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南漂新加坡 資料科學家的所見所聞與反顧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圖文/XChange

▲XChange知識共享計畫。(圖/XChange)

圖文/XChange

一個土地面積不到大臺北都會區三分之一,卻成為全世界經濟最開放的國家;一個常年夏天的熱帶島嶼(北緯1.4度),卻鮮少有蚊子出沒的特許之地;一個融合了華裔、馬來裔、印度裔等多樣化種族的小熔爐,卻擁有強烈國家認同的凝聚之地。

新加坡,這個麻六甲海峽的海運樞紐、無庸置疑的亞洲金融中心,現在又是如何著眼推動科技產業,吸引全球理工人才匯聚?

這篇文章不會提到新加坡的生活開銷,也不會提到準備產品經理面試的詳細過程,而是以一位在地任職 Data Scientist 的角度,分享新加坡科技產業的敲門磚、兩地產業政策的異同以及南漂後反顧臺灣的心得。

▲新加坡的中央商務區(圖/能code能舞還能用單手設計GPU的 EJ Ho攝)

▲新加坡的中央商務區(圖/能code能舞還能用單手設計GPU的 EJ Ho攝)

1. 所以這塊敲門磚長怎樣?

以海運貿易起家,而後轉型金融致強的新加坡,坐擁成熟的貿易網絡以及餅特別大塊的金融產業,所以這邊的新生代多數選擇攻讀貿易、金融等科系。因此,本土的工程師人才相當短缺,造成新加坡政府近十年積極轉型網路科技業的策略,包括了大量吸引海外人才進駐。

在這樣大環境的工程師缺口下,配上發達的獵人頭產業,只要在領英(LinkedIn)社群上有英文撰寫的正經工程背景,並將有興趣的工作地點設為新加坡,就會時常收到獵頭公司的面試邀約。這是一個可以獲得大量面試機會,篩選當地有興趣公司的好方法。

而就面試方面,在這樣一個事事講求效率、即戰力的新加坡,最受青睞的候選人往往是擁有直接相關經驗的人。直接相關,指的是擅長的程式語言、過去的專案內容乃至於慣用的程式庫,與職缺重疊越多機會就越大!

其他事項如全權由公司負責的工作簽證申請、談判靠個人勇氣的薪水行情因人而異,這邊就先略過不討論。

2. 臺灣 v.s. 新加坡的產業政策異同

就政體與過去策略主軸而言,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民主自由的政黨輪替,對上穩如泰山的一黨獨大;相同種族卻要分先後移民的同中求異(族群分化),對上不同種族又不分先後移民的異中求同(族群融合);靠著留美歸國的堅實人才在業界、學界撐起的硬體電子奇蹟,對上靠著政權穩定、開放市場吸引外資入駐撐起的經濟奇蹟。

對於下個二十年,臺灣仍舊要面對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回流,開創下一段奇蹟故事;同時,新加坡開始要面對東南亞、中國等地日趨穩定的政局與日漸開放的市場,能否在這樣的夾擊下維持吸引外資進駐的優勢。

臺灣擁有的優勢是強大的電資工程領域師資,像是在史丹佛創下一年碩畢兩年博畢並作育英才無數逾36年的李琳山教授、臺大MOOC執行長並提倡翻轉教室扭轉教育的葉丙成教授、以深度學習指標課程風靡全華語界的李宏毅教授,這群令人景仰的前輩,不求名不為利而毅然回國奉獻一生所學!除了工程領域之外,我也在離開臺灣後,才逐漸發現臺灣人有著「做幾分事講幾分話」的特值,比較不會亂吹牛或承諾無法做到的事(當然,這同時也是不會包裝行銷自己的缺點),這樣的務實性格也間接協助打造了完整堅實的世界級硬體產業!因此人才與技術都屬於我們的強項。

反觀新加坡,則於近十年祭出優惠稅率、低廉的水電地價全力吸引網路科技業巨擘(如 Google、Facebook、Amazon 等)於此設立亞太總部,並持續主動地拉攏各領域人才。學界上,吸引中國、東南亞及印度等地的優秀學生,給予豐厚獎學金就讀新加坡的公立大學,唯一的交換條件是要在新加坡留下就業3~5年。業界上,資料科學/人工智慧領域的工作簽證核准特別快(有2天就核准的例子),也據說近期該領域的雇用外國人限制比例也比較寬鬆。

