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常吃中藥、羊奶 當心「骨盆腔鬱血」比生小孩更痛

Namning/shutterstock

▲當心骨盆腔鬱血比生小孩更痛。(Namning/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採訪報導/郭家和

小女生常喊肚子痛 全球第一例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

長期腹痛卻找不出病因?提醒女性無論大朋友、小朋友都要注意,有可能是卵巢靜脈曲張引起的「骨盆腔鬱血症候群」!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陳建銘醫師表示,該院收治了全球第一例合併有性早熟與骨盆腔鬱血症候群的小女孩,蔡小妹妹從兩歲起就不斷腹痛,六歲診斷出有性早熟,直到十歲才確診是左側卵巢導致的骨盆腔鬱血,疼痛分數一度達到8至10分,堪比產婦生產之疼痛。若孩子出現青春期腹痛又有性早熟症狀,家長應多留心是否有骨盆腔鬱血之可能。

蔡小妹妹從2歲起就斷斷續續有腹痛症狀,為此經常進出急診室,6歲開始發現胸部過早發育,在內分泌門診確診有性早熟現象,但未定期追蹤。直到10歲因腹痛頻率和症狀加劇,疼痛分數甚至逼近滿分的產痛。經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她的左側卵巢靜脈較一般人更粗大,有靜脈曲張的現象,確診是骨盆腔鬱血症候群。

林建銘醫師指出,蔡小妹妹是第一例同時被確診出有性早熟和骨盆腔鬱血的病例,由於年紀大小,無法透過外科指診或是侵入性超音波及早確認,且不適合侵入性的血管栓塞治療,於是改採荷爾蒙抑制藥物的內科治療,從抑制荷爾蒙分祕來控制卵巢的靜脈曲張。

每日健康/郭家和攝

▲三軍總醫院小兒科林建銘醫師指出,女性荷爾蒙分泌過多會引發性早熟,女童也有可能出現骨盆腔鬱血症候群。(圖/每日健康)

比生小孩還痛!骨盆腔鬱血最容易找上這些人

骨盆腔鬱血好發於孕齡或生產過多胎的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會導致血管靜脈曲張,進而引發骨盆腔鬱血,會產生如慢性下腹部疼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子宮不正常出血。林建銘醫師指出,臨床上可以發現,體內女性荷爾蒙激素分泌量過高者,往往是骨盆腔鬱血的好發族群。

從蔡小妹妹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女童或青春期女生的性早熟,也與女性荷爾蒙分泌量高,從而導致骨盆腔鬱血症候群有關。林建銘醫師指出,會引起女童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是體質上的不明因素,或是長期處於高濃度的女性荷爾蒙誘發環境中,例如吃中藥、塗抹保養品、大量食用山藥、羊奶等食物,再來就要考慮是否為卵巢腫瘤或水泡所引發。

每日健康/郭家和

▲蔡小妹妹治療前的電腦斷層影像可看出卵巢靜脈有曲張現象。(圖/每日健康)

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 荷爾蒙抑制藥物緩解症狀

女性荷爾蒙分泌偏高,也會發生在小女童身上,但很可能因為判斷不足而被忽略,必需透過影像學檢查或電腦斷層才能確診。林建銘醫師表示,青春期或年紀更小的女童如果有骨盆腔鬱血,通常不適合接受外科的卵巢血管栓塞治療,因此可經評估後給予荷爾蒙抑制藥物,透過降低體內女性荷爾蒙分泌量,使性早熟和骨盆腔鬱血症候群得到控制。蔡小妹妹從10歲起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腹痛情形就有明顯改善,目前已接受血栓塞手術,術後情形恢復良好。

林建銘醫師提醒,女性荷爾蒙會影響疼痛感覺系統,如果孩子經常喊腹痛進出急診室,各項檢查卻都正常,就需注意是否為女性荷爾蒙分泌過量引起的骨盆腔鬱血。而荷爾蒙抑制藥物可以經由內科方式來調節女性荷爾蒙,會是治療女性性早熟合併骨盆腔鬱血的有效方法。

