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低碳飲食才健康? 大數據打臉:心臟病、中風、癌症變多了

SewCream/shutterstock

▲低醣飲食的真相。(SewCream/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專題報導/郭家和

低碳飲食較健康?中風心臟病風險提升

近年來,宣稱少吃醣類──碳水化合物對健康有益的各種飲食方式大行其道,不少人也認為減醣甚至低醣飲食,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對各種疾病也有預防效果。但是「數據會說話」,採行低醣飲食真的有助於罹患疾病的風險嗎?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在臉書分享指出,根據美國官方NHANES的「美國國家營養健康調查」,上個月刊登在歐洲心臟學雜誌的論文,從過去9篇觀察性研究分析中得出:低醣飲食會升高死亡率、心臟病、中風、癌症,背後的機轉值得注意。

洪惠風醫師指出,對糖、飲料、咖啡等飲食的觀察性研究如果被接受,那這9篇針對46萬人長達十年以上的追蹤研究,包括美國國家營養調查報告NHANES都表示「吃最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那組人,死亡率、心臟病、中風、癌症的機會都比較高」,這就需要深思,是不是低醣飲食造成了自律神經紊亂?是不是因此影響了人體的免疫運作?是不是哪個重要的荷爾蒙受到了改變?

雖然該篇研究只針對「長時間」採行低醣飲食的結果,並沒有回答短期是否有害,間歇性低醣是否健康,以及實行時間長短等細部問題。但九篇研究都說了「長期低醣飲食」比較會得到這些疾病。洪惠風醫師提醒,長期推廣甚至奉低醣飲食為信仰的人,也許要正視這些研究結果,回歸現實,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

洪惠風醫師

(洪惠風醫師在臉書分享關於低醣飲食的觀察性研究數據結果)

低醣飲食到底好不好?專家神回:先多吃蔬菜水果

回顧國際媒體《LiveScience》去年(2018)在8月28日的報導,來自波蘭羅茲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Lodz)的研究團隊指出,長達6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長期採行低醣飲食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高出51%,死於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50%。研究調查期間,這些長期實行低醣飲食者的癌症死亡風險,也較未採取低碳飲食者高出35%。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項研究尚有未釐清的部份,包括已經患有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等疾病,本來就更有機率採行低醣飲食方式,所有的關聯性和風險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死亡率可能是與採取低醣飲食的個人有關,而非這種飲食本身所導致的結果。

波蘭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心血管營養實驗中心主任 Alice Lichtenstein 指出,人們應該考量飲食內容所帶來的「長期」影響而非「短期」效果。對大多數人而言,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脂肪不需要大量攝取,相反的,大量的蔬菜水果才是普遍缺乏的。此外,均衡攝取魚類、豆類、全穀物,減少額外添加的糖份和飽和脂肪,都是健康飲食之道。

延伸閱讀:生酮飲食可治癌症?醫師揭「驚人真相」:2個月腫瘤從第二期變晚期

延伸閱讀:低碳減糖就是長壽靈藥?牢記關鍵要素,就算大口吃肉也能輕鬆「降壓消脂」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男關節腫到不能走 竟是「結核菌」入侵

膝關節疼痛竟是「結核菌」引起!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檢查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結果竟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指出,結核菌感染膝關節案例較為少見,因結核菌多半侵犯肺部,侵犯膝關節或脊椎的比例不到一成。

2025年11月27日 14:44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人工生殖療程一次失敗不代表結束!醫病合作個人化療程 助不孕夫妻樂孕求子

近年,台灣社會晚婚、晚育已成常態,然而高齡生育帶來的不僅是生理條件的下降,也讓愈來愈多夫妻選擇求助於人工生殖療程。但這條「求子之路」常伴隨龐大壓力與不確定性,讓不少夫妻身心俱疲,甚至在療程途中萌生放棄念頭。

2025年11月27日 14:02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醫美診所納評鑑引反彈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但仍有待與醫界團體協商凝聚共識。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強調,評鑑的目的是為了患者好,為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2025年11月27日 13:20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台大醫學院長贊成終結直美 沒有完整訓練「做醫美只是當工人」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醫美須接受一般醫學訓練(PGY)、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日受訪表示贊同,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收到3~4個因為做醫美導致患者變成植物人甚至致死的個案,衛福部嚴管才是正本清源。PGY訓練才能讓醫師具備完整訓練與臨床實習,如果僅剩下技術面「其實就是去做工人」。

2025年11月27日 12:32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全國「脂肪肝」智慧篩檢啟動 3年內擴展到25家醫院

脂肪肝威脅不容忽視,台灣平均每10人中超過3人有此問題,但民眾對其危險性認知有限。專家指出,若有脂肪肝,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1.5倍、腦中風1.4倍、肝癌更高達2倍,平均減少4年餘命;為讓高危險群更早被發現,產官學界今宣示啟動全國性智慧篩檢計畫,希望改善診斷落後的現況。

2025年11月27日 11:24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天冷急重症病患增 醫:胸悶、呼吸不適快就醫

近日全台明顯有感降溫,有急診醫師指出,這幾天病患沒有真的爆多,但是急重症的病人多了不少,還有年僅50歲的患者OHCA。他提醒,天氣明顯變冷,睡醒後一定要多穿衣物保暖,如果有胸悶、呼吸不適等問題,要趕快去看醫生。

2025年11月27日 10:0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