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甘油酯太高怎麼辦?搞清楚「這些事」就會降下來



文/陳詩婷

今年45歲的家祥是普通的上班族,最近剛做過健康檢查,結果報告顯示膽固醇指數正常,唯獨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指數偏高,為385mg/dl,健檢中心告訴他可能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建議他去醫院複檢。

「奇怪,我明明就吃素,怎麼還會三酸甘油酯偏高?而且一般常聽說膽固醇指數偏高,跟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係,原來三酸甘油酯偏高也會引起心血管疾病?」家祥把報告拿來仔細研究一下,上面除了總膽固醇外,還有高密度、低密度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這下家祥可糊塗了,不知道這些數值高低的意義,又擔心偏高的三酸甘油酯對健康是個威脅,只好乖乖到醫院接受治療。

針對這類情況,沐光臨床營養機構營養師程涵宇表示,要遠離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光是控制膽固醇還不夠,也要注意三酸甘油酯指數,別以為吃素就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臨床上見過很多茹素患者都是膽固醇指數正常,唯獨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但因身體也不痛不癢,沒什麼異狀,長時間下來,演變成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症候群疾病,這是因為平時飲食吃太油、太甜。

建議民眾若發現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飲食應遵循少油、少糖、高纖為原則,並養成定時定量的進食習慣,才能維持三酸甘油酯指數的平穩。

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傻傻分不清楚?

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傻傻分不清楚?程涵宇說,一般檢查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利用脂質檢查的組合來判斷,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LDL-C),以及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TG)四項組合來判定。

很多人以為膽固醇指數愈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愈高,其實不然!程涵宇表示,膽固醇總指數並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因為膽固醇分為好的膽固醇及壞的膽固醇,這兩種脂蛋白對於心血管疾病剛好是兩種相反的作用,好的膽固醇對於血管維護是必需的,而壞的膽固醇會促進動脈硬化,所以檢查膽固醇時,可不要只關心總膽固醇指數,應注意是哪一種膽固醇增加或減少,壞的膽固醇過高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兇手。

為什麼還要關心三酸甘油酯指數呢?程涵宇解釋,三酸甘油酯是維持人體生命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是人體最主要的脂肪來源,體脂肪就是以此形式儲存,其中,95%的三酸甘油酯主要是由日常飲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所以當飲食中出現過多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以及糖類等時,負責分解脂肪的肝臟,會將過多的脂肪轉化成三酸甘油酯,當三酸甘油酯不斷上升時,就會造成好的膽固醇值下降,壞的膽固醇上升,於是就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風險,這就是為什麼進行脂質檢查時,也要檢測三酸甘油酯指數的原因。

當血管中的膽固醇及三酸高油酯過高,就會在動脈血管中沉積形成硬塊,導致內膜變厚,血管慢慢失去彈性,變得更窄,當血管有的部位細、有的地方粗的時候,血流過去就會時快時慢,容易有栓塞或剝落的情況,接著就會引起因血液阻塞而造成的冠狀動脈疾病,更嚴重的會增加血管壞死、心肌梗塞、中風或猝死的風險。此外,若體內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長久下來,也容易與脂肪肝、糖尿病、胰臟炎、膽結石、膽囊炎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看完以上的分析,可別以為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愈低愈好!程涵宇強調,因為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皆是維持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是構成體內能量及維持正常的血管壁不可或缺的物質,所以指數過低或過高都會威脅身體健康,維持正常量才是最好的。

指數異常三大凶手:高油、高糖、高酒精

前面提過,95%的三酸甘油酯主要由飲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轉化而來,當飲食中出現太多脂肪或糖類時,就會讓肝臟來不及分解,於是將過多的脂肪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另外,如攝取過多酒精、糖尿病患者、肥胖者,或本身患有肝臟疾病的患者,都會讓肝臟代謝脂肪的機制出現異常,而導致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飲食習慣,特別容易引起三酸甘油酯指數過高的情況:

1.高油飲食

95%的三酸甘油酯是來自飲食生成,其中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會直接生成壞的膽固醇,間接引起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而且常見飽和脂肪都存在於動物性脂肪,以及加工食品,所以特別愛吃肉、飲食太油膩、常吃加工食物,以及喜歡吃炸物,都會影響血液中三酸甘油酯的數值。

2.高糖飲食

吃太甜也是造成三酸甘油酯的主要因素,因為碳水化合物會刺激脂肪的生成,進而影響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因為攝取過多糖分,比如:精緻糖製作的麵包、糕餅、零食、含糖飲料等食物,皆會導致血液好的膽固醇濃度變低,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涵宇提醒,還有一項容易被民眾忽略的就是「水果」,很多人懶得煮青菜,便以為吃水果也能達到每日五蔬果的好處,事實上,常見臨床上病患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都是因為過量攝取含糖分較高的水果,像是喜歡吃香蕉、鳳梨、哈密瓜等的民眾,應多加注意!

