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產生尷尬情緒的不是出糗本身 而是心中的「想像觀眾」?



圖文/志祺七七

【為什麼人會有尷尬情緒?】


假設某天下班在捷運上戴耳機聽音樂,聽到一半才耳機沒插好,音樂都放出來了。旁邊其他乘客甚至忍不住偷笑出來,此時不免覺得一陣尷尬。為什麼會有尷尬這種感覺呢?到底為什麼人會有尷尬情緒?

尷尬這個詞,在心理學中最早是出現在「夢」的討論當中。

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就提到,讓人產生尷尬情緒的夢境,常常是以夢到「自己裸體」的情境出現。在夢中我們意識到自己沒穿衣服受到眾人的注視,而且一時之間好害羞又逃離不了,因此產生了「尷尬」情緒。

有趣的是,我們小時候其實並不會因為裸體而覺得自己奇怪,裸體原本就是自然的本能;反而是等我們長大一點後,在大人的告誡下,我們才開始穿上衣服。但想要把衣服通通脫掉的裸體慾望,有時還是會夢中出現。但偏偏夢中還是有其他人在場,這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尷尬情緒來壓抑想要裸體的慾望。

而在佛洛伊德的描述中,這種壓抑行為可能也跟社會規範有關。為了融入社會,我們會想辦法適應這些規範。也因此當我們出現違反常規的舉動而出現尷尬情緒,其實就是一個保護機制,告訴自己趕快回來正軌,不要太超過了。

▲尷尬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尷尬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別人出糗,為何自己也尷尬?】

有時候明明是別人出糗,但我們不知道怎的自己也覺得一陣尷尬,這又是為什麼呢?這種看著別人出糗,我們自己也跟著尷尬的情形,叫做「共情尷尬」。

比方說看到朋友失戀,我們可能也會心情有點低落;而共情尷尬也有點類似,差別在於出糗的當事人不一定覺得自己出糗,也就是當事人「不一定有尷尬感受」。

【為什麼尷尬情緒讓人特別不自在?】

此外,「尷尬」比起其他類型的情緒,似乎特別會讓人覺得「不自在」。這又是為什麼呢?

德國的馬爾堡飛利浦大學研究發現,當我們處在尷尬情境時,會觸發大腦中的「痛苦」中樞,在大腦中產生類似疼痛的感受;同時大腦的次集體感覺皮質區和腦島背後側,也會讓我們產生生理反應,比如說臉紅、出汗、心跳加速等等。

這種讓人不自在的狀態,會讓神經傳遞物質「催產素」開始發揮作用,想要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催產素主要是被用來調節像是「恐懼」「焦慮」「羞怯」等等的負面社交情緒,比方說講錯話想逃離現場的感覺,就是催產素開始發會作用,想調節這種尷尬感受,保護自己免於承受更多的負面社交情緒。

【尷尬情緒跟「超我」的關係密不可分?】

由此可見,尷尬情緒其實是一連串大腦運作下的結果。但是每個人對於「尷尬」的敏感程度其實不太一樣。有一種說法是說,這個差異可能跟一個叫做「超我」有關。「超我」也是佛洛伊德所提出的概念,簡化來說,就是象徵著那些被我們內化到心中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準則。

有時「超我」會變成「想像中的觀眾」,躲在旁邊監看著自己,避免自己有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出現。等到我們出糗的時候,大腦可能就會冒出聲音說「剛剛也太囧了吧!大家一定會笑我!」,這也是「超我」正在發揮觀眾功能,提醒自己不要再做這種尷尬的事了。

而「容易尷尬」的人,可能是有比較強的共感能力,能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情緒影響。但從「超我」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能是擁有一個「施虐型的超我」。通常有這種特性的人,小時候可能受到比較多來自父母、老師的指責和批判,導致他們從小到大幾乎都處在負面的自我評價中,難以接受自己的出糗,產生更強烈的尷尬情緒。

其次,如果小孩在一個父母性格相對拘謹、也不太表達情感的家庭中長大,可能也會在「感性」的場合,因為「超我」開始發揮作用,不想要自己有太感性的行為,結果一陣尷尬想逃走。

▲▼             。(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要避免尷尬,可以試著先認同自己尷尬的情緒。(圖/youtube頻道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45歲男動陰莖增大術死亡 衛生局證實「診所7次違規」不排除停業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不料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失去呼吸心跳。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累計開罰新台幣27萬元,昨第八度前往稽查,又發現多項缺失,不排除處以停業處分。

2025年09月18日 11:44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每一條生命都珍貴!高醫病人安全週開跑 打造產兒安康防護網

為倡議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世界病人安全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也響應舉辦「病人安全週」,今年聚焦於為新生兒和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呼籲病人安全意識應從孕育新生命的第一天開始,並一路延續至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讓守護成為全民共識。

2025年09月18日 11:15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不是失智!他走路突變慢、忘記子女 醫示警:「1症狀」所致

長輩動作變慢或是走不穩,可能不是失智,而是跌倒撞到頭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ICU醫師陳志金表示,「我們需要對跌倒的長輩多一點警覺,也需要多一點雞婆,多多關心周遭的人。」

2025年09月18日 11:10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院長推3方法解人力荒 醫直呼「反感」:勿以台大看天下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上任後,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提出3大解方,包括「開放外籍護左、高薪聘回流醫師和台大內急診醫師進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不過卻遭到聯醫醫師反感直言「勿以台大看天下」。他認為,這是相當不受尊重的安排,呼籲聯醫尊重自己的基層。

2025年09月18日 11:07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男陰莖增大「術後無監測」猝死 醫界:執刀醫多次改名鑽漏洞

北市驚傳45歲男性在醫美診所接受「陰莖增大術」,疑麻醉不當,於術後死亡,執刀醫師為丁斌煌(原名丁立文、丁秉煌)。對此,有醫師指出,聽到姓「丁」馬上知道是哪位,他出事多次,且數度改名,敦促衛生機關加強防堵爭議醫師用改名「借屍還魂」,也提醒民眾注意醫療院所有無完善的術後監測系統。

2025年09月18日 11:02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不吃早餐糖尿病風險高33% 專家建議「吃對時間」:不挨餓也能瘦

很多人早上趕上班上課,所以會不吃早餐。不過,營養師提醒,研究發現經常跳過早餐的人,糖尿病風險高 33%,就算體重一樣,風險還是高。另外,吃飯也要吃對時間,養成和生理時鐘同步的飲食習慣,不用刻意挨餓,也能幫助減重、顧代謝、降慢性病風險。

2025年09月18日 10:41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助台大急診轉診逾3700人 北市聯醫:樂見共同執業、跨院照護

台大醫院急診壅塞是常態,規劃和北市衛生局、北市聯醫討論「共同執業、跨院照護」模式。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表示,與台大醫院急診已合作逾十年,合作延伸至住院病房,中興院區每月平均接收16位病人,和平院區則收治於一般病房,每月平均接收6.5位病人,只要病患願意接受轉診,成功媒合率可達9成。

2025年09月18日 10:21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吐司咬不斷!高雄女靠舌頭撕食物 第一次用門牙咬斷超感動

高雄一名40多歲黃姓女子,從小因為含奶嘴到7歲才戒掉,導致牙齒嚴重「前牙開咬」,上下門牙完全無法咬合。她回憶,自己多年來連吐司、玉米這類日常食物都沒辦法咬斷,只能靠後牙或用舌頭頂碎,直到接受林詩詠醫師安排的3年隱形矯正,她終於能用門牙順利咬斷吐司,感動直呼:「這是全新的人生體驗!」

2025年09月17日 18: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