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愛吃炸雞飲料易脂肪肝? 醫籲檢查4原因:從飲食作起

Dmitry Tkachev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報導/郭家和

【愛碰炸物飲料酒精 國人脂肪肝風險超越B肝】

台灣名列「亞洲最胖」地區,因肥胖而出現脂肪肝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含糖飲料、炸雞等飲食助長了脂肪疾病風險。良祐診所院長鍾尚分醫師指出,高糖與油炸飲食比例增加,導致脂肪肝問題漸趨嚴重。過去B型肝炎被視為是台灣的國病,如今脂肪肝的比例已遙遙領先,而主要的危險因子與飲食不均、含糖飲料、酒精攝取有關。

鍾尚分醫師說明,過去B型肝炎在推廣疫苗施打之後,帶原者比例逐年受到控制,反倒突顯出脂肪肝的風險人數逐步增長。醫師解釋,脂肪肝主要分為與酒精有關和酒精無關兩種,飲酒會造成肝細胞破壞,以致脂肪堆積在肝臟中形成脂肪肝。至於不喝酒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糖尿病、C型肝炎、或是特殊藥物服用等。在無大規模篩檢與統計之下,潛在的脂肪肝比例可能比想像中更多。

【認識脂肪肝原因 減重並非唯一解藥】

一般人是否忽略了自己的脂肪肝風險?鍾尚分指出肥胖是目前脂肪肝最主要的風險因素,健檢報告若有三酸甘油酯過高或高血脂問題,也可能是脂肪肝好發族群。不過,真正要診斷脂肪肝還是須要超音波檢查。從生理機制來看,肥胖或三酸甘油酯過高者,因全身脂肪量偏多導肝臟脂肪囤積。臨床上還有另一種脂肪肝族群,患者並無過胖情形,而是個別因素令脂肪堆積於肝臟中,包括C型肝炎、糖尿病,或服用特定藥物者。因此,減重未必是解決脂肪肝唯一正確之道,還是須經醫師診斷,由脂肪肝的根本原因下手。

鍾尚分醫師說明,如果是因為肥胖、三酸甘油酯過高而有脂肪肝者,執行減肥有助於降低脂肪肝。但如果是糖尿病控制不良則應該從穩定糖尿病著手。若有C型肝炎則應接受藥物治療。至於服用心律不整等特定藥物造成的脂肪肝,則應與醫師商討病情以及用藥選擇。此外,服用類固醇或是抗癌藥物也可能造成脂肪肝,皆需個別診斷才能找到解決良策。如果一味運動或飲食控制仍未改善脂肪肝,就該注意是否有其他影響肝臟健康的原因。

【脂肪肝問題可大可小 飲食控制多攝取抗氧化營養】

在預防與治療方面,醫師指出脂肪肝其實是一種發炎反應,所以可應用抗氧化物質來改善,包括維他命C、維他命E等等。維他命C在食物上容易取得,且屬於水溶性物質因此風險不高,但維他命E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會有囤積風險。此外也有研究指稱維他命E與攝護腺風險有關,使用上需要格外小心。目前也有特定的降血糖藥物可減少脂肪肝,但有腳水腫、心臟衰竭或影響心臟功能,治療風險過高因此也非最佳選擇。

鍾尚分醫師表示,脂肪肝對身體的影響可大可大,且大部份脂肪肝族群無特別症狀,因此飲食控制、保持運動、規律生活以及戒煙,仍是最好的脂肪肝良方。尤其飲食與脂肪肝關連最大,平日攝取充足可防止自由基傷害的抗氧化營養,如大蒜、洋蔥。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橄欖也屬於這類食物。

醫師提醒,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脂肪肝與肝硬化甚至肝癌風險有關。非酒精性脂肪疾病者,約有10%機會演變成肝臟功能不正常,就會增加肝硬化與肝癌風險。除了注意是否有脂肪肝風險,也須找出原因加以治療,以免造成肝臟健康不可彌補的傷害。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天天碰!日常「四種慢性毒」悄悄致癌 醫師衷心警告

「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抽菸喝酒、生活放縱的人」醫師黃軒18日發文指出,他在門診中遇到的一位40歲男性病患卻完全不同,這位病人不抽菸、不喝酒,自認飲食清淡,但生活卻充斥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體檢發現,竟為早期大腸癌。

2025年11月19日 00:10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登革熱群聚進入「控制關鍵期」 疫情需監測至12月8日

屏東縣萬丹鄉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個案分布屏東、高雄,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今(18)日特別南下屏東視察當地防治情形。林明誠表示,目前為萬丹鄉本土登革熱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在屏東縣府積極防疫動員防治,本土群聚仍維持累計3例,最近7日也無新增病例,預計需監測至12月8日,疾管署也會持續派員加強疫情熱區孳生源巡察及監測疫情發展。

2025年11月18日 18:02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1天1杯珍奶精蟲「數量品質雙殺」 血糖飆6倍!醫:再喝恐沒命

一名32歲王姓司機與太太結婚2年卻數度求子失敗,到台中茂盛醫院求助,經抽血檢驗發現,王男的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爆表、胰島素分泌當機,已患糖尿病導致不孕,細問才知,王男幾乎每天一杯珍奶!經家醫科醫師呂昀珊施打胰島素,2個月後血糖恢復正常,後續才能接受試管療程。

2025年11月18日 17:26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天冷心血管疾病增 醫揭「心陽虛」症狀:3招讓手腳升溫

近期氣溫明顯下降,而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心肌梗塞、胸悶心悸就診者明顯增加,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尤其「體質寒、血瘀」的心臟問題特別多,
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

2025年11月18日 17:00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腸病毒反常「入冬才流行」 疾管署曝原因:疫情估燒到寒假前

國內腸病毒反常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國內今年初一直以來流行腸病毒型別為伊科11型,主要感染對象為新生兒,近期則面臨「病毒型別轉換」,過去4週主要病毒改為克沙奇A型相關型別,導致疫情上升,主要感染對象也轉為幼兒為主,疫情預期會持續到寒假前,提醒家長多注意。

2025年11月18日 16:50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孩子越多越不易過敏 研究:第3胎氣喘風險「比老大低3成」

台灣少子化加劇,過敏兒卻增加,而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家裡孩子愈多,晚生的小孩過敏風險愈低,生到3胎或以上,孩子不論是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全都明顯低於老大,例如氣喘,便可下降26.9%。

2025年11月18日 16:28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約12萬劑」 3類人快去打

秋冬恐再面臨一波流感疫情,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11月17日,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5萬313劑,較113年同期接種量增加13%,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6歲以下幼兒施打率僅分別為40%及49%。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2025年11月18日 16:17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1.5倍 國內公費疫苗剩不到90萬劑

日本流感病例暴增,東京都本月中旬發布流行警報。我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今年日本流感疫情趨勢和台灣類似,都有提早進入流行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最近一週疫情快速上升,個案數和前一週相比多1.5倍,提醒民眾赴日前評估接種流感疫苗,且應該提前2周接種以得到足夠保護力。

2025年11月18日 15:5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