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乳癌治療關鍵報告 醫師圖文解說

▲乳癌治療關鍵報告。(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曾彥敦醫師表示,當醫師診斷出乳癌時,會評估腫瘤大小、淋巴結、遠處轉移的狀況來進行分期。另外,還能根據乳癌基因表現區分亞型,判斷患者是屬於管腔 A 型、管腔 B 型、HER-2 陽性型、或是所謂的三陰性型,來選擇不同的治療組合。

必懂!乳癌治療關鍵報告

曾彥敦醫師解釋,乳癌亞型主要根據 ER(雌激素受體)、PR(黃體激素受體)、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Ki-67(癌症生長指數)來判斷。ER、PR 為荷爾蒙受體,若乳癌細胞具有荷爾蒙受體,就會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生長。HER-2 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當 HER-2 過度活化,乳癌細胞會加速生長、轉移。Ki-67 是用來評估癌症生長的指數,因為 Ki-67 是與細胞分裂生長相關的蛋白質,細胞分裂越快,Ki-67 表現量越高。

「管腔 A 型」為 ER 陽性  且/或 PR 陽性、HER2 陰性、Ki-67 較低。
「管腔 B1 型」為 ER 陽性 且/或  PR 陽性、HER2 陰性、Ki-67 較高。
「管腔 B2 型」為 ER 陽性 且/或  PR 陽性、HER2 陽性。
「HER-2 陽性型」為 ER 陰性、PR 陰性、HER2 陽性。
「三陰性型」為 ER 陰性、PR 陰性、HER2 陰性。

乳癌治療關鍵報告

醫師之所以會區分乳癌亞型,是因為這幾種乳癌亞型的預後、治療策略皆有所不同。

目前,針對乳癌的治療選項大致分為兩部分,局部治療和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主要是以手術來切除腫瘤,例如全乳房切除術或乳房保留手術,也可能視患者狀況進行放射治療。

全身性治療則較多樣,包含化學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ER(雌激素受體)、PR(黃體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建議使用荷爾蒙治療, 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陽性的患者可以考慮標靶治療。

醫師建議在手術前或手術後搭配全身性治療,有助提升患者的預後。

乳癌治療常見併發症有哪些?

曾彥敦醫師指出,接受不同的治療,可能會產生不同的併發症。接受局部治療進行手術的患者,可能遭遇出血、感染、傷口癒合、淋巴水腫等情形。若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可能出現皮膚發紅、脫皮,而醫師在進行照射時,會盡量調整角度,減少對乳房後方之肺臟、心臟等器官的影響。

而接受全身性治療的患者,其副作用會隨著藥物而有所差異。荷爾蒙治療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骨骼肌肉痠痛等情形。化學治療會影響全身各處生長較快速的細胞,而有較明顯的副作用,例如掉頭髮、噁心、嘔吐、白血球低下、發燒 等。

乳癌治療常見副作用

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的副作用較少,例如最常用於 HER-2 陽性的標靶藥,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出疹等,部分患者可能影響心臟功能。

臨床治療常遇到的困境有哪些呢?

曾彥敦醫師分享,臨床上常遇到的困境是患者在診斷乳癌後不願意接受治療。如果患者、家屬和醫師能充分溝通與配合,依照治療計畫按部就班進行,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成效。

另一個常見的困境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必須使用較昂貴的藥物。由於健保資源有限,這些藥物的使用條件規定較嚴格,例如 HER-2 陽性的乳癌,若接受標靶治療能減少復發機率、改善預後,但依據目前健保給付條件,患者有淋巴轉移,甚至乳癌細胞擴散,才符合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未符合的患者,需自費負擔,因此有患者無法負擔標靶藥物而放棄治療。

生物藥物和傳統藥物有什麼不同呢?

