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關心 呵護女人心!

▲呵護女人心。(圖/照護線上)

▲呵護女人心。(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提到心血管疾病,大家容易聯想到男性病患心臟病發的畫面,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亦愈來愈高。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盧怡旭表示,男性跟女性最大不同在於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是保護作用在進入更年期之後漸漸消失, 平均6-10年之後,大約60 歲後,心血管問題會慢慢浮現,因此心血管問題發生的速度很快,往往讓婦女在更年期後立即面臨心臟的問題。

雌激素消失後最大的改變就是體重,根據美國統計,平均10年之間會胖超過10公斤左右,由於體重每增加1公斤收縮壓可能增加2 mmHg,所以體重上升可以讓更年期的婦女進入高血壓的狀態。」盧怡旭醫師道,「肥胖還會產生『代謝症候群』,肥胖跟血糖的耐受性有很大的關係。另一個較嚴重的狀況是雌激素下降讓部分婦女膽固醇上升,膽固醇上升導致血管硬化。心血管問題與三高的關聯性很大,因此務必注意體重跟血壓的控制。」

女性心臟衰竭的型態和男性有什麼差別?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

女性跟男性心臟衰竭成因有些不同,男性較早暴露在三高風險當中,心血管較早開始惡化,導致男性很多都是心血管問題造成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梗塞、最後演變成心臟衰竭。

盧怡旭醫師指出,女性患者較高的比例是因為長期高血壓、造成心臟不堪負荷,因而進入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較少。所以和男性相比,女性心臟衰竭的原因以高血壓的較高。

「進入更年期後,女性心臟衰竭的比例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很多患者平時沒有注意,突然間發生就已經很嚴重。此外,女性的體型比男性嬌小,接受治療的困難度較高,併發症較多,導致治療效果比較差。」盧怡旭醫師道,「女性進入更年期雌激素保護傘收起後,10年間突然就出現問題,患者往往在心理上很難接受。」

女性心臟衰竭的型態和男性的差別

盧怡旭醫師提醒道,老人、女性、糖尿病患這三種人的疾病表現可能不那麼典型,老人與糖尿病患的問題是他們的感覺變得比較遲鈍,所以不會覺得那麼痛,至於女性患者心臟病發時呈現出來的症狀跟男性不太一樣,可能以肚子痛、背痛來表現,缺乏標準胸痛症狀容易讓醫師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時候患者被周遭的人誤解,這也是面對女性病患要特別注意的。

女性心臟衰竭患者,保養心臟這樣做


盧怡旭醫師表示,男性和女性導致心臟衰竭的原因不太一樣,衛教的重點也不同。女性患者要注意血壓和體重,雖然這部分跟雌激素消失有關,但是有些危險因子仍然可以靠注意飲食、減少攝取鹽分、嚴格控制體重來改善。

女性心臟衰竭患者的照護建議

很多人會很好奇,更年期女性缺少雌激素,如果補充女性荷爾蒙能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因為補充合成的女性荷爾蒙可能產生副作用,例如血栓、癌症,目前來說醫師不會建議因為心臟問題追加女性荷爾蒙。重點還是放在改善新陳代謝的部分。同樣的道理,使用口服避孕藥,因為成分也是荷爾蒙,也會有類似的問題,一樣要小心。

盧怡旭醫師道,「還有一點要留意,部分女性的是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可能與心律不整有關,長期下來也會造成心臟衰竭。因此女性病患還得注意是否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徵兆。」

心臟衰竭患者有辦法懷孕生產嗎?哪些患者不建議懷孕?懷孕生產要注意哪些事項?

台灣目前除了少子化之外,結婚生育的年齡也晚了5年左右,心臟科常常收到婦產科轉介高齡產婦。

懷孕的最後三個月,胎兒體重增加很快,母體為了供應胎兒養分,水分跟血量會增加,使心臟負擔加重,原來心臟功能較差的孕婦容易出現心衰竭症狀。

懷孕過程中,容易誘發血壓上升,蛋白尿或是下肢水腫,導致心臟衰竭惡化,而且往往下一胎症狀會更加明顯。

醫師當然會尊重孕婦的決定,不過務必與婦產科、心臟科醫師一起做好事先的沙盤推演。盧怡旭醫師道,「不是都不能生,但是在最後生產的階段心臟負擔相對比較大,有時為了減輕心臟負擔,可能會建議剖腹生產,但另外會面臨開刀、麻醉的風險,因此這些都需要在事前完整討論。」

假如未懷孕時就有相當程度的心臟衰竭症狀,特別是已經出現肺動脈高壓現象,這類患者本身已經很難供應自己身體所需,若要額外負擔一個生命的成長茁壯會更加辛苦,醫師就不建議懷孕。

此外藥物方面,在懷孕哺乳期間還必須同時考慮到是否會影響到小寶貝的成長。某些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有這些顧慮,導致沒辦法在孕期服用,或需要密切監測,不論是病人或醫師,懷孕過程會相對辛苦。

心臟衰竭患者懷孕生產要注意哪些事項

隨著產婦高齡化,這類問題勢必愈來愈多,心臟科與婦產科醫師會一同密切配合給予母親最好的照顧。

同場加映:無聲殺手!夜間頻尿、呼吸不順,竟然會是疲球心!

