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常吃中藥、羊奶 當心「骨盆腔鬱血」比生小孩更痛

Namning/shutterstock

▲當心骨盆腔鬱血比生小孩更痛。(Namning/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採訪報導/郭家和

小女生常喊肚子痛 全球第一例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

長期腹痛卻找不出病因?提醒女性無論大朋友、小朋友都要注意,有可能是卵巢靜脈曲張引起的「骨盆腔鬱血症候群」!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陳建銘醫師表示,該院收治了全球第一例合併有性早熟與骨盆腔鬱血症候群的小女孩,蔡小妹妹從兩歲起就不斷腹痛,六歲診斷出有性早熟,直到十歲才確診是左側卵巢導致的骨盆腔鬱血,疼痛分數一度達到8至10分,堪比產婦生產之疼痛。若孩子出現青春期腹痛又有性早熟症狀,家長應多留心是否有骨盆腔鬱血之可能。

蔡小妹妹從2歲起就斷斷續續有腹痛症狀,為此經常進出急診室,6歲開始發現胸部過早發育,在內分泌門診確診有性早熟現象,但未定期追蹤。直到10歲因腹痛頻率和症狀加劇,疼痛分數甚至逼近滿分的產痛。經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她的左側卵巢靜脈較一般人更粗大,有靜脈曲張的現象,確診是骨盆腔鬱血症候群。

林建銘醫師指出,蔡小妹妹是第一例同時被確診出有性早熟和骨盆腔鬱血的病例,由於年紀大小,無法透過外科指診或是侵入性超音波及早確認,且不適合侵入性的血管栓塞治療,於是改採荷爾蒙抑制藥物的內科治療,從抑制荷爾蒙分祕來控制卵巢的靜脈曲張。

每日健康/郭家和攝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林建銘醫師指出,女性荷爾蒙分泌過多會引發性早熟,女童也有可能出現骨盆腔鬱血症候群。(圖/每日健康)

比生小孩還痛!骨盆腔鬱血最容易找上這些人

骨盆腔鬱血好發於孕齡或生產過多胎的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會導致血管靜脈曲張,進而引發骨盆腔鬱血,會產生如慢性下腹部疼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子宮不正常出血。林建銘醫師指出,臨床上可以發現,體內女性荷爾蒙激素分泌量過高者,往往是骨盆腔鬱血的好發族群。

從蔡小妹妹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女童或青春期女生的性早熟,也與女性荷爾蒙分泌量高,從而導致骨盆腔鬱血症候群有關。林建銘醫師指出,會引起女童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是體質上的不明因素,或是長期處於高濃度的女性荷爾蒙誘發環境中,例如吃中藥、塗抹保養品、大量食用山藥、羊奶等食物,再來就要考慮是否為卵巢腫瘤或水泡所引發。

每日健康/郭家和

▲蔡小妹妹治療前的電腦斷層影像可看出卵巢靜脈有曲張現象。(圖/每日健康)

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 荷爾蒙抑制藥物緩解症狀

女性荷爾蒙分泌偏高,也會發生在小女童身上,但很可能因為判斷不足而被忽略,必需透過影像學檢查或電腦斷層才能確診。林建銘醫師表示,青春期或年紀更小的女童如果有骨盆腔鬱血,通常不適合接受外科的卵巢血管栓塞治療,因此可經評估後給予荷爾蒙抑制藥物,透過降低體內女性荷爾蒙分泌量,使性早熟和骨盆腔鬱血症候群得到控制。蔡小妹妹從10歲起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腹痛情形就有明顯改善,目前已接受血栓塞手術,術後情形恢復良好。

林建銘醫師提醒,女性荷爾蒙會影響疼痛感覺系統,如果孩子經常喊腹痛進出急診室,各項檢查卻都正常,就需注意是否為女性荷爾蒙分泌過量引起的骨盆腔鬱血。而荷爾蒙抑制藥物可以經由內科方式來調節女性荷爾蒙,會是治療女性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的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女大生半夜腹痛昏倒 腸子結成360度還長巨大水瘤

延伸閱讀:腹脹、腹痛、腰圍變粗? 40歲女子驚罹「晚期卵巢癌」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2025年09月15日 15:22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3成「憂鬱症患者」反覆發作 醫曝研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全台近200萬人具憂鬱傾向,其中有5.2%是重度憂鬱症患者,近7成透過治療可妥善控制病情,但其餘2、3成患者則會反覆發作。有研究發現,這部分可能和基因有關,有些人先天帶有「落井下石型」基因,不僅對外界較敏感,還會直接影響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多寡。

2025年09月15日 14:45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10點上課」 醫:20%人晚起頭腦才清楚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把國、高中上課時間改成早上10點,相關提案已有萬人響應。對此,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8點以後起床比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20%屬於晚睡晚起體質,頭腦才會比較清楚,但睡眠生理時鐘也因人而異,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統一處理。

2025年09月15日 12:34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率先全台完成「生物適應架」植入 開啟冠狀動脈治療新世代

屏基心導管團隊致力於心臟照護26年,推動新醫材治療不遺餘力,因而屏東縣成為全台灣新一代心臟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最早正式上線的縣市,今年5月,屏基率先完成全台首例正式上架「冠狀動脈生物適應架」(Bioadaptor)治療,並在3個月內已累積完成 24 例病人植入,後續追蹤情況均良好,標誌著心導管介入治療邁向新階段。

2025年09月15日 12:14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男血便撐半年「大腸腫瘤塞腸道」 醫示警:有症狀6成已晚期

一名45歲男性有「大便不成形且帶血絲」的症狀,但並未想過是大腸癌警訊,就算糞便潛血陽性,仍認為是檢查或飲食造成。半年後因肚子疼痛嚴重,經醫師苦勸才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已經塞住腸道,確診大腸癌。醫師提醒,根據臨床統計,有症狀才檢查,有6成以上都已經是三、四期。

2025年09月15日 11:45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醫揭「器官老化」6大警訊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加速

很多人其實早已出現「加速老化」的訊號,卻沒放在心上。醫師指出,當「體重越來越難控制、飯後容易嗜睡或頭暈、睡再久還是覺得疲倦、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變差」,這些都可能與血糖失衡和器官老化有關,另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超加工食品」是加速器官老化的重要因素。

2025年09月15日 11: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