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戰「疫」!提升環境免疫力 捍衛健康防護力

▲提升環境免疫力。(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口罩、及酒精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要如何提升免疫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周百謙主任指出,免疫力其實是個不容易定義的名詞,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以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室內、家中的時間比平常更多。影響到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這部分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就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所指的是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要有效面對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威脅,以上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我們常常認為家中的空氣十分潔淨,其實不然,室內空氣中其實充滿各式汙染物,若不注意,忽略了環境免疫力的調控關鍵,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更勝室外。除了病毒和細菌,懸浮微粒、VOCs(化學揮發物)等有害污染物更會在無形中進入我們的氣管、肺部,進而破壞呼吸道黏膜,甚至影響到免疫系統。不僅容易增加病毒及相關病原體侵入的風險,更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甚至癌症都有可能找上門。因此,提升環境免疫力,不僅可以改善體內免疫相關微環境,更能維護健康保護力。

不只病毒威脅,PM2.5、甲醛等才是埋伏在家中的「隱形殺手」

廣義的空氣汙染包括戶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戶外空氣污染較容易被量測,因此受到重視。不過對大多人來說,一天有近90%的時間其實都待在室內,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其實比想像中更嚴重。



周百謙醫師解釋道,空氣污染包含細懸浮微粒、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

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無所不在,但大家往往不知道或輕忽揮發性有機物的危害。就室外來說,VOC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燃料和交通運輸所產生。而室內產生VOC的來源,除了吸菸、烹調等燃燒行為外,已被WHO證實為一級致癌物的甲醛(也屬VOC一類),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家具、黏著劑,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且可持續釋放3-15年。隨著吸進的甲醛越多,對於呼吸道刺激症狀會愈趨嚴重。其他的揮發性有機物也會透過日常的生活行為產生,從打掃使用的清潔劑、芳香劑,或角落噴灑的殺蟲劑,到香水、香氛蠟燭等都會釋放有害的污染源。這些汙染源刺激皮膚和呼吸道,增加室內空氣污染風險、持續累積的結果更造成環境健康品質下降。

而懸浮微粒則涵蓋非常廣,不同的粒子大小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會隨著空氣流動,或者是附著在頭髮、衣物上而帶入室內。不同地區的細懸浮微粒,可能因化學特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身體影響。綜觀而言,PM10因粒子較大,會被鼻腔捕捉,但一般常提到的PM2.5,粒子非常小會進入到肺泡,進而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其餘像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以及像是寵物的毛髮、寢具中的塵蟎、牆壁及夾板中的黴菌等生物污染,皆會隨著不同特性,引發人體過敏、呼吸道慢性發炎等健康問題。

室內空污不只引發呼吸道疾病,甲醛、黴菌更恐降低人體免疫力

周百謙醫師表示,空氣污染已被證明會造成表皮細胞的缺損,降低身體對於病毒第一線的免疫防禦能力,使得病原更容易攻擊受損細胞使身體更難抵禦疾病的攻擊。像是上述提到的甲醛,一般濃度超過0.1ppm時,即會傷害眼睛與黏膜細胞。長期吸入PM2.5、甲醛等污染物,隨著組織累積的濃度愈高愈可能導致失智、細胞損傷、血液凝結功能等異常,甚至多種癌症。

而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更是黴菌和塵蟎孳生的最佳環境。除了容易引起過敏、皮膚炎等問題外,台中榮總研究發現,在台灣某些黴菌高盛行率的區域,民眾會有肺部浸潤的狀況。此現象會使人體降低身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力,更容易使呼吸道、肺部受到外在病原體的感染。

醫師分享四招 提升環境免疫力: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汙染源、維持適當溫度與濕度

很多人以為只要緊閉門窗就能避免戶外空氣污染進入室內,其實細懸浮微粒的粒子很小,可以經由縫隙進入室內,而從外面回到家裡,其實身上與隨身衣物常常都會攜帶懸浮微粒的室外。而且剛剛上述也有提及,不只戶外,室內其實也存在各式各樣從生活產生中的污染源。

建議家中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初步過濾室內空氣,維護環境的空氣品質。空氣清淨機簡單分成兩大類,主動式和被動式。被動式淨化是透過風壓將空氣送入空氣清淨機,藉由各式濾心去除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VOCs)、有毒氣體等。主動式淨化是將淨化離子釋放到空氣中達到淨化效果。周醫師也分享,因家具、裝潢中的甲醛可持續釋放數月至數年,在購買時可注意是否有分解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功能,將室內空氣污染降到最低。在使用空氣清淨機時,其實也可以注意風向的設定,如果能夠藉由有效的風向與風量調整,在室內營造有效的循環風環境,營造徐徐微風的感覺,相信可以降低細懸浮微粒停駐的問題,更可以改善過敏問題,甚至睡眠效率不佳的問題。要下降室內空氣汙染的問題,在日常生活的習慣上也需特別注意,家中烹飪、燃燒線香,或使用清潔用品時,務必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也盡量在密閉空間避免使用香水、指甲油、髮膠、蠟燭等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源。減少污染物滯留於室內。

除了空氣中的污染物外,周百謙醫師解釋道,室內的溫度、濕度也會使生物性汙染物增加,因為高濕度、高溫度是微生物孳生的關鍵。如果能把室內的溫度、濕度控制好,讓呼吸道黏膜不會因為反覆面對外界過敏原及致病原,造成過度負擔而受損,免疫力維持的結果,將建立有效防線,除了能夠讓病原體生長減緩,更能夠降低表皮細胞缺損問題。

