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

▲跨越200海浬送上你餐桌!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圖/食力 foodnext)

▲跨越200海浬送上你餐桌!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鮪魚、旗魚或是鯖魚是不少台灣人喜愛的遠洋魚種,不只肉質鮮美,經濟價值同樣可觀!根據2018年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遠洋漁業所帶來的產值高達357億元,佔台灣漁業總產值近40%!然而,從遠洋到餐桌的路途遙遠,每次出海短則數月、長則跨年的遠洋漁業,究竟在海上捕撈漁獲之後,又該如何確保魚隻的新鮮、送上200海浬外的餐桌呢?

遠洋捕撈若保存不當,除了不新鮮更可能引起組織胺中毒症!

魚隻在捕撈上船後就是與時間賽跑,新鮮度將一秒一秒地流失!除了魚體中的酵素持續作用,會使得魚肉中的蛋白質、脂質等成分漸漸被分解為小分子,讓魚肉組織軟化之外,多附著於魚隻體表、腮與腸道等部位的微生物也容易在此過程中趁虛而入,並作用產生三甲胺(Trimethylamine),除了會產生不良的魚腥味,還會導致腐敗!

而以台灣的日本料理店常見的鮪魚、鯖魚、秋刀魚或是旗魚來說,多屬於血合肉含量較高的「紅肉魚」!若受細菌污染,魚肉中所富含的「組胺酸(Histidine)」成分則可能轉化為「組織胺(Histamine)」,並促使食用者出現類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中毒症!

組織胺中毒症的中毒症狀常於食用後數分鐘至4小時內出現,症狀持續約3~36小時。患者常有蕁麻疹、全身灼熱、身體發癢,或是心悸、脈搏快而微弱、血壓降低等症狀!由於與食物過敏症狀相似,難以辨別,導致組織胺中毒案件數容易被低估。

漁獲在烹煮之後雖然可以有效殺死細菌,但在長時間不當保存下所生成的組織胺卻難以被消除,因此遠洋漁業為保障漁獲新鮮安全,就必須從源頭減少細菌的滋長!

漁獲上船就得開始搶新鮮!海上的低溫物流怎麼做?

在遠洋漁業捕撈的魚隻,若後續作為罐頭加工原料使用,在加工時還會經過後續的加熱處理,因此多數上船後的前處理常是以原魚冷凍或是切除一小段尾鰭後,就直接進入零下20度C的低溫倉凍結!

但若是要進入餐廳切成生魚片的鮪魚、旗魚等大型魚隻,捕撈後的處理方式便得更加刁鑽講究了!

為求更有效維持魚體新鮮、降低影響魚體鮮度的有害因子,漁獲在捕撈上船後便得先放血、去除腮及內臟進行前置處理。隨後再包冰進入零下50~60度C的急速凍結室進行「超低溫急速冷凍」,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魚體降溫儲藏!當凍結室的漁獲量到達限量時,再配合魚貨搬運船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

▲冷凍後的漁獲,透過搬運船再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圖/食力 foodnext)

▲冷凍後的漁獲,透過搬運船再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圖/食力 foodnext)

從「低溫」到「超低溫」!保持魚肉新鮮,肉質也得保住!

為什麼要低溫凍結保存呢?因為透過冷凍時所產生的冰晶,會傷害並殺死多數的寄生蟲與蟲卵,也能減少細菌在魚體上的生長繁殖作用、減少腐敗機率。低溫亦可降低魚體在釣獲時,因激烈竄動導致體溫升高、體內激素快速作用而影響魚體鮮度,並降低魚肉色澤褐變。

然而,低溫雖然能保持魚肉的新鮮,但對於肉質有時候會有影響!為了減少傳統凍結時間過長、生成大冰晶破壞肌肉細胞,造成肉質軟化、汁液流失或是組織成海綿狀,讓肉質口感不佳的情形,現在多是透過「急速冷凍技術」,不僅凍結速度快、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的時間短,產生的冰晶較小,更能降低對魚肉組織的損害!

此外,配合包冰作業,也能防止漁獲的二次污染,避免因水份凍結、與空氣接觸增加,而導致魚肉油脂氧化,產生「凍燒」的棕色色澤、影響美觀!

▲透過包冰作業,避免魚肉在冷凍時與空氣直接接觸造成氧化,產生凍燒影響外觀。(圖/食力 foodnext)

▲透過包冰作業,避免魚肉在冷凍時與空氣直接接觸造成氧化,產生凍燒影響外觀。(圖/食力 foodnext)

為了讓遠洋漁獲能新鮮安全地上桌,透過魚體的前處理、低溫保藏,配合魚貨運搬船轉載,現在不僅讓每隻魚能夠新鮮上桌,冷凍技術的革新也讓魚肉肉質能如同真正「現撈」的一樣保有其鮮美滋味!

