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肉圓「南蒸派」vs.「北炸派」 九份靠內餡走出不一樣的路

▲「金枝紅糟肉圓」源自老闆祖母的家傳手藝,在九份販售後大受歡迎。(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金枝紅糟肉圓」源自老闆祖母的家傳手藝,在九份販售後大受歡迎。(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食力》編輯部

肉圓為台灣的特色小吃,半透明呈扁圓形的肉圓外皮通常是由蕃薯粉、太白粉或在來米粉等材料製成,各地肉圓有不同的特色,代表的肉圓像是九份的紅糟肉圓、北斗的三角肉圓、屏東的清蒸肉圓等。

▲九份紅糟肉圓也是喜愛肉圓的老饕不可錯過的美食。(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九份紅糟肉圓也是喜愛肉圓的老饕不可錯過的美食。(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南蒸派」vs.「北炸派」!清蒸、油炸各有擁護者

肉圓發展至今天各地的做法都不大相同,中、北部的烹調法多以油泡和油炸將外皮炸得酥脆,南部則以蒸熟為主,甚至因為肉圓的做法不同,網路上還出現所謂的「南蒸派」與「北炸派」,就像「南部粽」與「北部粽」一樣各有擁護者!

▲中、北部肉圓多以油炸為主,南部則是以清蒸為主。九份的紅槽肉圓就是用油炸的。(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中、北部肉圓多以油炸為主,南部則是以清蒸為主。九份的紅槽肉圓就是用油炸的。(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而一般肉圓內餡則包有豬肉、筍子等,後來還有內餡包裹香菇、干貝的升級版肉圓、用黃豆製品取代豬肉的素肉圓、佐以紅糟的紅糟肉圓等陸續出現。

▲肉圓變化越來越多,出現像是紅糟等不同內餡的肉圓。(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肉圓變化越來越多,出現像是紅糟等不同內餡的肉圓。(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製作「紅糟」好手藝來自祖母家傳!

位於九份老街上的「金枝紅糟肉圓」是紅糟肉圓的代表店家之一,經過店家多番嘗試後,找出太白粉、米漿和蕃薯粉的最佳調配比例,使紅糟肉圓的外皮晶瑩剔透並且相當彈牙。再加上內餡選用後豬後腿肉,浸於紅糟內3~4天,就會使肉餡嫩Q並散發濃郁紅糟香,「金枝紅糟肉圓」第二代傳人許維倫表示,從紅糟發酵、製作肉圓皮到切筍絲、包肉餡等過程均不假他人之手,強調全手工製作。

▲「金枝紅糟肉圓」的製作過程全不假他人之手,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慢慢製作。(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金枝紅糟肉圓」的製作過程全不假他人之手,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慢慢製作。(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許維倫也透露,釀製紅糟的秘方其實來自祖母家傳,老闆的母親也經常以紅糟入菜,吃過紅糟肉圓的親朋好友各個讚不絕口,一家人全是製作紅糟的箇中好手。後來老闆父親的朋友推薦他到九份開店,想到家傳手藝製作紅糟相當厲害,於是開始嘗試賣紅糟肉圓,一開始只做假日生意,卻沒想到生意越來越好,漸漸變成九份必吃美食。

▲第二代老闆許維倫表示製作紅糟是祖母傳下來的手藝,原本只是製作家常紅糟菜,沒想到後來會結合肉圓賣出名聲。(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第二代老闆許維倫表示製作紅糟是祖母傳下來的手藝,原本只是製作家常紅糟菜,沒想到後來會結合肉圓賣出名聲。(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過往景致漸漸消失!遊客改變九份樣貌

老闆許維倫也憶起小時候陪父母到九份做生意,整條老街皆是尚未裝設電動鐵捲門的老房子,充滿古色古香的氛圍。現今因為九份觀光興盛,許多遊客充斥在九份的大街小巷,已沒有了過往的山城小鎮簡樸感。

「紅糟」功用有哪些?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

一般人常說紅糟養生,但什麼是紅糟?使用紅麴菌將熟糯米發酵釀成酒,酒液過篩後剩下的殘物,即是紅糟,能為食材增添風味及色澤,可謂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尤其紅糟中含有的紅麴成份,經多年來國內、外的臨床實證研究發現具有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符合現代人講求的健康飲食而備受大家喜愛。

