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冒痘別擦防曬乳!醫曝「這些膚況」這樣護肌...你都用正確嗎?

▲防曬乳對海洋威脅極大 。(示意圖/達志影像)
▲防曬乳怎麼選,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圖/達志示意圖)圖編:4057993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台灣天氣炎熱、紫外線強烈,因此防曬變成保護肌膚的關鍵步驟之一。但是防曬乳該怎麼用,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皮膚科醫師周宛儀建議,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此外,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平時也可以靠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來維持防曬效果。

周宛儀表示,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三種不同波長,UVC一般在臭氧層就已經被擋下來;UVA佔了95%,波長較長,穿透力較高,可以到達真皮層,容易導致曬黑長斑或使肌膚老化產生皺紋;UVB佔了5%,雖然波長較短(到達表皮層),但能量較強,容易造成曬紅、曬傷。紫外線長期曝曬的結果,甚至可能會形成皮膚癌。

周宛儀指出,「防曬係數」SPF評估的是UVB,是指在塗抹防曬後,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皮膚產生曬紅或曬傷現象時間的倍數,代表的是可以延後曬傷的時間;「持續曬黑係數」PPD或PA評估的是UVA,代表的則是延長曬黑的時間;「臨界波長」代表的是防曬廣度,超過380nm才稱得上進階級的產品,對UVA的防護才更足夠;「防曬均勻度」指的是UVA 對 UVB 的比例,星號越多表現越好。

冒痘別擦防曬!這些膚況這樣護肌。(圖/擷取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防曬係數標示種類與意義。(圖/截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冒痘別擦防曬!這些膚況這樣護肌。(圖/擷取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若是室內工作,選擇SPF25-30、PA++即可。(圖/截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那SPF要怎麼挑才對?周宛儀表示,如果是在室內工作為主,選擇SPF25-30、PA++即可,若是以長時間戶外為主的工作、運動或旅行,則建議使用SPF50、PA+++的產品,如果會下水則需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的防曬產品。

紫外線從日出到日落,不論晴天陰天,從戶外到透過玻璃的室內都存在,即使在陽光比較弱的冬天和陰天,仍舊對皮膚有傷害。周宛儀強調,所以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整年都不可以鬆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甚至於提出從小朋友開始,每天早晨起床後的例行工作是「刷牙,洗臉,擦防曬」。

▲▼防曬,化妝水,冰箱。(圖/記者謝承恩攝)
▲如果會下水,建議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的防曬產品。(圖/記者謝承恩攝)

如果是肌膚出油量較大如痘痘肌,周宛儀建議盡量選擇清爽的劑型,太過油膩的防曬會塞毛孔,反而惡化痘痘,痘痘厲害時建議先不要擦防曬,用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遮蔽的方式防曬,穩定後再使用防曬產品。防曬的基底其實就是乳液,出油量較大的朋友其實不需要再額外多擦乳液保濕。一般防曬使用洗面乳就足以清潔,但如果是運動或防水型防曬,或是含潤色的底妝型防曬,則建議先卸妝後再洗臉。

對於不同膚質,也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周宛儀建議,一般膚質或有肝斑、曬斑體質的話,建議選擇較寬頻的防曬,UVA與UVB一起防護,效果更佳;敏感肌或酒糟膚質,則比較適合選擇較溫和的純物理性防曬。

此外,周宛儀也強調,擦了防曬,不代表皮膚已經是銅牆鐵壁,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正午時分(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擦防曬搭配物理性遮蔽如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效果最佳。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