延伸閱讀
冷凍食品如何保持風味?秘密在冷凍速度!
海鮮熟食較安全!危機四伏的海洋弧菌
沒有冰箱的古早日本人怎麼吃魚:教您江戶前壽司魚肉熟成的秘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晚婚夫妻「精卵同衰退」案例增 醫:30歲前一定要檢查卵巢

台灣晚婚晚生趨勢明顯,苦於不孕的伴侶愈來愈多,對此醫師說,以往不孕問題多聚焦於女性,後來男性不孕也漸受重視,不過如今雙方精、卵條件都欠佳的案例持續增加,建議女性若不排除懷孕,在30歲前先檢查卵巢功能,男性則宜於生育前做好精液檢測,不要等年齡漸長、想生小孩前夕才為此焦慮。

2025年05月07日 12:51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藍委播「賴清德反萊牛影片」打臉 食藥署鬆口:可去國外查廠

藍委播「賴清德反萊牛影片」打臉 食藥署鬆口:可去國外查廠

澳洲進口豬肉檢出萊克多巴胺引發關注,國民黨立委陳菁徽今在立法院播放賴清德在2012年時曾強力反對含萊肉進口,還嗆「為了當總統犧牲人民健康交換,乾脆不要當也罷了!」對此,邱泰源看完後並未正面回應,陳菁徽追問「標示豬肉產地是否成為美國關稅戰的問題?未來是否會退讓?」邱泰源則表示「沒有退讓不退讓的問題,這是堅持的問題。」

2025年05月08日 10:40

心臟異常無所遁形!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 有狀況立刻揪出

心臟異常無所遁形!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 有狀況立刻揪出

現代社會忙碌、高壓成為常態,對心臟健康傷害不小!門諾醫院健檢中心力推「連續性24小時穿戴式心電圖(ECG)」,儀器貼在胸前精準記錄全天候心電圖數據。家醫科主任黃繩龍說,舊款儀器攜帶不便,今科技進步帶來便利,許多高壓工作者如大車司機、運動員,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紀錄健康狀態,若及早發現異狀,也能及早治療,避免突發狀況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2025年05月08日 10:07

65歲以上5%患此病!引發中風機率大增 醫曝3高患者要小心

65歲以上5%患此病!引發中風機率大增 醫曝3高患者要小心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目前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隨著人口高齡化,其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國際研究指出,65歲以上族群中約有5%罹患心房顫動,在80歲以上的長者中比例更高達10%以上。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心臟內科陳偉華醫師表示,心房顫動雖常見,若能及早發現與妥善管理,能有效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2025年05月08日 10:00

外界憂「萊豬」恐有漏網之魚 邱泰源:不會100%逐批查驗

外界憂「萊豬」恐有漏網之魚 邱泰源:不會100%逐批查驗

衛福部食藥署近期接連公布進口三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引發社會關注,外界關心為何不能公布萊豬流向?衛福部長邱泰源今表示,一切都是按照規定,未來也不會改為百分百逐批查驗。另外,有關輸入萊牛和萊豬和標示產地一事,是否有受美方壓力?食藥署署長姜至剛直言「這太多想像空間。」

2025年05月08日 09:37

小心「手機失智症」!日醫師列10大症狀 上廁所帶手機中鏢

小心「手機失智症」!日醫師列10大症狀 上廁所帶手機中鏢

現代人的生活難以脫離智慧型手機,然而日本專家卻提醒,如果長時間使用,讓大腦疲勞、記憶混亂,就有可能出現「手機失智症」,這種現象雖然跟一般失智症不同,但卻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年輕族群要特別小心。

2025年05月07日 16:53

急診醫證實「3種情況」能用可樂急救 但切勿自行嘗試

急診醫證實「3種情況」能用可樂急救 但切勿自行嘗試

相信大家可能都聽過長輩們講過可樂可以拿來洗大腸,這件事情還不是隨便說說!提到可樂或是汽水,多數的人都可能會與「三高」、「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結石」聯想在一起,但在急診有時候一瓶可樂或汽水反而可以解決不少問題!

2025年05月07日 16:32

藍營要求公開澳洲萊豬流向 邱泰源僅回「依法處理」

藍營要求公開澳洲萊豬流向 邱泰源僅回「依法處理」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已公布三批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國民黨立院黨團公開要求衛福部公布流向。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7)日僅回應「依法處理」;他表示「這些萊豬濃度低於我們的規定、按法規就要放行。」

2025年05月07日 16:0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