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低碳飲食才健康? 大數據打臉:心臟病、中風、癌症變多了

SewCream/shutterstock

▲低醣飲食的真相。(SewCream/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專題報導/郭家和

低碳飲食較健康?中風心臟病風險提升

近年來,宣稱少吃醣類──碳水化合物對健康有益的各種飲食方式大行其道,不少人也認為減醣甚至低醣飲食,可以改善身體健康,對各種疾病也有預防效果。但是「數據會說話」,採行低醣飲食真的有助於罹患疾病的風險嗎?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在臉書分享指出,根據美國官方NHANES的「美國國家營養健康調查」,上個月刊登在歐洲心臟學雜誌的論文,從過去9篇觀察性研究分析中得出:低醣飲食會升高死亡率、心臟病、中風、癌症,背後的機轉值得注意。

洪惠風醫師指出,對糖、飲料、咖啡等飲食的觀察性研究如果被接受,那這9篇針對46萬人長達十年以上的追蹤研究,包括美國國家營養調查報告NHANES都表示「吃最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那組人,死亡率、心臟病、中風、癌症的機會都比較高」,這就需要深思,是不是低醣飲食造成了自律神經紊亂?是不是因此影響了人體的免疫運作?是不是哪個重要的荷爾蒙受到了改變?

雖然該篇研究只針對「長時間」採行低醣飲食的結果,並沒有回答短期是否有害,間歇性低醣是否健康,以及實行時間長短等細部問題。但九篇研究都說了「長期低醣飲食」比較會得到這些疾病。洪惠風醫師提醒,長期推廣甚至奉低醣飲食為信仰的人,也許要正視這些研究結果,回歸現實,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

洪惠風醫師

(洪惠風醫師在臉書分享關於低醣飲食的觀察性研究數據結果)

低醣飲食到底好不好?專家神回:先多吃蔬菜水果

回顧國際媒體《LiveScience》去年(2018)在8月28日的報導,來自波蘭羅茲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Lodz)的研究團隊指出,長達6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長期採行低醣飲食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高出51%,死於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50%。研究調查期間,這些長期實行低醣飲食者的癌症死亡風險,也較未採取低碳飲食者高出35%。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項研究尚有未釐清的部份,包括已經患有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等疾病,本來就更有機率採行低醣飲食方式,所有的關聯性和風險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死亡率可能是與採取低醣飲食的個人有關,而非這種飲食本身所導致的結果。

波蘭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心血管營養實驗中心主任 Alice Lichtenstein 指出,人們應該考量飲食內容所帶來的「長期」影響而非「短期」效果。對大多數人而言,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脂肪不需要大量攝取,相反的,大量的蔬菜水果才是普遍缺乏的。此外,均衡攝取魚類、豆類、全穀物,減少額外添加的糖份和飽和脂肪,都是健康飲食之道。

延伸閱讀:生酮飲食可治癌症?醫師揭「驚人真相」:2個月腫瘤從第二期變晚期

延伸閱讀:低碳減糖就是長壽靈藥?牢記關鍵要素,就算大口吃肉也能輕鬆「降壓消脂」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替一名男性做陰莖增大術,該診所和執刀醫師丁斌煌被爆多次違規,然後再改名營業。台北市衛生局今也公布歷次違規情形,經查丁斌煌曾改兩次名,過去曾服務和擔任負責人的診所有4家。

2025年09月18日 17:18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天后蔡依林的「晚上9點半睡覺」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固定早上6點睡覺」持續引發討論,很多網友疑惑到底哪個比較正確?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2025年09月18日 15:49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台東一名郭先生多年來身上反覆出現大片紅斑與脫屑,以為只是頑固濕疹自行買藥膏治療,未料後來關節逐漸出現腫痛與僵硬,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經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診斷,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經照光治療與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後,病情才逐步改善。

2025年09月18日 15:31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在手術結束後死亡。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但該診所過去因為醫療事故改名,民眾確實沒辦法查到改名紀錄。

2025年09月18日 15: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衛福部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