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文/潘懷宗 博士

依據大陸衛健委(最高衛生主管機關,直屬國務院)和中醫藥管理局(最高中醫藥主管機關,衛健委下屬機關)共同具名並印發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的通知公文書中明確提到:各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該診療方案第八項的”治療”段落中之第四部份特別將中醫治療單獨拿出來敘述,顯見中醫藥在大陸官方有特別重視的意涵。另外,在中醫師指導下中藥使用部分,首先分為醫學觀察期和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人),在臨床治療期內,依照病人病情的變化,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復期等共五種類別。各類別中都有官方推薦的中藥湯藥處方和中成藥可以使用,足見大陸長期以來在中醫藥方面的研究推廣與開發力度,已經超越台灣甚多,我們應該加強交流與學習。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大陸在中醫藥方面的研究推廣與開發力度超越台灣甚多。(藥材示意圖/pixabay)

在診療方案中,有關重症和危重症病患的中醫治療部分,有一個特別的加註說明:那就是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這是大陸獨創的新用法(中藥針劑),它改變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口服和外敷等等),汲取西醫之優點,克服了傳統中藥的缺點,例如:無法喝藥病人(昏迷、吞嚥困難等等)以及喝藥起效太慢(急救病人),這讓中藥進入了劃時代的進步,中藥針劑在中國從1939年的全世界第一個柴胡注射液至今,已經發展了80多年,創造出每年1000億人民幣的產值,由於許多廠家見有利可圖,競相生產下,造成品質不穩定,不良反應頻傳,因此,中藥注射液的安全性遂在2010年「中藥藥典」中被進一步要求加強。中藥注射針劑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療上,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加註說明中提到:高熱伴意識障礙可以給醒腦靜注射液,全身多器官衰竭可以給血必淨注射液,以及病人休克時可以給參附注射液等等,相當的有建設性。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這是大陸獨創的新用法。(示意圖/pixabay)

網路上流傳一則中西醫對談的笑話,由於相當貼近時事,特別摘錄如下,搏君一笑:

西醫: 天啊!這是一種全新的病毒!
中醫: 這是一種瘟病,疫毒。幾千年來一直時有發生。
西醫: 我們需要馬上對新冠病毒進行基因測序,研究病毒的來源與結構特點。
中醫: 我們老祖宗說了,這就是一種瘟邪,陽邪。主要通過口鼻入侵人體,首先侵犯肺部,常引起發熱乾咳乏力等類似感冒症狀。
西醫: 我們研發了病毒核酸測試技術。可以很快確診是否陽性。
中醫: 我們通過望聞問切,十幾分鐘可以辯證它是瘟疫。
西醫: 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需要儘快研發藥物和疫苗。
中醫: 五千年來的智慧,大地生產出的藥材,可以有對症湯藥處方。
西醫: 好消息!我們發現抗愛滋病藥有效,可以舊藥新用。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燒退了。
西醫: 美國吉利得藥廠的瑞德西韋有效!馬上引進做臨床試驗。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不咳了。
西醫: 又發現幾種抗流感藥:像是阿比朵爾、法匹拉韋有效!
中醫: 病人喝了湯藥,不喘了,重症已轉為輕症了。
西醫: 通過研究發現,痊癒患者血漿確實有效,鼓勵獻血。
中醫: 我這裡已經很多出院了。
西醫: 抗瘧藥磷酸氯喹對病毒有很好療效,中國科技部都證實了。
中醫: 肝炎一號方可以使輕症不轉成重症,各種中藥注射液保護重症患者,死亡率降低。
西醫: 正在聯合科技攻關,六個月內找到對付新冠肺炎的疫苗。
中醫: 我這裡患者基本控制住了,住院人數也已經開始下降。
西醫: 喂,病毒都還沒完全研究清楚?
中醫: 我們是來治病的,不是來搞病毒研究發表文章的。

上述笑話,雖然誇大些,讓人一笑置之,切勿當真,但是重視傳統中醫療效,是絕對不容輕忽的。當然,西醫的支持性治療,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在給予氧氣支持、葉克膜、血液透析、監控生命指數等等,也都是居功闕偉,顯見中西醫合併治療的優越性。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中的關鍵角色。(示意圖/pixabay)

▲湖北省有過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使用了「肺炎1號」方。(藥材示意圖/pixabay)

根據大陸衛健委指出,湖北省有過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都使用了「肺炎1號」方,此藥方為湖北省中醫院巴元明、李曉東、閔曉俊等聯合第一批發熱門診、隔離病房主任、副主任共同制定的。該藥方主要目的為「和解少陽,化濕解毒」。參考的基礎方劑為:柴胡陷胸湯以及達原飲。藥材共十三味:柴胡、黃芩、法半夏、黨參、全瓜萎、檳榔、草果、厚樸、知母、芍藥、生甘草、陳皮、虎杖等。另外,對於密切接觸者,出現乏力伴胃腸不適者,推薦服用藿香正氣膠囊等芳香化濕類中成藥,出現乏力伴發熱者推薦服用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等中成藥。

由於批准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不只湖北省,其他各省亦分別有各種藥方推出,而不少藥方都曾使用「肺炎1號」的名稱,但事後經協調已做出區分以避免混淆。例如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消息,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透解祛瘟顆粒」(亦曾經使用「肺炎1號方」為名稱),特此敘明。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黃斑病變別當成老花眼 醫:「及早發現」、「持續治療」助維持視力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黃斑部病變」成為視力保健重要警訊。高雄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同醫院眼科主任姜威宇指出,近年門診觀察,老年黃斑部病變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主因包括國人壽命延長、就醫便利、健保給付擴大及藥物進步,使病人更願意就醫,但提醒此疾病若延誤治療,恐導致視力永久喪失。

2025年11月20日 10:00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耳鼻喉科改名「耳鼻喉頭頸外科」 衛福部:還是可以看感冒

衛福部預告修法將「耳鼻喉科」改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引發網友討論原來耳鼻喉科會進行外科手術,甚至擔心以後是否不能去看感冒。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表示,相關醫學會多年前已經改稱耳鼻喉頭頸外科,較為符合實際業務內容且與國際接軌,更名後完全不影響該科醫師看診,實務上也沒有規範醫師只能看哪一科,有些成人感冒也會到兒科去看。

2025年11月19日 18:32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衛福部擬修法「醫師需受訓才能做醫美」 醫事司揭受影響人數

終結「直美」亂象,衛福部擬修正《特管辦法》加強管理,要求從事醫美的醫師都必須完成二年的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初步掌握約600名醫師未經過PGY訓練就直接在執業,至於其中有多少人是在美容醫學從業,還需要進一步比對分析。

2025年11月19日 17: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