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失眠、抽筋? 身體可能缺鎂



圖文/常春月刊445期
撰文/陳大樂

人體好比一個大型的生化工廠,裡頭大大小小的生化反應,必須仰賴身體儲存的各種原料才能運作,其中礦物質「鎂」,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人體超過300種以上的生化反應,都必須仰賴鎂元素,才能有效的運作,諸如肌肉與神經的運作、心臟跳動、放鬆壓力、一覺好眠、骨質發展正常等,都與鎂脫不了關係。

陳詩婷就分享一則臨床案例,一名年約40歲的女病人,在診間抱怨自己經常在睡夢中小腿抽筋醒來,原以為是鈣質攝取不夠引起,就拼命喝牛奶、吃鈣片,可是小腿抽筋狀況仍沒有緩解;抽血檢查之後,才驚覺原來是鎂元素缺乏所導致,經由飲食調整,小腿抽筋現象不藥而癒。

可見如果身體缺鎂,許多生化反應則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影響的層面從腦部、神經系統、心臟、骨骼、肌肉、能量轉化等都有可能。所以,若時常沒來由地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注意了,這正代表身體缺鎂的跡象。

缺鎂的5大警訊

症狀1:難以入睡

鎂對於放鬆大腦非常的重要,因為鎂具有調節神經細胞與肌肉收縮的功能,要知道疲勞的消除與精神的鎮定,都與腦中神經細胞的調節有關。因此,一旦缺乏鎂元素,大腦則難以下達放鬆的命令,所以,缺鎂的人,經常有難以入睡,無法放鬆的困擾。

身體鎂元素濃度不足時,神經細胞會變得很容易受到刺激,造成興奮、激動、敏感、神經質、難以放鬆等反應。長期刺激下,將會導致入睡困難,甚至惡化成失眠、焦慮、情緒躁動等症狀。

症狀2:容易抽筋

鎂與肌肉放鬆、收縮有關。事實上,人體任何部位出現緊張、痙攣或僵硬,都是缺乏鎂的徵兆,特別是經常半夜小腿抽筋的人,可能體內的鈣與鎂失衡導致。

症狀3:骨質密度變低

很多人以為骨質的合成,僅與鈣質、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相關,其實不然。假使飲食不均衡,鎂的濃度不夠,同樣會讓骨質密度不夠堅強。

陳詩婷說,鎂缺乏,通常鈣質與維生素D的利用也會不佳,導致低血鈣症,身體為了平衡血液中鈣的濃度,會促使副甲狀腺素分泌,提取骨頭裡的鈣元素,以提高血液中的鈣濃度,長期下來,就會使得骨質密度降低,增加骨鬆的風險。

症狀4:注意力難以集中

身體將吃進去的食物,轉變為能量利用及儲存,其中能量的來源(ATP),必須靠鎂離子結合在一起才能具有活性。換言之,鎂參與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肪與蛋白質)的代謝、合成與利用,因此,只要體內的鎂含量不足,身體就難以將吃進去的食物,進行能量的利用。另外,大腦正是身體消耗能量較多的部位,若經常鎂不足,很容易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容易疲勞等現象。

症狀5:難以放鬆

與失眠的道理一樣,因為鎂元素不足,身體將無法調節血清素和GABA等神經遞質,就會導致大腦無法放鬆。

什麼情況容易缺鎂?

讀者一定想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導致身體缺鎂?陳詩婷解釋,當你過度節食時、飲食精緻化(因為鎂經常存在綠色蔬菜中),或是長期腹瀉、消化道發炎等狀況,都會讓鎂吸收不良。另一方面,則是腎臟問題、糖尿病、使用利尿劑、酗酒等族群,也會加速鎂的排泄。

長期壓力大的人也容易缺鎂,這是因為壓力大時,腎上腺素會上升,會利用消耗血糖、加速心跳來面對壓力;其中,血糖轉換成能量的重要關鍵即是鎂,所以,長期處在壓力大的人,也容易缺鎂。

鎂元素4大功能

1.降低心血管疾病:鎂與鈣是肌肉收縮與放鬆的重要元素,只要身體內的鈣與鎂達到平衡,可以讓心臟血管的收縮與傳導趨於正常,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幫助血糖穩定:研究發現,鎂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防止餐後血糖波動過大。

3.幫助入睡:缺乏鎂,可能會使人的情緒趨於緊張,讓人不易入睡,引發失眠。適量攝取鎂可以緩和情緒、消除疲勞。也可以促使大腦釋放足夠的血清素和GABA,幫助入睡。

4.預防骨質疏鬆:鎂、鈣質與維生素D,是身體骨質礦化不可缺乏的營養素。也因此,預防骨質疏鬆,不能只補充鈣質,適當攝取鎂及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也是必要的。

富含鎂的4種天然食物

鎂元素一日的攝取量是多少?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男性每天是380毫克,女性為320毫克,懷孕婦女應增加30毫克,為350毫克;其中,深綠色蔬菜、全榖根莖類、堅果類的含鎂量最高。

