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每日健康
思覺失調症常因社會上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常會無意間在患者身上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在無形間增加了患者的壓力;另一方面患者用藥期間,在傳統的藥物治療上也常可能出現流口水等一般觀感較差的情況,總總情況都使得患者生活在陰影當中,不利於心理健康及康復。
思覺失調症如同糖尿病,不會有人喜歡被貼標籤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刻板印象加上社會新聞的報導,常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被貼上標籤,甚至患者會有不必要的自卑感、自責、怕就醫或吃藥會被人知道等負面情緒,因而延誤就醫,不論是何者,都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更對社會和諧沒有絲毫幫助。
林建亨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其實和一般人並無特別的差異,它就像一般人得到糖尿病一樣,是一種內分泌失常所引起影響健康的疾病,這樣的狀況也相當常見,大約100人當中就有1人會有,若因生病而莫名被貼上標籤,這不論是何種疾病的患者都會有不滿的情緒出現,如同新冠肺炎期間咳嗽就引來側目或閃避一樣。而會有暴力傾向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也像一般人一樣有好有壞,因此不能因為患者身上有精神方面疾病而以偏概全。不論是病患或一般人,都應該要有正確、健康的心態來面對此事,互相包容及關懷,並鼓勵盡早就醫檢查,如同糖尿病一般早期治療效果更佳,如此更有利社會和諧。
思覺失調症藥物,免擔心用藥後行為反常
在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方面,過去會有技術上的侷限,以往患者也會擔心沒吃藥還好,一吃藥反而出現如流口水等情況,反而引來側目。對此林建亨醫師表示,不單是思覺失調症的藥物,精神疾病藥物在醫學的進步的情況下,已經有了亮眼的精進,且也是將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新一代的思覺失調症藥物,已經達到了用藥者和一般人並無差異,就連醫師請實習生分辨用藥者與一般人也分辨不出來,大幅降低了用藥者的壓力,且能改善患者幻聽、幻覺等症狀,恢復和健康者無異的正常生活、婚姻生活等,甚至女性患者在懷孕期間,在與醫師良好的溝通情況下,持續用藥也不會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因此思覺失調症用藥,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良好的用藥習慣,以維持藥物的效果,應避免負面情緒、自卑感等原因延誤或擅自停藥。
避免忘記、沿誤用藥,患者、親友、醫生一同努力
有別於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可以自行作相關測量及監控,思覺失調症屬於腦部疾病,患者在用藥期間較為不利的情況,常常會出現遺忘或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定期用藥的情況,如此便有可能出現用藥不穩定的情況。對此林建亨醫師表示,這確實會是現階段患者、親友、醫師等都需要更加努力的重點之一。
林建亨醫師建議,患者平常可以用藥合、鬧鐘、手機APP等方式提醒自己定時用藥,親友也可以適當的友善提醒患者用藥,而若居家治療的患者或親友如遇不便前往醫療院所領藥,也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請專業醫療團隊到府給藥,或定期的針劑治療等幫助。針劑治療主要以強效藥劑為主,目的在於補足前述所提到的居家治療不足之處,降低患者用藥的困難,現已有可以固定1~3個月施打一次即可,國外也正往半年師打一次、或甚至像流感疫苗一樣患者施打一次即可的方向進行研究,盼能為患者帶來更好更完善的治療協助。而現在強效藥劑在國內也有健保給付,透過醫師對患者的嚴重程度、體質影響等評估後進行提供,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更是一大福音。
思覺失調症中斷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林建亨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治療方針,除了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千萬不能中斷治療和用藥,中斷治療、用藥再重新開始,其效果會大打折扣。
例如像是許多患者經過治療後恢復原本正常的生活後,會覺得一直吃藥很麻煩,或怕被投以異樣的眼光進而自行停藥,一開始常會覺得不吃藥也沒甚麼大不了的,一切正常,但日子久了病情就開始起伏了。林建亨醫師表示,一開始自己停藥會一切看似正常,是因為先前的藥物還在血液中運作,但當藥物在身體中逐漸退去,自然就又會讓病情有所起伏,甚至比之前還要來得嚴重。據統計,一旦因此復發後,原本的藥量是不足以控制當下病情的,往往可能需要開到兩倍的藥物才得以控制,且容易使得腦部受損,記憶力、專注力等都可能大幅下降。因此醫師強調千萬不能自行中斷治療或停藥。
思覺失調症好轉,腦功能不如以往怎麼辦?
林建亨醫師也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雖然即便在經過治療之後,思考、反應等能力常見都會不如以往,但在治療的重點上除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復健治療。
雖然患者在康復後,腦部功能往往差強人意,但只要經過積極的訓練還是可以回到生病前的水準。醫師就分享診間的案例,一位拳擊手在初期就發現到自己不對勁前往就醫,在經過穩定的治療及藥物治療後恢復了健康,但反應能力卻不如以往,但他不因此喪志,還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後來也恢復了原本的水準,甚至還拿到了教練資格。因此醫師建議,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經過穩定的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後,也要持續的保持良好的復健治療,如此對於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會更佳有利。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