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爛全身!專家曝「吃對營養」當好心人…擊退心血管疾病

▲▼辦公室,撐頭,看電腦,上班族,無聊。(圖/記者彭懷玉拍攝)

▲上班族天天久坐,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一天花多久時間在「坐」上面,坐著打電腦、坐著工作、坐著看電視,而「久坐傷身致死」也成為近年來熱門的健康話題。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JACC與澳洲一項45 and Up Study調查研究顯示,久坐和死亡率之間是有所關連的。連續好幾年蟬聯國人死因第二名的心血管疾病,不只和年紀、肥胖有關,就連長時間久坐又不運動,也可能讓你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久坐和心血管疾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連?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CC的研究發現,每,多坐1小時,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14%,平均一天坐著看電視超過7小時的人,死亡率會上升到61%,相反的一天坐著不超過2小時者,死亡率只有4%。這個數字是不是嚇到你了?但這可是有研究根據的!長期久坐使血液流動速度變得緩慢,心臟也變得容易堆積脂肪酸,長時間「屁屁黏椅子」的人也較容易罹患高血壓及高膽固醇。

除了改變生活習慣,減少坐著的時間、多活動外,建議每工作50分鐘就起身補充水分,讓自己有機會離開座位;平時以爬樓梯取代搭電梯,或是通勤時提前一站下車,增加行走的步數,有利於健康。此外,飲食習慣也和你的心血疾病息息相關,外食族三餐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會增加對血管性疾病的威脅性,盡量攝取原型食物及完整營養素的天然蔬果為主,均衡飲食是健康的最高原則。

心痛,心絞痛,心臟病。(圖/達志/示意圖)

▲想要當個「好心人」就該補充正確營養,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圖/達志/示意圖)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在著作《心肌梗塞》中提到,體內血脂肪氧化為造成心臟血管硬化的最重要原因,「身體的自然法則就由含抗氧化性成分的自然食材來解救。天然的抗氧化劑有類胡蘿蔔素、異黃酮素、維生素C、維生素E及輔酶Q10等等」。除了補充天然食物及營養素外,每天攝取5~9種的天然蔬果,烹調時少油、少鹽、少糖,並減少紅肉類的攝取,都能讓你有效遠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均衡攝取各種營養及含有大量纖維素及抗氧化的好心食物,減少久坐的時間,維持每天適度運動的好習慣,降低膽固醇、防止血液凝結,保護心血管,人人都能當個「好心人」。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健康長壽「關鍵營養」要吃蛋白質 陳亮恭:蚵仔煎可預防失智

健康長壽「關鍵營養」要吃蛋白質 陳亮恭:蚵仔煎可預防失智

年長者健康最大威脅不是慢性疾病,而是失智、失能情況上身,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年紀越大越容易營養不良,因為活動少、牙口不好,甚至是偏重蔬果的嚴格飲控養生都可能讓肌肉默默流失,導致肌少症、衰弱,慢慢步入失能困境。想要健康長壽「蛋白質」才是最關鍵營養素,陳亮恭也分享最佳攝取方式,食材選擇、飲食分配都有訣竅。

2025年05月07日 09:15

女童玩跳跳床撞到牙崩爆血 醫示警:2款遊具最危險

女童玩跳跳床撞到牙崩爆血 醫示警:2款遊具最危險

一名10歲女童日前在學校園遊會的「充氣跳床」與另一位小朋友正面相撞,整個人往前撲倒,臉部著地,當場門牙流血又腫脹,一旁的家長嚇得趕緊送急診,檢查發現,該女童左上門牙崩了一大塊,牙神經也外露,牙齒還有一點鬆動。醫師提醒,牙齒最怕的是人撞人,建議爸媽們,孩子玩這類設施時一定要注意人數限制、避免混齡玩耍。

2025年05月07日 11:13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1保健品」吃多恐罹攝護腺癌!醫示警:還會增加骨折

「1保健品」吃多恐罹攝護腺癌!醫示警:還會增加骨折

許多人為了顧健康,會吃補充營養品。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大多數人每天都能吃得很飽、甚至吃得很胖,但一些「微量營養素」的缺乏還是有可能出現,然而有些東西並不是多多益善,例如抗氧化劑等,高劑量維生素A會增加骨折與前列腺癌風險、維生素E也可能提高感染與死亡率,服用前必須多注意。

2025年05月07日 12:59

晚婚夫妻「精卵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晚婚夫妻「精卵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台灣晚婚晚生趨勢明顯,苦於不孕的伴侶愈來愈多,對此醫師說,以往不孕問題多聚焦於女性,後來男性不孕也漸受重視,不過如今雙方精、卵條件都欠佳的案例持續增加,建議女性若不排除懷孕,在30歲前先檢查卵巢功能,男性則宜於生育前做好精液檢測,不要等年齡漸長、想生小孩前夕才為此焦慮。

2025年05月07日 12:51

中年體重失控不是吃太多!研究揭「真正元凶」

中年體重失控不是吃太多!研究揭「真正元凶」

我們總以為體重上升,是因為吃太多、動太少。但過了三四十歲,越來越多人發現,明明吃得不多、運動也開始規律,脂肪卻依然穩穩堆積。體重計上的數字像故障一樣停不下來,腰圍、血糖、膽固醇悄悄一起上升。我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律不夠,是不是不夠拼?

2025年05月07日 12:24

吃得清淡仍高膽固醇? 醫列「10大基本觀念」

吃得清淡仍高膽固醇? 醫列「10大基本觀念」

生活在充滿美食誘惑的台灣,這是人人都必須知道的必考題。總膽固醇正常應小於200,低密度膽固醇應小於130,如果太高就會增加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

2025年05月07日 12:14

健保放寬「沒骨折可用骨鬆藥」 高風險族群13萬人受惠

健保放寬「沒骨折可用骨鬆藥」 高風險族群13萬人受惠

台灣人口高齡化進展快速,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第四大威脅。健保署長石崇良今(7)日表示,健保3月1日起擴增給付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4類對象,讓高風險者在沒有發生骨折前就先用藥預防,受惠約13萬人,健保每年新增支出8.65億元。

2025年05月07日 12:05

國中生「1天1杯酒↑」比率增 國健署:14歲前開喝依賴性飆4倍

國中生「1天1杯酒↑」比率增 國健署:14歲前開喝依賴性飆4倍

青少年除了抽菸問題,還要留意飲酒問題!根據國健署調查,有超過4成的國中生及高中生皆為「因家人、朋友及同學或其他人喝酒,而跟著喝酒」,但青少年早期飲酒,恐增加成年後對酒精的依賴,拒酒文化更應由生活周遭的家庭及學校落實。

2025年05月07日 11:28

吃太快讓人肥!研究揭「這個聲音」會偷偷改變你的進食節奏

吃太快讓人肥!研究揭「這個聲音」會偷偷改變你的進食節奏

在日復一日的忙碌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快快吃完再說」的節奏。但一項日本研究卻發現,一種你從沒想過會出現在餐桌上的工具,竟能讓你吃得慢、吃得少,甚至對健康更有益。

2025年05月07日 10:5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