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

▲跨越200海浬送上你餐桌!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圖/食力 foodnext)

▲跨越200海浬送上你餐桌!遠洋漁業的海上低溫物流如何確保新鮮?(圖/食力 foodnext)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鮪魚、旗魚或是鯖魚是不少台灣人喜愛的遠洋魚種,不只肉質鮮美,經濟價值同樣可觀!根據2018年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遠洋漁業所帶來的產值高達357億元,佔台灣漁業總產值近40%!然而,從遠洋到餐桌的路途遙遠,每次出海短則數月、長則跨年的遠洋漁業,究竟在海上捕撈漁獲之後,又該如何確保魚隻的新鮮、送上200海浬外的餐桌呢?

遠洋捕撈若保存不當,除了不新鮮更可能引起組織胺中毒症!

魚隻在捕撈上船後就是與時間賽跑,新鮮度將一秒一秒地流失!除了魚體中的酵素持續作用,會使得魚肉中的蛋白質、脂質等成分漸漸被分解為小分子,讓魚肉組織軟化之外,多附著於魚隻體表、腮與腸道等部位的微生物也容易在此過程中趁虛而入,並作用產生三甲胺(Trimethylamine),除了會產生不良的魚腥味,還會導致腐敗!

而以台灣的日本料理店常見的鮪魚、鯖魚、秋刀魚或是旗魚來說,多屬於血合肉含量較高的「紅肉魚」!若受細菌污染,魚肉中所富含的「組胺酸(Histidine)」成分則可能轉化為「組織胺(Histamine)」,並促使食用者出現類似過敏反應的組織胺中毒症!

組織胺中毒症的中毒症狀常於食用後數分鐘至4小時內出現,症狀持續約3~36小時。患者常有蕁麻疹、全身灼熱、身體發癢,或是心悸、脈搏快而微弱、血壓降低等症狀!由於與食物過敏症狀相似,難以辨別,導致組織胺中毒案件數容易被低估。

漁獲在烹煮之後雖然可以有效殺死細菌,但在長時間不當保存下所生成的組織胺卻難以被消除,因此遠洋漁業為保障漁獲新鮮安全,就必須從源頭減少細菌的滋長!

漁獲上船就得開始搶新鮮!海上的低溫物流怎麼做?

在遠洋漁業捕撈的魚隻,若後續作為罐頭加工原料使用,在加工時還會經過後續的加熱處理,因此多數上船後的前處理常是以原魚冷凍或是切除一小段尾鰭後,就直接進入零下20度C的低溫倉凍結!

但若是要進入餐廳切成生魚片的鮪魚、旗魚等大型魚隻,捕撈後的處理方式便得更加刁鑽講究了!

為求更有效維持魚體新鮮、降低影響魚體鮮度的有害因子,漁獲在捕撈上船後便得先放血、去除腮及內臟進行前置處理。隨後再包冰進入零下50~60度C的急速凍結室進行「超低溫急速冷凍」,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魚體降溫儲藏!當凍結室的漁獲量到達限量時,再配合魚貨搬運船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

▲冷凍後的漁獲,透過搬運船再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圖/食力 foodnext)

▲冷凍後的漁獲,透過搬運船再轉載或進基地港卸載魚貨!(圖/食力 foodnext)

從「低溫」到「超低溫」!保持魚肉新鮮,肉質也得保住!

為什麼要低溫凍結保存呢?因為透過冷凍時所產生的冰晶,會傷害並殺死多數的寄生蟲與蟲卵,也能減少細菌在魚體上的生長繁殖作用、減少腐敗機率。低溫亦可降低魚體在釣獲時,因激烈竄動導致體溫升高、體內激素快速作用而影響魚體鮮度,並降低魚肉色澤褐變。

然而,低溫雖然能保持魚肉的新鮮,但對於肉質有時候會有影響!為了減少傳統凍結時間過長、生成大冰晶破壞肌肉細胞,造成肉質軟化、汁液流失或是組織成海綿狀,讓肉質口感不佳的情形,現在多是透過「急速冷凍技術」,不僅凍結速度快、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的時間短,產生的冰晶較小,更能降低對魚肉組織的損害!