曾彥敦醫師說明,標靶藥物為「生物藥物」,是由活體細胞製造,和大家所熟悉的傳統藥物大不相同,標靶藥物的費用也比較高。

生物藥物的製造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先將特定的 DNA 序列植入活體細胞中, 讓活體細胞根據 DNA 製造胺基酸序列,胺基酸序列再進一步組合成抗體,亦稱之單株抗體。這些抗體能夠與癌細胞的特定受體結合,影響細胞表現。

傳統藥物是由一系列化學反應來合成,通常是由數十個原子組成,可以寫成化學式;生物藥物是由數以百計的胺基酸組成,可達 25,000 個原子,是傳統藥物的 100 至 1,000 倍大,而且還必須有正確的四級結構才能發揮作用。

因為生物藥物只會與具有特定受體的癌細胞結合,作用較精準,而被稱作標靶治療。化學治療的藥物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影響健康的細胞,造成較多且較明顯的副作用。

生物相似性藥和學名藥不同

曾彥敦醫師指出,生物藥物的臨床使用愈來愈廣泛,多種藥物的專利也陸續到期,所以其他藥廠便可根據參考藥物來研發生物相似性藥。由於藥廠需要先對參考藥物進行一系列詳細的分析,將 DNA 序列植入活體細胞,由活體細胞製造抗體。因為需要重新研發製程,選用的細胞株也不同,但製作出來的生物藥物結構相似,而藥效、安全性相等,所以被稱為「生物相似性藥」。

生物相似性藥和學名藥不同

生物相似性藥並非傳統藥物的學名藥,生物相似性藥的製作過程遠較傳統化學藥物複雜許多,且需完成臨床試驗確定藥性、效度、安全性與參考藥物相等。

生物相似性藥的優點有哪些呢?

曾彥敦醫師分享,生物相似性藥的研發過程著重於定性分析及臨床試驗,來製造出與參考藥物相等的生物藥物。生物相似性藥累積了重複的臨床試驗與臨床經驗,整體研發成本較開發新藥低,並回饋於藥價。此外,一個參考藥物,可能會有多家藥廠分別開發生物相似性藥,在價格方面將更具競爭力,給予患者更多選擇。

近年來,美國、歐洲、台灣皆陸續核准生物相似性藥,上市後皆有持續監測以及定期安全性報告,確保藥物品質以及病患權益,讓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能夠接受生物藥物治療,同時也能減輕國家整體醫療的負擔。

貼心小提醒

曾彥敦醫師強調,目前乳癌已經有非常嚴謹的治療準則,患者務必與醫師、個案管理師密切配合,有任何問題或治療副作用,醫療團隊都能給予協助,按部就班接受完整的治療,預後會比較好、降低復發機會!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乳癌治療,迷思破解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跳舞」防失智最有效!陳亮恭:只做有氧運動不會長肌肉

國內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健康長壽、延緩老化成爲關鍵課題,許多人會從「運動」著手改善健康。高齡醫學權威醫師陳亮恭指出,要防範失智的運動原則和一般情況不同,必須是複雜、非重複型的運動,國際研究認為有效的運動是「跳舞」,但如果不喜歡跳舞,也有其他方法可遵循。另也提醒,運動要達到一定強度且每週時數需達150分鐘,若平常沒有空做,趁假日補足時數效果一樣好。

2025年05月07日 10:03

台大院長表態:涉性騷不可任婦產科醫師 未來案件確定即送衛生局

台大院長表態:涉性騷不可任婦產科醫師 未來案件確定即送衛生局

台大婦產部住院醫師性侵女性病患遭判刑,近期台大婦產部已經連續三起涉及性騷、性侵案件,遭立委批評為「高風險部門」,台大醫院數次不作為等同是包庇性騷犯。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21)日表態,涉及性騷者「絕對不可以」擔任婦產科醫師;過去案件是依照性騷法辦理通報社會局,在新性平三法實施後,未來相關案件尚未判刑也會直接移送衛生局。

2025年05月21日 12:48

胎兒衝體外103天!孕婦忍痛躺床安胎 終誕1900g早產女嬰

胎兒衝體外103天!孕婦忍痛躺床安胎 終誕1900g早產女嬰

一名新手媽媽小美(化名)懷孕17周時突然感覺到下體有東西跑出來,趕到地區醫院時,超音波顯示胎兒心跳仍在,但羊膜袋已膨出至陰道口。面對不到200克的極早期早產兒,醫療團隊緊急轉診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歷經103天驚險安胎,最終迎來1900克的健康女嬰,創下罕見的生命奇蹟。

