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環境改變,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老人專利。(圖/達志示意圖)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威脅人們性命的第一殺手。根據衛福部每年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發現,除了連續36年居於死因榜首的癌症之外,緊接而後的便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指的是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包含動脈、靜脈、微血管),任何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都可稱為心血管疾病,進而造成心臟、腦部與周邊血管病變。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層逐漸下修。(圖/達志示意圖)
在2019年初美國心臟協會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研究報告顯示,1995至2014年期間,35至54歲男性心臟病發機率從30%升高到33%,女性則從21%攀升至31%。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宣布,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全球至少1710萬人口死亡,約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31%,以這樣的成長速度來看,更預測2020年全球的死亡頭號殺手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估計到2030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將持續攀升至每年2300萬人。
對比衛福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截至2016年台灣15歲以上國人的死亡原因,心血管相關疾病年年佔據死亡病因第二名,足見心血管疾病奪命威力超乎你的想像。
雖說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關鍵之一,但事實上,現代許多青年因工作壓力大、長期處於情緒緊張或抑鬱的狀態,飲食經常大吃大喝,卻無法規律運動,甚至擁有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很多患者的血管老化程度早已相當於高齡者。除此之外,像是有家族病史、肥胖、糖尿或痛風等慢性病旳人,皆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甚至連冬季低溫也會誘發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的機率。
▲工作久坐、不運動、隨手一杯含糖飲料,都是讓心血管疾病提早報到的原因。(圖/達志/示意圖)
現代人千萬不能到中年才對心血管疾病有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均衡飲食是最基本的,飲食上多攝取含有膳食纖維、鉀、花青素、茄紅素、不飽合脂肪酸、維生素C、E等食物,都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生活上不熬夜、戒菸及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也都相當重要。
▲自我保健意識抬頭,許多台灣人想靠著健康食品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圖/達志/示意圖)
每年都得花費近千億在保健食品上的台灣人,想單靠營養健康食品預防心血管疾病,醫生都會建議在服用每種健康食品前,一定要先知道它的作用,倘若有服用藥物者則必須先徵詢醫囑,要更小心留意健康食品和藥物的交互作用,可別輕易拿健康食品來取代藥物,才能讓保健更加全面完善。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