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烘焙時沒雞蛋怎麼辦? 果泥、酪梨、豆腐幫你救急

(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被譽為「英國烘焙國寶」的瑪莉‧貝莉(Mary Berry)曾說:「烘焙是身心的療癒。」空氣中飄散的香草蛋糕或巧克力餅乾的味道,甜滋滋地、暖暖地環住自己,使心情頓時放鬆下來,吃了之後還能填滿感覺空洞的胃口。

如果心血來潮想烘焙時,發現偏偏少了雞蛋,那種情況實在教人鬱悶。其實,有12種替代小方法可以助你完成任務,而且材料比想像中親民。

以下皆為代替1顆雞蛋的容量:

1、無糖蘋果醬

4分之1杯無糖蘋果醬,適用於各種烘焙食譜,只不過會稍微影響到成品的口感。使用有甜度的蘋果醬也無妨,只需調整砂糖的量;另一用途是代替油或奶油。蘋果醬最適用於呈現濕潤口感的食譜,如馬芬蛋糕、布朗尼餅乾、甜麵包等。

2、香蕉果泥

4分之1杯香蕉果泥,主要促使黏合及濕潤的作用。針對強調膨鬆感的食譜,需額外添加膨脹劑,比例是每顆蛋多加4分之1茶匙~2分之1茶匙的泡打粉,並應與粉類材料一起拌勻。由於香蕉具有特殊的濃郁果香,建議用在口味搭配合宜的食譜上,如美式鬆餅、磅蛋糕等。

3、亞麻仁籽粉

1大匙磨成粉狀的亞麻仁籽,加入3大匙的水混合均勻,擱置5分鐘至糊狀,就變成優秀的雞蛋代替品了,而全蔬食主義者愛稱它為「亞麻蛋」(Flax Egg)。亞麻仁籽粉最適合製作綿密、濕潤口感的食品,雖然黏合、紮實的效果不如雞蛋,還是能成功烘焙美式鬆餅、布朗尼、馬芬蛋糕、餅乾類、司康餅等。

4、奇亞籽

1大匙奇亞籽加入3大匙的水攪拌均勻,擱置15分鐘至黏稠狀即可。黏稠度雖好,建議用在需要1~2顆雞蛋的食譜上效果最佳,適合烘焙美式鬆餅、布朗尼、馬芬蛋糕等。另外,需注意奇亞籽的顆粒會使口感產生差異。

5、絹豆腐或原味優酪乳

4分之1杯用濾網篩成泥的嫩豆腐,或植物性原味優酪乳,可增加烘焙成品的密度和水分,適合用來製作焦糖烤布蕾、布朗尼、水果塔、法式可麗餅等。想補充膨鬆的成分,每顆蛋可另外添加8分之1茶匙的小蘇打粉。

6、小蘇打粉+醋

把這2樣東西混在一起,感覺彷彿回到學校的實驗室,好像有什麼會從玻璃杯裡溢出來似的。其實你猜對了一半:2者產生化學作用後會形成泡沫,適用於製作較細緻的蛋糕體。

混合1茶匙小蘇打粉及1大匙白醋或蘋果醋,產生泡沫後即可使用,能使一般蛋糕、杯子蛋糕及馬芬蛋糕的質地輕盈、膨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少量的醋通常難以讓麵糊達到理想的稠度,因此要增加其他液體材料的量。

7、堅果抹醬

3大匙的花生醬、腰果醬或杏仁果醬,細緻綿滑的抹醬能使麵糊容易攪拌均勻,又能提升點心的濃郁風味。其中,花生醬相對便宜,而且味道在烘焙過程中會淡去,最適合製作布朗尼和比利時鬆餅。

8、酪梨

4分之1杯搗成泥的酪梨,其濃郁、綿滑的果泥和油脂非常適合甜甜圈及「速發麵包」(quick bread)的食譜,例如愛爾蘭蘇打麵包、司康餅、馬芬蛋糕、鬆餅等,成品的質地會更濕潤、紮實,而烘烤色澤會偏淺。

9、煉乳

4分之1杯的煉乳主要適用於蛋糕食譜。需注意的是煉乳是乳製品的一種,是將牛乳去除水分後加糖製成糊狀的商品。現在市面上有植物性的煉乳供選擇,或自己在家也能用豆奶、椰奶熬煮製作。

10、泡打粉+油

1大匙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蔬菜油)、2大匙的水、及2茶匙的泡打粉混合均勻,能完全與乾性材料相融合,適合需要膨脹的烘焙品,如美式鬆餅、瑞士捲蛋糕等。需注意的是,如果是超過3顆雞蛋的食譜,將會產生非常油膩的蛋糕體。

11、植物澱粉

葛根粉、玉米粉、馬鈴薯粉、樹薯粉、及寒天粉都適用,2大匙的澱粉和3大匙的溫水拌勻即可。其黏合度及濕度最適合薑餅、蛋糕,以及大部分使用1~2顆雞蛋的食譜。由於澱粉容易沈澱,記得在拌入濕性材料前再攪勻一下。

12、蔬菜泥

4分之1杯的南瓜泥和番薯泥,糖分和澱粉使黏性、濕度都足夠。不過,蔬菜泥容易使麵團變得厚重,這時可額外添加泡打粉來加強膨脹的效果,每顆蛋添加8分之1茶匙的泡打粉。混入蔬菜泥時,建議分次倒入,以免麵糊的黏稠度過濕。蔬菜泥適合用於馬芬蛋糕、鬆餅、布朗尼和餅乾。

