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無處不在 如何自保避免中毒?

▲國際上也不乏許多微生物的中毒事件,瞭解這些微生物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圖/食力 foodnext)

▲國際上也不乏許多微生物的中毒事件,瞭解這些微生物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採訪·撰文/編輯部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而國際上也不乏許多微生物的中毒事件,例如2018年11月底美國及加拿大爆發過的蘿蔓生菜受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事件,就造成民眾人心惶惶。但這些細菌都是怎麼來的呢?各國會發生的的微生物的食品中毒事件是否都一樣呢?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教授表示,各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常見的食品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也會有所不同。而以一般台灣常見的中式料理來說,因為烹調方式常以大火快炒,故與一般生食相比是降低了些風險,但民眾仍不宜輕忽!

2016~2018年細菌性食品中毒事件禍首是它們!

根據2016~2018年食藥署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以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位置,羅揚銘說到,這些微生物因其作用機制不同其所導致的症狀及潛伏期也有所不同。

仙人掌桿菌

常出現於冷藏不當的食品或剩菜剩飯中,潛伏期大約在1~5小時或8~16個小時左右,其症狀也有噁心嘔吐或腹瀉的不同。而此菌種因為會產生具有耐熱性的內芽孢,剩菜剩飯的反覆解凍亦有可能促使仙人掌桿菌生長。

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存在於人體的皮膚、毛髮、鼻腔咽喉等粘膜或糞便中,而化膿的傷口更是容易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常污染乳製品、肉製品等高蛋白質食品與生菜沙拉,其潛伏期大約1~7小時,患者常有上吐下瀉或輕微發燒症狀,而因腸毒素對熱的穩定性高在100°C沸水中30分鐘仍無法被破壞,故食品操作人員在調理時就應戴好手套或衛生帽並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可能的感染。

腸炎弧菌

具嗜鹽性,故常出現於海鮮產品的生食中,易透過沾板、菜刀等生熟食交叉感染的間接接觸引起食品中毒, 潛伏期大約5~72小時,大多患者具有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

沙門氏菌

常出現於受污染的禽畜產品、乳製品等動物性食品或豆製品等高蛋白質的植物性食品,其潛伏期大約4~48小時,常見症狀有下痢、腹痛、寒顫、發燒等,但因其耐熱性低煮沸5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故充分加熱後立即食用便可降低其風險。

瞭解微生物生長條件 你也可以是「食安達人」

羅揚銘表示,一般食品加工的方式常常是種「妥協」,如何在避免微生物污染且延長保存的效果的同時,又保有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品質。羅揚銘以微生物生長相關的水活性、pH值、溫度與其食品加工的方式做舉例:

1、水活性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長
水活性與微生物在生長反應時可利用的自由水有關,當水活性低於0.85時,可大幅降低微生物的生長機會,在一般傳統加工上常見的乾燥手法等,便是透過降低食品水活性的方式以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2、pH值越低,越能抑制微生物
一般微生物生長的最適當pH值在6.5~8.5,因此在食品加工上也常透過酸化的方式使食品pH值降至4.6以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長,但酸化因容易影響食品本身的風味,故仍常配合其他加工方式來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

3、利用高溫加熱可殺滅微生物
每種微生物所合適生長溫的也有所不同,在傳統罐頭加工上也常透過121°C蒸氣加熱25~35分鐘的方式,使有害的微生物被殺滅。而冷藏、冷凍的方式雖可以減緩微生物的生長並殺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卵,但並不能完全達到殺菌的效果,故在保存加工時仍須謹慎。

冰箱空間也要聰明管理!別成為微生物溫床!