說了這麼多大環境與政策規劃,讓我們來簡單做個實際的比較,就人工智慧領域最必要的原料 — 數據,來探討兩國政府如何施行開放數據:

新加坡政府的開放數據
擁有簡潔易懂的專業圖表、提供可串接實時資料的 API 、清楚的資料欄位註解以及專屬 Medium 部落格的完整教學與範例應用,可以觀察到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一整個數據專門小組(尊重專業)建設完整的開放數據生態系。

臺灣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則是擁有遠遠較大較多樣的各式資料庫(從東方果實蠅蟲數目到監獄會計報表,從青蔥電子交易金額到青少年嚼檳率,可謂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同樣提供可串接實時資料的 API 以及一系列圖文並茂的 Open Data 優質範例(如:細看醫療問題地方縣市資料比一比),隨然偶爾會有由各處室上傳的兩光資料欄位註解,但仍可以看見臺灣也有一股力量,一股被主流媒體忽視的力量,正在醞釀發揮!

種種比較似乎各有千秋,到底是推薦南漂到新加坡,還是留在故鄉臺灣呢?

3. 南漂,推嗎?

先總結上段所述:

新加坡的優點是高效率的政府、高流動的金流環境、外資與各國多樣領域人才的匯聚碰撞;臺灣的優勢則是擁有大量優質的扎實人才、強大完整的硬體產鏈、會使人心情大好的溫暖人情味以及好吃到感動落淚的食物們。

而南漂這個問題要由你自己來回答。

其實國外的月亮並非又大又圓,出國工作也不直接等於踏出舒適圈。

國外許多的缺點,往往在新鮮感的驅使下自動包容;而踏出舒適圈也並非非得出國,為了推動更多人支持同性婚姻而選擇坐下與長輩促膝長談、為了瞭解第一線員工的真正需求而頂著名門家世進到工廠揮汗如雨、辭掉北京科技巨擘的優渥工作機會而毅然回臺灣創業,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踏出舒適圈。

踏出舒適圈有太多面向,並非非得出國才能挑戰新的自我。

▲沒有天然景點?那就自己造一個,還要造一個別人沒造過的!金沙酒店與超級樹。(圖/能code能舞還能用單手設計GPU的 EJ Ho攝)

▲沒有天然景點?那就自己造一個,還要造一個別人沒造過的!金沙酒店與超級樹。(圖/能code能舞還能用單手設計GPU的 EJ Ho攝)

臺灣獨立是不是個假議題,我說不清楚;
但臺灣經濟需要重新振作,找到新方向,肯定是個真真切切的大議題!

同樣的,該不該南漂、北漂或是西漂,我也說不明白;
但我知道最最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漂在世界各地,或是待在故鄉打拚的臺灣人們:

請心繫那片曾經創造傲人經濟奇蹟的島嶼,停止對大環境的靠腰,替臺灣的新未來撐腰!

當我們都在怨嘆臺灣政府沒有路時,其實路就在自己手上。

無論出不出海,勇敢堅定地跨出下一步,踏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XChange

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自 2016 年成立三年以來,持續推動實體互動式講座 #產業大聚 與 #海外工作同學會、產學串接專案 #數位內容大使、知識型長期職涯共筆 #Medium知識共享計畫,從線上到線下,凝聚網路圈海內外人才。核心成員近 100 人皆以業餘時間遠端協作,舉辦 30+ 場實體講座,影響人次 5000+,並於 2018 年末於上海、北京、東京、雅加達、新加坡成立 5 大海外分社。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替一名男性做陰莖增大術,該診所和執刀醫師丁斌煌被爆多次違規,然後再改名營業。台北市衛生局今也公布歷次違規情形,經查丁斌煌曾改兩次名,過去曾服務和擔任負責人的診所有4家。

2025年09月18日 17:18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天后蔡依林的「晚上9點半睡覺」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固定早上6點睡覺」持續引發討論,很多網友疑惑到底哪個比較正確?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2025年09月18日 15:49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台東一名郭先生多年來身上反覆出現大片紅斑與脫屑,以為只是頑固濕疹自行買藥膏治療,未料後來關節逐漸出現腫痛與僵硬,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經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診斷,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經照光治療與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後,病情才逐步改善。

2025年09月18日 15:31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在手術結束後死亡。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但該診所過去因為醫療事故改名,民眾確實沒辦法查到改名紀錄。

2025年09月18日 15: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衛福部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