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淺淺 摘自《常春月刊》445期
每年到了流感旺季,口罩就是一般民眾自我保護的重要配備,今年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威脅,人人自危,口罩更成為全民基本配備,為了避免不肖業者哄抬價格,政府從一開始開放超商限購口罩方案,到後來的口罩實名制以維護民眾買口罩的權益,好不容易搶到口罩。不過每天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天,雖然是為了自我保護,但是,許多皮膚科醫師都發現,臨床門診因為戴口罩而戴到皮膚出狀況的患者明顯增加許多。
危肌1、毛孔堵塞長粉刺、冒痘子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最近部分就醫的患者其實都是同一種問題,就是長了所謂的「口罩痘」,特別會沿著口罩和皮膚接觸的地方長粉刺、痘痘,有些求診的民眾則是本來就屬於容易長痘痘的體質,在每天戴口罩的情況下,臉上的痘子更是越發嚴重。
黃毓惠分析,口罩痘的生成就是因為長時間讓臉部肌膚悶在口罩底下,在鼻子一呼一吸之下,口罩內密閉空間所形成溫暖的空氣,就像蒸鍋一樣不斷加溫,恐怕會增加皮脂腺油脂的分泌,進而造成堵塞毛孔而發炎生痘。
危肌2、刺激性皮膚炎、紅疹、長膿包
也有人因為皮膚長時間跟口罩產生的磨擦,造成刺激性皮膚炎,或是因為口罩悶著不透氣,而在臉上出現濕疹。有的人是長一塊一塊的紅疹,有的患者則是起小疹子,都嚴重影響美觀,有些患者還會感覺很癢、很乾,甚至出現脫皮有皮屑等現象。酒糟體質的患者更因此發作、惡化,結果出現皮膚泛紅、長出膿包等症狀。
危肌3、摩擦破皮、濕疹、對甲醛過敏
也有人因為掛在耳朵上的口罩鬆緊帶,或是口罩於鼻子上的金屬壓條過度摩擦刺激皮膚,出現皮膚敏感、疼痛、破皮、濕疹等現象,苦不堪言。有些屬於敏感肌膚的人,還可能對於口罩的不織布材質產生不適症狀,或是口罩的纖維材質較為粗糙,在口罩摺痕處或是邊緣與皮膚過度摩擦接觸,都會導致皮膚不舒服,再加上如果口罩裡頭含有甲醛成分的殘留、揮發,就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反應。
而且在新冠病毒持續加溫,口罩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很多人的口罩都會重覆使用,不過,口罩內一旦沾到口水、鼻涕等分泌物,產生臭味還算事小,口罩的防護能力可能降低,這些都是長時間戴口罩可能會引發的問題。
外用內服,治療雙管齊下
然而,在全球拚防堵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口罩戴一整天對許多國人來說,早就已是家常便飯,那麼一旦出現皮膚不適的症狀,該怎麼辦呢?
黃毓惠分析,目前對於治療不管是青春痘、還是口罩痘,在皮膚科已經有許多有效的治療藥物可以使用,有口服藥,也有擦在患部的外用藥品。
像是對付臉上的粉刺與痘痘,一般會使用A酸,有外用的也有口服的,這是皮膚科針對治痘最常使用的藥物。如果是毛囊有發炎,醫師也可能會開立口服抗生素來減少毛囊內細菌的數量,以降低其所造成的發炎現象,醫師也可能開立類固醇外用藥物,來治療像是刺激性皮膚炎、濕疹這類的症狀。
治療頑固的痘子,皮膚科醫師甚至會運用荷爾蒙調節藥物,來加以改善人體內雄性與雌性荷爾蒙之間的平衡;雄性荷爾蒙過多的患者,臉部肌膚比較容易出油,當然也就容易堵塞毛孔引發痘子。此外,皮膚科常見的治療方式還有果酸換膚,如果症狀嚴重的話,像是酒糟患者一旦長出膿包,還可以在經過醫師評估之後,進行外用或口服藥物治療。
維持乾爽,避免濃妝負擔
至於敏感肌膚的人,可以選擇比較適合自己膚質的材質,對於耳朵皮膚受到口罩鬆緊帶長期壓迫而疼痛的患者,不妨使用紗布墊在耳後再戴;對於金屬壓條不適的人,則可換戴立體剪裁式的口罩,免除金屬條的困擾。
不過治療之後最重要的,還是要避免長時間戴口罩的情況,黃毓惠建議酒糟肌或油性肌的民眾,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5°C, 中午的時候,記得到戶外人少空氣流通處,拿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並且拿吸油面紙將悶在口罩中皮膚上過多的油脂吸掉,以維持肌膚的乾爽。
此外,由於必須長時間戴口罩,建議盡量不要再上濃妝增加肌膚負擔,同理戴口罩前,也不要使用過度滋潤的保養品,即使要化妝,也建議不要使用遮瑕膏等厚重產品,讓肌膚儘量保持清爽。
至於有化妝的人,卸妝一定要卸乾淨,才不會堵塞毛孔又爆痘。當然一般人只要戴醫療口罩或布口罩就很夠用了,並不需要追求悶熱度爆表的N95口罩,否則恐怕更會致痘。
延伸閱讀:
痘痘貼用錯時機 你得當心抗痘不成反紅腫
中藥果菜汁搶救痘花臉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