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新聞直擊,為你掌握生活必需健康新知

腹瀉原因不明? 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來攪局

shutterstock<

圖文/每日健康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若有拉肚子、腹瀉的情況,多數民眾就會開始緊張,或許會心想這陣子的腹瀉是吃壞了肚子?還是腸胃型感冒?還是真的得了新冠肺炎?其實很多人都有腹瀉的困擾,但卻不知道腹瀉可能潛藏許多嚴重的疾病,究竟要如何知道腹瀉是因為吃壞肚子所起?還是感染所致?又或是有其他的慢性疾病?來看李柏賢醫師怎麼說。

腸胃道不適,是感染還是慢性疾病?

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李柏賢醫師表示,在各種腹瀉原因當中,最常見的是感染型腹瀉,其主要是因為細菌、病毒、黴菌等感染所起,使腸道開始出現發炎、拉肚子等情況,這類型的腹瀉,除了會有腹瀉症狀之外,最重要的是還會有原本的主要症狀,如新冠肺炎會有腹瀉症狀,但主要的症狀還是肺炎、上呼吸道症狀為主。而感染型腹瀉通常屬於急性腹瀉,過了之後就好轉了。

相較之下,自體免疫造成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就有所不同了。發炎性腸道疾病是屬於慢性的腹瀉,其主要是因為免疫系統攻擊腸道所致,造成腸道發炎,出現無法吸收水分、潰瘍、甚至出血等情況,這種病程通常就會比較久,除了腹瀉以外,也常見出現血便、貧血等情況,且病患會因為腸道無法吸收養分,體重會有不明原因持續下降的情況。

如何警覺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如前述所提到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也常會有血便的情況出現,這個症狀也和痔瘡相似,究竟要如何警覺?李柏賢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會有五大症狀,包括前述所提到的腹痛、腹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如果這五個症狀陸續出現,且長達4周以上就需要特別小心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

李柏賢醫師更進一步指出,這樣的疾病相當特殊,常會使得免疫系統出現攻擊錯誤,讓患者遲遲找不出身體不適的主因,例如患者常見會先出現關節痛、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眼睛出現結膜炎或鞏膜炎等,看過各科找不到原因,最後和醫師討論到有腹瀉情況,在腸胃科才發現是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原因是什麼?

李柏賢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最有可能的因素就是飲食西化,美國研究期刊就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飲食上的共通點,常見多為油炸、起司、可樂、汽水、能量飲料等,且蔬菜水果的攝取相對較少。

發炎性腸道疾病也並非單指有一種,李柏賢醫師就表示,其最常見的就是「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常見腹瀉和血便的症狀,且只侵犯大腸,因此也常見不得已的情況下切除大腸便解決問題。而克隆氏症則主要常見出現腹痛的情況,侵略範圍則是從嘴巴到肛門,手術切除對病人的影響過大,因此治療會傾向以藥物治療為主。

發炎性腸道疾病治療策略?

李柏賢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治療以「黏膜癒合」為主。診間常見不少患者症狀改善,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後來還是得到癌症的問題。因此黏膜癒合治療重點會放在癒合程度,需達到內視鏡進入腸道中檢查是和一般正常一樣的,如此才有辦法扭轉病人的預後。

在傳統治療上多以類固醇治療為主,其為把免疫系統壓制下來以作改善的治療方式,但手術改善機率往往還是很高,潰瘍性結腸炎為25%,克隆氏症手術率則達到50%。現則有生物製劑可使潰瘍性結腸炎手術率大幅下降至10%,克隆氏症的機率則從50%下降至30%。

有哪些選擇?

李柏賢醫師表示,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的五種生物製劑中可分成兩大類,一種就是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其好處是可以把免疫系統調降下來,腸道問題便改善了,但同時也因為如此肺部等其他部位受到感染的機率也就提升。另一種則是近幾年剛通過健保給付的腸道專一型的生物製劑,主要就是讓白血球不要跑進腸道造成發炎,但其他身體器官都還是可以自由進出,如此便可以保護腸道免受攻擊,同時兼顧保護其他器官,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如何避免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

最後醫師也提醒民眾,想要遠離發炎性腸道疾病,最好的作法就是維持正常的飲食生活,避免高油、高糖的飲食,並且多吃蔬菜水果,這些健康的飲食習慣都可以減少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而若真不幸發生也不必過度擔心,現有的生物製劑越來越多,只要盡早治療還是可以回歸到正常生活的,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密切追蹤,如此才是面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概念。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衛福部遭爆3女司長涉霸凌 邱泰源:必要時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衛福部遭爆3女司長涉霸凌 邱泰源:必要時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公部門霸凌案延燒,衛福部除了疾管署組長之外,立委加碼爆料有3名女性司長也涉及霸凌案件。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1)日受訪表示,輿論案件衛福部都相當重視,且會勇於面對,已經被檢舉或者報導的案件,一定會一周內完成調查。不過有些案情時間久遠,還有涉及跨司署等問題,邱泰源強調,如果有必要將成立「部層級」的專案小組。