3.攝取過多酒精

酒精跟三酸甘油酯有何關聯?這跟酒精代謝有關,因為酒精是空熱量,會直接生成脂肪儲存,影響三酸甘油酯濃度,尤其對三酸甘油酯指數超過150mg/dl的人影響更大。

此外,程涵宇建議,若想了解自己飲食習慣是否正確,最快速的方式是找專業的營養師做醫學營養健康檢查,請營養師幫你計算實際吃進去的油脂及膽固醇是否超標,或是其他營養素攝取不平衡,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程涵宇分享,曾經有位中年男性平時吃素,也很少攝取油膩的食物,但健檢時竟發現三酸甘油酯指數高達839mg/dl,究因發現,原來他每天習慣喝2500c.c.的全糖豆漿,再加上每天2碗水果;又如另一名也茹素的中年女性,飲食習慣良好,唯獨喜愛吃水果,每天攝取香蕉2根、鳳梨2碗、葡萄10顆,結果健檢結果出爐,三酸甘油酯為355mg/dl。這告訴我們,別以為只有大魚大肉才會導致三酸甘油脂指數偏高,就連平常我們認為有助於身體健康的水果,若吃太多也會導致三酸甘油脂指數偏高。

回復正常指數,要這樣做


要降低三酸甘油脂指數,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回歸到「飲食療法」,以健康飲食型態,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配合定量運動,就能減少20~50%的三酸甘油脂濃度。以下,由營養師告訴我們,要降低三酸甘油脂指數,應該建立哪些飲食及生活習慣?

1、體重過胖者要先減重: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只要發現自己腰圍過大,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就要積極減重了!

2、減少精緻糖攝取量:美國心臟協會公布最新飲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不要超過150大卡,約37.5克的糖;而女性則是不要超過100大卡,約25克的糖。特別提醒,330毫升的汽水,就相當於36.5克的糖,每天只要1杯,基本上每日飲食總糖分就超標。

3、注意水果攝取量:臨床發現,很多人的水果攝取量都超標,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很多人都以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結果造成糖分攝取過多,在體內轉變成三酸甘油酯儲存。

4、定期養成運動:建議每週運動至少3~5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以及每次運動過後心跳應達每分鐘130下以上。

5、不吸菸、不喝酒:因為菸酒皆會增加三酸甘油酯沉積在血管壁的機會,尤其三酸甘油酯指數超過500mg/dl的人,更要小心!

6、增加蔬菜攝取量:因為蔬菜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降低油脂的吸收,建議每天攝取2碗以上。

7、少肉或無肉飲食:以黃豆取代原本的1/2的肉類飲食,可降低三酸甘油酯11%、總膽固醇9%、壞的膽固醇13%。建議三餐只要有一餐攝取肉類(動物性脂肪),其他兩餐則以植物性脂肪取代。

8、用好油:盡量選用不飽和脂肪食用油,其中又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為佳,如:芥花油等植物性用油。

只要養成以上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除了可降低三酸甘油酯,同時也可降低總膽固醇以及壞的膽固醇濃度,大幅減少慢性病的風險。唯獨如果三酸甘油酯指數飆升500mg/dl以上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疾病、高三酸甘油酯遺傳家族史者,因為存在急性胰臟炎的風險,建議要以藥物盡快治療,但藥物治療只是擔任輔助角色,治標不治本,最重要的還是要配合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讓三酸甘油酯指數回復正常,才是最根本的方式。

三酸甘油酯100mg/dl,最健康


究竟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指數多少才算過高呢?建議三酸甘油酯數值控制在150mg/dl以下為正常;最近也有研究顯示,維持在100mg/dl是最具保護效果的濃度;高於150∼199mg/dl則為輕度偏高;200∼499mg/dl為偏高;5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

此外,如果沒有接受健康檢查時,如何判斷自己的三酸甘油酯指數可能偏高?只要發現呼吸不太順暢、走路容易喘、容易疲累等,就要懷疑三酸甘油酯指數可能偏高了,建議應趁早檢查。

延伸閱讀:

三酸甘油酯超標了! 3種NG飲食你犯了幾項?
三酸甘油酯異常的三大凶手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水瓶金錢大進大出、射手「曬恩愛,死得快」!12星座2024運勢分析

水瓶金錢大進大出、射手「曬恩愛,死得快」!12星座2024運勢分析

2023年進入下旬,許多人開始採購明年的手帳日誌,而星座愛好者更會關注2024年運勢。春光出版與占星師艾曼達(Amanda)合作,推出《2024占星手帳》,集結手帳與占星資訊功能,讓讀者獲得指引,掌握運勢並發揮個人優勢。

