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害你變胖心情差? 吃6食物控制熱量還能舒緩情緒



圖文/常春月刊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提出警告,「肥胖」恐為感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雖目前還沒有正確的資訊確認肥胖使否與新型冠狀病毒變化有關,但以現有確診個案觀察有這樣的現象。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確診個案第108案,是一名40多歲奧捷旅遊團的領隊,體重達上百公斤,加上其他2名同團已確診且需使用呼吸器的重症病患,皆為體重偏重。

根據英國媒體《Food Navigator》報導,英國保健署(NHS)的統計顯示,截至3/19的196名確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中,有56例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5~39.9、58例BMI指數為30~39.9、13例BMI指數為40以上,佔所有重症患者的64%。

以世界衛生組織用BMI數值定義肥胖程度,BMI數值超過24就已是過重;再對照看英國確診統計數據,共有127例重症確診個案皆超過BMI指數24,又再顯示「肥胖」恐是染疫且導致重症的危險因素。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確診人數也持續攀升。為了防疫已有部份企業已開始採取在家工作或分流上班等;生活中除加強個人防疫動作之外,也不少婚禮、節慶活動、連假出遊接連面臨取消,再加上防疫物資的搶購壓力,難免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不安。

此外,為減少群聚,不少人周末假日宅在家追劇配零食變成沙發馬鈴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教您在防疫期間不妨採用以下食物,可幫助您舒緩焦慮心情還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

1、毛豆:

最常被來當下酒菜的冷凍毛豆仁100g熱量僅135大卡,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及膳食纖維,還含有色胺酸元素,可輔助生成安定神經的GABA神經傳導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對腦部有安定的作用,進而促進放鬆及消除緊張。

若把毛豆仁拿來當零食吃的話,建議50公克為一日的份量,取代部分蛋白質來源的攝取。

2、深綠色蔬菜:

如菠菜、芥菜、韭菜等。富含膳食纖維外,還含有維生素 B 群可安定神經,幫助安眠、減緩壓力、撫平情緒。

3、香蕉:

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也含有色胺酸及維生素B6也可幫助放鬆神經。不過,香蕉屬於「中升糖指數」水果,隨著香蕉熟度越高(香蕉表皮出現大片黑色斑點),升糖指數會上升,高升糖指數食物含有大量快速釋放型碳水化合物,會造成血糖上升,刺激胰島細胞大量分泌胰島素,接著血糖又突然下降,便又容易感覺到飢餓。

因此,若想減重,建議不要選擇熟透的香蕉,且須注意水果分量的控制,即一天的份量建議吃2根小香蕉即可,當點心分餐次食用。

4、奇異果:

100g的奇異果熱量約56大卡,還含有大量維生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等營養素,可幫助腸胃蠕動、安定神經。
而維生素C、E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還可幫助肌膚修復,可解決減重時因缺乏部分營養所導致的肌膚問題。

5、黑巧克力:

建議可挑選70%~90%的「無糖」黑巧克力,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活化腦部細胞;另含豐富的鎂、鉀、維生素及C及可可鹼,都有不錯安定神經的效果,其中可可鹼可使人情緒興奮、抗抑鬱的作用。

6、燕麥:

含有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是白米的膳食纖維12~15倍,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燕麥的麩醯胺酸可合成GABA使腦部放鬆。

燕麥纖維會吸收水分在腸胃裡膨漲,增加飽足感及延長胃排空的時間,但值得注意,燕麥的熱量並不低,100g的即食燕麥片熱量為406大卡,若想吃燕麥減肥記得要挑選無糖及注意吃的份量,可用燕麥粥兩碗來取代一碗白米飯。

延伸閱讀:
心情差靠吃發洩? 常吃3種食物反倒更憂鬱
一點小事就暴怒? 可能跟2種原因有關係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