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時被送到育幼院 但他的畫中卻畫著「家」

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三歲,他被送離開了家,對「家」應該是沒有印象的。但是,他的畫,處處是家。

哪一個孩子,不是在父母懷胎孕育下生到人間,然而,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父慈母愛,兄姊友弟妹恭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有的孩子是成長於一群毫無血親關係的人之中。

他們住在育幼院。

當我首次受邀到育幼院演講時,內心其實非常忐忑不安。

我要面對的不是一群關心自家孩子未來,對於教養孩子擔憂無措,期待我的錦囊一打開,就能妙計紛紛迸出的父母,也不是負責孩子的傳道、授業、解惑,注重班級管理的老師,而是一群職業是社工,還要兼任家長、課後老師,因此只靠其職業能力絕對不足,還必須擁有「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同思想的胸襟。

我要如何感動這群應該已經鞠躬盡瘁的聽眾呢?

等我演講完,從頭聽到尾的院長站起來做總結。

這是每回演講時,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

因為,聽長官怎麼說,我便心知肚明,今日是白費口舌呢,還是發揮喊水能結凍的能耐了。

我豎直了耳朵,但仍無法猜測出院長可能發表的言論風向。

結果,院長未語先哽咽。

如此激動的反應,著實讓我因為感動與感恩而全身發熱、滾燙。

院長說:「我一面聽,一面在思考。我們對孩子訂下許多的規範,是有必要的嗎?我們要孩子遵守規範,結果規範愈訂愈多,卻造成孩子犯規愈頻繁,孩子也更加挫折。然後,我們便認為是孩子有問題,甚至要他服藥變乖、能順從。這樣對孩子,是好的嗎?還是我們只是為了方便行事而已?我們需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了……

院長說來誠懇,聽者無不動容。

回來之後沒多久,我便接到育幼院的訊息。

「佳燕醫師,我們育幼院有一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本來他只是有學習遲緩的問題,現在老師又說他好像是過動兒……」

我們約了見面的時間。社工員帶著滿臉歡喜的孩子進來診間。

「阿姨帶我來高雄玩,我當然開心啊。」

我望著孩子快樂的笑容,反映著純真的滿足。

我也跟隨他的笑容,笑滿懷。

孩子帶我回到純淨如水透晰的喜悅,簡單如盤古開天最初始的欲求──能出門遊玩,便喜樂充滿。

孩子是有父親的,但因為無法承擔一個人養四個孩子的重擔,所以只好把最小的孩子送到育幼院。

那一年,母親也離他們遠去,孩子才剛滿三歲。

剛上幼兒園大班時,老師就向育幼院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進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孩子可能有學習遲緩的問題。

我詳問了社工員,孩子當時在學習上,究竟有哪一些部分明顯落後了。

「唉,其實,在五歲之前,育幼院著重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要學很多事情呢,要學會自己上廁所,自己摺棉被,自己穿衣脫衣、穿鞋襪脫鞋襪。東西用完要放回原位,自己玩的玩具自己要會收拾。我們都覺得孩子的年紀這麼小,能學會做這些事情,就已經讓人既心疼又欣慰了。我們並不著重教導認字、寫字,因為我們想那一些應該是到幼兒園大班再學就可以了。」

我完全認同育幼院的理念與做法。

我心裡也暗自對照起我身邊幾位有父有母的小孩,那些孩子的自理能力可能遠不及這些育幼院的孩子。

「謝謝你的認同。可是,幼兒園的做法並非如此。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從小班,至少中班,就已經開始練習寫阿拉伯數字和注音符號。所以到大班時,有些小朋友已經會注音、拼音了。我們的孩子,別說拼音,連ㄅ、ㄆ、ㄇ、ㄈ都不認得啊。我們是上大班才開始學寫1、2、3……所以開學兩個星期,老師發現我們的孩子完全在狀況外。經由我們的解釋,幼兒園的老師才瞭解。不過,老師還是提醒我們,也許帶孩子去評估一下,以防萬一,也是好的。」

眼前的孩子,正轉著椅子。

「轉著椅子」這個動作,最好不要在醫師面前做,因為醫師的腦袋可能會閃出好幾個疾病的可能。

我還記得有一位從德國回來的特教老師,曾經氣急敗壞地告訴我,他帶兒子去看小兒科,那時他兒子一坐上轉轉椅,就開始轉得天昏地暗,因為這是家裡的椅子幾乎不可能有的功能。

結果,小兒科醫師立即告訴他:「你的小孩可能有過動症。」

雖然他只是帶小孩去看過敏。

轉著椅子,孩子的表情透露著像是坐在兒童樂園轉轉杯裡的幸福。

我氣定神閒的與孩子聊。

「你喜歡上什麼課?最不喜歡上什麼課?你平常放學以後都做什麼事呢?你喜歡玩什麼玩具?有沒有好朋友呢?是誰?你都跟好朋友玩什麼呢?」

這孩子坐在椅子上,一邊轉著,一邊回答我。

「我最喜歡上體育課啊。因為可以跟朋友玩啊,我跑很快喔。我最討厭國語,因為老師都教很難寫的國字。我放學回家就寫功課,洗餐盒,倒垃圾,出去找弟弟妹妹玩啊。我有很多好朋友,他們是……我們一起玩樂高、畫畫,還有刺洞洞。」

