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衣物收納惹過敏 學會2招輕鬆應付



圖文/常春月刊

隨著氣溫逐漸回暖,不少家庭紛紛開始收納冬衣、冬被,但對本身有過敏體質者而言,恐怕又得面臨整天眼睛紅癢、黑眼圈、狂打噴嚏以及鼻塞、流鼻水的惡夢。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哲綸指出,氣溫逐漸進入春夏時節暖熱之際,門診陸續出現不少對室塵螨過敏的患者,由於塵蟎無法以肉眼看見,必須在顯微鏡下觀察,所以被稱為看不見的敵人,而塵蟎喜歡生存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例如寢具、軟墊及地毯都是塵蟎的溫床,無論是成年人或者兒童幾乎都防不勝防。

然而,本身有對塵蟎過敏體質者,一旦接觸到塵蟎糞便或腐爛屍體,會造成鼻腔黏膜過敏性發炎,初期症狀是出現鼻子癢、打噴嚏與流鼻水,若沒有適當處理,反覆的發炎會使得上呼吸道黏膜組織腫脹及增生,因而導致慢性咽喉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導致嚴重鼻塞、甚至氣喘等;而若兒童時期鼻塞問題未治療,更有可能會因長期張口呼吸致使臉型發育異常、牙齒咬合不正等後遺症。

許哲綸表示,一般可透過抽血檢查本身是否有對室塵螨過敏的體質,如出現上述的描述症狀,就應該立刻尋求醫師協助治療,必要時,可以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甚至下鼻甲肥大矯正手術等治標方式,解決急性的不舒適感。
另外,若使用一般常用藥物仍無法有效緩解患者的塵蟎過敏症狀,也可考慮口服用減敏舌下錠,藉此提高身體對室塵蟎過敏的耐受性,提升免疫系統對室塵螨的對抗,治療所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但因需每天服用,且整體服藥時間需1-3年,治療的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許哲綸強調,防治塵蟎最有效的不二法門還是環境治理,保持居家環境的乾燥及乾淨,才是防治塵蟎的黃金法則,尤其寢具如座罩、枕套、毛毯、床墊套等應常清洗,並建議用55-65℃的熱水清洗,可殺死塵蟎和清除塵蟎過敏原;此外,由於竉物狗、貓、兔、鼠、鳥等身上的皮屑也是塵蟎的食物來源,家中有易過敏的人,也不適合在室內飼養竉物,才能揮別惱人的過敏之苦。

延伸閱讀:
擊退塵螨勤換床單還不夠 50℃高溫才能殺光光
仰賴掃地機器人清潔? 「這步驟」恐讓氣喘、過敏風險增5倍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男赴日旅遊「突尿不出來」攝護腺腫成4倍 竟是感冒藥惹禍

一名65歲男性赴日旅遊期間感染流感,行前往藥妝店購買成藥服用後,隔日竟完全無法排尿,被導遊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插尿管處置,返台檢查發現攝護腺體積已是一般正常尺寸的4倍,且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但長期未穩定服藥,此次因服用含有第一代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導致膀胱收縮功能受抑制,因此引發急性尿滯留。

2025年11月20日 14:36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衛福部推「受訓完整才能做醫美」 估600人執業遇挑戰

醫美執業資格問題最近備受關注,對此,衛福部今強調,醫美並非零風險,且多數接受醫美的民眾身體狀況良好,一旦醫師訓練不足造成傷害,更顯對民眾影響深遠,因此修法朝「完成PGY(不分科)訓練得執行醫美」的方向走;據統計,目前約有600名醫師未完成PGY,政策目標將「直美」現象導回正軌。

2025年11月20日 14:12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6連霸背後秘辛!長庚推「運動員健康手冊」防傷害

景美女中拔河隊在世界運動會六連霸,背後其實有長庚運動醫學團隊長達12年來的專業照護支持。有鑒於基層學校拔河隊缺乏運動防護的知識及資源,長庚特別集結醫師、運動防護師、營養師等跨領域醫療團隊發表《拔河運動員健康手冊》。副院長蔡文鐘指出,手冊從熱身、恢復、營養到用藥與心理,將醫療端的專業轉成運動現場能立即使用的語言與建議,「我們不只治療傷害,更希望傷害不要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3:54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男慢性痛找無原因 醫揭「傷害可塑性疼痛」特徵:神經過度反應

45歲韓先生多年苦於肩頸痛、偏頭痛,數度就醫仍查無原因,還被懷疑是「太敏感」,直到在大醫院接受完整評估,才確診是近年疼痛醫學領域新增的「傷害可塑性疼痛」,屬於沒有明顯組織損傷卻長期疼痛的特殊類型;醫師說,若長期反覆疼痛,或疼痛程度與檢查結果不符,別靠意志力硬撐,應尋求專業診斷。

2025年11月20日 12:41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台灣生殖醫學終結罕病遺傳 「龍蝦爪畸形」父喜獲健康女兒

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的先天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外指或「龍蝦爪樣畸形」,新生兒的手可能僅有三根手指。李先生為此從美國到台灣尋求「生殖醫學」,順利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創下全球罕見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

2025年11月20日 12:38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主管私用技工當廚娘 疾管署重啟調查:1週內開考績會

疾病管制署遭爆東區管制中心簡姓主任長期讓特定女技工每天替他備妥早午餐,基層員工看不慣其公器私用,7月初二度向政風室檢舉,最後僅以告誡了事。疾病管制署今(20)日回應,因本案對於防疫團隊指揮運作、基層同仁士氣仍恐有深遠影響,疾管署長羅一鈞重新檢視本案後,已指示再次進行調查並於一週內召開考績委員會審議。

2025年11月20日 12:27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改善腸道菌相可降低洗腎風險 專家:補充益生菌延緩惡化

腸道健康和腦部功能息息相關,國外醫界並揭示「腸腦軸」的連通路徑,如今台灣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亦有「腸腎軸」機制,也就是腸道菌與腎臟病之間同樣具有關鍵連結,若能及早調整飲食、補充益生菌,可望降低未來發展至洗腎的風險,對國人健康影響深遠。

2025年11月20日 10:56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喝到記憶受損!52歲老闆狂應酬、靠酒助眠 患「酒精性失智症」

一名52歲生意人林老闆(化名)應酬頻繁,長年下來一天常常喝掉十多罐啤酒或是半瓶威士忌,甚至習慣靠酒助眠,漸漸出現記憶力明顯缺損,工作上判斷不再精準,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提醒,已有醫學研究明確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

2025年11月20日 10: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