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數越高=越不容易曬黑?醫曝防曬「5懶人小百科」一次看懂

▲防曬劑。(圖/pixabay)
▲你知道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防曬嗎?(示意圖/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盛夏來臨,猛烈的陽光讓人又愛又恨!然而戰勝紫外線大軍成為男女們的夏日必修課題,防曬品到底該怎麼挑、怎麼擦?才能有效隔離毒辣的紫外線,讓曬斑和皺紋不會提早報到。想要美肌不會一過夏天就消失,你要先搞清楚各項防曬措施與須知,可別誤踩防曬地雷,才能在夏季出遊玩得盡興又遠離各種夏日肌膚問題。

防曬迷思1:防曬係數越高越好,越不容易曬黑?

A:NO!根據皮膚醫學專家的研究報告指出,最適合肌膚的防曬系數為SPF15~SPF30,基本上防曬係數SPF30的產品就已能抵擋約96%的紫外線。皮膚科醫師葉家銘在《皮膚科醫師 葉家銘 - 台南北安勤美皮膚科》部落格指出,一般上班族會接觸到陽光的時間並不長,因此選擇SPF15的防曬產品即可,若是外出時間較長的人,可以選擇SPF20~25,如果是從事水上活動或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直接曝曬者,才需特別選擇SPF30~SPF50的防曬產品。

防曬迷思2:擦完防曬品要等15~30分鐘後才能出門?

A:NO!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表示,擦上後立即有防曬效果,不需時間等待。過去網友們總認為擦防曬乳,必須等15~30分鐘後才能外出,原因在於防曬產品大多屬「乳化性質」,需一些時間才能在皮膚上均勻分散,若想要讓整體防護效果更好,的確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黛珂「PM2.5防曬乳」亞洲搶翻天。(圖/記者蔡靜宜攝)
▲什麼時間該補擦?醫師傳授「超實用準則」。(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防曬迷思3:防曬擦一次就能撐一整天?

A:NO!皮膚科醫師葉家銘曾在部落格解釋,防曬須視情況補擦,「不是擦一次就好!」若長時間待在室內且為大量流汗,建議可3小時補擦一次即可,或離開室內之前補擦;如果要前往海邊、爬山等進行戶外活動,則建議每隔1~2小時就要補擦一次,如果有下水、流汗或用毛巾擦臉則要立即補擦。

防曬迷思4:使用有防曬係數的彩妝品,就可以不用再擦防曬了?

A:NO!彩妝保養老師Sandy表示,具防曬係數的彩妝品,如BB霜、隔離霜、粉底、粉餅⋯⋯等,為了妝效展現清透自然,添加的防曬成分其實有限,且防曬係數通常比標示的還低,彩妝品若要擦到如防曬乳般的高防曬功能,使用的量相當可觀,妝感會非常厚重,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在底妝前先擦上臉部專用防曬產品,再把有防曬係數的彩妝品當成輔助角色讓底妝更服貼,才能提供最佳的防曬保護。

防曬迷思5:擦防曬乳一定要卸妝?

A:NO!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曾在臉書粉專上指出,「如果有擦防曬、BB霜等,一定要卸妝!」,且在卸完妝後,務必再用洗面乳或清水洗臉才正確。若未化妝、沒擦防曬,就不用卸妝,直接洗臉就可以囉!

油性肌膚或痘痘肌的人,千萬別因為害怕「油膩感」而不使用防曬品,高溫和紫外線反而會更刺激肌膚,讓你的痘痘或皮膚紅腫更加惡化。原則上選擇質地清爽、不油膩,且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及色素等刺激性物質、SPF15~30的防曬品即可,最安全的方法當然是直接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意見,才能有效達到防曬效果又不傷害肌膚哦。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變冷就關節僵硬 醫點名「5族群」是退化高風險群

近期天氣開始轉涼,不少人早上起來會感覺膝蓋有點卡卡緊緊的,醫師指出,不只是膝蓋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尾椎、腰椎、手指、髖關節,都有可能出現關節發炎和退化的情況,尤其是「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工作需要搬重物和長時間久坐久站、關節曾受過嚴重傷害」都是關節退化高風險群。

2025年11月27日 15:30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便秘男強力灌腸惹禍「直腸破了一大洞」 糞水亂竄引發腹膜炎

苗栗縣65歲黃姓老翁,長期飽受便秘所苦,每天都服用強力軟便劑,甚至每隔2~3天就自行灌腸,日前甚至改用更長的管子,把瀉藥送入直腸深處灌腸,沒想到竟突然引發劇痛,緊急送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在直腸上端處有一個巨大的破洞,糞水隨著破洞流進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幸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2025年11月27日 15: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