這孩子記不住任何一位老師的名字,倒是對小朋友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

「什麼是刺洞洞啊?」

孩子花了很大的力氣,看得出來,已經盡其所能的希望我也能領會「刺洞洞」有多好玩。

孩子恨不得我們可以一起玩。

可惜我悟性差,一再讓他失望。

「你們會一起畫畫?你喜歡畫畫嗎?」

「我很喜歡畫畫。我畫給你看。」

孩子的筆觸穩定熟練,不論是畫直線、畫圓圈,還是畫人的造型。

他毫不猶疑地畫完一張圖,並慷慨地與我分享。

「這是我的家,裡面住著爸爸、媽媽、兩個哥哥、妹妹和我。另一棟房子住著我的阿公、阿嬤,樓下有好幾個警察保護他們。我們家有大樹圍繞。你看,我們家外面來了一個壞人,但是,沒有關係,警察馬上就把他抓走了(孩子在警察的手上畫著手銬)。警察把壞人抓到這裡關起來(他特別換了不同顏色的筆,來畫關著壞人的鐵欄杆,以凸顯關在裡面的壞人)。警察會好好看著他,不要怕。」

我望著孩子,孩子仍兀自看著他的畫,滔滔不絕地解說著,而我的眼眸已布滿淚光。

三歲,他被送離開了家,對「家」應該是沒有印象的。但是,他的畫,處處是家。家,是他永遠的想念與想像。

我與社工員談話時,孩子在一旁繼續畫著。

一邊畫,孩子一邊哼起歌來,歌聲揚起,隨興如同在河中游水的小魚兒。

與他們道別,我送他們步出診所大門。

我聽到社工員問孩子:「今天好玩嗎?」

孩子快速地回答:「好玩。」

我掩上門,停在門後。

有好一陣子,挪不開腳步。

孩子,今日,我因你洗淨一身塵囂繁華,成了簡單樸素之人。

【延伸閱讀】
有孩子請特別注意:和騙子共同生活,將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本文擷取自「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作者李佳燕醫師,由 寶瓶文化 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特定品項加熱菸核可上市 屏東衛生局嚴格執法無假期

特定品項加熱菸核可上市 屏東衛生局嚴格執法無假期

近日有加熱菸通過審查核准上市販售,屏東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核准僅是「符合最低法規要求」,絕非「無害認證」或「安全證明」。

2025年11月18日 12:55

研究揭苦味可強化記憶 專家建議:讀書前吃4格黑巧克力

研究揭苦味可強化記憶 專家建議:讀書前吃4格黑巧克力

求考試順利未必要拜文昌君,吃黑巧克力也許就能奏效。食品專家楊世煒(韋恩)在臉書分享日本芝浦工業大學一項研究,指黑巧克力的苦味能在1小時內啟動大腦記憶系統,使短期記憶更快轉為長期記憶,關鍵在其多酚成分能引發海馬迴中正腎上腺素急速升高,有助大腦在短時間內提高辨識能力。

2025年11月18日 11:42

馬來西亞進口「結球萵苣」芬普尼超標 9680kg邊境退運銷毀

馬來西亞進口「結球萵苣」芬普尼超標 9680kg邊境退運銷毀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其中有一批自馬來西亞進口的「結球萵苣」檢出農藥「芬普尼」殘留超標,總計9,68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並針對輸入業者調整為逐批查驗。

2025年11月18日 11:15

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沒有減重法「做一次撐一輩子」

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沒有減重法「做一次撐一輩子」

最近瘦瘦針藥物「猛健樂」的減重效果備受討論,不過也有人擔心停藥後,體重會不會快速彈回?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一項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停藥後1年,體重約反彈14%,雖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明瘦身有如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法能「做一次撐一輩子」。

2025年11月18日 10:57

心臟病警訊不只胸痛 醫曝女性「楊朵症候群」5症狀:肩背痛小心

心臟病警訊不只胸痛 醫曝女性「楊朵症候群」5症狀:肩背痛小心

昨起天氣轉涼,有心血管病史者要提高警覺。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今於臉書提醒,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常被忽視,但其死亡風險其實高於乳癌,不少人因症狀不典型而延遲就醫,這些患者被稱為「楊朵症候群」病例,主要不適並非胸悶、胸痛,而是肩痛、背痛、噁心、喘或極度疲倦,民眾須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0:15

年輕人大腸癌暴增 醫揭「45%患者首個症狀」

年輕人大腸癌暴增 醫揭「45%患者首個症狀」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指出,幾年前大腸癌還被視為中老年疾病,但近年醫學界震驚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分享「最容易被忽略的五大腸道警訊」,包括大便中有血、排便習慣改變、體重莫名下降、腹痛腹脹、貧血卻找不到原因,而45%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

2025年11月18日 06:51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啟用!就診省1小時車程...12/2起可預約

南投縣幅員遼闊、各種醫療資源明顯匱乏,如全縣只有88家牙醫診所,牙醫師也未超過 200位;縣政府衛生局與南投縣牙醫師公會及臺中市牙醫師公會合作推動「仁愛鄉精英牙醫醫療站」及「中寮鄉北中寮牙醫醫療站」,今日揭牌啟用,為完善南投縣偏鄉醫療再跨進一大步。

2025年11月17日 19:48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溫差大「幼兒氣喘」爆高發期!發作年齡逐年下降 兒醫曝症狀警訊

隨著秋冬接近,兒科醫師提醒,氣候溫度轉換下,日夜溫差變化成了隱形威脅,「幼兒型氣喘」正進入高發期,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幼兒氣喘發病年齡因現今生活習慣因素正逐年下降,以往常見於3、4歲以後確診的氣喘病,現在也有不到1歲就發作。醫師建議,久咳不癒、餵食困難出現嘔吐、活動力差都是關鍵警訊,若長期曝露空污環境更會刺激呼吸道,呼籲新手爸媽要重視。

2025年11月17日 16:4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