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媽媽的悔過書。(圖/Mamibuy)
圖文/媽咪拜
肯定、尊重、支持、稱讚
稱讚的重要,無論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甚至還有人說,稱讚能讓鯨魚跳舞呢!稱讚孩子時,他們往往會很開心,試著回想一下,我們最近稱讚了孩子什麼吧!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多依賴外部的力量,有能讓英語發音變好的補習班,不管學費再怎麼昂貴,父母也會將孩子送去;擅長教數學的補習班距離很遠,就算得開車接送也要去;為了打聽哪家補習班比較會教才藝,不辭辛勞到處去詢問;只要能讓孩子的頭腦變好的食物,就算要花大錢也會買回來。
可是不用花費金錢、時間,隨時都能給予的「肯定、尊重、支持、稱讚」,父母卻吝嗇給予孩子。父母如果能經常這麼做,不但會讓孩子有自信,還能用自信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並提高自我主導的學習能力,讓孩子能盡情發揮自身的潛力。可是有許多父母不把重心放在這些自己就能完成的事上,反而將孩子的教育交給補習班。
我在大學、研究所和各種研修中,都是名列前茅、擁有優秀成績,還能領到獎學金的人。在教育大學、研究所還有各種教師研習中,我最認真學習的科目就是「教育學」。
教育學最重要的理論就是「肯定、尊重、支持與稱讚」。課本裡的各種知識理論我都認真研讀,所有科目都拿了最好的成績,但卻沒有真正實踐,對我來說這是「死知識」。
我真的非常吝於稱讚,當兒子拿著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回來,大聲嚷嚷著:
「媽,我拿到第一名了。」
我會說:「喂,小聲一點,把上個月的成績單拿過來。」接著比較兩份成績單後,「國語是進步了,可是數學怎麼退步了呢?你知道你報名的數學補習班有多貴嗎?自然、社會怎麼是這個分數?不要因為平均九十七分拿到第一名就開始自滿,你這樣的成績在名校裡,根本連中間的名次都沒有。」
我總是說著這樣的話,來挫孩子的銳氣。
各位知道誰比孩子讀名校的媽媽還要會教訓孩子嗎?就是住在名校周邊的媽媽們。
雖然住在旁邊而已,但基於各種條件無法就讀,才感到焦躁不安吧!
我很久以前住在市中心,但當上老師後,第一次分發被派到其他區域,便乾脆搬家了。當時的房價都差不多,沒想到隨著時間過去落差越來越大,於是再也搬不回市中心。但我依然把孩子送到市區最好的補習班,總是琢磨著怎麼樣才能讓他和名校的孩子一起上課。幸好兒子書讀得好,他三歲就會認字,我認為他根本就是天才,但同時也覺得「我的孩子有這種程度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女兒就不同了,別說是三歲,到了七歲還認不得幾個國字,簡直快氣死我了,這樣要怎麼讀小學呢?
一年級時最重要的考試就是聽寫,我認為聽寫考試能夠決定人生。女兒讀一年級時,我正在進修研究所碩士的課程,晚上九點半下課,到家已經超過十點。如果女兒隔天要聽寫考試,全家上下都會陷入戒備狀態。
在研究所下課途中,我會打電話給婆婆,請她不要哄女兒睡覺,回到家後,不管再晚都要讓女兒做聽寫練習。衣服都還沒換好,就要女兒坐好,口中念著「第一題是我,第二題是你,第三題是我們,第四題是國家……。」
但越念我的聲音卻越大,為什麼呢?孩子要拿一百分才行,但就連這麼簡單的題目,女兒都不能好好寫出來,讓我鬱悶不已,不自覺聲音就變得越來越大。但越是這樣女兒就越害怕,反而錯得更多,然後我便會斥責她:
「怎麼會不知道怎麼寫呢?其他小孩在妳這個年紀,不只中文連英文都會讀會寫了,妳這孩子怎麼會這副德性?」
時間越來越晚,女兒的眼皮也越來越重,這時女兒哭著哀求我:
「媽媽,我好睏,太睏了寫不出來,讓我睡覺吧!」
然而我卻大聲說著:「現在是睡覺的時候嗎?去洗把臉再回來!」
我讓女兒先去洗臉,然後再繼續,把七歲的女兒當成高三考生一樣,催促她念書。
就這樣認真練習到深夜,再把女兒送到學校,但女兒第一次聽寫考試拿到的成績卻只有六十分,真的讓我氣得說不出話來,女兒小心翼翼的拿出考卷要我簽名。