延伸閱讀:女大生半夜腹痛昏倒 腸子結成360度還長巨大水瘤

延伸閱讀:腹脹、腹痛、腰圍變粗? 40歲女子驚罹「晚期卵巢癌」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醫院拿三班護病比獎金修天花板 衛福部:已啟動調查

醫院拿三班護病比獎金修天花板 衛福部:已啟動調查

衛福部在今年3月實施三班護病比,並在今年6月發放獎金給達標醫院,但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指出,有部分醫院把獎金拿去修天花板、買便當。對此,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三班護病比達標獎勵金作為護理留任專款專用,針對部分醫院用於購買制服、修繕等用途,本部已啟動調查,並將依公告規定從嚴辦理。

2025年10月22日 11:09

韓國女性抱怨台男汗臭 專家教除味5招:戒酒、多吃蔬果有幫助

韓國女性抱怨台男汗臭 專家教除味5招:戒酒、多吃蔬果有幫助

最近有網友分享韓國女同事的抱怨,說公共場所都是男人的汗味,讓人逛不下去,結果在網路引起很大的討論。對此,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天氣熱流汗是一回事,其實有些食物和營養素可改善體味,例如天然蔬果、益生菌、omega-3脂肪酸等,同時少吃紅肉、少喝酒,對於除臭也會有幫助。

2025年10月22日 09:32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6種女人易得乳癌! 醫示警了:往往無聲無息

早期乳癌往往悄無聲息、不伴隨疼痛症狀,醫師黃軒近日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呼籲,切莫因為「不痛」就掉以輕心,因為乳癌在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反之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將大幅惡化。

2025年10月22日 00:32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男星閃兵連爆!台大醫揭高血壓因素多:用藥升壓恐致中風

藝人修杰楷、陳柏霖坦承花錢找閃兵集團偽造高血壓病歷,國防部透露這些多數舊案,大部分都是假冒高血壓狀況。台大醫師表示,影響一個人血壓有很多因素,包含跑步、沒睡好、壓力、飲食等都會讓血壓升高,所以血壓還是要多量幾次,甚至使用穿戴式血壓計測量,較為準確;至於用藥讓血壓上升,他提醒沒有疾病狀態下恐導致中風,千萬不要開玩笑。

2025年10月21日 18:36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男8cm動脈瘤藏腦 北榮「客製化支架」無開胸拆彈

63歲謝先生過去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十分接近通往腦部的三條重要血管分支,但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北榮團隊利用率先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必繞道且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順利完成手術。

2025年10月21日 18:09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流感首波高峰已過「上周12.8萬人就醫」 第2波估12月急升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12.8萬人次,已經連續兩週下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觀察首波流感疫情已經過高峰,預測未來4週類流感就診人次呈波動或緩降趨勢,11月中旬後類流感就診人次可能出現波動或緩升趨勢,並於12月中上旬開始較明顯上升,至農曆春節前後達高峰,提醒民眾應及早接種公費流感疫苗。

2025年10月21日 15:34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上周流感53重症、10死!40多歲男敗血性休克「住院5天亡」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上周新增53例流感重症,另有10例死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是北部40多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病史,急診就醫時已經血氧偏低、雙側肺浸潤,有肺炎與糖尿病急性的併發症,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續還發生低血氧併發敗血性休克,住院第5天過世。

2025年10月21日 15:01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獨/又有減重名醫出事!女病患縮胃釀腦病變剩37kg 停業4月

高雄減重名醫王銘嶼今年7月執行縮胃曠腸手術,10天內造成2名患者死亡,沒想到另名減重名醫宋天洲也出事了!家屬向《ETtoday新聞雲》控訴,妹妹BMI 24接受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但術後卻未獲積極追蹤,妹妹拖到最後腦病變住院一個多月,但醫師始終不認醫療疏失,案經過衛生局調查,發現宋天洲也涉及過度醫療,並對未成年患者未盡詳悉評估即手術,依法移付懲戒,懲戒委員會決議處分宋天洲停業4個月。

2025年10月21日 14:0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