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思覺失調症如何安心用藥 醫指3大重點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思覺失調症常因社會上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常會無意間在患者身上貼上「社會問題」的標籤,在無形間增加了患者的壓力;另一方面患者用藥期間,在傳統的藥物治療上也常可能出現流口水等一般觀感較差的情況,總總情況都使得患者生活在陰影當中,不利於心理健康及康復。

思覺失調症如同糖尿病,不會有人喜歡被貼標籤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建亨醫師,在健康醫療直播節目【直播會客室】中表示,刻板印象加上社會新聞的報導,常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被貼上標籤,甚至患者會有不必要的自卑感、自責、怕就醫或吃藥會被人知道等負面情緒,因而延誤就醫,不論是何者,都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更對社會和諧沒有絲毫幫助。

林建亨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其實和一般人並無特別的差異,它就像一般人得到糖尿病一樣,是一種內分泌失常所引起影響健康的疾病,這樣的狀況也相當常見,大約100人當中就有1人會有,若因生病而莫名被貼上標籤,這不論是何種疾病的患者都會有不滿的情緒出現,如同新冠肺炎期間咳嗽就引來側目或閃避一樣。而會有暴力傾向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也像一般人一樣有好有壞,因此不能因為患者身上有精神方面疾病而以偏概全。不論是病患或一般人,都應該要有正確、健康的心態來面對此事,互相包容及關懷,並鼓勵盡早就醫檢查,如同糖尿病一般早期治療效果更佳,如此更有利社會和諧。

思覺失調症藥物,免擔心用藥後行為反常

在思覺失調症藥物治療方面,過去會有技術上的侷限,以往患者也會擔心沒吃藥還好,一吃藥反而出現如流口水等情況,反而引來側目。對此林建亨醫師表示,不單是思覺失調症的藥物,精神疾病藥物在醫學的進步的情況下,已經有了亮眼的精進,且也是將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新一代的思覺失調症藥物,已經達到了用藥者和一般人並無差異,就連醫師請實習生分辨用藥者與一般人也分辨不出來,大幅降低了用藥者的壓力,且能改善患者幻聽、幻覺等症狀,恢復和健康者無異的正常生活、婚姻生活等,甚至女性患者在懷孕期間,在與醫師良好的溝通情況下,持續用藥也不會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因此思覺失調症用藥,最重要的是如何維持良好的用藥習慣,以維持藥物的效果,應避免負面情緒、自卑感等原因延誤或擅自停藥。

避免忘記、沿誤用藥,患者、親友、醫生一同努力

有別於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可以自行作相關測量及監控,思覺失調症屬於腦部疾病,患者在用藥期間較為不利的情況,常常會出現遺忘或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定期用藥的情況,如此便有可能出現用藥不穩定的情況。對此林建亨醫師表示,這確實會是現階段患者、親友、醫師等都需要更加努力的重點之一。

林建亨醫師建議,患者平常可以用藥合、鬧鐘、手機APP等方式提醒自己定時用藥,親友也可以適當的友善提醒患者用藥,而若居家治療的患者或親友如遇不便前往醫療院所領藥,也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請專業醫療團隊到府給藥,或定期的針劑治療等幫助。針劑治療主要以強效藥劑為主,目的在於補足前述所提到的居家治療不足之處,降低患者用藥的困難,現已有可以固定1~3個月施打一次即可,國外也正往半年師打一次、或甚至像流感疫苗一樣患者施打一次即可的方向進行研究,盼能為患者帶來更好更完善的治療協助。而現在強效藥劑在國內也有健保給付,透過醫師對患者的嚴重程度、體質影響等評估後進行提供,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更是一大福音。

思覺失調症中斷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林建亨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治療方針,除了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千萬不能中斷治療和用藥,中斷治療、用藥再重新開始,其效果會大打折扣。

例如像是許多患者經過治療後恢復原本正常的生活後,會覺得一直吃藥很麻煩,或怕被投以異樣的眼光進而自行停藥,一開始常會覺得不吃藥也沒甚麼大不了的,一切正常,但日子久了病情就開始起伏了。林建亨醫師表示,一開始自己停藥會一切看似正常,是因為先前的藥物還在血液中運作,但當藥物在身體中逐漸退去,自然就又會讓病情有所起伏,甚至比之前還要來得嚴重。據統計,一旦因此復發後,原本的藥量是不足以控制當下病情的,往往可能需要開到兩倍的藥物才得以控制,且容易使得腦部受損,記憶力、專注力等都可能大幅下降。因此醫師強調千萬不能自行中斷治療或停藥。

思覺失調症好轉,腦功能不如以往怎麼辦?

