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吃對就可延洗腎! 低蛋白質飲食及酮酸胺基酸是關鍵

Bildagentur Zoonar GmbH/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常會聽到:「營養不良要多吃肉補充蛋白質」的叮囑。但這樣的作法在慢性腎臟病病友身上恐不奏效!食入過量的蛋白質不僅無法有效利用,甚至可能造成頭暈、想吐等不適感,身體也會日漸消瘦。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慢性腎臟病患者越補越虛的情況發生呢?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鄭仲益醫師說明,腎臟是負責清除蛋白質代謝廢物的器官,而慢性的腎臟病患因為腎功能已受到部分的損壞,在清除這些廢物時,效能不如一般人,如果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高蛋白產生的含氮廢物最終會滯留體內,形成尿毒素,加速腎病病程,步向洗腎。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6旬腎友成功延緩洗腎2年

不過,適量的蛋白質攝取以提供身體機能基本運作,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仍是必要的,因此建議腎友實施低蛋白飲食,每人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量為0.6~0.8克。另外,若同時要讓蛋白質代謝廢物盡量降低,鄭仲益醫師建議慢性腎臟病患也可以在實施低蛋白飲食的同時,適度搭配酮酸胺基酸。

酮酸胺基酸可以將人體內的含氮廢物再利用,轉化成有益人體的營養素,達到將「廢土變黃金」的效果,這樣的轉化過程讓原本需透過腎臟排泄的廢物變少了,腎臟的負擔也變小了,可說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採行低蛋白飲食的好幫手。

鄭仲益醫師曾收治一名經商多年的60多歲腎友,過去因工作應酬需求,幾乎天天大魚大肉,腎臟代謝功能吃不消,幾乎步入洗腎階段。幸好,患者在醫師告誡下,下定決心改吃素,僅偶爾一週吃一小塊牛肉打打牙祭,並且搭配健保給付的酮酸胺基酸,避免營養不良的發生。在這樣的治療模式下,該腎友成功延緩了近兩年的時間才開始洗腎!

正確護腎法:定期檢驗、早期症狀應警覺、拒絕電台藥

延緩洗腎日子的到來,除了積極且正確治療、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使用可能加速腎功能惡化的偏方、電台藥或是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定期監測腎功能也是不可少的!尤其第四期、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更應嚴格遵循定期回診檢測和追蹤的習慣。慢性腎臟病病友可透過抽血、驗尿等方式檢查尿素氮(BUN)及肌酸酐(creatinine),以監測尿毒素高低與腎功能好壞。

此外,鄭仲益醫師呼籲,一旦出現搔癢、倦怠、胸悶、噁心、嘔吐、水腫、尿量減少等症狀,都可能是尿毒症的警訊,應盡快回診,與醫師商榷合適的治療對策,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速度。

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鄭仲益醫師

關鍵字: 每日健康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研究揭瘦瘦針助護腦、降低酒癮 醫提醒副作用: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減重效果顯著,但除了幫助瘦身之外,也要注意其他影響。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分享,根據今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瘦瘦針對於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都有看到正面效果,不過要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民眾要有警覺。

2025年11月28日 10:19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醫曝10大傷腎食物 第1名台灣人超愛喝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平均每8人有1人受影響,也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分享台灣人經常吃,卻是相當傷腎的10大食物,例如看似健康的早餐穀物,或是早餐店常見的鍋貼、鐵板麵都在名單內,排名第一的更是被譽為台灣之光的珍珠奶茶。

2025年11月28日 02:09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退休師煮菜「越煮越鹹」竟白內障+散光釀禍 醫揭手術治療時機

一名65歲老師在退休後熱衷於烹飪與園藝,但最近半年來視力逐漸模糊,特別是夜間開車時,對向來車的燈光會出現嚴重的眩光與光暈,不僅如此,平時看食譜和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吃力,做園藝時會誤剪花草,還把食譜上的鹽巴3匙看成8匙,讓家人頻頻跟她反映做菜越來越鹹,最後就醫才知道是白內障合併散光。

2025年11月27日 19:34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男大生燒2周「竟是急性血癌」 醫列4大警訊:常被當成感冒

台灣每年約新增950至1000名急性血癌病患,常見四大症狀包含「臉色蒼白、容易疲倦」、「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未受外力碰撞卻出現瘀青或出血」、「骨骼或關節疼痛」。醫師提醒,由於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常被誤以為是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就醫時機。

2025年11月27日 19:09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神經外科名醫馬辛一病逝 學長回憶:一切以病人為主的好醫生

曾任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的名醫馬辛一,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進三軍總醫院,原本狀況穩定,期間並接受親友探視,未料今傳出過世消息,震驚醫界。對於相關詳情,三總稱,事涉病人隱私,仍在詢問家屬意見,細節不便透露,有進一步訊息會對外說明。據了解,死因與車禍無直接關聯,而有其他病因。

2025年11月27日 18: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新北流感疫苗剩8萬劑 65歲以上接種抽iPhone 17

近期氣溫下降,呼吸道病毒更為活躍,高風險者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本年採購1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剩餘約8萬劑,只要65歲以上市民在12月31日前接種流感疫苗或COVID-19疫苗,還可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iPhone 17 Pro Max等多項大獎。

2025年11月27日 16:54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醫揭胰臟癌9大風險因子 「無症狀時揪出」7成有機會開刀治療

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患者長期存活情形不佳,對此醫師說,早期辨識9大風險因子是關鍵,尤其是4項與個人型態有關的危險特徵,包括年齡超過60歲、長期抽菸、長期喝酒與肥胖,符合者更應積極篩檢,只要能在無症狀時經篩檢確診,超過7成都還能開刀治療。

2025年11月27日 16:28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眼球卡骨頭!他車禍「臉骨全碎」剩複視後遺症 醫揭恐怖警訊

苗栗一名25歲陳先生去年因嚴重車禍導致全臉骨折,雖經手術成功「拼回」臉龐,卻留下看東西一個變兩個的「複視」後遺症。這不僅讓他下樓梯時容易踩空,連玩手機遊戲都無法數算金幣,嚴重影響生活;經台中榮總跨科團隊接力治療,最終透過眼外肌手術,才成功讓他擺脫疊影地獄,重獲清晰視界。

2025年11月27日 16:2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