態,耳鳴或眩暈的發生比例就會降低!

《延伸閱讀》常常耳鳴、眩暈?醫師釐清7大原因!

每日健康

「腹式呼吸」怎麼做?

.雙手放鬆貼著大腿
.兩腳與肩同寬
.深吸一口氣並緩緩平舉雙手
.吸到最飽的同時雙手也舉在最高點
.將氣息稍微屏住約2~3秒
.輕輕吐氣並慢慢放下雙手

每日健康

這個動作非常簡單,大家不管在辦公室或是家裡都可以做!上述動作為一個循環(約20~30秒),每天做約4~5次。這樣的動作可以讓氣息較為平順,神經也比較不會那麼緊繃,壓力也會比較釋放,是一個調整眩暈或耳鳴的非常簡單方式。

《延伸閱讀》坐飛機搭電梯耳鳴,吞嚥、哈欠也沒用?簡單一動作,打通耳塞平衡內外壓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率萬芳醫院深耕「在家住院」有成 劉燦宏拋「醫療人力荒」解方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院不易、照護人力吃緊成為醫療難題。對此,萬芳醫院院長劉燦宏指出,該院引領推動「急性在宅醫療」(HaH),病人可在家完成住院療程,至今已成功執行逾110例,在全台名列前茅;面對快速老化趨勢,國內應儘速研議擴大HaH適用範圍,方可打造永續的高齡照護體系。

2025年07月27日 09:23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不罵人的暖男院長 劉燦宏談行醫初心:希望媽媽好起來

從沒罵過人的暖男劉燦宏,行醫初心來自與母親的深情陪伴。他表示,兒時看媽媽因病坐上輪椅,國中便立志當醫師,希望能親手讓媽媽康復,雖然後來知道母親的病無法治癒,仍選擇投入復健醫學領域,盼用專業幫助更多像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病人,盡量讓他們能站起來,可以更踏實過日子。

2025年07月27日 09:24

早餐多顆蛋補「膽鹼」可抗發炎護腦 醫點名2種人吃不夠健康恐破口

早餐多顆蛋補「膽鹼」可抗發炎護腦 醫點名2種人吃不夠健康恐破口

許多人吃蛋會覺得蛋黃比較不好吃,甚至只吃蛋白,但醫師提醒,蛋黃和魚肉、黃豆製品與堅果等日常食材,都含有強化免疫力的關鍵營養素「膽鹼」,若攝取不足,免疫細胞將有如缺彈藥的軍隊,無法有效對抗外來威脅,孕婦、停經女性應特別注意足量補充。

2025年08月21日 09:33

他大便顏色改變 竟長2公分腫瘤

他大便顏色改變 竟長2公分腫瘤

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你知道嗎?從糞便的顏色也可以發現病因!一名患者大便「灰白色」,經檢查在膽汁和胰液的出口交界處,發現2公分的「壺腹瘤」,通常在這個位置的腫瘤大於2公分,是壺腹癌的機率相當高。

2025年08月21日 08:36

紅蘿蔔營養超乎想像! 醫:祕密藏在「橘色」背後

紅蘿蔔營養超乎想像! 醫:祕密藏在「橘色」背後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分享,紅蘿蔔的營養價值超乎你想像,營養祕密藏在「橘色」的背後,富含多種重要營養素,尤其是植化素與抗氧化物,建議每周可嘗試2、3次不同烹調方式,搭配油脂一起吃,效果更佳。

2025年08月21日 07:52

晨勃消失≠壞掉! 醫揭真相:不夠硬才要注意

晨勃消失≠壞掉! 醫揭真相:不夠硬才要注意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晨勃消失不等於陽痿或功能壞掉,這是一個最常見的誤會,睡眠好壞決定晨勃是否報到;而勃起不夠硬,才要注意勃起功能障礙(ED)。

2025年08月21日 07:04

他當兵「軍中唯一杜比全景聲男人」 醫:威風但不是好事

他當兵「軍中唯一杜比全景聲男人」 醫:威風但不是好事

當兵睡通鋪,常可以聽到有人的打呼聲,如果鼾聲之大可能難以入睡。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分享「軍中唯一杜比全景聲等級的男人」,雖然這樣很威風,但背後可不是好事。

2025年08月21日 06:33

孕婦媽硬塞「水果禮盒」 台大醫回家打開大驚失色

孕婦媽硬塞「水果禮盒」 台大醫回家打開大驚失色

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分享,周二看門診時,孕婦的媽媽帶來一盒水果,「我拒絕了,結果還是硬把水果盒塞給我。回家要冰在冰箱,打開一看大驚失色,居然偷藏了一個紅包。」

2025年08月21日 06:09

喝氣泡水代替水可以嗎?醫學博士解析:補水效果一樣

喝氣泡水代替水可以嗎?醫學博士解析:補水效果一樣

炎炎夏日,許多人喜歡用帶有氣泡口感的氣泡水(碳酸水)來解渴,不僅清涼暢快,還能避免含糖飲料的熱量負擔,那麼,氣泡水真的能取代日常喝水的需求嗎?根據日本醫學博士大西睦子引用研究指出:「氣泡水本質上就是加了二氧化碳的水,和白開水一樣能被人體吸收,基本上可以作為日常補水的替代品。」

2025年08月20日 20:10

「吃對水果」可降4成糖尿病風險 醫曝關鍵:份量控制每天200克

「吃對水果」可降4成糖尿病風險 醫曝關鍵:份量控制每天200克

台灣水果有名的甜,不少民眾怕影響血糖控制而選擇不吃。醫師指出,吃水果其實有助第2型糖尿病預防及穩定血糖,據國際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兩份以上水果的人,糖尿病發生風險可降低 36%,其中的關鍵在於「份量」的控制,建議每天吃200克高營養密度、低GI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橘子、櫻桃和梨子等。

2025年08月20日 18: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