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冒痘別擦防曬乳!醫曝「這些膚況」這樣護肌...你都用正確嗎?

▲防曬乳對海洋威脅極大 。(示意圖/達志影像)
▲防曬乳怎麼選,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圖/達志示意圖)圖編:4057993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台灣天氣炎熱、紫外線強烈,因此防曬變成保護肌膚的關鍵步驟之一。但是防曬乳該怎麼用,對肌膚才不會造成負擔?皮膚科醫師周宛儀建議,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此外,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平時也可以靠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來維持防曬效果。

周宛儀表示,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三種不同波長,UVC一般在臭氧層就已經被擋下來;UVA佔了95%,波長較長,穿透力較高,可以到達真皮層,容易導致曬黑長斑或使肌膚老化產生皺紋;UVB佔了5%,雖然波長較短(到達表皮層),但能量較強,容易造成曬紅、曬傷。紫外線長期曝曬的結果,甚至可能會形成皮膚癌。

周宛儀指出,「防曬係數」SPF評估的是UVB,是指在塗抹防曬後,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皮膚產生曬紅或曬傷現象時間的倍數,代表的是可以延後曬傷的時間;「持續曬黑係數」PPD或PA評估的是UVA,代表的則是延長曬黑的時間;「臨界波長」代表的是防曬廣度,超過380nm才稱得上進階級的產品,對UVA的防護才更足夠;「防曬均勻度」指的是UVA 對 UVB 的比例,星號越多表現越好。

冒痘別擦防曬!這些膚況這樣護肌。(圖/擷取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防曬係數標示種類與意義。(圖/截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冒痘別擦防曬!這些膚況這樣護肌。(圖/擷取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若是室內工作,選擇SPF25-30、PA++即可。(圖/截自邱品齊醫師部落格

那SPF要怎麼挑才對?周宛儀表示,如果是在室內工作為主,選擇SPF25-30、PA++即可,若是以長時間戶外為主的工作、運動或旅行,則建議使用SPF50、PA+++的產品,如果會下水則需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的防曬產品。

紫外線從日出到日落,不論晴天陰天,從戶外到透過玻璃的室內都存在,即使在陽光比較弱的冬天和陰天,仍舊對皮膚有傷害。周宛儀強調,所以除了下雨天不用防曬以外,其他白天時間防曬工作要做好,整年都不可以鬆懈,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甚至於提出從小朋友開始,每天早晨起床後的例行工作是「刷牙,洗臉,擦防曬」。

▲▼防曬,化妝水,冰箱。(圖/記者謝承恩攝)
▲如果會下水,建議使用標註非常抗水性的防曬產品。(圖/記者謝承恩攝)

如果是肌膚出油量較大如痘痘肌,周宛儀建議盡量選擇清爽的劑型,太過油膩的防曬會塞毛孔,反而惡化痘痘,痘痘厲害時建議先不要擦防曬,用撐傘戴帽子等物理性遮蔽的方式防曬,穩定後再使用防曬產品。防曬的基底其實就是乳液,出油量較大的朋友其實不需要再額外多擦乳液保濕。一般防曬使用洗面乳就足以清潔,但如果是運動或防水型防曬,或是含潤色的底妝型防曬,則建議先卸妝後再洗臉。

對於不同膚質,也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周宛儀建議,一般膚質或有肝斑、曬斑體質的話,建議選擇較寬頻的防曬,UVA與UVB一起防護,效果更佳;敏感肌或酒糟膚質,則比較適合選擇較溫和的純物理性防曬。

此外,周宛儀也強調,擦了防曬,不代表皮膚已經是銅牆鐵壁,防曬產品的效果並不是100%,正午時分(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還是少出門為佳,擦防曬搭配物理性遮蔽如撐傘、戴帽子或穿有防曬係數UPF50以上的衣物效果最佳。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全女醫門診護隱私 亞東乳醫中心1天完成乳房攝影、超音波及判讀

亞東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今正式啟用,其中跨科整合的「全女醫女性乳房特別門診」備受關注。院方指出,該門診從報到、檢查到諮詢,皆由女性醫療團隊處理,並設置獨立候診區及專屬檢查動線,陪同男性僅能在報到區等候,希望女性在接受檢查、治療的過程中都能感到安心。

2025年11月17日 16:19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B肝「恐變癌」帶原者多不自知 醫示警6族群要主動篩檢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醫師指出,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B型肝炎主要透過血液、體液以及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除未施打疫苗世代外,包括洗腎、免疫不全、 器官移植、家人有B肝感染以及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等都要主動進行篩檢。

2025年11月17日 16:04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稽查外送飲食 人从众、六扇門、早安美芝城違規遭罰

食藥署今公布「114年度美食外送平台暨雲端廚房餐飲業稽查專案」結果,針對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的餐飲業者,基隆的「人从众厚切牛排」1件紅茶腸桿菌科超標;基隆的「川崎拉麵」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不符規定;台南「早安美芝城(西門概念店)」產品責任保險不符規定、台東「六扇門時尚湯鍋」基因改造資訊標示不符規定,已全數開罰。

2025年11月17日 14:16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受訪時透露,陳耀昌是自己在台大的老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老師是首席顧問。他語帶難過直說「我真的覺得很惋惜,我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2025年11月17日 12:53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瘦瘦針與腸癌「死亡率砍半」有關 研究:愈胖體質逆轉愈明顯

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類藥物,可能有助大腸癌死亡率下降。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最新瘦瘦針相關研究,發現大腸癌病人使用後,5年死亡率僅1成5左右,未使用者則超過3成7,差距達1倍以上,引起各界關注。

2025年11月17日 12:10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快訊/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

2025年11月17日 11:15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戒掉手搖飲3個月瘦10kg 醫揭4大隱形毒素:糖毒最常見陷阱

據統計,台灣的終身罹癌率約5成,也就是平均每2人中有1人這輩子會罹患癌症。對此,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分享,許多民眾不抽菸、不喝酒,自認吃得清淡,卻還是罹癌,真正關鍵多半不是單一食物,而是長期累積4種「隱形毒素」,包括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若能盡量避免,風險可望降低一半。

2025年11月17日 11:0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