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鬼壓床!糖尿病患者的噩夢 周邊神經病變痛

▲糖尿病患者的噩夢。(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家中糖尿病長輩是否常抱怨手腳麻、刺痛,甚至有蟲爬感,亦可能像被「電到」的感覺?這些影響生活品質的惱人症狀,其實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周邊神經病變上身!

糖尿病患者應提高警覺注意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 簡稱DPNP)症狀,並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測,及早接受正確診斷及治療,遠離截肢的威脅。



五大症狀麻刺燒緊電!近3成患者因疼痛夜不成眠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P)症狀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臨床症狀通常表現於兩側手指、手掌、腳趾、腳掌,且會往軀幹蔓延,多數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針刺般疼痛、燒灼感、緊束感疼痛、觸電般疼痛及蟲爬感等症狀,這種神經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明顯,嚴重情況下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會嚴重潰瘍、壞死,最終必須面臨截肢,此外,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P)也會造成長期倦怠、心情憂鬱,以致生活品質低落。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DPNP),與年齡、糖尿病病期,血糖控制不等均有關係,好發於四肢末端。經研究證實,隨著罹病時間增加,高達五成的糖尿病患者將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其中約二~三成的糖尿病患者會因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引發疼痛,甚至痛到難以入睡、影響行走能力等。而其疼痛無法透過一般止痛藥處理,若患者身體出現疼痛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聽信坊間或網路資訊,擅自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

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及早就醫找出根源。據統計顯示,約有12.5%的糖尿病患者未曾向醫師提及疼痛症狀,39%患者的疼痛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15年提出的臨床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在首次確診後,每年應定期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檢測;而第一型糖尿病患則應在確診5年後,每年定期接受檢測, 糖友平日除積極控制血糖之外,也應注意足部照護,定期接受足部及周邊神經病變檢測。呼籲糖友切勿再默默忍痛!

影帝蔡振南加持!DPNP衛教微電影首曝光

為提高糖友對周邊神經病變痛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偕同年度衛教大使蔡振南拍攝【藍襪子_DPNP_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微電影,於今年8/19正式上線推出。

影片調性搭配鬼月,以較驚悚懸疑的風格開場,搭配蔡振南的親切解說,希望喚起民眾對DPNP的重視。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於2016世界糖尿病日推動診間「藍襪子活動」,主動為糖尿病友進行DPNP檢測,總計有超過上萬名病友參與。

今年為延續宣導,特別邀請蔡振南出演微電影,呼籲糖友定期檢查,並推廣及早診斷、治療之重要性。

詳細影片內容請至Youtube搜尋「DPNP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或掃QR Code觀賞。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血糖控制好,併發症才會少(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推薦閱讀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郭漢崇化解「排尿障礙」獲國際肯定 「陳偉殷受傷」啟發創新療法

美國史丹佛大學日前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台灣知名泌尿科專家、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再次入選。對此,他坦言原本不知有此榜單,並未在意,但後來發現在國內醫師中,他有多年名列前20傑,對於默默耕耘台灣後山已久的他來說,這才感受到珍貴肯定。

2025年10月18日 09:23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從帶領醫學生罷工到堅守花蓮 李明哲用「熱血」打造全新雙和醫院

雙和醫院在去年通過醫院評鑑,成為台灣最「年輕」醫學中心,而國內知名器官移植專家、一般外科醫師李明哲,也在同年接任院長,如何帶領醫院呈現不同風貌,各界都矚目。他表示,他性子較急,該做的事都想趕快做好,將敦促醫療團隊保有「助人」的心,也希望自已的熱血能感染同仁,一起讓醫界更好。

2025年10月06日 09:23

恐怖情人不是偶發 精神科醫揭「4大潛在警訊」

恐怖情人不是偶發 精神科醫揭「4大潛在警訊」

「恐怖情人」案件時有耳聞,但其實這類人並非一朝一夕形成,他們的行為模式往往有跡可循。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列舉恐怖情人「潛在危險4大警訊」,提醒民眾要理性地辨識這些信號,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2025年10月19日 15:26