2025年05月21日 12:34

小滿節氣濕熱來襲!避免冷風直吹風邪入侵 醫曝梅雨季養生秘訣

小滿節氣濕熱來襲!避免冷風直吹風邪入侵 醫曝梅雨季養生秘訣

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象徵稻穀逐漸飽滿,也意味著梅雨季節即將展開,春天已然遠去。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陳中奎醫師提醒民眾,在氣溫上升、濕氣加重的時節,應適時調養身體,預防不適,維持健康。

2025年05月21日 12:04

日吃不到1000卡還變胖 身體代謝適應了?醫教3招逆轉

日吃不到1000卡還變胖 身體代謝適應了?醫教3招逆轉

在減重的過程中,許多人會發現體重一開始下降得很快,但過了一陣子就停滯了,甚至很容易復胖,這個現象往往與「代謝適應(Metabolic Adaptation)」有關。當我們減少熱量攝取並減輕體重時,身體會透過降低靜息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來調節能量消耗,以確保不會流失過多脂肪和肌肉。

2025年05月21日 11:23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完成第二次手術」 亞東:意識狀態仍需觀察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完成第二次手術」 亞東:意識狀態仍需觀察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亞東醫院收治傷患包含78歲余姓肇事駕駛,院方今(21)日說明,余男已於昨晚完成第二次手術,目前返回加護病房治療,意識狀態仍需觀察,院方將持續治療追蹤。

2025年05月21日 11:13

台大醫批「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合理 最危險駕駛另有2類人

台大醫批「下修高齡換照年齡」不合理 最危險駕駛另有2類人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交通部昨(20)日晚間緊急公布高齡駕駛管理加嚴措施,擬將高齡換照年齡從75歲下修至70歲。台大醫師李秉穎今(21)日批評,不應該因為一件個案去推論所有長者都是危險駕駛,應該做「根本原因分析」,交通部數據已顯示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卻自己打臉修改高齡限制。他認為嚴格取締不打方向燈,都比下修換照年齡重要多了。

2025年05月21日 10:50

路怒不是脾氣差 醫揭3個性易犯「陣發性暴怒症」高齡少見

路怒不是脾氣差 醫揭3個性易犯「陣發性暴怒症」高齡少見

近日接連出現汽車駕駛暴衝造成死傷的慘劇,事發原因均仍待查,但不少人質疑恐與「路怒症」有關;醫師說,此非正式診斷名稱,而是「陣發性暴怒症」的表現行為,患者常有競爭性強、敏感度高、自信心低等人格特質,民眾若察覺某些事以前可以忍,現在卻不行,且頻繁有怒氣難控的情形,應主動就醫。

2025年05月21日 10:46

高雄稽查端午食品!3件不合格 連鎖超市花生粉驗出黃麴毒素

高雄稽查端午食品!3件不合格 連鎖超市花生粉驗出黃麴毒素

端午佳節將近,為確保民眾飲食安全,高雄市衛生局與消保官近期展開端午食品聯合查察。此次共抽驗了市售的粽子、應景食材158件,其中有2件蔬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以及1件花生粉初驗黃麴毒素與規定不符。衛生局已立即要求業者將不合格產品下架,並依法進行後續處置。

2025年05月21日 10:13

衛福部將配合高齡換照體檢 林靜儀:不會加入老人免費健檢

衛福部將配合高齡換照體檢 林靜儀:不會加入老人免費健檢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12傷,高齡駕駛問題再次引發討論,交通部昨日緊急公布高齡駕駛管理加嚴3措施,其中體檢檢查會跨部會請衛福部幫忙,老人免費體檢加入安全駕駛所需要的體格檢查。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21)日回應,會配合交通部辦理,不過搭配成人健檢等公費體檢屬於「目的外利用」,不能這樣做。

2025年05月21日 09:32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