如何決定用哪種替代品?以雞蛋的作用來判斷

最後,你可能會納悶,要依什麼條件來選擇適當的代替方法?這時,了解雞蛋的4個基本作用將有助於你做決定,烘焙出可口的成果。

濕潤度:雞蛋是唯一的濕性材料時,大多是發揮水分的作用;可用優酪乳、蘋果醬、絹豆腐、奇亞籽來代替。

濃郁度:雞蛋含高蛋白質和油脂,利於提升食品的豐富口感;可用酪梨泥、香蕉果泥、煉乳、堅果抹醬來代替。

膨脹劑(使成品柔軟、膨鬆):若食譜不含任何小蘇打粉或泡打粉等膨脹劑,但包括酸性材料如白脱牛奶、醋、或檸檬/柑橘類果汁,那麼雞蛋所負責的就是膨脹劑的角色;可用小蘇打粉或泡打粉的混合液體來代替。

黏合劑:若食譜含有足夠的液體(牛乳/優酪乳/奶油)和膨脹劑(小蘇打粉/泡打粉),可是缺少把所有材料合成一體的麵粉或麵包屑,那麼雞蛋的作用就是黏合劑;可用蔬菜泥、香蕉泥、植物澱粉、亞麻仁籽粉、奇亞籽來代替。

希望記下這些小撇步,將來能免去你特地出門一趟或落得一場失望,在需要烘焙糕點振奮心情時獲得大大的滿足!

延伸閱讀
做麵包時 可能會在麵粉加哪些添加物?
怎麼加有關係!認識餅乾裡常見的副原料
生豆渣與乾燥豆渣粉 料理該選哪一種?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男人越活越年輕有祕訣? 研究:睪固酮可減緩老化

為何同樣是熟齡男性,有些男明星越來越顯年輕,但一般男性卻愈來愈顯疲態?答案可能與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 TT)密切相關。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不僅能穩定睪固酮,更是許多男星保持精神飽滿的重要關鍵。

2025年11月19日 11:26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長者染流感重症、死亡風險高 醫揭關鍵2因素:左流右新儘早打

流感疫情持續流行,統計今(114)年10月全國已經通報157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12例死亡,死亡病例又以65歲以上長者為最大宗。醫師指出,國內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人有2到3種慢性病纏身,且身體代償能力不如年輕時期,一旦感染病毒,在這些交互影響之下,很容易演變為重症或出現併發症,提醒年長者應該儘早完成「左流右新」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

2025年11月19日 11:00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問題蛋外流到台中、新北 石崇良:本周起擴大查驗

彰化農藥芬普尼超標問題蛋風波未歇,近日於移動管制期間,在台中、新北都傳出仍持續販售的消息。對此,衛福部今說明,雞蛋流向追查等相關作業,主要由彰化縣衛生局進行,再通知可能的流向縣市,並由各地方衛生局負責稽查、下架,衛福部本周起也擴大查驗,有新的檢驗結果,都將於第一時間公布。

2025年11月19日 10:59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腸病毒奪命!台中1月大早產女嬰1天身亡 惡魔伊科11型肆虐

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式拉響警報!疾管署監測數據顯示,上週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突破1萬1000人,正式宣告台灣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在此敏感時機,台中市衛生局日證實,一名家住龍井區的1個月大女嬰,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不幸於11月10日病逝,成為今年台中市第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

2025年11月19日 10:28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直美」醫補訓練挨批「修理小孩給大人看」 衛福部:會給時間

近年部分年輕醫師未完成PGY(不分科)等訓練,直接到醫美診所工作,俗稱「直美」現象。衛福部日前公布修法,擬加嚴規範光電治療等醫美處置,但遭醫師質疑「修理小孩給大人看」,強調應「不溯及既往」;衛福部回應,能力訓練是政策核心,若補正,會給相關醫師一定時間完成PGY等必要訓練。

2025年11月19日 10:09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網傳「花生+紅茶」致癌 專家闢謠:沒發黴變質就不用擔心

近日網路再次流傳「最不適合配花生的飲料是什麼」貼文,國內某專科醫師引述研究稱「吃花生吐司配紅茶」會增致癌風險。但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向專家查證後,發現該研究仍是非常初步的動物實驗,有偽陽性偏高的問題,且不能擴大解釋為在人體也是同樣效果,建議民眾只要不食用發黴的花生,就能避免傳言所說的問題。

2025年11月19日 10:07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年輕妹「睡沙發像天使」打呼就消失 醫揪關鍵線索破案

耳鼻喉科醫師蔡明劭分享,一名會打鼾的女子,只要睡沙發就睡得像天使,一覺到天亮;後來「睡眠檢查」的關鍵線索出現,不是沙發有魔力,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只要一側睡,呼吸道就不容易塌陷,但一平躺立刻鼾聲雷動。

2025年11月19日 07:12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蘋果病」最近很多 醫:日本返台出現機會變高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提醒,從日本回來出現「蘋果臉」?近日真的在診所看到很多「蘋果病」(傳染性紅斑),最近「蘋果病」在日本確實有增加趨勢,近期旅遊回來的孩子出現「蘋果臉+網狀紅疹」的機會也會相對變高。

2025年11月19日 06:28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