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混酒」容易醉?是真有其事還是其實你喝太多?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混酒容易醉?(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黃欣培

「混酒容易醉」,你是不是常常在酒席上聽到這個觀念?為什麼大家都會認為「混酒」相較於從頭到尾只喝同一種酒來得容易醉?又真的是因為交互喝了不一樣的酒才醉得那麼快嗎?

不管什麼酒,讓你醉的就是「酒精」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不管你今天喝的是什麼酒,例如:啤酒、高粱酒、紅酒、威士忌、伏特加...,會讓你醉的有效成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酒精(乙醇)」。當你喝酒時,酒精透過胃以及小腸進入血液中,再經由血液運送到肝臟中處理。但肝臟一次只能處理有限的酒精,所以殘留在血液中過量的酒精,並隨著血液運送至各個器官中。而無論你喝什麼酒,酒精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酒醉主要是跟酒精的「攝取量」有關

無論是什麼酒種,都是倚靠酒精讓人醉,所以其實酒醉主要是跟酒精的「攝取量」有關。舉例來說,若你的酒量是喝了一杯100毫升、酒精濃度58%的高粱酒也不會醉的程度,這時你的體內是攝取了58毫升的酒精;另外若你今天是改喝一瓶330毫升、酒精濃度5%的啤酒,喝一瓶只會攝取到16.5毫升的酒精,因此推算下來你喝了3.5瓶的啤酒也不會醉,因為這跟你喝100毫升的高粱酒所攝取到的酒精含量是一樣的。

認為「混酒」容易醉的原因究竟是...?

就算你混酒來喝或是只喝單一一種酒也好,只要你喝下肚的酒精總量是一樣的,其實就不能說是因為混酒讓你比較容易醉。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同的酒混著喝真的有讓人更容易醉的感覺?

主要有兩個原因所致:

1、難以掌握吸收多少酒精:若你原本就知道自己對於酒精的接受度是多少,例如:喝5瓶啤酒就會醉,但若在酒席間同時喝了其他不同酒精濃度的酒,這可能會使你難以掌握自己喝了多少的酒。

2、不知不覺喝下肚:酒吧的調酒師會利用各種不同的酒再加上果汁、糖漿等副材料來調出一杯杯順口、好喝的調酒,讓你好像在喝飲料一樣,也讓你忘卻了這些調酒的本質幾乎都是高濃度的蒸餾酒,喝得快又多的同時,當然就會更容易醉啦!

因此若再聽到有人跟你說「混酒容易醉」,你就可以跟他糾正其實是「酒精攝取量」的緣故啦!若真的不想那麼快就醉倒,就試著喝慢一點、抑或是喝酒前吃點東西墊墊胃,減緩酒精的吸收效率吧!甚至最終極的做法就是,少喝點酒!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喝完酒隔天怎麼更痛苦了?酒後焦慮的真相!
貪杯之後該怎麼解酒?科學解酒7式報你知!
把酒狂歡時該吃什麼 才不會有痛苦的宿醉?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不要輕忽小痛!疼痛科權威孫維仁推「無痛老化」 倡太極拳養生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28日)舉辦健康講座,主題為「破解常見痠痛困擾」,邀請疼痛醫學權威、台大醫學院麻醉科名譽教授孫維仁醫師擔任主講人,他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身上的各種痛,別覺得小痛就不當一回事,並應透過營養補充、太極拳等方式好好養生,才能「無痛老化」。

2025年08月28日 19:59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八仙塵爆助傷患止痛「無人成癮」 孫維仁:治病也要治痛

今年是八仙塵暴10周年,那場災難造成近500名年輕人燒燙傷,重傷患者換藥過程宛如酷刑,而孫維仁醫師身為台灣麻醉醫學專家,當時力倡「止痛等於生命支持」,推動急診開放嗎啡不限量,結果成功協助大量傷患獲得充分鎮痛,且無人因此成癮,他的努力不僅實際造福民眾,也締造台灣醫療重要突破。

