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超傷腦 日常多做3件事修復大腦



圖、文/常春月刊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發布居家令,民眾宅在家卻也展現了多種創意活動,網路上瘋傳不同國家民眾居家創意影片,例如陽台音樂會、兩棟頂樓互打網球、舞蹈接龍、變裝秀等。如果你經常宅在家,不妨仿效,嘗試多種活動,可保持大腦敏銳度!

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指出,參加各種不同活動的人與沒有參加活動者相比,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

該研究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34~84歲成年人共732名,研究者連續八天詢問受訪者是否參與以下任何一種活動,包括花時間和孩子相處、從事有酬勞的工作、休閒活動、雜務、正式的志願服務、運動及提供給他人非正式的幫助,並為受訪者在活動的多樣性及持續性上評分,十年後再次詢問相同問題;研究前後也以「簡要成人認知測試」評估參與者的認知功能。

結果發現,從事最多種活動者其認知功能得分最高,研究期間增加最多種類型活動者,認知得分高於維持或減少活動類型的人;且所有年齡層中均表現出多樣化活動與更好的認知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臺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明,近年的研究,多半支持活動要多元化安排,每種不同的內容或活動,可幫助刺激運用到不同的腦功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表示,無論因為什麼原因比以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建議可從以下3點著手:

第一、檢視可應用的空間
第二、想想要做什麼活動
第三、和誰一起做,並依空間不同做不同的活動安排。

此外,葉雅馨建議,不只自己單獨做,開啟視訊選擇與你熟悉或想要見面的朋友,也鼓勵對方和自己做運動;做簡單的料理,也是很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
坐愈久愈容易不開心! 改變5個生活小養成習慣「站起來」
久坐害你變胖心情差? 改吃6食物控制熱量還能舒緩情緒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北捷《閃電CPR挑戰》等車時刻學急救 6小時7236人響應破紀錄

北捷《閃電CPR挑戰》等車時刻學急救 6小時7236人響應破紀錄

上週六(9/13)不少人在台北捷運遇到CPR活動,其實那是第三屆《閃電CPR挑戰》,在台北捷運7大車站設置9個站點,包含CPR按壓挑戰與AED體驗操作,短短6小時吸引高達7,236名旅客參與,創下台灣急救推廣新紀錄;且因為面對捷運站的多元旅客,成功觸及許多過去在教育系統中被忽略的長者與身障朋友,也盼打造更全面公民急救網。

2025年09月16日 11:28

揪出退化警訊!ICOPE檢測揭開潛藏危機 醫:早治療很安心

揪出退化警訊!ICOPE檢測揭開潛藏危機 醫:早治療很安心

台灣已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健康成了全民最關注的議題。門諾醫院去年在花蓮市、吉安鄉推動 ICOPE(整合性照護長者功能評估),結果發現,不少長者在「行動力」與「聽力」方面已有退化警訊。門諾醫院提醒,定期做功能檢測,不僅能揪出隱形危機,更是守住自主生活品質的關鍵。

2025年09月16日 11:19

「台灣美耐皿」餐具出包 日本鮮蜜瓜檢出禁用農藥

「台灣美耐皿」餐具出包 日本鮮蜜瓜檢出禁用農藥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有1批從日本北海道進口的鮮密瓜檢出農藥殘留違規,總計24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另還有1批「台灣美耐皿」的餐具溶出試驗不符規定,總計68.4公斤需全數退運或銷毀。

2025年09月16日 11:01

研究揭「瘦瘦針」可降罹症癌風險17% 醫:對卵巢癌最顯著

研究揭「瘦瘦針」可降罹症癌風險17% 醫:對卵巢癌最顯著

該如何健康瘦身,一直備受民眾關注,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提到,台灣每3名成年人有1人過重或肥胖,且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高度相關,而根據最新研究,俗稱「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可使肥胖、過重成人的癌症風險下降17%,卵巢癌降幅更可達47%。

2025年09月16日 09:29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兒忘記沖馬桶!媽一看嚇壞 1家3口都確診罕見遺傳病

大陸浙江一戶人家小孩小勇(化名)因為忘記沖馬桶,媽媽一看發現不對勁,這一留心,小勇被診斷出尿毒症,結果一家三口都得了罕見遺傳病,而他和哥哥都接受腎移植手術,媽媽還在洗腎中。

2025年09月16日 01:27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青少年陷「隱藏營養危機」 營養師:一顆蛋就能翻轉健康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明明吃得不少,卻經常疲倦、不專心。營養師在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提醒,這恐怕不是偷懶,而是青少年正陷入「隱藏營養危機」,最新數據顯示,超過六成14至17歲青少年缺乏鈣、膽鹼、鎂、維生素D與E,嚴重影響骨骼發育、免疫力與專注力。

2025年09月15日 17:43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近視雷射後還會再近視嗎?醫點出4大影響因素 25歲以下族群風險較高

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許多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再度近視?」對此,眼科粘靖旻院長詳細分析這個大家最關心的術後問題,讓準備手術或已完成手術的人都能安心!

2025年09月15日 17:00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情緒異常是警訊!醫曝行為會發出訊號 專業心理治療是王道

孩子是父母最在意的寶貝,除了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也同樣需要關心。如果孩子經常感到沮喪、學習困難,或特別衝動,這些都可能是提醒我們的訊號。及早理解與陪伴,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合適的支持。

2025年09月15日 15:2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