◎深綠色蔬菜:葉綠素由鎂元素組成,所以,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鎂含量都很高,諸如菠菜、地瓜葉、青江菜、空心菜、大陸妹、花椰菜等綠色蔬菜,都可以適量攝取;另外,青菜在烹煮過程中,鎂會流失在湯汁裡,所以,不妨每天有一餐喝碗青菜湯,也能攝取到需要的鎂。

◎堅果:葵花子、芝麻、核桃、腰果、杏仁、南瓜子等,鎂含量也很高,每天建議吃一把。注意,一把是指以手用力抓取的量,過量會增加油脂及熱量的攝取。

◎豆類:黃豆、黑豆與毛豆,其鎂含量都很高。

◎全穀根莖類:如蕎麥、小米、黑麥、燕麥等,這些非精緻的全穀類,鎂含量也都頗高的。

不過,到底飲食要怎麼搭配,才能確保不缺鎂?陳詩婷分享,只要三餐的主食,有一餐以糙米或多穀飯替代精緻白米,三餐的蔬菜至少一半都是深綠色蔬菜,肚子餓可以吃把堅果,基本上身體不會缺鎂,這就是為什麼國健署一直呼籲民眾要天天五蔬果,多攝取深綠色蔬菜的原因之一。

蔬菜吃不夠?補充鎂營養品也可以

很多人擔心自己蔬菜吃得不夠多,飲食不夠均衡,是否要補充鎂營養品?陳詩婷說,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的鎂攝取量平均只有每日建議量的60~70%左右,主因可能與現代人普遍外食,青菜攝取量明顯不足有關。也因此,自覺深綠色蔬菜攝取量不夠多的人,搭配市售保健食品適量補充,也是可以的。

但要特別提醒,鎂與鈣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最佳的比例是鎂:鈣為1:2,此比例身體的利用率最好。另外,研究發現,由營養補充品中所攝取的鎂含量,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250毫克,如果補充過量的鎂,可能會造成腹瀉。

延伸閱讀:
吃對血壓自然降! 16種天然降壓食材隨時都能吃到
別怕頭痛來找碴 4大營養素,可緩解頭痛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她反覆陰道感染懷疑自己「不乾淨」!醫揭5大原因「非衛生問題」

一名30多歲女性,平時工作繁忙,但最大的困擾不是工作壓力,而是「反覆性的陰道感染」。每隔一兩個月就會因為搔癢、灼熱感、分泌物異常或異味而痛苦不堪,因為復發不斷,還讓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乾淨」,甚至影響到夫妻感情與自信心。醫師指出,反覆性陰道感染並不代表女性「不衛生」,主要有5類原因,沒有對症治療只會暫時性緩解。

2025年11月16日 20:30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4萬顆芬普尼蛋違規偷賣 石崇良:下周擴大後市場稽查

彰化芬普尼蛋爆發後,已經宣佈全面下架和禁止上架,但近期又爆出問題蛋仍持續流入市面。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請地方衛生局進行查明,蛋行若有違規也會依法裁處,另外,在後市場查驗部分,下禮拜開始就會擴大稽查,會持續到年底。

2025年11月16日 16:33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 整合健康促進、保護等業務

總統賴清德今宣布衛福部未來將成立「兒童專責單位」來照顧兒童。對此,衛福部部長石崇良表示,已經向行政院提出,未來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發展署」,整合兒童健康促進、預防保健和保護等業務。

2025年11月16日 16:07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台灣壓力指數全球第二 醫示警「長期緊繃會害命」:恐爆血管

接下來即將進入冬季,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醫師提醒,情緒緊繃、焦慮與長期睡眠不足,都會造成血壓波動與自律神經失衡,許多人在工作壓力下出現胸悶、心悸,卻自以為只是疲勞,但這可能是血管過度收縮或血壓上升的警訊。

2025年11月16日 14:52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心悸手抖、暴瘦卻吃不停 醫揭「甲狀腺亢進」8警訊:嚴重恐休克

「甲狀腺」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醫師指出,當它分泌過多荷爾蒙時,身體的代謝速度就會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甲狀腺亢進症」。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2025年11月16日 10:49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非籠飼蛋」比較健康?10大雞蛋迷思一次破解!

彰化文雅畜牧場雞蛋檢出芬普尼,引發社會對「雞蛋來源安全」及「籠飼與人道飼養」的廣泛討論。然而,網路流傳的部分說法將飼養方式與安全風險混為一談,甚至誤解籠飼制度是污染根源。事實上,雞蛋的安全與動物福利,取決於管理制度與環境控制,而非單一飼養形式。《食力》採訪畜產專家,以下整理10項常見迷思,釐清事實真相。

2025年11月15日 22:37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台灣兒癌痊癒者「14%出現慢性健康問題」需治療 第2次癌症最棘手

兒童癌症相較於成人癌症治癒率更高,但是痊癒後的慢性健康問題不容小覷。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血液腫瘤科醫師顏秀如團隊建立全國首個兒童癌症長期追蹤系統,分析4年追蹤結果,中位年齡17.9歲的兒癌痊癒者,平均每人有4.2項慢性健康問題,其中約14%需醫療介入,其中又以發生第二次腫瘤最為棘手,疾呼個案應該維持定期追蹤,及早發現治療。

2025年11月15日 21:31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這樣放」恐變一級致癌物!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2025年11月15日 19:0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