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事實查核中心:錯誤訊息

▲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事實查核報告#138。(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圖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創用CC授權

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經查:

一、網傳「因蘑菇中毒已有17人死亡」已流傳多年,食藥署已於2015年即公開澄清此傳聞為謠言。

二、專家指出,並無科學依據指出蘑菇與茄子共吃會中毒,但提醒民眾勿任意摘取野生菌類食用以免中毒,而應選擇合格的市售菇類。

因此,傳言內容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訊息「因蘑菇中毒已有17人死亡,另外蘑菇不能和茄子、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時吃,會產生一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這則訊息已是舊謠言,謠言有很多變形,死了17人的醫院名稱會更換,近期此傳言再度在網路流傳。

▲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圖2:社群媒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蘑菇中毒造成醫院有17人死亡」是否為真?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早在2015年11月30日即在闢謠專區指出,關於網路流傳「蘑菇中毒造成某一醫院死亡17 人」的訊息,其內容沒有相關的資訊來源,而且也沒有科學論述依據,也提醒民眾對於沒有根據的傳言,應抱持小心謹慎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避免再轉傳親友。

爭議點二、「蘑菇跟茄子、小米、大黃米一起吃會中毒」是否為真?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表示,菇其實有上萬種,可人工栽培大概有200多種,具有經濟價值的約有40種;但菇類天生並非全部都是要拿來食用的,因此有許多鮮豔的菇類本身具有神經毒素,是為了保護自已在野外被其他生物食用。

謝昌衛說,購買合格廠商生產的食用菇類用於料理,原則上不會有毒素,通常會中毒的大多為野生的菇種,像是外型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與雞肉絲菇相近的「綠褶菇」,就曾發生有民眾自行採摘後食用,造成身體不適的情況。

▲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圖3:此為有毒的「綠褶菇」,不可食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攝

謝昌衛建議,民眾應食用合格的市售菇類,切勿學習神農氏嘗百草精神,誤食野外菌類。至於蘑菇跟茄子、小米、大黃米一起吃會中毒的傳言,謝昌衛指出,目前並無科學依據指出蘑菇跟其他食物共吃會中毒,國內迄今也沒有類似中毒的通報,很多素食料理會將蘑菇跟其他食物一起煮,也沒有傳出中毒案例。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網傳蘑菇跟茄子或其他食物不能一起吃,類似農民曆中的食物相剋概念,但就營養學角度來看,蘑菇與茄子同時食用,沒有證據顯示會引發食物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它們所內含的營養素,看來也沒有會因相剋而產生毒素情況。

結論

一、網傳「因蘑菇中毒已有17人死亡」已流傳多年,食藥署已於2015年即公開澄清此傳聞為謠言。

二、專家指出,並無科學依據指出蘑菇與茄子共吃會中毒,但提醒民眾勿任意摘取野生菌類食用以免中毒,而應選擇合格的市售菇類。

因此,傳言內容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路盛傳「蘑菇中毒造成醫院死亡17人」的訊息,請問是真的嗎? 〉

原始報導連結:【錯誤】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今開幕!王令麟親身推薦:不像醫院的健康服務中心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親自參與盛大開幕活動。總裁王令麟致詞時指出,東森栢馥就是高品質生活的私人會館,不只有健康檢查,5樓還有美容、美麗服務的會館,去年11月已經開幕,正式把「AI美麗健健康」整合起來,主打AI智慧美容與精緻醫美。

2025年06月26日 15:26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冠狀動脈」疾病會要命!名醫黃瑞仁示警「7大高危險群」

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6)日隆重開幕,同時舉辦第7場東森新聞健康雲的大師健康講堂活動,本次邀請到國內心臟內科權威、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擔任主講人。黃瑞仁在講座中分享「冠狀動脈疾病」衛教資訊,並列出7大高危險群,呼籲民眾要定期健檢。

2025年06月26日 17:48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突婦肢體癱軟!醫揪出5公分「心臟黏液瘤」害血栓

