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依據大陸衛健委(最高衛生主管機關,直屬國務院)和中醫藥管理局(最高中醫藥主管機關,衛健委下屬機關)共同具名並印發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通知公文書中明確提到:各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該診療方案第八項的”治療”段落中之第四部份特別將中醫治療單獨拿出來敘述,顯見中醫藥在大陸官方有特別重視的意涵。另外,在中醫師指導下中藥使用部分,首先分為醫學觀察期和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人),在臨床治療期內,依照病人病情的變化,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復期等共五種類別。各類別中都有官方推薦的中藥湯藥處方和中成藥可以使用,足見大陸長期以來在中醫藥方面的研究推廣與開發力度,已經超越台灣甚多,我們應該加強交流與學習。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大陸在中醫藥方面的研究推廣與開發力度超越台灣甚多。(藥材示意圖/pixabay)

在診療方案中,有關重症和危重症病患的中醫治療部分,有一個特別的加註說明:那就是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這是大陸獨創的新用法(中藥針劑),它改變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口服和外敷等等),汲取西醫之優點,克服了傳統中藥的缺點,例如:無法喝藥病人(昏迷、吞嚥困難等等)以及喝藥起效太慢(急救病人),這讓中藥進入了劃時代的進步,中藥針劑在中國從1939年的全世界第一個柴胡注射液至今,已經發展了80多年,創造出每年1000億人民幣的產值,由於許多廠家見有利可圖,競相生產下,造成品質不穩定,不良反應頻傳,因此,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遂在2010年「中藥藥典」中被進一步要求加強。中藥注射針劑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上,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加註說明中提到:高熱伴意識障礙可以給醒腦靜注射液,全身多器官衰竭可以給血必淨注射液,以及病人休克時可以給參附注射液等等,相當的有建設性。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這是大陸獨創的新用法。(示意圖/pixabay)

網路上流傳一則中西醫對談的笑話,由於相當貼近時事,特別摘錄如下,搏君一笑:

西醫: 天啊!這是一種全新的病毒!
中醫: 這是一種瘟病,疫毒。幾千年來一直時有發生。
西醫: 我們需要馬上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測序,研究病毒的來源與結構特點。
中醫: 我們老祖宗說了,這就是一種瘟邪,陽邪。主要通過口鼻入侵人體,首先侵犯肺部,常引起發熱乾咳乏力等類似感冒症狀。
西醫: 我們研發了病毒核酸測試技術。可以很快確診是否陽性。
中醫: 我們通過望聞問切,十幾分鐘可以辯證它是瘟疫。
西醫: 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需要儘快研發藥物和疫苗。
中醫: 五千年來的智慧,大地生產出的藥材,可以有對症湯藥處方。
西醫: 好消息!我們發現抗愛滋病藥有效,可以舊藥新用。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燒退了。
西醫: 美國吉利得藥廠的瑞德西韋有效!馬上引進做臨床試驗。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不咳了。
西醫: 又發現幾種抗流感藥:像是阿比朵爾、法匹拉韋有效!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不喘了,重症已轉為輕症了。
西醫: 通過研究發現,痊癒患者血漿確實有效,鼓勵獻血。
中醫: 我這裡已經很多出院了。
西醫: 抗瘧藥磷酸氯喹對病毒有很好療效,中國科技部都證實了。
中醫: 肝炎一號方可以使輕症不轉成重症,各種中藥注射液保護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
西醫: 正在聯合科技攻關,六個月內找到對付新冠肺炎的疫苗。
中醫: 我這裡患者基本控制住了,住院人數也已經開始下降。
西醫: 喂,病毒都還沒完全研究清楚?
中醫: 我們是來治病的,不是來搞病毒研究發表文章的。

上述笑話,雖然誇大些,讓人一笑置之,切勿當真,但是重視傳統中醫療效,是絕對不容輕忽的。當然,西醫的支持性治療,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在給予氧氣支持、葉克膜、血液透析、監控生命指數等等,也都是居功闕偉,顯見中西醫合併治療的優越性。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湖北省有過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使用了「肺炎1號」方。(藥材示意圖/pixabay)

根據大陸衛健委指出,湖北省有過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使用了「肺炎1號」方,此藥方為湖北省中醫院巴元明、李曉東、閔曉俊等聯合第一批發熱門診、隔離病房主任、副主任共同制定的。該藥方主要目的為「和解少陽,化濕解毒」。參考的基礎方劑為:柴胡陷胸湯以及達原飲。藥材共十三味:柴胡、黃芩、法半夏、黨參、全瓜萎、檳榔、草果、厚樸、知母、芍藥、生甘草、陳皮、虎杖等。另外,對於密切接觸者,出現乏力伴胃腸不適者,推薦服用藿香正氣膠囊等芳香化濕類中成藥,出現乏力伴發熱者推薦服用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中成藥。

由於批准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不只湖北省,其他各省亦分別有各種藥方推出,而不少藥方都曾使用「肺炎1號」的名稱,但事後經協調已做出區分以避免混淆。例如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消息,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透解祛瘟顆粒」(亦曾經使用「肺炎1號方」為名稱),特此敘明。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北市衛生局稽查「日春木瓜牛奶」 查獲1缺失未改善最重罰2億