溫度的設定也和氣道的健康息息相關。正常的氣管溫度接近中心體溫,約為37度,濕度則為100%。透過鼻腔的加溫加濕,可以降低氣管發炎。為了要降低鼻腔與氣管的負擔,建議室內溫度建議依照室外的氣溫來調整,降低內外溫差。譬如戶外氣溫攝氏30幾度時,室內空調可設在攝氏28度;如果室外冬天戶外攝氏10-15度,建議室內設定在20-22度左右,讓身體去適應環境,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容易增加鼻腔跟上咽呼吸道的負擔,甚至也有文獻指出,溫度低時會加重腦部失能風險,可能與失智有關。而室內濕度的部分,建議可以維持在50%-60%左右,減少濕度過高時所導致的塵蹣與微生物生長,但也不能設定過低,將讓口鼻變得乾燥,導致黏膜受損,這些也都可能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建議可在每天起床的時候,感受室內的空氣環境是否合適。如果經常鼻塞、口乾舌燥,胸悶胸痛,就需要好好檢視空氣的品質,創造一個空氣流動,適當溫控,有效過濾的循環性環境,提升環境免疫力,也可提升家人對於空氣汙染及病菌的抵抗力。

全民戰「疫」時期 維持良好免疫力,請你這樣做!

周百謙醫師提醒,想要維持良好免疫力,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不要刻意集中吃某種食物,蛋白質、胺基酸、脂質、醣類、礦物質、維生素都必須兼顧,降低系統性發炎,維護代謝平衡,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同時要有規律的作息以及運動習慣,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才可以從裡到外,有效提升免疫力!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想提高免疫力,先改正幾個壞習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孩子骨骼仍在發育 醫師提醒:運動量過大可能造成隱形骨折

孩子骨骼仍在發育 醫師提醒:運動量過大可能造成隱形骨折

暑假與寒假是孩子最期待的運動時光,但密集的田徑、球類或游泳活動,也可能埋下健康隱憂,一名11歲女學童因暑假連續參加田徑與球類訓練,右腳掌疼痛兩周未緩,檢查後確診為「蹠骨應力性骨折」,且已出現癒合跡象,提醒家長與師長切勿掉以輕心。

2025年10月20日 18:44

台南市爆首例本土登革熱 疑「職場群聚感染」

台南市爆首例本土登革熱 疑「職場群聚感染」

疾管署今公布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是台南市南區2例、桃園市桃園區1例,其中台南市2例個案研判為一起職場群聚感染,尚待進一步病毒基因定序確認。另1例桃園市個案則與9月30日公布的桃園市本土登革熱個案具地緣相關性,研判為同一起社區群聚案件。

2025年10月20日 16:26

免打針也能抗流感!醫師來解讀「鼻噴式流感疫苗」 保護力多高、適用族群有哪些?

免打針也能抗流感!醫師來解讀「鼻噴式流感疫苗」 保護力多高、適用族群有哪些?

隨著新學期開始,校園人潮聚集,流感威脅再度升溫。不同於以往僅在冬季盛行的印象,近年來流感已逐漸呈現「全年化」趨勢,即使夏季也可能出現感染潮,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健康更加憂心。

2025年10月20日 16:15

加熱菸一天就下架 衛福部「沒看包裝」僅審查健康風險

加熱菸一天就下架 衛福部「沒看包裝」僅審查健康風險

有加熱菸業者上市一天,因包裝上未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秒數被下架,引發外界質疑審查是否未看包裝?對此,衛福部次長莊人祥表示,審查內容只有針對健康風險進行審查,不過業者很清楚包裝需要依《菸害防制法》規定,其中就包括尼古丁含量標示都要合乎法規。

2025年10月20日 15:19

「熱浪、寒流」害COPD發病死亡風險倍增 亞洲人更危險

「熱浪、寒流」害COPD發病死亡風險倍增 亞洲人更危險

極端氣候影響下,全球各地天災不斷,民眾的健康也深受威脅。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極端高溫或低溫都會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16倍的發病與死亡風險,在極端高溫環境下,女性患者更是高風險群。

2025年10月20日 13:51

研究:高溫烹飪的「焦化」 恐誘發失智與心臟病

研究:高溫烹飪的「焦化」 恐誘發失智與心臟病

美國研究團隊近期曝光一項與日常飲食習慣密切相關的健康風險,認為「你怎麼煮」可能比「你吃什麼」更決定壽命長短。研究指出,高溫烹調引發的化學反應會在食物中產生有害化合物,長期累積恐導致發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失智症。

2025年10月20日 13:23

假日急症中心11月上路 醫師工會提隱憂:人力恐流失到基層

假日急症中心11月上路 醫師工會提隱憂:人力恐流失到基層

衛福部推動的「假日急症中心(UCC)」將於11月上路,衛福部期盼可以解決急診壅塞。但醫師職業工會今直言,UCC會進一步導致目前醫院的正規急重症醫療人員產生相對剝奪感,甚至導致醫療人力進一步流失到基層,主因是UCC提供給醫療人員的津貼相對高,雖然是符合台灣目前的物價指數,卻高於目前正規急重症人力的津貼。

2025年10月20日 12:21

違規加熱菸「一天就下架」 反菸團體讚衛福部強力執法

違規加熱菸「一天就下架」 反菸團體讚衛福部強力執法

跨國菸草公司加熱菸在台上市販售,但未依規定標示尼古丁含量,衛生單位稽查發現後,衛福部第一時間依法要求全面下架。台灣拒菸聯盟今表示,對此表達高度肯定,並贊同應全面檢驗市售加熱菸的尼古丁含量,確保符合限值規定,呼籲政府應持續強力執法以維護國人健康。

2025年10月20日 11:4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