最後羅揚銘也說到,民眾在平常保存食物時就應注意,在冷凍冷藏儲存食品時除了應妥善包覆外,也應該盡量將生食放置於下層避免滴液再次污染熟食,此外也要避免食品重複解凍與冰箱中存放過多食品影響降溫功能。在烹調時食物時也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若外食也應慎選衛生安全的餐廳,以降低可能的食品中毒風險。

而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延伸閱讀
菌菌你好壞!微生物食物中毒是怎麼發生的?
剩菜在室溫下常放恐滋生微生物 這樣處理剩菜才安心
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快訊/芬普尼蛋再流入市面!畜牧場管制中仍非法販售4萬顆至台中

快訊/芬普尼蛋再流入市面!畜牧場管制中仍非法販售4萬顆至台中

國內爆發「芬普尼」毒雞蛋事件,管制中竟還有毒蛋流入市面!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5)日公布,文雅畜牧場5日起雞蛋就已經移動管制,卻在9日非法販售200箱共4萬顆雞蛋至台中市「龍忠蛋行」,經台中市食安處現場抽驗,確認仍檢出芬普尼代謝物 0.05 ppm超出標準,目前已經將未售出雞蛋退回牧場,台中市正追蹤售出流向,食藥署另已同步函送彰化地檢署偵辦。

2025年11月15日 14:33

他車禍右肩痛半年還「劇烈偏頭痛」 新生異常微細血管惹禍

他車禍右肩痛半年還「劇烈偏頭痛」 新生異常微細血管惹禍

一名46歲男性,半年前騎機車發生車禍,連人帶車摔倒右肩著地受傷,雖有吃藥、復健,但晚上睡覺翻身壓到仍會痛醒,還因為肩頸痠痛造成劇烈偏頭痛,再度就醫才確認,疼痛是來自於關節處新生的異常微細血管,進而導致長期不適,後續透過血管攝影精準找出異常微血管並進行栓塞,才大幅紓解。

2025年11月15日 11:56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達文西手術中心正式成立 國際認證提升嘉義醫療水平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長年深耕雲嘉南地區,持續引進先進技術。近年隨著微創手術與機械手臂技術的快速發展,耳鼻喉科徐正明教授憑藉豐富臨床經驗與技術成果,通過國際認證,成立「達文西耳鼻喉頭頸手術示範教學中心」,為雲嘉南地區優先獲此認證的耳鼻喉科醫師,也象徵嘉義長庚在高精密微創手術領域邁入新里程。

2025年11月14日 19:46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高血壓年奪4.5萬人性命 國健署推每年一周「722量血壓」

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死因統計,高血壓疾病死亡率近年來首次不再攀升,但每年仍有約4.5萬人因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仍須正視。國健署今(14日)攜手醫界啟動「千人響應護血壓,三大資源守護網」,國健署長沈靜芬表示,診間血壓通常無法反映個人實質血壓狀況,希望推廣民眾「722量血壓」,在一年之中找一週,早晚各量兩次血壓取平均,可以作為與醫師溝通、用藥的依據。

2025年11月14日 18:06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再談老婦殺腦麻兒案 石崇良:不可取但覺得很不捨

台北市一名80歲劉姓婦人親手悶死照顧超過50年的腦麻兒子,一審法官輕判她2年6個月徒刑,並建請總統特赦。衛福部長石崇良昨日在立法院表態支持總統特赦,今日再被問及此事時語重心長表示,這樣行為不可取,也不應該成為免除司法的理由,但「我個人情感上,還是會覺得不捨。」

2025年11月14日 16:18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代孕修法「暫持保留態度」 石崇良:還需凝聚共識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侷限在單身女性、女同志,不包含代理孕母。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4)日受訪表示,代理孕母議題還有很多需要討論與凝聚共識的地方,所以在修法、立法仍屬與保留態度。

2025年11月14日 15:12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280萬糖友失智風險翻倍 專家:曾發生低血糖更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醫界估計全台可能已有280萬人。因應今天世界糖尿病日,台灣神經學學會在臉書提醒,糖友的失智風險比多數人想像更高,相較一般人,發生血管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分別增2.4 倍、1.6 倍,如曾出現低血糖,未來失智機率也會加倍,糖友平常務必注意控糖,以免認知功能不知不覺流失。

2025年11月14日 11:21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人工生殖法草案已送政院 國健署長:應尊重代孕者隱私

近期男同志代孕爭議不斷,有男同志赴美國代孕還上傳孕母生產過程畫面,更傳出身份疑似為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國健署署長沈靜芬今日出席活動受訪回應,《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已經送行政院,內容是有納單身女性、女同志,修法主要重點在於強調「女性自主權」,至於爭議事件,沈靜芬不予評論,但強調應該尊重代理孕母本身的隱私。

2025年11月14日 10: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