林建亨醫師也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雖然即便在經過治療之後,思考、反應等能力常見都會不如以往,但在治療的重點上除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復健治療。

雖然患者在康復後,腦部功能往往差強人意,但只要經過積極的訓練還是可以回到生病前的水準。醫師就分享診間的案例,一位拳擊手在初期就發現到自己不對勁前往就醫,在經過穩定的治療及藥物治療後恢復了健康,但反應能力卻不如以往,但他不因此喪志,還是每天不斷的練習,後來也恢復了原本的水準,甚至還拿到了教練資格。因此醫師建議,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經過穩定的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後,也要持續的保持良好的復健治療,如此對於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會更佳有利。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臉紅非好事!近半台灣人有酒精不耐症基因 罹癌風險飆70倍

喝酒會臉紅絕對不是好事!今天(5/9)是台灣無酒日,專家指出,飲酒與七個癌症有顯著相關,根據台大研究顯示,如果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飲酒後罹癌風險會飆升70倍。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的人比例高達49%,幾乎是半數國人都有這樣的風險,除了民眾應該注意酒精無安全劑量,專家也呼籲,應將酒精不耐症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

2025年05月09日 17:02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專訪/陳亮恭推5項防老措施 關渡居民失能風險3年降低3%

台灣面臨高齡化浪潮,健康老化成為重大課題。國內高齡醫學重要推手、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分享自己投入高齡醫學領域其實有點「陰錯陽差」,不過從研究、驗證效果,現在已經來到「真正改變社會」的階段。他在關渡地區進行社會導入性實驗,把預防身心功能下降的5項措施推廣到社區之中讓民眾參與,三年下來,當地居民失能失智風險下降3%,確實看到成效。

2025年05月07日 17:24

酒精列一級致癌物!49%台人「喝酒會臉紅」全球最高 小酌也有害

酒精列一級致癌物!49%台人「喝酒會臉紅」全球最高 小酌也有害

今(9日)為「台灣無酒日」,醫界提醒民眾,酒精早在2007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即使是少量飲用,也會提高罹癌風險。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恒德強調,飲酒後臉紅並非好現象,而是身體無法有效代謝乙醛的警訊,這類族群罹癌風險更高,應特別謹慎對待飲酒習慣。

2025年05月09日 20:12

香燈腳注意!天熱+走路久「小心2病找上門」 醫曝3招健康追媽祖

香燈腳注意!天熱+走路久「小心2病找上門」 醫曝3招健康追媽祖

一年一度的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即將邁入尾聲,今年報名人數突破30萬,沿途加入的信眾也眾多,長時間的徒步行走,加上連日高溫,對信眾的體力與健康都是一大考驗。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特別提醒,追隨媽祖固然虔誠,但也別忽略自身健康,尤其「補水與排尿」兩件事不能馬虎,千萬別讓進香變成一場「憋尿馬拉松」。

2025年05月09日 19:31

生完更危險!生產死亡「半數發生在產後」 5月起補助2次產後照護

生完更危險!生產死亡「半數發生在產後」 5月起補助2次產後照護

「很多人只知道生產危險性,但其實產後更危險!」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指出,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統計,與懷孕相關的死亡案例中,半數發生在產後10天內,且7成可以預防。衛福部5月1日起提供2次產後健康照護服務,將現有預防保健產前健康照護延伸至產後,提供孕產婦更全面的照護。

2025年05月09日 18:30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她每個月偏頭痛20天!荷爾蒙作祟 醫揭3症狀「符合2項」應就醫

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長期仰賴止痛藥來應付偏頭痛,直到頭痛頻率高達每月20天以上才就醫,醫師指出,若頭痛達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響工作或生活、伴隨噁心或嘔吐症狀、感到畏光及怕吵,以上三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有可能是偏頭痛,建議就醫進一步確認。也提醒患者,不應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頻率。

2025年05月09日 15:16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世衛行動團成員少1/3仍赴WHA 邱泰源:要「半抗議、半呼籲」

今年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19日在瑞士日內瓦登場,台灣已經是連續9年沒有獲邀。衛福部長邱泰源今(9)日受訪表示,將組「世衛行動團」前往,但因為預算遭刪,今年成員少了三分之一,預計16日晚間出發。被問及是否會依照往例提出抗議信函,邱泰源語帶保留僅說此行為「半抗議、半呼籲」,盼爭取能讓台灣完整的參與WHA。

2025年05月09日 12:29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陳建仁談新教宗就職典禮 「希望教廷邀請台灣高層」仍待雙邊協調

教廷於當地時間5月8日選出羅馬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本身是虔誠天主教徒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今(9)日受訪表示,自己對新任教宗充滿無限期待,相信良十四世會帶領世界走向和平、公義、仁愛與慈悲,也盼教廷與各國合作,讓世界和平繁榮。

2025年05月09日 11:48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職場勞心勞力竟可保護大腦 研究曝「工作單調」提高失智風險

不少上班族夢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希望職場壓力愈小愈好,但某些勞心又勞力的工作,事實上可能保護腦部。國內專家長期追蹤55歲以上族群逾4千人,發現工作自主權較高、技能多元、需要一定體力的職業,罹患失智症風險較低,顯示上班的忙碌與挑戰,或許是意想不到的「大腦保鑣」。

2025年05月09日 09:1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