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靠瀉藥解便秘會成癮 想順利嗯出來要多做3件事



圖文/常春月刊

便祕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尤其是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飲食愈來愈趨向精緻化,加上不愛運動,便祕的發生率也愈來愈高。然而,便祕的人一定要吃藥嗎?便祕該吃什麼藥才安全?而長期服用瀉藥會出問題嗎?

國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世昌表示,剛開始有便祕問題,最好不要先使用任何藥物,而是靠日常生活飲食作息來調整,需要多食用高纖維飲食、多喝水與多運動,有此三大法寶,就能逐漸改善便祕困擾。

如果藉由日生活飲食作息調整,仍然無法改善便祕問題,此時再考慮使用瀉藥治療。但是不宜自行到藥房購買使用,有可能因誤用、濫用,造成更多的副作用。許多患者認為便祕只是小毛病,以為便祕像感冒一樣,只要服用成藥就可以緩解症狀,似乎能夠排便暫時解除問題,於是下次復發時,就會再去藥房買這些便祕藥物繼續服用。

張世昌指出,輕微的便祕指超過3天尚未排便,可以先嘗試使用瀉藥,如果便祕持續,就一定要求助於醫師,避免瀉藥濫用,因為瀉藥只能針對一時性便祕患者使用;有的人長期對瀉藥產生依賴性,只要便祕就吃,而且用量愈來愈大,如此反覆數次,其實大腸已經對於這些瀉藥產生了抗藥性,患者開始加大用藥量,事實上,如此行為已經影響腸道正常功能,甚至使結腸無法正常收縮,對腸道造成傷害。

此外,還有更離譜的是,有些人明明沒有便祕問題,卻為了減肥而長期服用,把便祕藥當作減肥藥,過度使用瀉藥,除了經常腹瀉之外,還會引起嘔吐,造成水分、電解質流失,甚至嚴重造成低血鉀,導致肌肉無力,健康令人擔憂。

除了習慣性依賴瀉藥來排便,也有的人喜歡使用灌腸劑或不明減肥茶等來通便,長期用浣腸劑來灌腸,會造成肛門口後面的直腸,因積便關係造成口袋型擴大,反而累積太多的大便,造成便意感鈍化,排便愈加困難。

預防便祕最好平時多攝取纖維食物、多喝水與維持適度運動,這也是黃金原則。很多人都知道全穀、全麥等產品都含有豐富的纖維,但因這些食物比較粗糙及口感差,往往不願長期使用。除了穀類之外,一些中式食品也含有豐富的纖維,例如全穀類有糙米、薏米菌類如冬菇、髮菜乾菜如金針菜、霸王花乾果如無花果、西梅,以及新鮮蔬果等。

如果無法固定從食物中攝取到充足的纖維,也可以考慮富含纖維的保健食品,或以優酪乳取代一般乳製品,尤其是因為乳糖不耐症而不能喝鮮奶的人,可以喝優酪乳或吃優格,幫腸道內的有益菌製造有利的生長環境,有助排便,並能增加鈣質的吸收。

有便祕困擾的人,也可以經常進行腹部天樞穴按摩,有助腸蠕動,穴位位於肚臍正中左右各外開2吋,約3橫指寬。單點按壓,或右手掌從右下腹順時針繞圈按壓,每次5圈,每天3回,飯後睡前按摩為佳。

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仍便秘? 服用6種藥物也可能讓你
邊上廁所邊滑手機 出現這症狀是屁屁在求救了!
「嗯嗯」太用力易引大腸憩室! 有2種習慣都得特別注意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台灣緊急心導管治療重要推手 黃瑞仁用拓荒者精神翻轉逆境

國際知名的心臟內科專家黃瑞仁醫師,在接掌輔大醫院滿2年前夕回首來時路,笑說,他一直都喜歡挑戰,骨子裡有股拓荒者精神,不論是當年將緊急心導管治療觀念帶回台灣,或推動台大雲林分院脫胎換骨,或如今率領輔大醫院升級醫療,雖都有辛苦難處,但他始終相信耕耘過後,嚐到的果實將會更為豐碩、甜美。