▲紅糟功用多!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深受現代人喜愛。(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紅糟功用多!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深受現代人喜愛。(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延伸閱讀
祭祖點心變搶手美食!「阿蘭草仔粿」傳承三代的手藝堅持
外皮外脆內Q、內餡肉汁滿溢!「福州林家胡椒餅」躍身瑞芳三寶
深澳漁港的現撈海味!「長榮小卷」海上直送、鮮美零時差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推動台灣高齡醫學整合照護 陳亮恭:希望每個人都被接住

連續6年進入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並蟬聯國內醫師排名首位,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說,自己始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做研究,雖受國際肯定,也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不同體系醫師投入高齡醫學,讓這領域真的蓬勃起來,更能因應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的腳步。

2025年11月22日 10:03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今年新增器捐註記3.8萬人 器捐中心揭實務困難:家屬溝通成關鍵

國內累積預立器官捐贈意願累計人數達68.2萬人次,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器捐註記3萬8,390人,和往年相比屬於持平。器捐病主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表示,器捐實務最大挑戰並非數量,而是實際發生意外或腦死時,家屬同意捐贈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若死者生前未與家屬表達器捐意願,約有半數家屬無法接受,又以意外事故死亡更爲困難。

2025年11月28日 18:00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醫美診所納評鑑下周三拍板 衛福部:需「外部認可」方向明確

衛福部要修法嚴管醫美,初步已經確認終結「直美」醫師,衛福部今(28)日表示下週三將再針對醫美診所是否納評鑑進行討論,衛福部醫事司表示,執行特定高風險美容手術的診所必須經過外部認可與把關,這是已經確定的方向,現階段問題是大家對「怎麼把關」看法有所不一。

2025年11月28日 17:41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65歲男腰痛竟罹攝護腺癌第4期 癌細胞深入內臟、骨頭

台中1名65歲男子阿華在退休之際,頻繁出現腰椎、骨盆刺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沒想到就醫後竟是罹患第4期攝護腺癌,腫瘤已達7、8公分,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如滿天星般擴散,令他一度對退休人生心灰意冷;後來進行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癌細胞大幅減少,骨頭也降低疼痛,病情獲得控制,也讓阿華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

2025年11月28日 17:41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自己膝蓋自己救!細胞再生治療救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免開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蓋問題困擾,常因傳統治療的反覆循環而疲憊。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細胞治療臨床及研究團隊合作,退化性關節的問題以細胞再生療法的方式,喚醒病患身體內的修復工程隊,達成「自己的膝蓋自己救」!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案,不僅幫助病友獲得具提改善,成效已獲國際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驗證,並發表於權威期刊《轉譯醫學雜誌》。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她糖尿病「腳潰瘍半個棒球大」 亞東醫院「血循再灌流」免截肢

59歲的電子業女主管陳女士的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足跟潰瘍難改善,傷口一度有半個棒球大,且深可見骨,曾被醫師建議膝下截肢,讓她焦慮萬分,後來到亞東醫院治療,經「血循再灌流」手術合併脂肪幹細胞治療,再加入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輔助,成功保住足部,並重拾自力行走能力。

2025年11月28日 16:57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台灣研製罕藥「每劑1億元」12月納健保 衛福部新制一次看

衛福部今(28)日公布12月3項新制,都是健保給付藥物相關,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一劑要價億元」的罕病新藥納入給付,創下健保給付藥物單價最高紀錄。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之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

2025年11月28日 15:46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全民關注「好油」話題升溫

「魚油」成為營養市場的明星。隨著2025魚油品牌聲量榜出爐,其中,大研生醫、營養師輕食依舊表現亮眼,近年新秀品牌Vitabox、Notorious、STEPV等魚油產品也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青睞。我們也從營養師的專業觀點,來看看為什麼「懂得挑選好魚油」成了現代人的新日常。

2025年11月28日 14:42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女大生打排球飛撲手腕韌帶撕裂 PRP合併復位手術3個月重返球場

台中市1名18歲女大生打排球時,為救球飛撲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受傷,女大生原心想過不久就會自行康復,未料2個禮拜過去患部卻持續腫脹,甚至痛到連礦泉水瓶蓋都扭不開;前往醫院求診後,發現竟是韌帶撕裂傷合併尺骨脫位不穩定,經衛福部台中醫院進行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合併骨釘復位手術,術後再接受復健訓練,3個月後順利重返球場。

2025年11月28日 14:4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