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武漢肺炎6大必知防疫知識 醫師一次解析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近日中國武漢傳出俗稱「武漢肺炎」的不明原因肺炎,據綜合媒體報導,現已不只中國,就連香港、泰國、日本等地也皆已傳出確診案例,台灣也已出現首例確診案例。而華人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開始,不只中國將開始所謂地表最大的人口遷徙,台灣也是中國的鄰近國家之一,也將有不少於中國工作的商人回國,讓人相當擔憂是否2003年SARS悲劇又即將上演?究竟人心惶惶之際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自保?來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何松穎醫師怎麼說!

武漢肺炎是什麼?跟SARS一樣嗎?

何松穎醫師表示,武漢肺炎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由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所造成的上呼吸道感染進而導致的肺炎併發症,首例於2020年12月8日發生在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於2020年1月7日由中國大陸的專家檢驗出病毒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新型病毒正式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由此病毒所造成的肺炎俗稱「武漢肺炎」。

何松穎醫師也表示,冠狀病毒很早就被發現了,種類也相當多,而目前已被發現具有傳染人類能力的有7種,其中4種被視作嚴重性較低的感冒病毒,患者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另外3種嚴重程度高的則包括了日前爆發疫情嚴重的SARS、MERS,以及近日最新發現的武漢肺炎,3者雖皆為冠狀病毒但不同型,不過和前述4種感冒病毒相比皆對人體損害嚴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其更容易從呼吸道像下感染至肺部威脅生命安全,嚴重可能致死,民眾更應當提高警覺,特別是老人、小孩、有慢性疾病等免疫功能較差者。而因每種病毒都可能有不同的特性,武漢肺炎病毒又為新型冠狀病毒,所以民眾除了防疫之外也應不斷更新相關防疫資訊。

武漢肺炎是怎麼傳染的?會有哪些症狀?

何松穎醫師表示,武漢肺炎的主要傳染途徑和症狀就如一般流感、感冒主要以飛沫傳染為主,這也代表包括像是咳嗽、打噴嚏等所會波及到的如電梯按鈕、手扶梯把手、握手、擁抱等都有可能附著病毒,若在接觸到口鼻就有可能感染,除此之外也會透過糞便感染,雖然透過此方式感染機會不多,但也需多加留意,特別是公廁如廁的衛生習慣。

而武漢肺炎的潛伏期以目前以疾管署所公布的資訊來看是有14天的潛伏期,若有相關接觸的可能並在14天之內出現相關症狀,便需要更加提高警覺,其症狀如同流感包括了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高燒、身體疲倦、肌肉痠痛等不適症狀,而近日也正處於流感高峰期,若有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千萬不能輕忽。

什麼樣的人要特別小心?

就如前述所提到的武漢肺炎可視為嚴重的流感病毒,老人、小孩、慢性疾病等免疫功能較差者需要特別小心,其對身體的威脅會比一般人還要強。除此之外若近日有進出中國者,甚至是進出武漢等地、特殊職業者如台商、醫護人員、有相關接觸史(即接觸前述相關者)、相關群聚等都應特別小心。

如何防範武漢肺炎?酒精、口罩、洗手有用嗎?

而為應對武漢肺炎近日也掀起了N95口罩的搶購熱潮,不過何松穎醫師表示,口罩是最簡單且有一定程度防護力的防疫方式,但不一定非要N95口罩不可,一般口罩也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足以阻擋飛沫感染的風險。而不論是何種口罩都不需要戴到兩個或以上,需要留意的是避免重複使用,所以一般口罩在一天過後建議確實清洗為佳,並且應確實緊密口鼻、確認密合度,切勿只遮口不遮鼻或鬆緊帶太鬆,以免降低防護作用。而洗手確實也有利於降低感染病毒的機會,但我們常聽到的「酒精殺菌」則對武漢肺炎的病毒起不了作用,因為是病毒,不過醫師也還是建議可以善用酒精做殺菌,也可以降低其他因細菌所造成的感染之可能。

除了戴口罩和洗手,醫師也特別提醒不論是哪一種族群,都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這不只是為了降低自身感染病毒的因應做法,也更是為了降低傳染給年長者、嬰幼童等族群的友善舉動,避免自身可能戴著病毒四處移動、傳播。

打流感疫苗有辦法防武漢肺炎嗎?

