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每日健康
HIV病毒感染看牙會傳染? 感染科醫師:風險低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表示,其實不只是牙科醫師,其他像是外科醫師、內科醫師等各科專科醫師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擔心接觸或提供愛滋病等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因此有機會被傳染。
不過醫師表示,比起因為透過體液暴露或銳器戳傷造成感染的愛滋病毒,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傳染機率其實更高,尤其是B型肝炎。且在整個醫療環境中未必所有的醫療人員都會知道「接受治療的患者本身是否清楚自己有傳染病」,所以採取「全面性的防護措施」是絕對必要的。
不論是有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毒等患者,在看診時難免都會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如擔心若告知自己有受感染會不會遭到拒診等,而許多患者也未必會如實告知病歷。
對此醫師表示,像這樣傳染力高、危險性高的病毒,醫界自然也會對其有所了解,而現在醫療技術進步,在器材上也都會經過適當的消毒,且也有拋棄式的器材,所以大部分的醫療人員並不會將其放在心上視成威脅。而台灣的健保系統相當完整,也有雲端藥歷,醫師可以透過健保卡所記錄的醫療藥物紀錄等資訊了解病患的病歷。
患者服用抗HIV病毒用藥 是正在治療還是預防用?
醫師表示,當醫師等醫療人員在雲端藥歷上看到特殊藥物,特別是專門治療某種傳染性疾病的藥物時,這代表著患者正在穩定的接受相關治療,病毒是受到控制的;而當此病毒量檢測不到時,也就不會再造成傳染。換句話說,當在雲端藥歷上看到特殊治療藥物時,這相對的是提供一個重要的訊息,告知醫療人員該病患是已發現有特殊疾病,且病毒正受到控制,並不會對醫療人員、周遭環境帶來傳染的威脅。
醫師表示,在2012年就已開始於國際上推廣兩種抗愛滋病毒藥物,以此預防愛滋病毒感染,依照醫囑適當的使用藥物,是可以完全阻絕愛滋病毒傳染的,而這兩種藥物只有未感染者可使用。換言之,如果醫師及醫療人員等在雲端病歷上看到這兩種藥物,代表該病患是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
醫者父母心,在醫療上提供病患所需的治療是醫生的義務也是責任。但確實病患身上有什麼樣的疾病,未必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完整的全面掌握,且在醫療場所中也不可能完全徹底了解所有病患的各種病歷。所以醫師等醫療人員對於所有的病患態度都是一樣的,這也更顯得前述所提到的「全面性的防護措施」是如此重要,如此才能夠給予整個醫療環境、醫療人員、其他病患最大的保護。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