2025年08月29日 10:04

腳踝腫脹竟是「2大致命病」前兆 醫示警:快就醫檢查

腳踝腫脹竟是「2大致命病」前兆 醫示警:快就醫檢查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在炎熱天氣或走路久了之後,腳踝突然腫了起來?雖然多數人可能認為這只是身體對高溫的自然反應,但根據英國每日鏡報近日報導,這種「不舒服的腳踝腫脹感」有時卻可能是脂肪肝與心臟衰竭發出的早期警訊。

2025年08月31日 20:33

台灣人每天吃!「這款調味品」超傷血管 害心梗、中風、罹癌

台灣人每天吃!「這款調味品」超傷血管 害心梗、中風、罹癌

在日常餐桌上,醬油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調味靈魂,它可以讓清淡的食材瞬間升級成「下飯神器」,更是中餐烹飪中不可取代的存在。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露,看似無害的幾滴「提味小幫手」,其實可能暗藏著對血管的慢性威脅,尤其醬油經高溫烹調,會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因此,建議民眾應該在炒菜後再放醬油,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

2025年08月31日 17:05

9成胃癌患者染「幽門桿菌」!醫示警7大高風險族群

9成胃癌患者染「幽門桿菌」!醫示警7大高風險族群

許多民眾對胃部不適早已習以為常,如脹氣、反胃、胃酸逆流、食慾不振等,但醫師提醒,這些症狀背後,可能潛藏會致癌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研究顯示,有9成胃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驗得出此細菌,建議7大族群要及早篩檢。

2025年08月31日 16:32

接吻有助心血管健康 研究曝每月「7次以上」能降血脂

接吻有助心血管健康 研究曝每月「7次以上」能降血脂

「親吻」竟然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有研究顯示,每月親吻 7 次以上的人,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較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較高,間接有助於心血管與代謝健康。不過醫師提醒,這項效應的關鍵在於「降低壓力」,若平時飲食高油高糖、作息紊亂或體重過重,就算增加親吻頻率,健康狀況只會持續惡化。

2025年08月31日 14:48

跟酒駕一樣危險!藥師示警9類「藥駕」藥物:反應速度會變慢

跟酒駕一樣危險!藥師示警9類「藥駕」藥物:反應速度會變慢

「藥駕」不輸酒駕!服用某些藥物後再開車,可能反應速度變慢或出現疲勞、暈眩、專注力與判斷力。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郭奕宏列出「9類藥物」使用後,就跟「酒駕」一樣危險,其中也包括眼科散瞳劑眼藥水。

2025年08月31日 12:17

卸任前最後一天上班 邱泰源:離開不會不捨

卸任前最後一天上班 邱泰源:離開不會不捨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31)日是最後一天上班,今上午出席活動受訪時被問及心情,他表示,「非常快樂的過每一天」,這兩天衛福部會辦歡送會,大家都是平常心,未來無論在哪個位置,都會盡力幫國家做事。至於離開是否會不捨,他則直言「一點也不會。」

2025年08月31日 10:26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她雙眼乾澀每天用人工淚液難緩解 針灸3個月改善逾5成

64歲李女士,長期受到雙眼乾澀與久視疲勞困擾,尤其在閱讀時症狀加劇,儘管每日使用人工淚液4次,仍難以緩解不適,尋求中醫治療協助,在接受針灸3個月後,眼部乾澀與疲勞改善超過5成;持續治療至第4個月已無需依賴人工淚液,眼睛舒適度大幅提升。

2025年08月31日 09:14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吃甜點有苦味 他一查癌症末期了!醫示警兩大症狀:初期不明顯

一位71歲的老翁因長時間食慾不振與全身搔癢,並且經常感覺到甜點有苦味,直到就醫後才得知自己已罹患肝癌末期。這名老翁的案例引起醫界關注,醫師錢政弘提醒民眾,肝臟疾病初期可能會出現不明的症狀,包括味覺改變、皮膚異常等,應儘早進行檢查。

2025年08月30日 23:39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