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汪星人也能協助檢測柑橘病害 準確率達99%

▲犬隻透過靈敏的嗅覺於野外監測柑橘黃龍病患病植株的特殊氣味。(圖/citrusindustry)
▲犬隻透過靈敏的嗅覺於野外監測柑橘黃龍病患病植株的特殊氣味。(圖/citrusindustry)

圖文/食力 foodnext
撰文/蔡幸儒

與人類配合執行任務的「工作犬」,不管是為視障人士領路的導盲犬,或是機場邊境檢疫的檢疫犬,這些「汪星人」們早已成為人類工作的好夥伴。但你知道嗎?靠著靈敏的嗅覺,汪星人們居然還能嗅出影響柑橘產業甚巨的細菌性病害「柑橘黃龍病(Citrus Huanglongbing)」!

柑橘黃龍病(Citrus Huanglongbing):早在1925年於中國華南地區便有危害紀錄 ,後也進入台灣,為台灣最重要的柑橘病害,又被稱為「立枯病(Likubin)。其主要病原菌為Libaerobacter asiaticum,但因為該病原菌演化複雜,使其病徵狀況、對溫度敏感度也常因為產區環境而有所不同。目前傳播途徑主要有二,一是在無性繁殖的接穗嫁接法、高壓法過程傳播,其二便是經由「柑橘木蝨(Diaphorina citri)」將病菌傳播至正常植株。

重創美國柑橘產區,柑橘黃龍病「無藥可醫」!

全球各地,包含中國、印度、美國等地的柑橘產區,近年來柑橘黃龍病在各地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害,其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州造成的危害更是嚴重。佛羅里達州的柑橘產業為僅次於觀光業的第二大產業,不僅年產值近90億美元,其柑橘產量更佔全美80%,但2005年以來,在柑橘黃龍病肆虐下,產量占比一路下滑,至今已佔不到全美產量的42%。且此病蟲害疫情更一路從佛羅里達州蔓延至加州等地。

柑橘黃龍病不僅可危害各種柑橘類作物,且不分樹齡、砧木種類等皆具感染風險,感染後的植株初期葉脈先是黃化,隨著病菌擴散全株漸漸轉為枯黃,最終更容易導致枝條枯死、全株死亡。更重要的是其近乎「無藥可醫」!

引進生物防治法、投入抗生素藥物研究!產學聯防黃龍病!

柑橘黃龍病所造成的產業影響,使得美國當地農業單位及產業人士不得不正視問題。不僅陸續引進柑橘木蝨的天敵「亮腹釉小蜂」進行生物防治、避免病菌隨著柑橘木蝨活動傳播,研究人員也紛紛投入抗生素等藥物試驗。加州柑橘種植業者更共同集資啟動「柑橘病蟲害預防計畫」以聯防此一病害。



▲加州當地柑橘種植業者資助啟動「柑橘病蟲害預防計畫」,由該州農糧單位統一計畫統籌,旨在消除柑橘作物病蟲害。(影片/Citrus Pest &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Youtube)

嗅覺超靈敏!狗狗聞出黃龍病準確率高達99%

在各方長年的努力下,仍無法完全斷絕柑橘黃龍病的危害,美國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e research service,ARS)2020年2月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終於為柑橘黃龍病的檢測找到更快速、有效的方法。

研究人員從犬隻靈敏的嗅覺系統中找到新靈感!在培訓20隻檢測犬,在1~3週適應期後,進行8~10週左右的服從及對於染病樹木的氣味靈敏度訓練。其整體訓練過程,以類似於炸藥嗅探犬的訓練方式進行,過程中受訓犬隻只要嗅出受感染樹的特殊氣味,便會坐下表示「受感染」。

▲該研究中的20隻訓練犬經過訓練後,得以檢測出感染黃龍病的柑橘樹。(圖/Gottwald等人,PNAS)

▲該研究中的20隻訓練犬經過訓練後,得以檢測出感染黃龍病的柑橘樹。(圖/Gottwald等人,PNAS)

在一連串的訓練及確認後,參與此研究計畫的植物疫病專家Timothy R. Gottwald更發現到,在柑橘樹感染病菌兩週後,訓練後的犬隻便可以透過嗅覺辨認出該棵柑橘樹是否受到感染。此外,根據研究人員進一步以「聚合酵素連鎖反應(PCR)鑑定法」確定檢測犬檢測結果更發現,這些訓練犬甚至能準確地區分目標病原與其他病原的差別,準確率更高達99%。



▲其中一隻受訓犬明確地避開患有其他病原的柑橘樹,只對感染了柑橘黃龍病的植株有反應。(影片/UF IFAS Panhandle Ag Extension/Youtube)

經濟效益大贏傳統監測模式!南加州全面執行中!

此外,研究團隊還透過流行病學的模組,推估後續10年的防疫策略發展,發現以往透過PCR及目測監控的方式,因為監測耗費時間較長、準確率相對較低,大約最終只能保留小於2%與0%的健康植株。但透過犬隻監測,僅有小於8%的病株需要砍除,仍可保留92%以上的健康植株正常收成。

目前在台灣,也積極找尋抗病樹種,以及針對柑橘木蝨採用化學治療等防治方式,但美國此套犬隻監測執行模式自2018~2019年期間在南加州開始嘗試執行,研究人員認為現階段的成果令人振奮,未來也不排除訓練這些「汪星人」們識別其他種病原體,或擴大應用至其他農作疫病檢測。這項研究的進展不僅為全球柑橘產業帶來新的契機,也再次證實了,不管是寵物犬或是工作犬,狗狗都是人類最好的夥伴!