北市衛生局稽查「日春木瓜牛奶」 查獲1缺失未改善最重罰2億

「日春木瓜牛奶」遭爆料使用發霉木瓜和逾期牛奶,台北市衛生局今派員前往信義A8館稽查,現場未查獲有發霉及逾期食材等情事,但查有業者現場未出示木瓜來源憑證缺失事項,已令2/20前改善,若屆時未改善,可開罰台幣6萬元到2億元罰鍰。

2025年02月17日 15:04

25歲OL愛吃控肉眼皮冒斑塊!醫曝膽固醇過高 蔡英文也曾動手術

25歲OL愛吃控肉眼皮冒斑塊!醫曝膽固醇過高 蔡英文也曾動手術

一名25歲女子因雙眼眼瞼浮出數顆黃色硬塊,她擔心影響外觀,也懷疑是針眼便立即就醫。醫師診斷後,認為是不影響視力的「眼瞼黃斑瘤」,這是一種膽固醇沉澱物,而果真,女子的總膽固醇為275mg/dl(正常應為200mg/dl以下),經挑除腫塊後已恢復,也叮嚀女子少吃肥肉,且定期追蹤血糖、血壓。

2025年02月17日 14:50

雞蛋過期還能吃嗎? 蛋殼出現3狀況應丟棄

雞蛋過期還能吃嗎? 蛋殼出現3狀況應丟棄

美國因禽流感疫情,當地雞蛋價格飆漲、庫存緊缺,很多民眾囤購雞蛋。至於臺灣雞蛋價格直直落,產地價格與批發價落差不小,也引發爭議。不管蛋價便宜或昂貴,毒物科醫師提醒,雞蛋「建議保質期」相當短,一次不要買太多,如果食用「過期」或保存不當的雞蛋,容易因為微生物汙染,引發急性腸胃炎。

2025年02月17日 14:23

試管嬰兒補助順產逾2萬名新生兒!已有657對夫妻迎接二胎

試管嬰兒補助順產逾2萬名新生兒!已有657對夫妻迎接二胎

衛福部國健署自110年7月起擴大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補助計畫,迄今已協助超過2萬1,514對夫妻迎接2萬4, 653名新生兒。根據統計,截至113年底,超過2,000對接受補助成功產下第1名試管嬰兒的夫妻再次申請第2胎補助,其中657對夫妻已順利迎來第2胎試管嬰兒,另還有4對夫妻已經通過第3胎補助審查。

2025年02月17日 13:05

增購流感疫苗「新北分配1.5萬劑最多」 各縣市數量一次看

增購流感疫苗「新北分配1.5萬劑最多」 各縣市數量一次看

因應流感疫苗打氣,政府緊急增購10萬劑4價流感疫苗。疾管署今天表示,已經展開配送,預計20日開打;各縣市分配,以新北市1.5萬劑最多,台中、高雄各1.2萬劑次之。

2025年02月17日 12:41

美分析寶可夢玩家:每天多走2千步 心臟病風險降8%

美分析寶可夢玩家:每天多走2千步 心臟病風險降8%

雖然現在各地玩抓寶遊戲的風潮慢慢減退了,不過據研究發現,玩抓寶遊戲可以幫助人們每天多走幾千步,因而有助遠離心臟病的風險。

2025年02月17日 12:13

發霉水果「恐含強烈致癌物」! 蘋果、木瓜上榜

發霉水果「恐含強烈致癌物」! 蘋果、木瓜上榜

「阿嬤以前都是這樣吃的!」,這句話道出長輩節儉的美德。不過,近日一則「發霉木瓜」的新聞在社群平台上掀起熱議,引發大家對食安問題的關注。看似傳承自長輩的生活智慧,真的那麼安全嗎?事實上,「黴菌毒素」才是隱藏在其中的巨大健康風險,值得我們更加警惕。

2025年02月17日 11:50

食物中的隱藏力量!  「植化素」激發人體自癒潛能

食物中的隱藏力量!  「植化素」激發人體自癒潛能

長期以來,民眾都知道多吃蔬果可以減少慢性疾病的產生,並認為蔬果中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植物營養素才是主要的關鍵;但有越來越多的營養科學家發現,蔬果中除了上述必需營養素外,還有超過將近萬種以上的營養成分逐一被發現並證實,這些營養物質就是「植化素」(phytochemicals)。

2025年02月17日 11:41

網謠傳「有症狀自費吃紓伏效」 醫詳解流感快篩準確度

網謠傳「有症狀自費吃紓伏效」 醫詳解流感快篩準確度

藝人大S因流感猝逝後,網傳流傳貼文提到診所很會誤診流感,診所並不會主動幫驗,都當感冒處理、自費驗流感,以及自費吃紓伏效快速藥等。對此,事實查核平台認為該貼文「部分不實」,並引述醫師說法提醒,有心臟、肺功能、慢性病等病史的人,面對一般感冒或流感都應該非常小心謹慎地應對。

2025年02月17日 11:23

隆乳30年漸變形發臭 台中65歲女雙側乳房全切

隆乳30年漸變形發臭 台中65歲女雙側乳房全切

65歲陳姓女子為追求豐滿身材,30年前接受小針美容隆乳,近年來她的乳房逐漸變形、疼痛加劇,甚至散發異味,經醫師診斷乳房已出現結節隆起、硬化,最終進行雙側乳房全切手術。

2025年02月17日 11:1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