此外,配合包冰作業,也能防止漁獲的二次污染,避免因水份凍結、與空氣接觸增加,而導致魚肉油脂氧化,產生「凍燒」的棕色色澤、影響美觀!

▲透過包冰作業,避免魚肉在冷凍時與空氣直接接觸造成氧化,產生凍燒影響外觀。(圖/食力 foodnext)

▲透過包冰作業,避免魚肉在冷凍時與空氣直接接觸造成氧化,產生凍燒影響外觀。(圖/食力 foodnext)

為了讓遠洋漁獲能新鮮安全地上桌,透過魚體的前處理、低溫保藏,配合魚貨運搬船轉載,現在不僅讓每隻魚能夠新鮮上桌,冷凍技術的革新也讓魚肉肉質能如同真正「現撈」的一樣保有其鮮美滋味!

延伸閱讀
冷凍食品如何保持風味?秘密在冷凍速度!
海鮮熟食較安全!危機四伏的海洋弧菌
沒有冰箱的古早日本人怎麼吃魚:教您江戶前壽司魚肉熟成的秘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丁斌煌做陰莖手術害死患者 衛生局揭「2次改名、待過4間診所」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替一名男性做陰莖增大術,該診所和執刀醫師丁斌煌被爆多次違規,然後再改名營業。台北市衛生局今也公布歷次違規情形,經查丁斌煌曾改兩次名,過去曾服務和擔任負責人的診所有4家。

2025年09月18日 17:18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蔡依林、郭富城「睡眠時間差很大」 醫揭關鍵:不是睡夠就好

天后蔡依林的「晚上9點半睡覺」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固定早上6點睡覺」持續引發討論,很多網友疑惑到底哪個比較正確?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2025年09月18日 15:49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皮膚紅斑脫屑「自己抹藥膏」!台東男關節僵硬腫痛 醫曝恐怖後果

台東一名郭先生多年來身上反覆出現大片紅斑與脫屑,以為只是頑固濕疹自行買藥膏治療,未料後來關節逐漸出現腫痛與僵硬,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經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黃奕帆醫師診斷,確診為「乾癬性關節炎」,經照光治療與免疫調節藥物控制後,病情才逐步改善。

2025年09月18日 15:31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男做陰莖增大術猝死「診所屢改名營業」 衛生局:民眾查不到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17日再爆醫療事故,45歲男病患砸40萬元做「陰莖增大術」,在手術結束後死亡。對此,台北市衛生局也證實,診所醫師過去已有七次違規紀錄,但該診所過去因為醫療事故改名,民眾確實沒辦法查到改名紀錄。

2025年09月18日 15:24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試管嬰兒補助「11月再加碼」 第1次申請最高15萬

衛福部國健署自110年7月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截至114年8月底,已協助超過2萬6千對夫妻迎接逾3萬名新生兒。補助將於114年11月1日起再加碼,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調高多項補助金額,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其後各胎的第1次補助也由現行6萬元增加為15萬元,平均可涵蓋77%的療程費用。

2025年09月18日 15:10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醫曝「陰莖增大術」關鍵 想持久還得顧睪固酮

近日一名男性在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進行陰莖增大術,疑似麻醉不當,在手術結束後死亡。針對該項手術,專業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術後龜頭的周長平均可增加2公分以上,由於部分病患在異體真皮植入龜頭後也可能會減低龜頭的敏感度,相對也能增加男性持久度。

2025年09月18日 14:45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化療其實無法「治癒」癌症 醫:病人最好自己決定是否要做

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最後階段都經歷過化療,不少家屬會痛心問:「是不是化療害死我家人?」對此,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吳教恩在臉書分享,化療在晚期癌症中有不同定位,目的並非「治癒」,而是延緩惡化或緩解症狀,是否接受化療,最好由病人自己決定。

2025年09月18日 13:36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流感季提前來襲 診所醫1天驗出8例陽性:連我喉嚨都怪怪的

疾管署日前才剛提醒流感季提早報到,診所醫師馬上「體驗」到流感威力。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在臉書分享,流感患者最近明顯增加,門診一天下來竟驗出8人A型流感快篩陽性,藥局的克流感等抗病毒藥幾乎開完,夜診結束後,連自己「喉嚨都有點痛痛怪怪的」。

2025年09月18日 12: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