延伸閱讀
「Line傳柑橘泡藥好可怕?」泡藥是真的!好可怕不一定!
小狗、豬、蒼蠅竟然都是獵松露的好幫手?
芒果長黑斑變得更甜、更搶手?是真有其事還是鬼扯!

參考資料
Citrus Greening Disease caused falling production in Florida, but production is forecast to stabilize in 2019/20
加州柑橘業以蟲剋蟲應付黃龍病- 美國之音
Antibiotic Ineffective Against Citrus Greening: Study
Canine olfactory detection of a vectored phytobacterial pathogen, Liberibacter asiaticus, and integration with disease control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北醫打造「光譜兩端友善醫療」 施俊明:出院要比生病前更健康

台灣快速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醫院逐步強化高齡醫療,不過心臟內科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北醫)院長施俊明認為,醫療體系對於「光譜的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皆應提高貼心照護,並強調現代醫院的目標不應只有治病,而是「走進醫院治好病,走出醫院時,要比沒生病前更健康」。

2025年09月13日 09:23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北醫院長一家4醫師 施俊明曝密技:大姊課本劃滿重點

國內不少校長級、院長級醫師出身醫生世家,家族多人行醫,而北醫院長施俊明的手足也都是醫師,但包含父母在內的整個家族並無其他醫師,對此他笑說,兄弟姊妹都能當醫生的關鍵在「大姊的課本」,因為書中所有重點都被大姊註明清楚,弟妹拿來複習格外受用,一家子的醫學路就這樣自然而然展開。

2025年09月13日 09:24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三總完成《華盛頓外科學》全書中文化 用母語就能學習權威新知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三軍總醫院外科部集結全體主治醫師群,耗時1年多完成最新版《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全書中文化,讓國內醫學生、醫師及相關人員可以用母語直接吸收最新且權威的外科知識,為一大創舉。

2025年09月16日 19:46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全台3成兒少過重!恐讓身高「開高走低」 成長提前結束+胖到生病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能不能長高,其實更需關注的是肥胖問題!專家示警,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而體重超標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讓成長曲線「開高走低」,成長期高峰提早結束,更會讓慢性病提早上身。提醒家長要以紀錄掌握孩子成長,注意生長曲線、BMI數值、長高速率與是否有性早熟徵兆。

2025年09月16日 19:01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全台首隻醫療輔助犬「歐巴」今天退休了 北榮護理師收養

「歐巴」是全台灣第一隻駐點於醫院的輔助治療犬,已在台北榮總陪伴病人超過六年,是醫院裡最受歡迎的特別員工。隨著歐巴年齡增長,之前就預計在今年退休。北榮今天特地在院內替歐巴舉辦退休儀式,強調牠永遠是北榮的榮譽員工,醫院會持續陪伴牠過退休生活,而歐巴退休後,會由照顧牠的護理師繼續收養。

2025年09月16日 16:57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8歲女童脖子長年流膿發臭 醫揪「鰓裂囊腫」:胚胎遺留病灶

一名8歲女童自小右側頸部就有一個小洞,偶爾流出分泌物,家長原以為只是單純皮膚膿包,僅帶孩子至一般診所治療,卻未見改善。近日分泌物轉為黃濁並散發惡臭,伴隨疼痛,緊急就醫才確診為「第二對鰓裂囊腫」,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手術,成功切除病灶。

2025年09月16日 16:21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睡不著怎麼辦?美國專家大推478呼吸法 助快速入眠還能舒緩焦慮

在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的「4-7-8呼吸法」,不少網友實測後狂讚「比數羊還快睡著」、「做幾次就直接斷片」,只要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幫助身心快速放鬆,對長期被焦慮、壓力困住的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天然又便利的方法。源出自瑜伽的調息法,後來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整合醫學中心創辦人威爾博士推廣。

2025年09月16日 15:56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本周進入流行期」 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疾病管制署最新監測顯示,上周流感門急診就醫突破10萬人次,已經逼近流行閾值,副署長曾淑慧表示, 預期本周就會進入流行期,提醒高風險民眾務必趕在10月1日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時,就按時接種「左流右新」,才能及早獲得足夠保護力。

2025年09月16日 15:42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瘧疾境外移入增4例!印尼、印度、東非染病 今年病例創19年新高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年齡介於40多歲至60多歲男性。其中2例本國籍赴印尼旅遊染病,另2名外國籍個案分別曾經到東非多國旅遊,以及長年居住印度。疾管署監測今年瘧疾病例數已累計20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為近19年(2007-2025年)同期最高,提醒民眾赴流行地區注意。

2025年09月16日 15:07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快訊/腸病毒增1死!嬰出生7天發病隔日亡「疫情10月進流行期」

疾病管制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未滿月男嬰,出生後第7天出現低體溫至急診就醫,發現有黃疸、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低下及代謝性酸中毒等疑似敗血症徵候,並收治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症狀未改善,次日不幸死亡。經通報檢驗後確認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年09月16日 14:0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