六旬婦人突發右側肢體癱軟,家人以為是中風緊急送醫,進行一連串神經影像與心臟血管檢查後,意外找出真正元凶不是一般的血管性中風,而是一顆超過5公分、長在左心房的「心臟黏液瘤」。醫師指出,儘管心臟黏液瘤屬良性,但位置與特性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阻斷血流就會造成急性威脅,但只要及早發現並妥善處理,預後通常良好。

2025年07月06日 16:11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準媽媽產檢無症狀!1篩檢揪出「產科殺手」每年害50萬名胎兒死亡

一名懷孕21週的準媽媽,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中被發現胎兒體重小兩週,雖未出現其他症狀,卻在中期「子癇前症」篩檢中驗出,胎盤功能異常程度超標7倍,屬於高風險族群,所幸經監測與用藥,一路安胎到29週,寶寶順利出生。醫師指出,子癇前症全球每年造成超過7萬名孕婦死亡、胎兒死亡更逾50萬例,導致早產約260萬例。

2025年07月06日 14:52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1甜品」能助減重!醫曝「不用運動節食」:一碗就能燃脂

吃甜品也能減重?減重醫師蕭捷健透露,當大腸裡的擬桿菌遇上由高纖食物、抗性澱粉發酵而來的乙酸,可減少肝臟與內臟脂肪,效果如同進行低碳飲食,而綠豆富含抗性澱粉與β-葡聚醣,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煮成綠豆湯食用,「更棒的是,這一切不需你忍受極端斷澱粉的痛苦與煎熬。只要換一下主食,你就能輕鬆地啟動身體天然的燃脂模式。」

2025年07月06日 13:50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失眠是「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台灣吃安眠藥是亞洲之冠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及相關文獻統計,全球失眠盛行率約為10–3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50–60%,失眠已經是僅次於感冒的全球第二常見健康問題。醫師指出,2023年台灣安眠藥開立總數超過11億6,000萬顆,使用量居亞洲之冠,失眠的原因並非單一,其中壓力是最常見的誘發因子,其他也會受到「生理時鐘」與「睡眠債務」兩大因子影響。

2025年07月06日 12:13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異常出血」最常見!醫示警「子宮內膜癌」4狀況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早期徵兆以「陰道異常出血」最常見,包括「停經後再次出血、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增多、持續性的紅色分泌物」,且國際研究指出BMI超過30,罹患子宮內膜癌風險大增。

2025年07月06日 11:42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全台2%人患此病!中風風險高5倍 醫曝心房顫動治療3大重點

「醫師,我感覺心臟蹦蹦跳,還忽快忽慢怎麼辦?」小心,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41家醫院規劃心律不整衛教活動,在7月5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心臟內科謝仁哲主任、陳威佐醫師,透過宣導呼籲民眾注重心房顫動。

2025年07月06日 10:53

天氣多變皮膚出狀況「過敏、搔癢」都上身 超慢跑+中醫調理助改善

天氣多變皮膚出狀況「過敏、搔癢」都上身 超慢跑+中醫調理助改善

近日氣候多變,皮膚過敏、搔癢等問題頻傳。67歲黃先生長期飽受反覆性紅疹與搔癢困擾,經西醫治療雖能暫時緩解,卻屢次復發,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轉而求助中醫。在醫師建議下使用中藥、調整飲食並且按摩相關穴道,再配合超慢跑等緩和運動習慣,兩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皮膚搔癢與紅疹問題顯著減輕。

2025年07月06日 08:53

男被宣判罹腸癌「腫瘤塞住」轉移肝 只問醫:能出院?我要去上班

男被宣判罹腸癌「腫瘤塞住」轉移肝 只問醫:能出院?我要去上班

一名40歲男子因腹痛至急診求醫,經檢查後發現罹患大腸癌,並已轉移至肝臟。這名男子兩個月來持續腹部悶脹,近來甚至無法正常進食,但因無抽菸、無飲酒習慣,亦無家族病史,唯一明顯的危險因子是體重過重。胃腸肝膽科醫師張璨璿發文表示,幫男子安排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腸道中有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幾乎完全堵住腸腔。

2025年07月06日 00:01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