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肉圓「南蒸派」vs.「北炸派」 九份靠內餡走出不一樣的路

▲「金枝紅糟肉圓」源自老闆祖母的家傳手藝,在九份販售後大受歡迎。(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金枝紅糟肉圓」源自老闆祖母的家傳手藝,在九份販售後大受歡迎。(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圖、文/食力foodNEXT
撰文/《食力》編輯部

肉圓為台灣的特色小吃,半透明呈扁圓形的肉圓外皮通常是由蕃薯粉、太白粉或在來米粉等材料製成,各地肉圓有不同的特色,代表的肉圓像是九份的紅糟肉圓、北斗的三角肉圓、屏東的清蒸肉圓等。

▲九份紅糟肉圓也是喜愛肉圓的老饕不可錯過的美食。(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九份紅糟肉圓也是喜愛肉圓的老饕不可錯過的美食。(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南蒸派」vs.「北炸派」!清蒸、油炸各有擁護者

肉圓發展至今天各地的做法都不大相同,中、北部的烹調法多以油泡和油炸將外皮炸得酥脆,南部則以蒸熟為主,甚至因為肉圓的做法不同,網路上還出現所謂的「南蒸派」與「北炸派」,就像「南部粽」與「北部粽」一樣各有擁護者!

▲中、北部肉圓多以油炸為主,南部則是以清蒸為主。九份的紅槽肉圓就是用油炸的。(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中、北部肉圓多以油炸為主,南部則是以清蒸為主。九份的紅槽肉圓就是用油炸的。(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而一般肉圓內餡則包有豬肉、筍子等,後來還有內餡包裹香菇、干貝的升級版肉圓、用黃豆製品取代豬肉的素肉圓、佐以紅糟的紅糟肉圓等陸續出現。

▲肉圓變化越來越多,出現像是紅糟等不同內餡的肉圓。(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肉圓變化越來越多,出現像是紅糟等不同內餡的肉圓。(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製作「紅糟」好手藝來自祖母家傳!

位於九份老街上的「金枝紅糟肉圓」是紅糟肉圓的代表店家之一,經過店家多番嘗試後,找出太白粉、米漿和蕃薯粉的最佳調配比例,使紅糟肉圓的外皮晶瑩剔透並且相當彈牙。再加上內餡選用後豬後腿肉,浸於紅糟內3~4天,就會使肉餡嫩Q並散發濃郁紅糟香,「金枝紅糟肉圓」第二代傳人許維倫表示,從紅糟發酵、製作肉圓皮到切筍絲、包肉餡等過程均不假他人之手,強調全手工製作。

▲「金枝紅糟肉圓」的製作過程全不假他人之手,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慢慢製作。(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金枝紅糟肉圓」的製作過程全不假他人之手,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慢慢製作。(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許維倫也透露,釀製紅糟的秘方其實來自祖母家傳,老闆的母親也經常以紅糟入菜,吃過紅糟肉圓的親朋好友各個讚不絕口,一家人全是製作紅糟的箇中好手。後來老闆父親的朋友推薦他到九份開店,想到家傳手藝製作紅糟相當厲害,於是開始嘗試賣紅糟肉圓,一開始只做假日生意,卻沒想到生意越來越好,漸漸變成九份必吃美食。

▲第二代老闆許維倫表示製作紅糟是祖母傳下來的手藝,原本只是製作家常紅糟菜,沒想到後來會結合肉圓賣出名聲。(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第二代老闆許維倫表示製作紅糟是祖母傳下來的手藝,原本只是製作家常紅糟菜,沒想到後來會結合肉圓賣出名聲。(圖/食力 foodnext 提供)

過往景致漸漸消失!遊客改變九份樣貌

老闆許維倫也憶起小時候陪父母到九份做生意,整條老街皆是尚未裝設電動鐵捲門的老房子,充滿古色古香的氛圍。現今因為九份觀光興盛,許多遊客充斥在九份的大街小巷,已沒有了過往的山城小鎮簡樸感。

「紅糟」功用有哪些?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

一般人常說紅糟養生,但什麼是紅糟?使用紅麴菌將熟糯米發酵釀成酒,酒液過篩後剩下的殘物,即是紅糟,能為食材增添風味及色澤,可謂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尤其紅糟中含有的紅麴成份,經多年來國內、外的臨床實證研究發現具有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符合現代人講求的健康飲食而備受大家喜愛。

▲紅糟功用多!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深受現代人喜愛。(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紅糟功用多!降膽固醇、降血壓等功效深受現代人喜愛。(圖/食力 foodnext提供)

