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糧食自給率難提升? 陳吉仲:單靠生產端力量有限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消費者應更加關心自己吃的食物從何而來(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消費者應更加關心自己吃的食物從何而來(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圖文/食力 foodnext
採訪/林玉婷、黃敬翔
撰文/黃敬翔

「你認為誰最應該關心糧食安全?應該是消費者,不是農民!」屏東農家出身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嚴肅地說到,農民有能力自給自足,但一般民眾不是這樣。

▲農委會辦公大樓中掛著「農為國本」4個大字,表明糧食安全也是國安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消費者最應該關心糧食安全,而不是農民。(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農委會辦公大樓中掛著「農為國本」4個大字,表明糧食安全也是國安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消費者最應該關心糧食安全,而不是農民。(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2018年台灣以熱量計算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4.6%,雖然創下15年新高,但也代表台灣仍有約6成5的糧食依賴進口。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發期間,2~5月間世界多國對農產品採取出口限制,包括提高出口關稅、限制出口,讓台灣糧食到底夠不夠吃、是否可能爆發糧食危機成為熱門議題。

如今台灣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也陸續恢復出口,但提高糧食自給率至40%,仍然是陳吉仲心心念念的事。雖然陳吉仲曾放眼2020年達成目標,不過他認為,如今看來還是充滿難度。為什麼?原因可能出在消費者身上。

提升自給率的第一步:消費者得先知道食物從何而來

「我先問問消費者幾個問題,你每天吃的蔬菜,你知道它的種子從哪裡來嗎?」陳吉仲緊接著回答到,「全部都是進口!」但很多人不知道。

2020年2、3月時,陳吉仲一度擔心台灣出現糧食短缺危機,開始著手盤點國內糧食安全程度。4月份,農委會對外表示台灣稻米供應最充足,光是公糧庫存就有90萬噸,遠遠超過法定3個月安全庫存量30萬噸,一期稻作還可收獲120萬噸,二期稻作也可收穫80萬噸。此外,水產品、雞蛋、蔬果、豬肉與雞肉經盤點,也都可以在進口受限的情況下供應至年底。

其中,盤點資材穀物後發現,台灣年需求量約40萬公斤的蔬菜包括胡蘿蔔、萵苣、初秋甘藍、洋蔥、甜玉米、番茄、芽菜類在內,種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一結果,甚至連陳吉仲自己都嚇一大跳,「我本來就知道蔬菜種子有進口,但盤點後才發現量這麼大。」

糧食自給率之所以難以提升,陳吉仲歸納原因就是「進口需求居高不下」,他認為唯有消費者知道了自己吃的食物從何而來,轉而購買本土的產品,才能夠從消費端影響到供應端,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生產端農民也能因此受到支持,繼續耕作。

「吃當季,食在地」多消費本土農產品成就多贏

2020年7月8日,農委會召開「國產雜糧整合行銷啟動」記者會,媒合產銷成立雜糧國家隊。記者會上,陳吉仲呼籲民眾多消費、食用國產雜糧產製品,才能促進台灣本土雜糧擴大消費,進而倍增產量。

鼓勵民眾多消費國產農產品,其實也是農委會長年來推動食農教育的重點。2018年,農委會將與「食物」同音的每月15日訂為「食物日」,並舉出「三要一不要」口訣,第一個「要」就是「在地食材當季吃」;農委會辦公大樓一樓的櫥窗也擺設了「吃當季,食在地」專區,定期更換當季新鮮農產品。第二要是「揪人共食快樂吃」、第三要是「原型食物真好吃」、第四則是「不要浪費食物適量吃」。

其中,「吃當季,食在地」與糧食自給率的提升尤其息息相關,因為有市場才能促進本土農產品擴大生產。此外,陳吉仲也表示,即使完全撇除嚴肅的糧食安全議題,本土農產品在新鮮度、品質上不遜於國外,碳足跡也更少、更環保。對消費者而言,多花點時間了解自己手上的食品是本土或進口,能達成多贏的局面。

▲「吃當季,食在地」是農委會推食農教育的重點策略之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吃當季,食在地」是農委會推食農教育的重點策略之一。(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消費者以價格為購買唯一考量,是本土農產品最大的困境

不過,陳吉仲指出,台灣農產品的成本普遍較高,即使是台灣產量最大的稻米,其價格也是進口價近2倍差。「當消費者始終以『市場價格』作為購買考量時,進口比較便宜,需求就很難降下來。」

陳吉仲表示,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從吃飯轉為吃麵,每人每年平均吃米45公斤,而麵粉近50公斤,但麵粉的原料「小麥」也同樣非常依賴進口。2016年,農委會開始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轉作包括黃豆、小麥、玉米在內的「黃小玉」,但阻礙重重、成效不彰,最大主因就是台灣小農種植黃豆、小麥成本太高,與便宜進口貨難以競爭,缺乏行銷通路。

台灣的食農教育做得還不夠

「我先檢討我自己。」陳吉仲說,在教導消費者更加認識食物來源、懂得吃當季,食在地等食農教育方面,農委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表示,「農委會本身的組織架構、預算,一直以來很大部分都放在生產。如果問我說,食農教育放在哪裡,只有輔導處裡面的一個科,預算又很少、沒辦法將農業生產端的重要性到糧食安全等所有議題,讓全民都能了解。」