何松穎醫師表示,流感疫苗對於武漢肺炎病毒是起不了作用的,流感為流感病毒所起,武漢肺炎是因新型冠狀病毒所起,兩者不同,故也起不了作用。但醫師還是建議民眾可以盡早施打流感疫苗,其不只是因為現正處於流感高峰期,施打疫苗可防範流感,另一方面若是真的身體出現了相關症狀,醫護人員也可以更迅速的釐清是否為武漢肺炎病毒或是流感等其他疾病的可能。

如果察覺或懷疑自己中鏢了該怎麼辦?

對此何松穎醫師表示,如果當自己察覺有可能得了武漢肺炎,並且也出現了相關症狀,第一時間請撥打1922的免付費電話,其後將會有相關人員提供建議及安排,非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自行前往醫院,以避免途中感染、波及到原本健康的路人、醫院診所的其他患者、醫護人員等。而就醫檢查時也應主動告知相關的旅遊史、有無特殊職業、接觸史、有無相關群聚等資訊,以便醫護人員做進一步的安排及可能的相關通報。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搶票會讓「多巴胺」爆發 醫曝關鍵原因:是大腦極限運動

不少藝人將陸續舉辦演唱會,民眾紛紛準備「搶票」。醫師指出,搶票其實會促使多巴胺大量分泌,可視為一種「大腦的極限運動」,從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場激烈的「靜態運動」,但對健康來說也有好壞,好處是能讓人感到興奮,壞處則是預期的獎勵落空,多巴胺水平會瞬間低於基準線,導致極度的失落、空虛,甚至憤怒。

2025年11月23日 18:08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復發率高 醫示警「6大高風險群」睡不好、壓力大都中招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被喚醒,人得過水痘後,病毒就潛伏在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甦沿著神經活動,造成皮疹與劇痛。醫師提醒,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族群,也常發生在糖尿病、癌症、腎臟或肝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人,壓力大、睡眠不足者也屬高風險族群。

2025年11月23日 16:58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冬天洗熱水澡小心「5大NG行為」! 醫師示警:恐突然昏倒

泰國一名醫師警告,冬季洗澡切勿做出5大錯誤習慣,否則恐增加心臟負擔,嚴重時可能引發心悸、血壓飆升,甚至在浴室內頭暈昏倒,進而受傷或導致身體危害。

2025年11月23日 16:12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曝「3招」」讓身體延緩老化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2025年11月23日 15:33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爆首例人類染H5N5亡 疾管署籲「5要6不」蛋要熟食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死亡,引發關注。疾管署提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民眾要避免接觸禽畜,落實「5要6不」。

2025年11月23日 14:42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吃越多越好?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同 藥劑師:先了解自身需求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保健品成為許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宣稱功效五花八門,民眾在選購與使用上常陷入迷思。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藥劑科陳長青主任提醒,保健品並非人人都需要,選擇前應認清標示、了解自身需求,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有效」。

2025年11月23日 13:29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網傳「2種鹽」不要用 營養師破假訊息

最近網路上瘋傳一篇文章「買食鹽時,這兩種食鹽別再買了,家裡有的趕緊扔了,很多人不懂!」,並配上了台鹽的特級碘鹽與高級碘鹽圖,誤導消費者不能買這兩種鹽!讓營養師直接破解這則假訊息!

2025年11月23日 12:02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化妝品驗出致癌蘇丹紅 石崇良:第二批檢驗明天有結果

台灣首次在化妝品驗出禁用蘇丹色素,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說明,食藥署已經進行流向盤查,總共有14家,扣除2家是代理,有12家有進行產品製造,已經通知預防性下架,地方衛生局也在進一步調查和檢驗,第二批檢驗結果會在禮拜一有初步結果。

2025年11月23日 11:4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