2024年11月21日 16:26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天冷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醫給3建議預防:每周吃魚至少2次

心血管疾病會引發各種病症,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主動脈剝離、肺栓塞、心包膜填塞等,嚴重甚至可能猝死。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吃魚類來預防,每周至少吃2次,還有蔬菜水果等,少吃其他加工食品。

2024年11月21日 15:54

不只疾管署!立委爆衛福部「還有3司長」涉霸凌 叫邱泰源快查

不只疾管署!立委爆衛福部「還有3司長」涉霸凌 叫邱泰源快查

公部門霸凌案延燒,衛福部在疾管署爆出土皇帝組長霸凌下屬之後,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今(21)日透露,近日陸續接獲不少霸凌投訴,就她所知,衛福部至少有3名司長涉及職場霸凌,直呼衛福部長邱泰源不要袒護,要加油趕快查。

2024年11月21日 14:37

醫警告「癌前10大警訊」:你通常不在乎! 莫名變瘦小心3種癌

醫警告「癌前10大警訊」:你通常不在乎! 莫名變瘦小心3種癌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示警,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在被診斷出癌症前,腫瘤早已存在於體內一段時間了。他列出初期癌症可能出現的「10大警訊」,包括持續性發熱、排便異常、吞嚥困難,以及咳嗽超過2週等等,尤其當罹患胰腺癌、胃癌或肺癌時,惡性腫瘤會消耗身體大量能量,還會導致體重迅速下滑。

2024年11月21日 14:21

曾被飆罵「你是狗嗎?」遇職場霸凌他給2忠告:不需要那麼委屈

曾被飆罵「你是狗嗎?」遇職場霸凌他給2忠告:不需要那麼委屈

勞動部發生霸凌輕生案件引爆眾怒,也勾起諮商心理師蘇琮祺的傷痛,他透露曾被自以為治軍嚴謹的長官大聲叱喝,「你是狗嗎?怎麼都聽不懂?」當時心理韌性十足的他嘴裡喊著,「報告,是!」心想快退伍了只需再忍一下,但他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面對職場霸凌,他認為這很難避免,並給予2大忠告,「你不需要讓自己那麼委屈」。

2024年11月21日 11:31

「最新補充保費」調整約在2年後!健保署已在研議中

「最新補充保費」調整約在2年後!健保署已在研議中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上任後,曾公開表示至少2年不漲健保費,但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日前拋出考慮透過稅收手段,開徵補充保費。對此,有藍委質疑兩人不同調?石崇良今則回應,健保署內部正在研議修法方向,大約就是2年之後。

2024年11月21日 11:25

「千果之王」栗子營養、抗氧化效果佳 但有些人別吃太多

「千果之王」栗子營養、抗氧化效果佳 但有些人別吃太多

栗子富含多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B群、鉀和鋅等。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突出,對增強免疫系統以及抗氧化有顯著效果。此外,維生素B群對能量代謝及神經健康亦具有重要意義。鉀和鋅則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及促進體內各種生理功能。

2024年11月21日 11:19

疾管署「土皇帝」怒吼下屬錄音曝光!邱泰源聽完愣住了

疾管署「土皇帝」怒吼下屬錄音曝光!邱泰源聽完愣住了

勞動部爆發職場霸凌後,疾管署也被爆有一名「土皇帝」,網友今在社群po出該組長飆罵下屬的錄音檔,內容聽見組長怒吼「為什麼要改我的指令?」、「我這樣做我是神經病嗎?下次我不要跟你們開會了!」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聽到錄音後,先是愣住,回過神後才強調「已經啟動調查。」

2024年11月21日 11:10

精神科名醫曝「6類職場不法侵害」:台灣職場霸凌完全模仿日本

精神科名醫曝「6類職場不法侵害」:台灣職場霸凌完全模仿日本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直呼,這是因為球員兼裁判、自我調查,當然查不出所以然,「勞動部是勞工職業安全主管機關,職場霸凌是勞安重點項目之一,竟然處理得荒腔走板,可見台灣職場霸凌問題有多嚴重。」

2024年11月21日 11:07

陳昭姿爆「衛福部司長疑似霸凌」 遭點名官員駁:這不是我

陳昭姿爆「衛福部司長疑似霸凌」 遭點名官員駁:這不是我

在勞動部之後,官員「職場霸凌」接連被爆,民眾黨立法委員陳昭姿今在立法院直接點名衛福部主任秘書兼社保司司長劉玉娟被爆料疑似職場霸凌,並拿出匿名粉專的文章。對此,劉玉娟也在現場回應「這不是我。」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也表示,被指控者的背景與劉玉娟不符。

2024年11月21日 10:55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