延伸閱讀
祭祖點心變搶手美食!「阿蘭草仔粿」傳承三代的手藝堅持
外皮外脆內Q、內餡肉汁滿溢!「福州林家胡椒餅」躍身瑞芳三寶
深澳漁港的現撈海味!「長榮小卷」海上直送、鮮美零時差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鑽研兒童精神醫學的詩人 陳牧宏入列全球頂尖2%科學家

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在台灣醫師排名前20傑,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陳牧宏卻不只是醫師、科學家,還是一名作家,曾多次獲文學獎,研究理念和文學謬思長期交織腦中,對於病人的治療,相較也多了更多溫度和生命觀察。

2025年11月15日 10:03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陳建宗揭「顏面衰老」關鍵 地心引力讓臉垮、眉下垂是警訊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功能醫學健康服務會館」今(3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顱顏重建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醫師擔任主講人。陳建宗特別分享「內視鏡輔助前額拉提」,適應症包括眉毛下垂、不對稱眉毛、皺眉肌過動症、前額頭短,有別於傳統拉皮手術,術後恢復快。

2025年11月03日 18:05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中藥太苦喝不下?中醫師公開「5密技」立刻減苦味  加梅子粉也OK

很多人害怕吃中藥,尤其多數小孩子都怕吃中藥,成年人可能就乾脆不看中醫不吃中藥了,然而,很多家長卻不這麼想,常會想方設法改善中藥很苦的問題,希望能獲得中醫較好的調理治療。中醫師鄒瑋倫認為,這很傷腦筋,處理上真的比較麻煩。對於會苦的中藥,究竟如何吃才不會苦?鄒瑋倫推薦以下5種作法。

2025年11月20日 17:45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他車禍腦出血「密集復健」重拾工作力 醫籲掌握半年黃金期

46歲的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途中遭遇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住院接受治療。原預計5月返回食品加工廠上班的他,卻在第一天就因為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緩慢,而遭判定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一度覺得「沒救了」,所幸後續在一個月密集復健、職能治療,透過模擬工作、實作訓練,才順利返崗。

2025年11月20日 17:37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奇美打造「A+藥師」智慧系統 助重症男避過藥物中毒危機

80歲黃先生因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入住加護病房後,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若未調整好,恐因腎功能下降而造成藥物蓄積,中毒風險高。奇美醫院自主研發「A+藥師」輔助系統,可即時讀取檢驗數據,主動偵測藥物是否超出腎臟可耐受性,並提醒藥師和醫師討論劑量,進而成功協助他完成治療。

2025年11月20日 16:51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民國75年以前出生」可免費做一次B、C肝篩檢 220萬人受惠

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逾萬人,其中「B型肝炎」在所有肝炎中帶原人數最多,早期B型肝炎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不少民眾為帶原者卻不自知。對此,國健署也在今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民國75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約有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2025年11月20日 16:48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跌倒髖骨骨折不用怕 大林慈濟微創手術成功案例分享

六十多歲的江女士,因在自家客廳意外跌倒,導致右側髖部劇烈疼痛,無法起身。原以為只是輕微扭傷,在家休息幾日仍未好轉。朋友介紹氣功師父幫她順氣,但只要碰到她的傷處,她就痛到哇哇叫。經退居會會友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就醫,藉由影像檢查確定位於髖關節的股骨頸嚴重骨折。骨科主任謝明宏醫師評估,為她進行「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快速,順利出院。

2025年11月20日 16:38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全台第四例!大林慈濟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 助高齡患者避風險

被譽為「沉默炸彈」的主動脈弓血管瘤,一旦破裂,死亡率極高。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86歲的尤伯伯完成全臺第四家「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置換手術,以微創導管方式,在不需開胸、心臟不停跳的狀況下,解除了這顆致命的未爆彈,為高齡病人開創了更安全的新選擇。

2025年11月20日 16:17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自主研發呼吸調控技術 大林慈濟放射腫瘤科榮獲ICQCC金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再傳捷報!放射腫瘤科參加由財團法人先鋒品質管制學術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25年國際品管圈大會(ICQCC)」,以「提升呼吸調控放射治療遵循率」為主題勇奪金獎,展現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療品質與智慧放療的卓越水準。

2025年11月20日 16:11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社安網2.0」升級 弱勢爸媽可透過到宅服務獲育兒指導

台北市日前傳出8旬婦悶死癱瘓兒悲劇,弱勢家庭缺乏支持的問題備受關切。對此,衛福部今指出,「社會安全網2.0」已由行政院核定,新一期計畫延續既有脆弱家庭、家暴、精障等服務,新增「跨系統資訊串聯」、「新生兒家庭前端育兒指導」2重要方向, 透過社福、醫療體系共同辨識家庭需求,避免悲劇發生。

2025年11月20日 15:54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