2025年07月05日 09:23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醫界3典範形塑風格 黃瑞仁以「僕人式領導」打造幸福團隊

經營一家醫院並不容易,而黃瑞仁醫師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認為帶好團隊有一大關鍵,就是要對任何挑戰都抱持樂觀心態,「不要只是覺得難,還要告訴自己做得到」,同時和團隊保持良好關係,如此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2025年07月05日 09:24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藥「限一用途」

喪屍煙彈再爆3款相似物質 食藥署預告列二級管藥「限一用途」

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快速攀升,已經列為第二級毒品。為配合法務部增列相關的新興濫用物質,食藥署預告修正「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新增三項與依托咪酯相近的物質列為第二級管制藥品,生效後這些物質僅限科學用途,相關學術單位須申請登記及許可,違反規定依法最高可處30萬元罰款。

2025年07月09日 15:53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為什麼膽固醇正常也會血管硬化?醫師揭開動脈硬化的「隱形殺手」

心肌梗塞是沈默的心臟殺手,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以往都認為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才是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但你是否曾疑惑,明明膽固醇檢測都正常,平常也盡量避免油膩飲食,怎麼還是被醫生告知有動脈硬化的風險?

2025年07月09日 15:02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溺水意外勇消「還有1人加護搶命中」 院方:非常擔心缺氧過久

新北市新店區廣興橋昨發生溺水意外,勇消獲報前往救援時船艇意外翻覆,今日中午傳出第二名消防員殉職,台北慈濟醫院今(9)日下午出面說明,殉職消防員因腦部缺氧時間太久、受損嚴重且多重器官衰竭,經家庭會議決定撤除維生;最後還有一名義消仍在搶救中,同樣面臨缺氧過久,比較擔心腦部狀況,目前瞳孔稍有反應,後續觀察重點在於腦部神經功能是否恢復。

2025年07月09日 14:28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跟風超慢跑!復健醫「1錯誤跑法」痛到不行:足底筋膜炎了

「超慢跑」是近年來爆紅的一種養生運動,強調低強度、適合所有年齡層,且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就分享,他也曾嘗試過「超慢跑」一段時間,但是以赤腳、在硬地板上跑,沒想到某天醒來下床時,發現腳底相當疼痛,才知道是患上「足底筋膜炎」。

2025年07月09日 14:24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太多也會傷腦? 研究: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得越多就是越好嗎?董氏基金會提醒,適量睡眠才能有效守護大腦健康。根據2025 年4月發表於《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情形在憂鬱症患者更加明顯。

2025年07月09日 14:21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看病太難!門諾啟動偏鄉醫療零距離 募1273萬為偏鄉續命

花蓮地形狹長,出門總得翻山越嶺,交通不便讓看病變得困難,許多偏鄉長輩無奈地說:「不是不想看病,而是看病太難。」門諾醫院聽到這些呼聲,日前在院內舉辦「偏鄉醫療零距離.讓愛無限延伸」勸募啟動以及健保30偏鄉醫療影像巡展記者會,正式啟動今年度偏鄉醫療計畫,向社會各界募集1273萬元經費,持續深入部落、海岸與山區,將醫療送進最需要的地方。

2025年07月09日 13:08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頻聳肩發怪聲!中藥+針灸神助攻 11歲妥瑞氏童找回快樂童年

11歲的小六生張小弟弟,平日不時出現搖頭、點頭、聳肩等動作,甚至還會不自覺發出怪聲音,這些症狀不僅讓他在學校遭遇同儕嘲笑與排擠,也影響了他的學習表現與自信心。經精神科診斷為「妥瑞氏症」後,家長帶著他求助門諾醫院中醫科主任楊成湛醫師,透過中藥與針灸的調理治療,孩子的症狀有明顯改善,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與開朗笑容。

2025年07月09日 12:54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研究:右側躺促進大腦排毒 3特殊情況需另調整睡姿

根據多項研究觀察,側睡在多數情況下被認為是對健康最有益的睡姿。相較於仰睡可能造成打鼾、呼吸不順,或趴睡對頸椎的壓迫,側睡有助於維持呼吸道通暢、減輕脊椎壓力,進而提升睡眠品質。

2025年07月09日 12:4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