原文出處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超過70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放行「加味加熱菸」引發民團砲轟 國健署重申合法性:上市後嚴查

放行「加味加熱菸」引發民團砲轟 國健署重申合法性:上市後嚴查

國健署昨(12)日宣布有1家加熱菸業者完成上市前文件核定,總計有8品項菸草柱及其3款組合元件(載具)於10月11日生效,引發董氏基金會怒批此次放行「加味」加熱菸,公然違背《菸害防制法》且有圖利菸商之嫌。國健署今(13)日強調本次審查及核定所有程序均合法,並無違法情事,並重申政府對青少年使用加熱菸採取零容忍立場,上市後將嚴格稽查。

2025年09月13日 12:07

流感病患變多了!兒科醫揭簡易判斷法:同時有2症狀恐中招

流感病患變多了!兒科醫揭簡易判斷法:同時有2症狀恐中招

流感疫情蠢蠢欲動,兒科醫師陳木榮在臉書分享臨床觀察,最近得流感的孩子有變多趨勢,過去幾天媽媽帶著高燒的孩子來診所,說著班上有多少人是流感,這種情況下只要出手檢驗,幾乎百分之百都是流感。他也提供簡易的判斷方式,只要有發燒合併肌肉酸痛,就要小心流感。疾病管制署日前提醒,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開打,符合資格民眾屆時可及早完成接種,獲得保護力。

2025年09月13日 11:36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柚子、優酪乳一起喝會中毒」再上謠言榜 6類藥物才要避開吃

「柚子、優酪乳一起喝會中毒」再上謠言榜 6類藥物才要避開吃

中秋節將至,相關食安謠言又再度浮現,例如「柚子配優酪乳會中毒」,毫無醫學依據卻因反覆轉傳讓人誤信;其實吃柚子要當心的是和藥物的交互作用,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資料,有使用6種特定藥品應該避免吃柚子,否則可能增加藥物副作用或毒性發生的機率。

2025年09月13日 09:09

馬偕醫院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國際人道救援、AI創新成亮點

馬偕醫院參與亞太永續博覽會 國際人道救援、AI創新成亮點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吸引眾多企業參與,其中馬偕紀念醫院今年以「馬偕領航,永續健康」為主軸,展示國際醫療與人道關懷、AI創新發展與智慧教學、社區韌性與健康促進三大面向,展現醫ESG理念與在地實踐醫療永續行動力。

2025年09月12日 19:33

桃市府跨局攜手企業、醫學會 提升學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

桃市府跨局攜手企業、醫學會 提升學童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

桃園市政府今(12)日下午於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桃園超敢動-肉肉桃走中」記者會,副市長王明鉅宣布今年再度攜手台灣諾和諾德藥品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並全面升級「健康體位管理2.0」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合作方案。此次有台灣肥胖醫學會加入,以專業醫療為基礎,透過衛教資訊、校園競賽及運動資源,共同推動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體位管理,也籲請社會正視「肥胖是疾病」,並於黃金防治期及早介入,終結歧視與污名化。

2025年09月12日 19:12

國健署核准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批「違法放行加味菸」涉圖利

國健署核准加熱菸10月上市 民團批「違法放行加味菸」涉圖利

加熱菸上市成定局!國健署今(12)日宣布有1家加熱菸業者完成上市前文件核定,總計有8品項菸草柱及其3款組合元件(載具)於10月11日生效。董氏基金會怒批,國健署通過「加味」加熱菸,公然違背《菸害防制法》第10條立法目的,質疑此舉圖利菸商,且加味加熱菸極易吸引年輕人使用,恐造成不可恢復性的傷害,疾呼監察院應該主動介入調查。

2025年09月12日 18:50

藥局「神效鼻噴劑」別亂用 台中廚師狂噴下場慘…醫揭恐怖循環

藥局「神效鼻噴劑」別亂用 台中廚師狂噴下場慘…醫揭恐怖循環

台中一名35歲莊姓廚師,長年受鼻塞、打噴嚏與流鼻水所苦,尤其在高溫廚房工作時症狀更為加劇,不僅影響睡眠,長期張口呼吸也造成喉嚨不適。他自行至藥局購買血管收縮型鼻噴劑使用,卻出現愈噴愈塞的情況,最後就醫確診為鼻中膈彎曲合併肥厚性鼻炎及藥物性鼻炎,接受微創手術治療後鼻塞症狀大幅改善,終於恢復順暢呼吸。

2025年09月12日 18:4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