「這樣的分數我不能簽名,怎麼會拿到這種分數?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的分數,這樣的成績妳敢回家?飯還吃得下去嗎?妳哥幾乎每次都拿一百分,妳怎麼會這樣?到底是像誰啊?明明我們家族的親戚都很會念書啊!」
我邊說著這樣的話邊斥責女兒,女兒的眼淚流個不停,看到她哭我又接著罵:
「妳是做對了什麼還敢哭,不要再哭了還不快進去念書?」
之後女兒拿了八十分回來,進步了二十分固然高興,但我仍然不滿意這個分數挖苦的說:「這次考試比較簡單吧?」
當女兒拿了一百分,興奮的揮動著考卷對我說:
「媽,我也像哥哥一樣拿到一百分了。」
那時,她有多麼渴望稱讚啊?但我卻殘忍的對女兒說:
「你們班每個人都拿一百分吧?有幾個人一百分?」
我為什麼要對兒子、女兒說這樣的話呢?為了讓我的孩子之後休學變成廢人,甚至準備自殺,才這麼說的嗎?不是的,而是因為愛,因為愛自己家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多,用愛的藉口來做這樣的行為。我以為這麼做的話,孩子就會變得更好,以為這樣就會更謙虛。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會成為多麼尖銳的匕首,刺在孩子的心上,真的不曉得這樣的話不停累積起來,會殘忍的踐踏孩子的自信,斬斷孩子的動機,讓學習的動機喪失。很久之後我才領悟到,自己所說的那些責難的話,甚至將上帝賜給孩子的潛力都一一抹殺,是多麼可怕的行為啊!
不要激怒兒女
那些我所說過傷害孩子的話,約翰.高特曼博士將它們定義為「成為仇人的話語」,一直聽著「成為仇人的話語」成長的孩子,會有什麼想法呢?聽了這樣的話,內心會滋生復仇心,想著長大後總有一天要報仇。
雖然父母們大多以犧牲奉獻的心來教養子女,但等孩子長大後,別說是聽到對父母感謝的話了,變成彼此互不見面的仇人關係的也大有人在,原因就是「成為仇人的話語」所導致。
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不要激怒兒女。」(以弗所書六章四節,聖經新譯本)我雖然很早以前就開始讀聖經,卻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直到讀到「成為仇人的話語」之後,才理解這句話真正的意義。一旦說了太多成為仇人的話語而激怒兒女,子女就無法好好成長。當親子關係變糟後,雙方都會變得不幸,因此不能對子女說這樣的話。
在二○○七年時,我出版了《讓孩子校園生活成功的五十五個策略》一書,當時還被列為家長必讀書籍,是很受歡迎的一本書。但是,書出版的那一年,孩子們卻休學了,真的很矛盾吧?媽媽出版了學校生活成功策略的書,但孩子卻休學,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我覺得孩子們休學的原因之一就是「既然媽媽最重視的是學校,向媽媽報仇的方法就是休學」。
孩子們休學後足不出戶,讓我十分生氣,有次我叫他們乾脆去住奶奶家,或想去住阿姨家也行。但孩子卻嚷嚷著:「媽要去就自己去,我為什麼要去?」現在回想起來要對媽媽復仇當然要在媽媽眼前才行啊!
我不稱讚自己的孩子,但卻很會稱讚別人家的孩子。
「聽說○○這次每科都拿滿分,○○這次還領獎了,那家的孩子真是懂禮貌,還能做好自己的本分。」
我只要講這樣的話,孩子們聽到了就會很生氣。同樣的我也不會稱讚我的丈夫,反而很會稱讚別人家的先生。
「聽說○○的爸爸升職了、○○的爸爸還買了別墅、○○的爸爸好親切,對孩子們也很好。」
可是就算那樣稱讚別人家的先生,他連一千塊的小錢都不會給我;稱讚別人家的小孩,當我臥病在床時,那孩子也不會來倒水給我喝。我們應該要稱讚的是和我們最親近、對自己來說最珍貴的人,應該要稱讚我的丈夫、我的太太、我的孩子、我的父母兄弟、我的學生、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但我卻總是錯過那些重要的人事物。
失去了許多之後我才明白這個真理,我是多麼愚蠢的人啊!
延伸閱讀:《媳婦的辭職信》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
本文擷取自「媽媽的悔過書:我是最成功的老師,卻是最失敗的母親,一位校長媽媽沉痛的真實自白。」,由 采實文化 出版 授權轉載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