2023年09月24日 22:01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男人在意尺寸!醫解析「小弟弟」增大術:維持「1關鍵」更重要

許多男性對於小弟弟「尺寸」的在意程度,不亞於女性對罩杯的斤斤計較。醫師指出,目前醫療上已有方式可以增加「小弟弟」的尺寸,如自體脂肪填充手術、施打填充劑等,而目前也以「異體真皮植入」最被廣泛應用,但除了手術增大,攝護腺保養也相當重要,體內「睪固酮」濃度足夠,才能維持男性雄風。

2023年09月24日 21:38

未來45天「4星座」感情陷危機!天秤被迫選擇「繼續or分手」

未來45天「4星座」感情陷危機!天秤被迫選擇「繼續or分手」

昨(23)日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秋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卻也是感情的考驗期,塔羅牌老師艾菲爾指出,在9/23~11/8立冬前的這段期間,有「4星座」可能慘陷感情危機,讓原本美好的愛情變得脆弱不堪,上榜的有雙子座、獅子座、天蠍座及天秤座,將遭遇與另一半爭吵不休,或發現彼此間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謹慎溝通處理或選擇放手離開。

2023年09月24日 21:03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他鼻塞3年!醫猛一夾…拖出「死鼠味紗布」臭爆:快吐了

中部一名男大生因左側鼻塞加上黃鼻涕狂流3年多而求診,他苦訴跑遍各大醫院、不斷服用抗生素,症狀仍反反覆覆。診所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鼻竇開口處有塊「異物」擋住,以內視鏡手術撐開一看,一股如死老鼠的惡臭迎面撲來差點吐了,接著拉出一塊「灰紅色陳年老紗布」,他才猛然想起當年拔完智齒,一覺醒來消失的紗布。

2023年09月24日 20:12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1類飲品」=腫瘤細胞養分!研究:天天喝罹大腸癌風險高

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喝白開水,全天的水分都來自於含糖飲,小心若喝的是使用高果糖玉米糖做為甜味劑的含糖飲的話,恐怕將提高大腸癌的風險。

2023年09月24日 19:41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突胸悶!60歲醫自覺「左肩很痠」一驚:慘了 血管幾乎100%塞住

心肌梗塞一旦發作,可說是命懸一線。此時,如何辨識初步症狀就非常重要,醫師表示,有位開業診所的醫師因為突然胸痛不適、胸悶,且下巴和左肩非常痠,他便意識到「慘了,是心肌梗塞」,可能隨時都會出問題,便緊急打119,送醫檢查後發現有一條血管幾乎100%塞住,所幸及時處置,救了自己一命。

2023年09月24日 19:17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遭爆進口美國活體豬「在台宰殺洗產地」 食藥署澄清:繁殖種豬使用

農業部近期因為進口蛋「指示廠商洗產地」引發關注,而又有消息指出食藥署大開後門,讓美豬合法洗產地。對此,食藥署晚間澄清,國內並沒有輸入美國活體豬直接進入屠宰場宰殺,只有少量進口活體豬是為了繁殖。

2023年09月24日 18:20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她喝一碗「無糖綠豆湯」!血糖飆240 醫示警:不是豆類

綠豆營養價值豐富,還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有「濟世之良谷」的說法。中醫典籍認為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所以,不少人大量食用綠豆湯、綠豆沙等。不過,馬弘桓醫師提醒,綠豆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主食類,澱粉量高,即使不加糖,也容易導致血糖急遽上升,對於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都可能造成負擔。

2023年09月24日 18:09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用3C、老窩在冷氣房!醫曝「乾眼症」9大高危險群:恐引角膜損害

現代人3C產品不離手、隨時低頭滑手機,導致眼睛疾病發生增加,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乾眼」問題。醫師指出,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長期待在空調環境、時常緊盯3C螢幕、長期駕駛、青光眼、糖尿病、曾經做過近視雷射手術、本身有乾燥症病史,甚是平時容易情緒緊繃、壓力較大等,都是容易發生乾眼症的族群。

2023年09月24日 16:37

喝完豆漿就脹氣? 醫曝4主因揭「這物質」恐害食物中毒

喝完豆漿就脹氣? 醫曝4主因揭「這物質」恐害食物中毒

豆漿是許多民眾必喝的早餐飲品,但也有不少人喝了鬧脹氣、肚痛甚至拉肚子。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就分析豆漿造成腸胃不適的4種原因,並指出其中一點「吃了會造成食物中毒」,以及其他注意事項。

2023年09月24日 15:23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