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癌症和心血管死亡率 5類黃酮食物每天吃抗發炎護血管

 Pixel-Shot/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國際編譯/郭家和

全球一年800萬人早死 都跟少吃蔬果有關

國際流行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刊登的大型研究曾指出,水果蔬菜攝取量過少,與早死風險呈現正相關,僅2013一年間就有約800萬人的早逝和蔬果攝取少於500克、800克有關係。該篇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是減少心血管疾病與整體死亡率的飲食法則。不過,近來科學家更進一步指稱,蔬果中具抗發炎的「類黃酮」化合物,可能是減少死亡率、延長壽命的原因之一。

據《MedicalNewsToday》報導,多酚中的類黃酮是天然食物中的化合物,普遍存在於水果、蔬菜、巧克力、茶葉等等。類黃酮其實還包括了花青素、異黃酮等子分類,對身體健康各有作用。澳洲Edith Cowan大學最新一篇研究則指出,攝取類黃酮的多寡,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引發的死亡率有關連。

類黃酮在過去已被認為,對人體的心血管健康有好處,但來自觀察性的研究證據並不明確。該項研究從丹麥國家統計數據著手,追蹤超過56,048名成年人23年間的身體資料,期間共有14,883人死亡。研究統計指出,每天攝取500毫克的類黃酮化合物,得到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但攝取超過500毫克以上,就沒有再明顯的差異性。

類黃酮降低心臟病癌症死亡率 每天吃這些就達標

首席研究作者Nicola Bondonno教授表示,其實每天攝取達500毫克的類黃酮化合物很容易,像每天喝一杯茶、一顆蘋果、一顆柳橙或是100克藍莓、100克綠花椰,就能達到500克標準。更值得注意的是,類黃酮的預防效果,在吸煙者與每天飲酒者這些慢性病高風險族群身上最明顯。但是,攝取類黃酮並不能抵消吸煙、飲酒所增加的死亡率。Bondonno教授強調,最重要的仍是戒煙與避免喝酒。

類黃酮化合物已被證明有抗發炎作用,可改善血管功能,這可能是它能降低心臟病與癌症死亡風險的原因。不過該項研究仍存在著研究限制,例如研究認定的類黃酮帶來的身體好處,是否來自蔬果中的其他物質?該項研究的參與者在過去20年間的飲食變化,可能超乎原先的設定。此外,參與者多為歐洲白人族群,類黃酮的健康益處與預防效果,是否對其他族群也一致?

這篇研究雖然提出了類黃酮保護健康的觀點,但仍須更全面的研究加以證實。不過,適量的蔬菜水果對身體健康相當重要,民眾應均衡攝取各種蔬果,才是確保健康之道。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盛夏經痛加劇 醫點名「含糖飲」害疼痛放大

盛夏經痛加劇 醫點名「含糖飲」害疼痛放大

許多女性覺得每到夏天月經總來得特別不舒服,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這種隨著氣溫升高產生的不適並非假象,民眾尤其要多注意高糖分飲料的影響,喝太多將加重夏季經痛,絕大多數人卻渾然不覺。

2025年07月03日 09:30

白飯不罪惡! 醫:吃對時間順序維持健康關鍵

白飯不罪惡! 醫:吃對時間順序維持健康關鍵

許多人減肥會不吃白飯,對此,中醫師余雅雯表示,以中醫角度來看,白飯不僅不「罪惡」,吃對時間、吃對順序反而是維持健康的關鍵,若完全不吃,真的太可惜了!

2025年07月03日 07:38

夏天沒防曬會老更快! 醫師3點提醒:別以為室內就安全

夏天沒防曬會老更快! 醫師3點提醒:別以為室內就安全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夏天少了防曬這習慣,你會老更快,紫外線是皮膚老化的元兇!它不僅會曬黑、加速皺紋和鬆弛,甚至可能造成DNA損傷,引發皮膚癌。

2025年07月03日 07:18

美女營養師:吃早餐比較容易瘦! 必須含有2成分

美女營養師:吃早餐比較容易瘦! 必須含有2成分

吃早餐更容易瘦!營養師張語希分享一項實驗結果,發現每天吃早餐的人更容易保持身材,並建議早餐必須包含蛋白質與澱粉,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

2025年07月03日 06:57

36歲男打手槍可以「跟老婆就不行」 媽想抱孫急壞:都不會硬

36歲男打手槍可以「跟老婆就不行」 媽想抱孫急壞:都不會硬

泌尿科醫師黃維倫分享,一名36歲男生打手槍沒問題,「但只要跟老婆就不知道怎麼開始,也完全不行」;爸媽想抱孫,想叫他趕快生小孩,但他自己也沒那麼想生。醫師說,「我猜他應該是生活在一個高壓又無法好好溝通的環境裡」。

2025年07月03日 06:28

男自述「沒有症狀」確診食道癌末期 一句話讓醫差點當場吐血

男自述「沒有症狀」確診食道癌末期 一句話讓醫差點當場吐血

一名50歲男子日前因無法進食前往門診就醫,初診即被診斷為食道癌第四期。主治醫師廖繼鼎指出,該名病患自述「沒有症狀」,卻坦言近一兩個月來幾乎只能喝流質食物,無法正常進食,顯示民眾對身體異狀的警覺性仍偏低。

2025年07月02日 18:52

45歲退伍軍官膝傷上下樓梯成困難 半月軟骨移植重拾運動人生

45歲退伍軍官膝傷上下樓梯成困難 半月軟骨移植重拾運動人生

45歲退伍軍官曹先生是運動狂熱者,卻因前十字韌帶斷裂,輾轉各大醫學中心多次手術,半月軟骨已嚴重耗損、喪失原有的關節緩衝功能,連日常上下樓梯都成為折磨。所幸他接受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搭配物理治療、運動訓練,不僅重拾健康、順利重返工作崗位,更於術後半年開始慢跑,成功避免過早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命運,重啟熱血運動人生。

2025年07月02日 18:40

睡前總是嘴饞?專家揭5招破解「宵夜誘惑」從飲食、情緒到習慣層層解析

睡前總是嘴饞?專家揭5招破解「宵夜誘惑」從飲食、情緒到習慣層層解析

深夜時分,肚子突然咕嚕作響,一包餅乾、幾塊巧克力瞬間下肚……,吃的當下彷彿獲得慰藉,吃完卻忍不住懊悔:「剛剛是不是又吃太多了?」這類「深夜食癮」的情境,幾乎成了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25年07月02日 17: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