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啤酒肚要命!內臟脂肪危險如恐攻 4方法鏟除長年腰間肥肉

bluebat/shutterstock

▲啤酒肚會要命!4招無痛鏟除長年腰間肥肉。(bluebat/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綜合報導/郭家和

脂肪中的「恐佈份子」 腰圍超過這比例就危險

隨著體適能的觀念普及,以及健身風氣的興氣,越來越多民眾投入減肥運動,不過以體重數字為主的BMI值,並不能完全反映肌肉比例與健康狀況,事實上正好相反,真正希望瘦身減脂,應該關注的是體脂肪的增減,特別是「內臟脂肪」的比例。內臟脂肪與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都有關連。簡基城醫師在《精瘦練習》中指出,身體背負過多的「空脂肪」,久而久之自然危害到身體各內臟組織,堆在肝臟形成脂肪肝,堆積心臟會影響心臟功能、堆積胰臟會傷害胰臟功能,可說是脂肪中的「恐佈份子」。

英國媒體《快報》報導指出,內臟脂肪會因為儲存在不同器官和位置,對身體造成不同影響,現行的研究已指出包括老年癡呆症、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都與內臟脂肪有關。更危險的是如果本身已有糖尿病,內臟脂肪還會導致身體難以製造胰島素,引發內分泌異常、饑餓感增加、情緒起伏變化、體重增加等狀況。內臟脂肪最大的儲存倉庫恰好是腰腹腸系膜等位置。用臀圍比腰圍為基準,男性大於1、女性大於0.85,都已經屬於高內臟脂肪的體型,需要特別注意。

消滅內臟脂肪四法則 2吃2不吃多練有氧運動

一如脂肪肝可以透過飲食與作息來看,消滅內臟脂肪也有日常生活就能辦到的方法。首先,內臟脂肪的燃燒需要運動,有氧運動的效果最佳,像跑步、划船、騎單車等會提升心率的運動,都能加速內臟脂肪的消耗。其二,多攝取全穀、瘦肉、蔬菜、水果等飲食,「地中海飲食法」中的魚類、堅果、低脂食物,既然減少內臟脂肪堆積,也能降低心臟病與「壞膽固醇」堵塞血管的風險。

第三,拒絕攝取酒精。過去曾有某些研究認為一些酒精可保護心臟,但美國臨床上實際透過87名女性飲酒後身體狀況的觀察研究發現,每天只喝「適量的」酒精,還會是增加腰圍上升以及內臟脂肪的比例。從這方面來看,酒精其實和其他會增加內臟脂肪的食物一樣,屬於「空熱量」食物。最後,含糖飲料會損害胰島素的正常分泌,並增加內臟脂肪的堆積。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發現,無論性別、年齡、運動習慣的差異,攝取含糖飲料的人,內臟脂肪的比例都會升高。因此戒掉含糖飲料,確實是減少內臟脂肪的重要原則。

延伸閱讀:仰臥起坐沒用!內臟脂肪含30種毒,想甩肥肉先搞懂正確「運動順序」

延伸閱讀: 內臟脂肪至少含30種毒!日名醫警告:肥肉就是長得比較慢的「癌症」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東森總裁王令麟曝「自然美」祕訣 笑稱「70歲比6年前更年輕」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分享逆齡抗老觀念。 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親自參與,他分享,現在70多歲從沒有做過任何整形手術,為了「自然美」每天花時間保養,現在的自己比6年前還年輕。

2025年11月03日 17:59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在媽媽的背上發願行醫 三總院長陳元皓:醫療要深入軍心與民心

近年兩岸情勢緊張,中共頻繁軍演,民間也開始準備避難包,而三軍總醫院身為台灣軍醫體系核心,如何在軍事與醫療之間取得平衡,備受關注。對此,院長陳元皓表示,三總不只是戰時後盾,平時更是民眾健康的重要依靠,將積極導入智慧醫療、推廣民防教育,期許能帶領三總更加深入軍心與民心。

2025年11月01日 09:23

台東馬偕中西醫結合復能治療 病人見證擺脫言語與肢體障礙

台東馬偕中西醫結合復能治療 病人見證擺脫言語與肢體障礙

台東馬偕醫院今年成立中醫科後,補足了醫療體系的重要一環,並積極推動中西醫整合的復能治療。特別是在中風與失智患者的照護上,透過中醫針灸、搭配復健與高壓氧等多元療法,讓不少病人恢復行動與語言能力,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2025年11月06日 14:29

補充保費「感謝高股利者貢獻」 石崇良:研議讓小資族保小確幸

補充保費「感謝高股利者貢獻」 石崇良:研議讓小資族保小確幸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讓不少存股小資族反彈,直言根本被錯殺。對此,石崇良今表示,這次會進行補充保費調整,目前所有保費收入75%是一般保費收入,改革也是考量到年輕族群,至於開徵金額門檻,未來會再討論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的方法。而在利息、股利改革方面,他也直言「謝謝高股息、 高股利者貢獻。」

2025年11月06日 14:10

補充保費恐衝擊股市 石崇良坦言「沒問金管會」:不認為影響多大

補充保費恐衝擊股市 石崇良坦言「沒問金管會」:不認為影響多大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包括利息、股利、租金3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外界反彈,有人認為恐影響股市。對此,石崇良今親上火線說明,這部分沒有問金管會,但當然不希望影響股市,這幾年補充保費股利所得佔了20%,所以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2025年11月06日 13:37

補充保費改制挨批 石崇良試算講解:過去領50萬獎金只收2千

補充保費改制挨批 石崇良試算講解:過去領50萬獎金只收2千

衛福部長石崇良接受專訪時拋出「補充保費」收取將有3大變革,其中高額獎金扣費門檻由投保資薪的4倍調整為最低工資的4倍。對此,石崇良也試算,以4倍投保薪資起徵,例如每個月10萬,獎金單筆超過40萬,才會開始徵收補充保費,如果是50萬,會以10萬部分徵收2000塊補充保費。

2025年11月06日 13:20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胃癌術後「調身體」疑中毒 臉歪嘴斜昏迷3天險喪命

一名70歲胃癌患者開刀後回家休養,卻突然全身麻痺、口齒不清,家人擔心癌症轉移或中風,緊急送醫後,檢查卻發現腦部、神經均無異常,3天後病人轉醒,才坦承為了「調身體」,有飲用朋友推薦的草藥;醫師說,術後切勿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或補品,因某些食物與植物恐造成麻痹、中毒,吃了得不償失。

2025年11月06日 11:49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嘆氣可以放鬆! 研究證實:助於肺部健康、穩定情緒

根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與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深呼吸與嘆氣能幫助肺部「重置」,維持健康狀態。因此若感到疲憊時,緩緩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吐出,不僅能讓心情放鬆,還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幫助肺部更健康地運作。

2025年11月06日 11:13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胃癌「早期無症狀」留意5大徵兆 醫示警「1狀況」風險增6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長期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2024年共奪走約2,200條性命,居第8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兩倍。研究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約為未感染者的6倍,此外,高鹽、醃漬或煙燻飲食、吸菸、飲酒、家族史與慢性胃炎等,更是重要的危險因子。

2025年11月06日 11:0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