一到換季就頭痛 醫揭「6大類型」:肝火、氣血不足都有差

一到換季就頭痛 醫揭「6大類型」:肝火、氣血不足都有差

許多人在季節交替時,都會出現頭痛、頭脹或偏頭痛情況,中醫師指出,這種「換季頭痛」往往與氣候驟變、氣溫忽冷忽熱、空氣濕度改變以及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有關,主要可以分為6種類型,若頭痛頻繁發作或伴隨視力異常、嚴重噁心嘔吐等症狀,則需及時就醫,排除偏頭痛、腦血管疾病等其他可能性。

2025年10月19日 14:40

癌症篩檢大突破!抽一次血就可「驗50多種癌症」 美最新技術曝光

癌症篩檢大突破!抽一次血就可「驗50多種癌症」 美最新技術曝光

一項革命性的血液檢測技術正式問世,僅需一次抽血就能同時檢驗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癌症,為早期癌症診斷帶來突破性進展。這項名為Galleri的檢測由美國製藥公司Grail開發,目前正接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臨床試驗驗證。

2025年10月19日 11:41

搭飛機牙痛加劇?醫曝「氣壓性牙痛」3狀況當心

搭飛機牙痛加劇?醫曝「氣壓性牙痛」3狀況當心

搭飛機會讓牙痛加劇?顯微根管治療醫師、台大醫院口腔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張添皓指出,曾收治一名空服員牙痛到說不出話就醫,檢查發現是深層蛀牙導致牙髓炎,因為飛機上的氣壓變化,讓牙齒內外壓力失衡,把牙痛放大導致。他提醒,「氣壓性牙痛」常發生在氣壓變化而產生劇痛,如飛行、登山、潛水等環境。

2025年10月19日 10:30

她罹乳頭濕疹3個月沒好竟「乳癌二期」 醫揭常見4症狀

她罹乳頭濕疹3個月沒好竟「乳癌二期」 醫揭常見4症狀

一名60歲婦人右側乳頭濕疹時好時壞、發紅滲液,並伴隨乳頭形狀改變,至皮膚科診所反覆就醫超過三個月仍未改善,最後求診乳房外科,檢查才確認是乳癌第二期。醫師指出,乳頭病灶是較為罕見的乳癌表現,以乳頭乳暈濕疹、發紅潰瘍、糜爛及分泌物為症狀,且多數合併乳房內同時有病灶發生,如果乳頭乳暈有濕疹治療逾2週未改善,要提高警覺。

2025年10月19日 09:02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秋老虎害「秋燥」 醫推保養重點:多按2穴位緩解

就中醫的觀點上,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在冬天的時候,溫度下降冷颼颼,影響到身體的循環,手腳特別容易冰冷。

2025年10月19日 02:01

網曝台大住院醫師申請排行 「婦兒急」錄取率100%醫嘆沒人要來

網曝台大住院醫師申請排行 「婦兒急」錄取率100%醫嘆沒人要來

國內醫療環境惡化,近年來年輕醫師逃離急重科別,內外婦兒急診等科「五大皆空」,近來網路上盛傳明年度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申請排名,倒數前三名為小兒科、婦產科、急診科,錄取率高達100%,急診醫師感嘆這實際上反映出的是這些科別已經「沒有人要來」了;台大院方則低調表示,該數據不完全正確。

2025年10月18日 18:51

加熱菸全下架「業者說數量難估」 國健署長撂重話:看到就罰

加熱菸全下架「業者說數量難估」 國健署長撂重話:看到就罰

加熱菸昨日開賣就因包裝未標示尼古丁含量遭勒令下架,但是今(18)早網路上有網友分享還能購入。衛福部國健署長沈靜芬強調,昨晚已經緊急通知業者下架,今日中午更正式函文通知菸商與販售業者,後續只要發現不合法產品就會開罰;遭下架的8品項加熱菸要再次上市前,需先通過國健署評估,否則不得販售。

2025年10月18日 17:52

留言版