對此,陳吉仲表示期待未來如果通過食農教育法,對內可以產生責任與壓力,對外則可以找更多團體並投入更多資源。但他強調,食農教育法不是為了農夫,則是為了消費者與這個國家。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疫情獻上最佳助攻?為解決全球供應鏈危機,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正加速發展
多吃口飯救台灣!每個人都該注意糧食自給率下降隱含的糧食危機!
吃飯或吃麵?你的選擇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閃兵燒到3醫院!北榮院長嘆悲哀「看病都要防詐」籲複檢回歸軍方

閃兵燒到3醫院!北榮院長嘆悲哀「看病都要防詐」籲複檢回歸軍方

藝人閃兵案持續延燒,內政部長劉世芳證實有特定不肖醫師配合,衛福部則已發文請台北市衛生局調查負責複檢的台大、北榮和三軍總醫院。北榮院長陳威明感嘆,「詐騙猖獗的時代,看個病都要預防詐騙,實在悲哀!」他也建議以後兵役體檢複檢回歸給更專業的軍方醫院處理,台大、榮總專心治療重症。

2025年10月23日 13:41

染流感後「肺炎恐一直復發」 醫點名2族群:打疫苗不只防流感

染流感後「肺炎恐一直復發」 醫點名2族群:打疫苗不只防流感

近期全台肺炎病例增加,急診與病房都出現壅塞現象。醫師姜冠宇昨(22)日發文指出,這波狀況其實反映了人口健康結構「越來越脆弱」,呼籲民眾從預防做起,尤其是「接種流感疫苗」不是只為了防流感,而是為了防止整個身體的連鎖風險。

2025年10月23日 12:22

睡不好別焦慮!醫師揭「80/20睡眠法則」:放過自己反而更容易睡著

睡不好別焦慮!醫師揭「80/20睡眠法則」:放過自己反而更容易睡著

想追求完美睡眠,卻常因一晚沒睡好而焦慮嗎?國外網站《Bustle》近日報導指出,美國神經學家暨睡眠專家Chris Winter提出「80/20睡眠法則」(80/20 Sleep Rule),主張只要有八成時間維持良好睡眠習慣,剩下兩成就算偶爾失眠、晚睡也無妨。

2025年10月23日 12:14

醫護請特休也遭扣績效獎金 工會抗議提4訴求:不得有不利待遇

醫護請特休也遭扣績效獎金 工會抗議提4訴求:不得有不利待遇

長榮空服員猝逝引發關注,多個醫院工會今(23)日表示,「請假有罪」的有毒意識普遍深植於各行各業,而醫院同樣在制度上對勞工請假多有不利待遇,以台大為例,申請特休、病假或婚喪假,同樣會被視作「缺勤」而減發績效甚至全月歸零。工會提出4大訴求,希望勞動部與衛福部邀集勞資協商強化請假權益。

2025年10月23日 12:04

20多歲男晨勃「硬一整天」痛到掛急診 竟是急性白血病

20多歲男晨勃「硬一整天」痛到掛急診 竟是急性白血病

一名20多歲的男性服務業工作者,因清晨起床後發現陰莖異常勃起,沒有性刺激也無法消退,整體硬度明顯且伴隨疼痛感,直到傍晚仍未緩解,勃起持續超過12個小時後就醫。醫師初步檢查研判為「缺血型陰莖異常勃起」,後續在急診檢查中被發現白血球濃度異常升高,進一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2025年10月23日 11:58

多人吃完「知名壽喜燒」上吐下瀉、發燒急診 北市衛生局將稽查

多人吃完「知名壽喜燒」上吐下瀉、發燒急診 北市衛生局將稽查

有民眾到新光三越南西店吃「牛喜壽喜燒」用餐,出現腹瀉、發高燒和嘔吐症狀緊急送急診,之後在Google評論發現有6個人的狀況一樣,且一同用餐的朋友現在也在急診室,並表示已通報衛生局。對此,北市衛生局回應,會在店家營業時間前往稽查。

2025年10月23日 11:30

非洲豬瘟「冷凍能撐1000天」酸鹼都不怕! 他揭台灣失守代價

非洲豬瘟「冷凍能撐1000天」酸鹼都不怕! 他揭台灣失守代價

台灣爆發非洲豬瘟疫情,昨(22)日起全國禁運禁宰5天,並全面禁止使用廚餘。毒理專家招名威發文科普,表示非洲豬瘟是能「撐過冷凍1000天」的超級病毒,且不怕酸、不怕鹼,目前也沒有任何疫苗與藥物。

2025年10月23日 11:23

老饕放心!萬巒豬腳老店照常賣 業者拍胸脯:庫存可撐45天

老饕放心!萬巒豬腳老店照常賣 業者拍胸脯:庫存可撐45天

台中市梧棲區一處私人養豬場爆出疑似非洲豬瘟病例,農業部昨(22)日緊急宣布,自中午12時起,全國豬隻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並禁運、禁宰5天,不少仰賴溫體豬的餐飲業者首當其衝,已有肉圓店及滷肉飯小吃宣布暫營業,至於屏東萬巒豬腳部分,知名豬腳業「海鴻豬腳」、「林家豬腳」都表示,冷凍庫存可支撐30至45天,目前營運一切正常。

2025年10月23日 11:1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